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条件 » 简述梗死发生的条件及类型

简述梗死发生的条件及类型

发布时间: 2020-11-18 22:43:25

⑴ 简述 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四者的关系

你好,看到你还在线,请你说明一下你的意思。
是简述 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四者的关系?
还是你的病理诊断是:?
或者是两者?

⑵ 简述肺动脉栓塞的栓子来源和对机体的影响

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栓子绝大多数来自下肢深部静脉,特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偶可来自盆腔静脉或右心附壁血栓。根据栓子的大小和数量,其引起栓塞的后果也有不同,
①中、小栓子多栓塞肺动脉的小分支,常见于肺下叶,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因为肺有双重血液循环,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间有丰富的吻合支,侧支循环可起代替作用。这些栓子可被溶解吸收或机化变成纤维状条索。若在栓塞前,肺已有严重的淤血,致微循环内压升高,使支气管动脉供血受阻,可引起肺组织的出血性梗死;
②大的血栓栓子,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较长的栓子可栓塞左右肺动脉干,称之为肺动脉栓塞症,常引起严重后果。患者可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甚至猝死。

⑶ 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病情分析: 您好,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诱因的话如饱食情绪激动等,症状:疼痛最先出现,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意见建议:建议休息卧床休息1周,保持环境安静,吸氧,监测,对ECG,BP,R监测至少5-7天,必要时监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

⑷ 简述患者猝死的原因,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肺动脉栓塞来源及途径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如下:在静脉造影证明为自发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25%~50%病例存在遗传素质.一种先天性抗凝机制缺陷(如因子Ⅴ抗激活的蛋白C,高半胱氨酸血症,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缺乏,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不全)存在时,当结合一种血栓形成的刺激(如外科手术,妊娠,服用避孕药,抗磷脂抗体)足以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早期曾有多部位血栓形成的患者,其发作的频率和严重性较单个血栓形成的要显著增加.参考一下。

⑸ 简述充血、血栓的形成、栓塞、梗死的相互联系

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者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份凝集成固体质块。
栓塞:在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阻塞管腔。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坏死。
关系:充血使局部血管血液增多,易发生血栓;血栓中血液凝固或块状物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形成栓塞;栓塞在导致动脉阻断后,引起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缺血性坏死,即发生梗死。

⑹ 以肾梗死为例,简述贫血性梗死的理特点 知道的回答下呀

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且侧枝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等。当这些器官的动脉血流中断后,该供血区内的动脉分支发生反射性痉挛,使该区原有的血液被排挤到周围组织中,同时由于组织致密,可限制附近毛细血管床内大量的血液进入缺血坏死区,梗死灶呈灰白色,故称为贫血性梗死。
肾梗死早期,梗死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因炎症反应常见一暗红色充血带,数日后因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而变成黄褐色;晚期病灶表面下陷,质地变坚,黄褐色出血带消,由肉芽组织和瘀痕组织取代。

⑺ 发生空气栓塞时的护理措施

患者发生静脉空气栓塞的应急预案:1.发现输液器内出现气体或患者出现空气栓塞症状时,立即停止空气输入体内,更换输液器或排空输液器内残余空气。2.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3.将患者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及药物治疗。5.病情危重时,配合医生积极抢救。6.认真记录护理病情变化及抢救经过。

⑻ 病理学,1.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及梗死之间有何联系

淤血,即静脉内充血。原因有三点,1.静脉受压迫2.静脉内堵塞3.心力衰竭,主要是右心-肝,左心-肺。
血栓形成主要是空气、脂滴、肿瘤细胞、羊水异物进入血管内,形成拴子,造成栓塞,严重时因缺氧缺血,导致梗死。

⑼ 简述急性脑梗死的康复方案

脑梗死患者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就可以在发病48小时后实施康复训练。具体方案如下版:第一,主动活动权。尽量让患者自己做主动运动,如手指抓握活动,拧毛巾等。第二,肢体保持良好姿势。除了训练外,其余的时间肢体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功能位,促进早日康复。第三,被动活动。在肢体能承受的范围内做一定的屈伸运动,以保持关节的正常功能。第四,语言的康复训练,纠正错误口型,进行正确发音训练。

⑽ 简述梗死的类型及形态特点,各好发于什么器官

根据梗死灶内含血量的多少和有无合并细菌感染,将梗死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肌和脑组织。当梗死灶形成时,病灶边缘侧支血管内血液进入坏死组织较少,梗死灶呈灰白色,故称为贫血性梗死(又称为白色梗死)。发生于脾、肾梗死灶呈锥形,尖端向血管阻塞的部位,底部靠脏器表面,浆膜面常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被覆。 心肌梗死灶呈不规则地图状。梗死的早期,梗死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因炎症反应常见一充血出血带,数日后因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而变成黄褐色。晚期病灶表面下陷,质地变坚实,黄褐色出血带消失,由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取代。镜下呈缺血性凝固性坏死改变,早期梗死灶内尚可见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等改变,细胞浆呈均匀一致的红色,组织结构轮廓保存(如肾梗死)。晚期病灶呈红染的均质性结构,边缘有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形成。此外,脑梗死一般为贫血性梗死,坏死组织常变软液化,无结构。
2.出血性梗死:常见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循环,组织结构疏松伴严重淤血的情况下,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故称为出血性梗死,又称为红色梗死,(red infarct)。
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条件:①严重淤血。如肺淤血,是肺梗死形成的重要先决条件。因为在肺淤血情况下,肺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压增高,影响了肺动脉分支阻塞后建立有效的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侧支循环,引起肺出血性梗死;卵巢囊肿或肿瘤在卵巢蒂部扭转,使静脉回流受阻,动脉供血也受影响逐渐减少甚至停止,致卵巢囊肿或肿瘤梗死。②器官组织结构疏松。肠和肺的组织较疏松,梗死初起时在组织间隙内可容肺的出血性梗死。
常见类型:①肺出血性梗死:其病灶常位于肺下叶,好发于肋隔缘。常可多发性,病灶大小不等,呈锥形、楔形,尖端朝向肺门,底部紧靠肺膜,肺膜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梗死灶质实,因弥漫性出血呈暗红色,略向表面隆起,久而久之由于红细胞崩解肉芽组织长入,梗死灶变成灰白色,病灶表面局部下陷。镜下见梗死灶呈凝固性坏死,可见肺泡轮廓,肺泡腔、小支气管腔及肺间质充满红细胞。早期红细胞轮廓尚保存,以后崩解。梗死灶边缘与正常肺组织交界处的肺组织充血、水肿及出血。临床上可出现胸痛、咳嗽及咯血、发热及白细胞总数升高等症状。②肠出血性梗死:多见于肠系膜动脉栓塞和静脉血栓形成,或在肠套叠、肠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等情况下引起出血性梗死。肠梗死灶呈节段性暗红色。肠壁因瘀血、水肿和出血呈明显增厚,随之肠壁坏死,质脆易破碎,肠浆膜面可有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被覆。临床上,由于血管阻塞,肠壁肌肉缺氧引起持续性痉挛致剧烈腹痛;因肠蠕动加强可产生逆蠕动引起呕吐;肠壁坏死累及肌层及神经,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肠壁全层坏死可致穿孔及腹膜炎,引起严重后果。
3.败血性梗死(septic infarct) 由含有细菌的栓子阻塞血管引起。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含细菌的栓子从心内膜脱落,顺血流运行而引起相应组织器官动脉栓塞所致。梗死灶内可见有细菌团及大量炎细胞浸润,若有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可出现脓肿形成。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