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排名 » 小学教师考试专业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考试专业知识与能力

发布时间: 2020-12-09 22:42:25

Ⅰ 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每个科目考的一样吗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是单独考,与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分开来考的。
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原来是考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现在已经改革了,考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它们互相基本是可以替代的,只不过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范围更大一些,里面包含的内容就有教育学、心理学,另外还包含有教材教法等。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指你的专业教学科的知识及教学能力,是指个人的专业学和历与相对应的教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及其教学能力。例如,如果一个初中教师的教学学科是语文老师,他的学历专业又是汉语言文学,那么,就会考与他学历专业相对应的语文(初中)专业知识和语文教学的能力。与之类似的还有数学、化学、物理、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等等。

Ⅱ 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什么,专业课考吗》

小学教师资格笔试内容:
《综合素质》1.单项选择题 2.材料分析题 3.写作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单项选择题 2.简答题 3.材料分析题 4.教学设计题

Ⅲ 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不一样。

教师招聘考试会更难一些,版各地教师招聘考试权考试内容也不一样,一般都是教育理论综合和学科专业知识,有些地方也会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和综合应用能力D类,备考哪里的教师考试,了解当地的考试内容就可以了。

教师资格考试内容是统一的:
幼 儿 园:综合素质(幼儿园) 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 学 :综合素质(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初级中学: 综合素质(中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 :综合素质(中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职文化课:综合素质(中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职专业课 :综合素质(中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职实习指导 :综合素质(中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Ⅳ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要分学科吗

1、小学教师资格证的笔试不分科目,面试是分的。到面试的时候你要教哪一科,就会让你抽哪一科的题目。

2、报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任意科目,与你的专业无关。

拓展资料

关于教师资格证

申报要求

凡报名当年年底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具备《教师法》规定教师资格条件并愿意从事教师工作的中国公民,均可申请并依法认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含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1.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

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者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

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说课(说课分为:面试、试讲)。(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如能提供3个月或以上的教学证明,可免于面试、试讲)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按《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5.报名需要学历证、身份证、照片。

6.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是肯定无法取得正式编制的。

具体的报名时间和地点可以通过当地教育局、或者教师资格证报考点了解。

学历要求

我们国家规定

(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三)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四)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笔试考试科目

幼儿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初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职文化课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职专业课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职实习指导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证书分类

教师资格分(自上而下兼容):

(一)幼儿园教师资格;

(二)小学教师资格;

(三)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五)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七)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八)成人/大学教育的教师资格,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依照上款规定确定类别。

Ⅳ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音体美和普通类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一样吗

考试科目和考试题型都没有发生变化。

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音、体、美专业考生公共科目单独编码的通知》(教师司函[2017]34号),为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设置,加强中小学音、体、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自2017年下半年考试开始,对音、体、美专业考生的笔试公共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代码:201、202、301、302)实行单独编码(相应科目代码:201A、202A、301A、302A),考试内容暂与原科目相同。

实行单独编码后,音、体、美专业考生在笔试报名时应选报单独编码的公共科目。取得科目201A、202A合格的考生,面试仅限于参加小学类别音、体、美专业科目;取得科目301A、302A合格的考生,面试仅限于参加初中、高中、中职类别音、体、美专业科目。

考生已获得科目201、202、301、302合格成绩,可相应替代科目201A、202A、301A、302A合格成绩;考生已获得科目201A、202A、301A、302A合格成绩不可替代科目201、202、301、302合格成绩。

(5)小学教师考试专业知识与能力扩展阅读

新政策下改变的:

一、新政策下,考生报考:

报名流程不变,唯一变化的一点就是:笔试报名时提前决定好是报考音乐、体育、美术(201A、202A、301A、302A)等专业课,还是报考普通科目(201、202、301、302)。

二、新政策下,选择具有不可逆性:

即笔试报名时,考生选择的音体美科目,则面试也必须考专业课;选择非音体美科目,面试也必须是普通科目。

三、音体美专业老师需求量增大:

对音体美教师的重视与建设,意味着小科目老师的地位不断上升。同时也代表着现代教育不仅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成绩,更加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

参考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网络

Ⅵ 教师考试小学笔试要考专业吗

不需要,来只有中学和部自分中职的需要,面试的时候都需要考专业。面试科目:幼儿园面试不分科目;小学面试分10个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中学(含中职文化课)教师资格面试科目与笔试报考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相一致外,新增心理健康教育、俄语、日语科目。中职专业课和实习指导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主要结合面试进行考查。请报考中职专业课及实习指导的考生在面试时请携带与报考专业相应的教材到考点报到。

Ⅶ 请问小学教育教师招聘专业知识考哪些

小学教育招聘专业知识考试范围与内容
教育专业知识主要考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道德修养等5个模块的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
(一)教育学
1.教育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质
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人口等对教育的影响)
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和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教育的社会功能(文化对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的反作用)
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功能
(3)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3.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目的(其中教育制度、素质教育也需要看)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3)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5.课程
(1)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2)布卢姆、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
(3)课程开发及其影响因素
6.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2)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4)小学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堂管理
(5)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6)教学评价的作用(即功能P156)、类型、原则(P158页知识拓展)和方法(补充内容: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7)教学模式的概念、国内外主要教学模式
7.德育
(1)德育及其意义
(2)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P428-430)
(3)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
(4)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中小学一样)
8.班主任工作
(1)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中小学一样,按照书上复习即可)
(2)小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中小学一样,按书上复习)
(3)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原则(补充:学生主体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原则、民主公平原则、严慈相济原则、以身作则原则)、方法(补充:说理教育、榜样示范法、契约法、奖励法、惩罚法)与艺术
(4)小学班级队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管理(中小学一样P197页)
(5)学校与课外教育活动、家庭联系及协调
9.学生
(1)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年龄特征 包含身体和心理,重点掌握心理方面P341)
(2)小学生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与教育(认知发展主要指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等方面P235页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重点看下小学生的认知各方面处于何种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做)
(3)小学生个体差异(认知差异、性格差异等)与教育(P351-353)
(4)特殊儿童的概念、类型及其特殊儿童的教育
补充:
1.特殊儿童: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可表现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
2.类型:(1)需要了解的:智力超长儿童、智力落后儿童、特定认知或学习障碍
(2)重点掌握的:学习困难生(后进生)、与先进生(P197页对后进生的教育和先进生的教育工作)★
10.教师
(1)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中小学一样)
(2)小教师专业要求、专业发展的阶段(P86页拓展知识)与途径(P86)
(3)良好师生关系及其构建
(二)心理学
1.小学生认知发展
(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感知觉的概念、感知觉规律的应用、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中学一样按照书上记忆)
(3)记忆的概念、记忆品质、记忆过程、记忆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4)思维的概念、思维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5)想象的概念、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P262-163按书上内容记忆)
(6)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P271思维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部分P420)
2.小学生情绪、情感、意志
(1)情绪的概念、情绪的种类
(2)情感的概念、情感的种类
(3)意志的概念、意志品质
3.小学生个性发展
(1)需要、小学生的兴趣及其培养(P308-309)
(2)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论(P312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P350)
(3)能力的概念、能力的类型、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能力的培养
(4)性格的概念、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4.学习与学习理论
(1)学习的概念、学习分类
(2)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分类、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
(4)迁移的概念、迁移的种类、迁移与教学
(5)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学习策略
(6)动作技能的概念、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即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P416属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1)个性: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学生个性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进行某种动作时,人的个性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也不同。(2)智力:关于智力和动作技能的.关系,心理学家的探讨结果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日本心理学家松原把众多的研究结果归纳为两种情况第,当学习者的智力处于正常水平时,小肌肉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智力之间有较低的正相关,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大肌肉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智力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相关;通过心理训练所进行的动作技能的学习与智力之间相关不大。第二,当学习和智力之间是清晰的正相关,智力越低,学习进步越慢。(3)知识经验与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技能,但技能的形成必须军用知识,知识愈丰富,对克服技能学习的难点愈有帮助。但是只学习理论,不学习操作,很难形成任何动作技能。因为知识和运动分析器没有建立起联系。只模仿操作,不学习有关理论,其技能也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理论可以加快动作技能的获得,可以免去或减少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错误。有心理学家曾对电器装配工人进行过实验研究。一组工人只是机械地、重复地学习技能,而对另一组工人则讲解操作原理。结果发现,两组工人最初的水平差不多,但后来第二组工人的绩效远远超过第一组工人的绩效。)
(7)心智技能的概念、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心智技能的培养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标准
(2)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主要途径(P470)与方法(P471)
(补充: 原则:教育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保密性原则)
(3)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4)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P489-490)
(三)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P534)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明尚教育网站)、《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尚教育网站)、《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明尚教育网站)等
2.教师权利和义务
(1)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2)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
3.学生权利保护
(1)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2)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
(四)新课程理论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及基本理念
2.《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网上有下载看一下即可)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4.新课程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
5.课程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6.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五)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2013年)
2.教师职业行为
(1)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3.主要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解析题、案例分析题等。
4.内容比例:学科专业知识约占70﹪,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约占30﹪。

Ⅷ 小学教师的招聘公告上写的是主要考查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怎么备考啊,求赐教

建议去看一下教师招聘的考试大纲,大纲具体会告诉你考哪些内容。
一、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的目标
1.考查考生对于小学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
2.考查考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与小学语文教学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3.考查考生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与教学技能了解与应用情况。
二、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的能力要求
1.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在《多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1~6年级)规定的知识范围内,比较多面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
2.高等教育对应于小学教学的内容在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现代汉语课程、古代文学课程、现当代文学课程及外国文学课程的要求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内,测试考生发须要的汉语基础知识与文学基础知识。
3.“课程与教学”内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阐明的理论知识及“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基本知识的范围内。
4.上述三方面知识内容共有六种能力要求,即识记、理解、分析、鉴赏、应用和创新,并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应用 指对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为基础,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应用(写作)和教学技能的应用(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
F.创新 指探讨疑难问题,具有独到之见;摸索教学方法,能够另辟蹊径。这是对各种知识、技能加以融会贯通而形成的高级能力。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都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Ⅸ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后一道题可以随便选择科目吗

可以,是可以随便选的 。

试卷的最后一题教学设计题会写要求,仔细看,按要求答题。

(9)小学教师考试专业知识与能力扩展阅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并且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方可在毕业时领取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

Ⅹ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的什么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每个学科的考试大纲根据本学科特点制定,基本包含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内容。

学科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是指即所学的专业在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

教学能力: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心理特征。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组成。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

(10)小学教师考试专业知识与能力扩展阅读: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