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跨专业考研
Ⅰ 本校跨专业考研有哪些优势
肯定有了,可以提前跟想要报考的导师见面,相互了解
Ⅱ 非本校学生跨专业可以考研吗
1、一般来说非本校学生跨专业可以考研。
2、少数专业不接受跨学科报考则会在专业目录的备注说明。
3、大部分专业都可以跨考,建议查看专业目录的备注,只要没有报考专业的限制就可以跨考,否则就只能更换报考学校。
Ⅲ 哪些学校可以跨专业考研
首先,要密切频繁的关注你想报考学校的网站,上面的往年,今年的研究生招生信息,包括招生简章,专业,分数线,加试科目,初试复试所占比例,奖学金等等制度,综合考量后再决定。
每个学校都有论坛,也要多多关注,可以在上面和同学和北师大的师哥师姐交流询问。
再一个,是否需要什么资格证书?和其他要求,比如四六级是否要求通过,也要尽力达到。
我自己的学校里,跨专业考上研究生的并不在少数,只要有心,真的喜欢,付出努力,一定可以的!
Ⅳ 关于本校跨专业考研的问题
你好,我不是这个学校的,但是我可以尝试帮你分析一下,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第一个问题,想法当然可行,我当时也是跨专业,至于难度方面跟高考没法比,高考是有人领着你学习,而考研主要是自己学,自己找资料,自己联系师兄师姐,自己联系导师,自己看好时间节点去报名,去打印准考证……要相信自己,我有同学也是东北大学自动化的,但是现在保研到清华了,所以他也不太了解考研的情况,相信自己本科能考上东北大学,研究生再考本校,难度非常小,而且你得到信息和资源也非常便利。
第二个问题,对于你的情况,考研就是四门课,数学一,包括高数,线代,概率论,没有你说的离散。政治,里面包含五门课,咱们本科都学过。英语一,就是学术型研究生需要考的。最后就是你要考的自动化的要求的专业课,一般都是一两本指定教材。10月份报名,1月初考试,四个半天。总分500,一般国家工科线都是320左右,但是东北大学是一期985的34所,是自主划线的,一般你要考个三百六七的,上本校肯定没问题。复试时一般会加试一两门专业课,你自己查查,需要考什么。
第三,最好在10月份之前联系导师,因为你也知道,好学校一般都喜欢自己学校的学生,打听清楚到底保研了多少学生,尤其是你想报考的导师那边,最好是与他取得联系。
最后,你上大三后可以陆续关注考研论坛啊一类的,多到里面逛逛,慢慢你就会有想法的。复习规划现在给你说还太早,因为你对考研这个东西还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说太多细节的东西你现在也搞不清。一点一点来,没问题的,预祝你考研成功!
Ⅳ 跨校跨专业考研的步骤是什么
1.与学校联系,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
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要及时把握最新的学校里的动态。这样才不会无的放矢。
2.先期准备
获得了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后,找到了完备的复习资料后,就该踏实看书复习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一旦确定了目标,便要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复习中。复习中,一定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
3.报名
报名时间一般在11月,这几年都是10-14号。在校生报名时由学校统一报名。在职人员报名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的高招办或者报考的学校,也可以异地报名,即因为出差等原因在外地报名和参加考试。
报名时填报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可以填两个: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试题是各个招生单位自己命题,考生要按报第一志愿的试题来考试。
4.初试
初试一般在1、2月份的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进行4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
5.调剂
大约在寒假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差不多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联系,实在不行就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
6.复试
复试一般在5.1前后,过去一般是等额面试,现在基本上都已改成差额面试。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在复试中折戟,因此竞争非常残酷。这就要求考生朋友们要精心准备面试,在面试中要有一个自信,从容的心态,这样才能果决、流畅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7.录取
复试通过后,学校将发函到你的档案所在单位,将你的档案调往学校,审查没有重大问题后(主要是政治性问题),将会发放录取通知书,将你所有的关系,包括组织、户口、工资关系,转往学校(委培培养除外)。
Ⅵ 本校跨专业考研
您好,文都资讯网为您解答!
专业与学校的综合选择 最终报考目标的确定,其实是专业选择和学校选择的综合。这当中牵扯到的因素交错繁复,头绪太多,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情。 对于在职人员等来说,选择还相对简单一些;对于在校生而言,选择就难了,因为一般有四种情况,按照难易顺序分别是: 本专业本校报考。这是最为轻松的选择,一来本专业课程已经在本科阶段仔细学过,而且熟悉教师的授课重点和命题风格。二来只要不是被系里老师深恶痛绝,一般多少总能获取考试范围、命题重点、阅卷判分等方面的优惠。据统计,对普通专业而言,本专业本校报考的成功概率远远高于其他三种情况。 本专业跨校报考。相比本专业本校报考,有两点不利:一是专业课程内容和重点可能有些区别,甚至很大区别,例如人民大学的国民经济专业侧重宏观计划,而北京大学的国民经济专业则偏重财政金融;二是老师等不太熟悉,难以获得额外的优惠。 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专业更换了,难度变得较大。而且,两个专业之间关联越小,难度越大。比如法律转为财政金融的难度就要大于从经济学转为财政金融。所好的是仍然在本校,可以就近利用课堂、同学、教师等各种资源。 跨专业跨校报考。通常这是难度最大的一种。特别是一旦所报考的学校在外地,则难度就更大了。然而这种情况有时也能激发起人的斗志,通过艰苦拼搏,往往能出奇制胜。对2000年北京几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调查发现,大约有30%的专业状元是跨专业跨校报考的,或许这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希望能帮到你!
Ⅶ 跨考本校研究生会不会容易一些
你要明白容易的原因~
1.都是自己学校,找老师找学长都方便~ 消息也更灵通
2.导师录取的时候,对自己学校的学生更了解情况,都是更愿意招自己了解点的学生
优势不等于一定能上,外校不等于一定不上~ 这个东西影响其实没那么大
Ⅷ 跨专业考研的要求有什么
1、跨专业考研要求
一、专业是否限制
有的专业不接受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不是因为专业歧视,而是由于该专业专业性很强,跨专业考生难以胜任以后的学习实验等。比如中国医科大学就不允许非临床专业报考临床专业,即使本校也不可以。
二、是否需要基础
有一部分专业是可以接收跨专业考生的,但是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否则难以考上研,即使侥幸考上,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也会是一场噩梦,这样跨专业考研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三、是否需要加试
跨专业考研加试只是针对同等学力的考生。本科考研是不需要加试的,只要有本科证就可以正常参加初试、复试。初试科目以各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一般只要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均不用加试。但是考上后有的学校要求跨专业考生必须补选一定学分的专业基础课程。
四、地域是否有限制
是否跨专业考研就只能考本地的学校,而不能考外地的学校呢?答案是否定的,考生可以跨地区考研,并且也可以换一所学校,不一定要与本科是一所学校,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的考生就是俗称的三跨专业考生,只不过是相对于一般性的难度稍微大一些,政策上是允许的。
五、分数线是否不同
有考生会疑问,是不是因为我是跨专业的考生,分数线就会和别人不一样呢。分数线都是一样的,不会说由于你原来没有学过,就对你放低要求,也不会歧视你的没有基础就对你提高分数吗,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遵从的分数线都是一样的。
最后跨专业考生要注意的是,在选择专业以前一定要看看自己是否是真的喜欢这个专业,不了解的话可以到贴吧等平台问一下该校学姐学长们,力求对专业了解,重新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不要过分热衷于热门专业,因为不一定适合自己。
个别专业不允许跨专业报考,具体要求考生可以查看院校招生简章、招生目录以及考试大纲。相近专业在考试上来说会相对简单一些。
跨专业考研要求基本上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一般地都可以报考。
2、学的是工科类的,考研可以考金融外贸类;找工作的话主要是看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也会看,最主要的是能力。
(8)本校跨专业考研扩展阅读
有关跨学科考研的几点说明:
1、80%的大学不允许同等学力考生跨专业或者跨学科报考。
2、理科跨学科相对容易(所学属于基础门类),尤其是跨工学和经济学。
3、不同学科即文,理两科,文科跨理科难度系数最高,反之,则易。如果没有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跨距离较远的学科报考一般都不允许。
4、学科内部学科类之间难度也较高,但基本不受限制。
5、重点说明:一般不允许考医科。考生必须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才可能具备一定的资格;一般不允许非语言类考生(比如理科学生)跨语言类专业。
Ⅸ 跨专业考研好不好
(1)从考研的角度看,报考专业选择原本科专业最好,因为院校喜欢招收报考专业和本科专业相同的考生;同时考研难度相对要减小;跨专业难度要增大;
(2)从个人兴趣来看,那就看你自己喜欢做什么了;
(3)从发展和工作方向,你目前的物流管理专业是目前热门专业,因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物流是所有行业所必须的主要运输途径之一,而且是最专业、最快捷、最经济的途径;
(4)所以,你所学的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不错的专业,是有前途的朝阳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