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师的专业度表现
❶ 交互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交互,视觉,前端开发,用户研究,其实任何一个岗位,我都喜欢从意愿,能力,潜力这三个方面来说。先说潜力吧,之前不觉的,现在越来越觉的,做交互是需要一点潜力的。一是逻辑思维的能力,结构化思考,推理假设,即使不需要太严谨,也是需要自己先把逻辑搞合理了,设计出来的东西才能合理。(在设计评审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反面案例,认知走查就走不通了,肯定是本身的逻辑就有问题。) 锻炼方法:每个设计都先画流程图,列好各种情况,请逻辑性强的人来评审,发现一个BUG打一次PP。现在很多交互设计师都没有画流程图的习惯,难道我们设计的流程都逻辑严谨? 或者象征性的画个流程图出来,有没有仔细推敲逻辑啊? 又不是美工,要你画个图就画个图,画个破图有啥用啊!二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概括,从复杂的界面中抽象出元素,逐一论证。说白了,就是自己要先想清楚了,才能设计得清楚。(这个在需求讨论阶段,也有很多反面案例,拿到一个复杂任务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几十页的PPT貌似分析问题,观众看完还是一团模糊。)我观察过的几十位设计师当中,抽象能力强,概括性思考的人,还真不多,这也许是设计师的通病,总喜欢从UI层面思考,无法深入下去。 锻炼方法:先用Mindmanager或者Excel 来归类信息,这个层面工作也是设计,这类层面的设计多做做,对提升抽象思维能力会有帮助的。三是创新思维的能力,通俗一点,就是出方案的能力。首先一个基本要求,要出多个解决方案,如果这点上都很难做到,真诚的建议您,换一个职业吧。能力弱的设计师,多个解决方案也许只停留在问题的一个层面,能力强的设计师,自己已经验证过好几轮了,即使提交一个方案到设计评审,也能把各种可能性穷举并说明理由。 其实说白了,就是对自己的方案有没有思考过。(很多反面案例,看到PD给的需求文档依葫芦画瓢弄个线框图,而且内容逻辑还不如PD的需求文档清楚,那TMD还要你交互设计干啥!之前还有人疑惑线框图是谁的工作职责,PD给线框是超出期望,更清晰的描述需求,交互要是不能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整天嘀咕谁抢了谁的饭碗,TMD这样的人就不应该有饭碗。) 锻炼方法:不但要出多个解决方案,而且个数还要加倍,不然怎么提升啊。 没有以上潜质的同学,择业请谨慎!再说能力吧,交互是谁都在做,但不是谁都能做的。线框图是为了快速多出几个方案,明明可以截屏来搞的,自己卖命堆方块,半天才堆出一个低保真原型来,要这样的线框干嘛。本来截几个屏拼凑一下,视觉感受都体现了,非要转成黑白,为了线框而线框?交给视觉设计师,人家又不清楚你的信息层次和重点,累啊!流程图上矩形和菱形要分清楚,盯着这张图,设计师脑子里应该不断在做认知走查,确保逻辑的严谨和最短路径。这图也是为了明确各个页面的关系和前后联系,请务必提醒在具体的页面中。概念图,画的人就更少了,这是需要概括再概括,抽象出来思考问题的,不是画一堆让人搞不懂的连线,自己晕了,看的人更晕。 最后说意愿吧,近几年好像很多人都喜欢成为交互设计师,感谢这股热潮让这个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请各位有兴趣成为交互设计师的同学冷静一下,看清楚交互设计师会是个什么样子,想清楚自己要成为那样的人吗? 貌似意愿问题对交互设计来说,都不是问题,下次有空说说视觉吧。
❷ 交互设计师是什么专业出身
这个不一定的哦,交互指的是产品与它的使用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而交互设内计师则是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容设计理念,以用户体验度为原则,对交互过程进行研究并开展设计的工作人员。一般这类人都是在学校学设计专业出身,当然社会上也有其他的不是这个专业的也是从事交互设计的
❸ 交互设计师这个职业,工作感受如何
转型会比较容易的,都是属于设计的,但是产品设计本身在一线城市也很有发展,那应该研究的是产品设计吧,专业是工业设计UI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都非常有前途,选自己的兴趣最好,其实产品设计也要考虑到用户界面和交互性各方面,UI设计现在也更多的考虑到交互性,两者之间有很多想通性,建议慎重作出自己的选择
❹ 交互设计师如何进行业务分析
有一些设计师尤其是像我这种没什么实战经验的新人,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分析方法,在进行业务分析时,就会比较碎片化,拿着这样的分析结果进行设计以及和其他成员交流起来就非常困难。在此,经过学习大牛们的设计套路,分析整理了一套业务分析流程,用以指导以后的项目。
在4月初回归了团队,开始接手新的业务,根据平时看的书以及其他设计师的设计沉淀了解到,作为交互设计师对业务的了解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设计师刚开始接到产品经理给的需求时不会急着画交互稿做设计,而是花费很多时间及精力去分析梳理业务,甚至有时候会帮助PD一起来整理业务逻辑。如果一个设计师在给其他人员讲自己的设计方案(尤其是对上级),被问及“这里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是这些功能逻辑”等业务上的问题而不知道如何回答时,就会显得非常得不专业。
1,了解项目背景
了解项目背景很重要,因为你在后续时间需要和多人多次描述你的项目,我现在接手的一个项目业务逻辑非常复杂,而且之前也没接触过这类平台的项目,所以PD很耐心地跟我讲解这个项目的由来、原因、展望等等,进行多次充分沟通,这样在后续跟其他同学描述你的项目时(尤其是上级)就可以很清楚的复述出来。做好前期的沟通工作对后续项目的进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般来说,项目背景主要是:
1. 为什么做why: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有什么原因导致需要做?用户有什么需求没有满足需要做?现在的产品存在某些问题需要解决?还是即将迎来XX节日需要做这样的活动?用户为什么要来使用这个产品?等等
2. 给谁做who:目标用户是谁?谁来使用这个产品?谁能看到这个产品?产品涉及的各方人员有哪些?等等
3. 做什么what:产品具有哪些功能?能给用户带来哪些价值?等等
4. 怎么做how:用户如何使用这些功能?这些功能如何实现?以及项目的排期是怎样的?等等
2,定位业务目标和设计目标
理解了项目背景后,设计师需要定位出业务目标和设计目标,《五导家设计法》中对两者的定义是:
业务目标:用[某策略]给目标用户带来[某价值],以实现[某变现方式]。
设计目标:用[某设计策略]给目标用户带来[某价值],以助力[某变现方式]。
我个人觉得这个定义已经属于哲学层面的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我自己读过很多遍这段内容但在分析时还是很难运用起来,而且很多项目其实只有一个总体的目标并不会细化到这样的颗粒度。于是我去我们平台查阅了一些设计师的分析部分内容,整理组织一下发现大致的信息是这样的:
4,找出项目的核心信息
需要罗列出来的项目核心信息主要包括:
用户背景:用户有哪些特征(基本特征和行为特征)?产品的使用经验?
功能类型:产品有哪些功能类型?各种功能之间有何联系及限制?
关键功能:最核心的功能是什么?操作是否便捷?
关键场景:最关键的使用场景是什么?这个场景的特征有哪些?会有哪些影响因素?
运行机制等:产品功能、算法、技术的运行机制是怎样的?(这个虽然是技术上的内容,但是设计师也需要了解清楚,以便设计的方案更接地气)
做这样的工作有以下好处:
一方面,可以和PD共同确立项目设计的重点,检验自己对项目的理解是否与PD一致,便于后续能够做出出彩的地方。有时候甚至可以圈定大家各自工作的职责范围及重点。
另一方面,在与项目组其他不了解业务的人员进行沟通时,也会更加方便,将带有这样分析内容的设计方案交付给他们能助其更容易理解并抓住重点。
5,记录问题点
记录分析业务中的问题点,与PD讨论确定下来,并且一定要达成一致!这样在与别人交流方案时,当他们问及同样的问题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答并说服他们。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合理之处欢迎指正~
❺ 交互设计师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基础篇
适合刚入行并开始接触项目的设计师学习 :
1.设计的美学知识。
2.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一致性、减少输入和减少操作步骤等等,这些原则容易理解,通过学习案例和阅读通俗易懂的书籍迅速地掌握。此阶段适合泛读《交互设计精髓》等书籍,不宜精读,没有项目经验的话,读完之后不知所云。
3.平台特性及其设计规范,通过阅读平台的设计规范对设计思维的形成非常有帮助,特别是Microsoft和Apple的文档。
4.做交互设计方案的方法,如绘制流程图、原型图和撰写交互设计规范文档,难度不大,只是需要多次的练习。但这种文档很少会对外分享,学生很难学习到这部分内容,这会影响到他们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
进阶篇
适合有3个月以上项目经验的设计师学习:
1.特定控件设计,如标签栏、标签栏、列表界面和弹窗口等,汇总已有设计的优缺点和设计规律。
2.特定界面设计,界面中如何呈现特定的信息,如应用程序首页、个人资料或者数据流界面。
3.独立常用功能设计,如注册登录、刷新和功能引导,需要了解功能背后的技术知识和产品策略,需要绘制流程图,组织线性的操作流。你需要调研已 有产品,并试图区分它们的优缺点。与技术人员沟通是学习技术的有效途径,你可以有意为难产品经理,让他们讲解各种产品策略,掌握更多的信息对于做出正确的 设计决策和扩展眼界非常有帮助。
中阶篇
适合具有一个以上完整项目经验的设计师学习:
1.多项功能设计,一个界面融合单独的功能,需要应用到设计方法和架构的思路。设计方法是挖掘用户需求和推动设计优先级的情景故事法、卡片分 类、人物角色、访谈和问卷等。这些方法的学习不是必须的,你可能工作两年从来没有使用过它们,但也设计出了不错的品。这些方法可以作为了解性知识,当有需 要时再深入学习,方法只能帮助设计师发现问题和避免问题,但不能对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
2.方法和已有的设计风格研究,以总结为主,最好能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去,千言万语不如动手实践。
3.竞品和优秀产品分析。这件事情看起来很普通,如果没有相关的设计知识和分析能力,只能生搬硬套大概念,无法综合多种因素分析,压根找不到切入点。
4.最新的系统和产品分析。之前的学习都知识的深向发展,但是这一条需要设计师具备较为广阔的知识面,不仅仅限于自己参与过的产品。如果每两周专注研究一个方向,你将比八成的人更熟悉。
通过不定期下载多种同类应用程序,查阅资料,已经研究过输入法、LBS、个性推荐、语音输入和阅读类等产品,虽然从来没有参与过这些项目,但从中可以加深对设计的理解,做好知识积累。
5.掌控技术。设计师需要对技术有掌控能力,就像工业设计师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才能游刃有余,这也是尝试弥补自身不足。web端交互设计师要求 会写html和 css,一是便于设计,二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而手机交互设计师对技术普遍缺乏了解。早期交互设计师是从程序员中分离出来的职位,用来弥补程序设计的不 足。所以我更喜欢听技术讲座。
纯粹的技术路线比较难,如果你对社交、搜索和电子商务等领域有深入的理解,这可以增加个人在职场的不可替代性。
高阶篇
个人还在探索,还是以能做出好产品为目标,主要方向是:
1.产品架构,web端已有架构的理念,手机端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2.设计趋势研究,比如操作方式,做预测是最难的。
3.产品发展趋势,如未来LBS产品在手机端如何设计 ,如何为用户的生活带来便利,这需要设计师具备预见能力和判断力。
❻ 如何从交互设计师的角度做竞品分析
如果已经复有现有架构,可以试制着了解当初这个架构设计的初衷,尽量不要被规范绑死。 大部分的时候,尽量避免过度生冷的专业用语或是容易引起混淆的流行语,先确保阅读的流畅度,并假设你的读者不是专业人士,还有确定你真的了解你用这些名词的时机与目的。 接着才是内容部分:市场背景、用户行为、交互模式、布局设计、关键任务场景等… 这部分就看你的领域或产品需求,而有不同的作法或是侧重点。 有了这些基础,试着想想你要花多少时间在这上面,有多少次要报告、每次要花多少时间去汇报等,久了,你会摸索出自己一套作竞品分析的方式,然后能依照每次不同的需要,从交互设计师的角度,作出合适的竟品分析。每次分享完之后,记得询问同事的反馈,以便下次做得更好。 优劣势、超越的方法这些分析或建议会经由以上经验的累积而变得更有说服力。透过更了解你的听众与这个分析的目的,交互设计师也能提出更全面、更有价值的竞品分析。希望这个分享对大家有帮助…:)
❼ 交互设计师都是什么专业的人做的
您好!我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的学生。
据我所知,交互设计师多为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当然不乏其他专业。我们专业有典型的交互设计方向。
现在的艺术设计类,信息设计、视觉传达、工业设计的学生都有从事相关工作。
另一方面,计算机、软件学院等工科也有从事交互设计的同学。谢谢
❽ 专业的交互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可以简单归纳为九字诀:“听、看、想、说、磨、做、验、写、讲”
“听”
做一个交互设计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倾听(这里蕴藏了一个隐晦的性格属性:谦虚!)。通常情况下,我们不是用户,所以很难100%代表用户,更左右不了老板,所以我们首先要有听的本事,把来自用户的、老板的、PD的、视觉的、前端的、开发的、测试的、市场的、业界的等各方面的声音都听过来,听进去。
“看”
99%的情况下,交互不是一蹴而就的创造工作,它是站在前人肩膀上不断迭代更新的行为过程。我这里指的“看”是要求设计师能博览、能泛猎,看到好的,见过差的,什么都略懂,交互才能变得很美……
“想”
交互是思考的输出产物和表现形式。当设计师将之前听到的和看到的内容在头脑中加以整理、分析,经过发散的创造性碰撞和严谨的逻辑论证后,逐渐得到了相对靠谱的交互产物。这个思索分析的过程贯穿于交互设计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
“说”
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交互设计师,但一个优秀的交互设计师必然是一个善于准确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人。交互是一门分享的学科,交互设计师需要的是开放的性格和良好的沟通技巧。'
“磨”
耐心、技巧、热情的综合表现。在一个项目的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很多的挑战。优秀的交互设计师善于发挥“磨”的精神,他们怀揣对交互专业的无比热情,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技巧,耐心的缠死一个又一个质疑方,最终让大家认同并帮助推动设计的实现。通常来说,一个优秀的交互设计师会是一个优秀的Idea推销员。
“做”
交互设计师专业度的核心表现。俗语说得好,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对于交互设计师来说,之前的环节做得再好、再完美,也只是停留在设计师自己的脑子里,游荡于听众们的耳膜间。如果理论落实不到实际,那所有的想法都只是空中楼阁,你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在佐证你的空泛和不切实际。所以我们不仅要能“做”,更要“做”得漂亮,“做”得完美!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做”决定了一个交互设计师是不是靠谱,决定了一个交互设计师的高度,是一个交互设计师最根本的专业素质。
“验”
用户体验设计,最终是要落实到用户的身上的。客观中立的验证、分析、评估能力是一个优秀交互设计师的重要素质。无论个人还是团队,设计的成果都需要通过精准的测试才能算得上合乎标准,此时,一颗平常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是设计师最需要的
“写”
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的综合表现。一个项目,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总是有很多地方值得设计师本人或后来人借鉴。交互设计之路不是一座苛求零失误的独木桥,但绝对是一条要求零“重复”失误的单行线。评价一个设计师的专业度,很重要的一环就是看他能不能多犯前人从来没有犯过的错误,并能有效总结给后来人。于是,他就成了大家,路就这样被趟了出来……
“讲”
演讲能力。这里所指的是在项目后期进行的交流分享。一个专业的交互设计师会站在宏观的高度上,以平和的心态同他人沟通,验证自己先前设计的合理性、全面性和科学性,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今后的交互设计做好准备。
相信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具备上述这些素质,一定能成为合格的交互设计师,至于如何成为优秀甚至是完美的交互设计师,那就看个人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了。但具备了这些素质,起码可以让不了解交互的人,看到交互设计师的价值,从自身角度看,可以使交互设计师表现的足够令人信服的专业度。
❾ 交互设计师的前景和工作范围是什么
随着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设计师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设计属于创新和技术类工作,在商业活动中存在重要价值,从 PC 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推动着设计行业的变化,大致上可归于以下三方面的变化。
第一,设计师发挥的空间变大了。
初期的设计师偏视觉设计,现在的设计师是整合的体验设计,需要综合把控产品体验的角色,做设计的时候还要想到内容和功能该如何被很好的支撑。
比如要做一款音乐app,需要考虑供应商、推广渠道、实现技术、社交需求、呈现方式等。最初做设计,只需要画画,现在做设计,需要缜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设计的价值要求被量化,设计要有理有据。
以前设计作为参与的角色完成项目,现在的设计要承担绩效考核,就要求设计师对整体商业有敏感度,要从多维度为这个项目着想。
产品中也会加入对设计的反馈,通过收集信息,建立数据模型看用户对设计的满意度怎么样。
第三,设计师的局限被打破,设计跨界变得更容易。
因为信息的畅通,平台增加,互联网的设计师可以与传统行业有更多的互动,互联网设计师摆脱了只做平面设计的局限,开始向更广范围的领域探索。
同时互联网也会邀请传统行业的设计师加入项目,跨界合作成为新趋势。比如故宫的文创产品和一些品牌的联名限量产品。局限打破后就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设计就容易被更多的人看到,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也会随之提升。
❿ 交互设计师的特点
交互设计师善于表达,以网页语言表达产品所要告诉用户的信息,同内时显示用户的操作功能。容
所以,凡是涉及到表达、传达的问题,都可以找交互设计师来做,也应该由交互设计师来做。
产品经理考虑要做什么产品才有价值,交互设计师考虑怎么把这个想法最有效的转化成一系列的界面展现给用户。除了展现,还有和用户的交互。这个展现、交互的过程就需要一定的表达能力。这种表达能力并不是我们平时所特指的口头表达,而是使用网页语言表达。我们经常会讨论一个按钮的位置,讨论某个状态下光标的样式,讨论应该写成“登录”而非“登陆”等等:这些都是网页语言表达。
有些时候,有些交互设计师会问,“网页上的文字要我来写吗?产品经理比我了解的更清楚,他(她)们写吧?”如果说交互设计师应该具备“善于表达”的特点,那么网页上的文字就应该由交互设计师来编写。虽然产品经理更了解产品,然而交互设计师才是最懂得如何向用户表达的人。我们会讨论“你”还是“我”这样的称谓问题,也会注意不要在页面上出现“用户”这样的字眼:这些都是文字表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