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排名 » 建筑专业教学计划

建筑专业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 2020-11-19 14:57:44

① 一、论述题 1.关于课程计划与实施的关系有这样一种看法:课程计划是一幢建筑的

一、论述题 1.关于课程计划与实施的关系有这样一种看法:课程计划是一幢建筑的

② 有人说,课程计划就像是一栋建筑的详细设计图,而课程实施是具体而严格的按图施工,这种看法对吗

基本上是对的。课程计划 、设置、衔接、就像是一栋建筑的详细设计图,它制约教育产品的质量和成本。而课程实施是具体而严格的按图施工,如果师资、教材、课时、考试、评估偶缺钱。那成品质量就会有问题。目前全国同一专业,基本上是同一套图纸,只是实施中的差异,导致教学质量的高下。但是,图纸的制约只能产生中国制造,无法实现“中国创造”。这就是“瓶颈”。而课程实施(尤其是成人教育)基本上是“竣工验收”导致“豆腐渣”产品的合法存在。

③ 建筑施工管理专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实际的岗位能力,适应建筑生产一线的施工与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建筑施工企业和建筑管理部门从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造价、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监理等方面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
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造价、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监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要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必备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专业必需的数学、力学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
3、具有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4、具有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5、具有应用计算机辅助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获取信息与使用信息的能力;
6、具有正确识读、绘制土建专业施工图和参与图纸会审的能力;
7、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
8、具有一般结构构件分析和验算的能力;
9、具有工程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的能力;
10、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11、具有编制投标文件和工程造价文件的能力;
12、具有施工现场监理的基本能力;
13、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职业能力分析表
序号
综合
能力
专项能力
1
识图与绘图能力
识读土建专业图纸
识读设备专业常用的图纸
绘制建筑平面、剖面、立面及节点图
绘制结构布置及构件配筋、节点图
编制图纸技术说明
绘制土建工程竣工图的能力
2
建筑材料应用能力
水泥、沙浆、砼性能应用及配合比设计
砖、砌块、石材的性能及应用
建筑钢材、玻璃、防火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建筑材料的保管和存放
水泥、沙浆、砼、砖、沙石的技术指标检测
建筑钢材技术指标检测
3
构件分析及验算能力
机构计算简图的确定和内力分析能力
建筑结构体系的认知
构件材料的合理选择
基础类型的选择、地质资料的应用
构造设计能力
4
施工技术管理能力
钢筋代换及砼、沙浆施工配合比设计
掌握主要工种工艺的施工程序及验收标准
施工质量的检验及事故处理的能力
一般地基的处理能力
土石方、脚手架、摸板的基本计算及施工能力
建筑施工测量的能力
5
施工现场管理能力
进度计划的编制
一般施工方案的制定,业内文件的编制
质量、进度、成本管理
编制投标文件和参与招标的能力
施工现场布置
图纸会审及技术的交底能力
6
工程造价确定能力
土建工程量的计算能力
准确使用各种计价文件
建筑工程造价计算的能力
进行竣工结算的能力
进行工料分析的能力
7
安全管理能力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进行施工安全教育
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处理事故安全问题的能力
8
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操作能力
操作系统及文字处理系统的应用能力
应用CAD辅助设计的初步能力
应用计算机编制预算的能力
应用计算机进行施工管理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
建筑施工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由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组成;理论课程体系中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
类别
理论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高等数学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英语
专业基础
建筑制图基础;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设备
识图实训;建筑构造实训
专业
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技术;土木工程 CAD;高层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概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控制;
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实训;建筑施工专项方案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毕业综合实践(建筑工程造价综合实践、建筑工程建造(项目管理)综合实践、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综合实践三者选一)
拓展
管理学基础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
(一)教学计划进程表中课程设置分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其中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又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二)必修课由中央电大同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三)选修课由各试点单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各地需要选开。选修课的教学管理与考试工作以及省开课程的教材由省电大负责。
(四)选修课中的统设服务课,中央电大提供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材等教学资源以及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
(五)实践环节中的课程实践,属于必修课的执行“五统一”原则,属于选修课的由省电大负责课程实践的组织实施。
六、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有效。
省电大按两年制三年业余学习安排实施性教学计划。学生须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学习计划。
本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76学分。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可毕业,国家承认其高等教育专科学历。
七、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8级工学科土建类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开放专科)教学计划进程表
八、课程说明
1.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本课程1学分,开设一学期。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是为配合教育部开展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介绍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介绍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怎样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等等。
2.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课程2学分,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在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连同马克思主义、思想一起确立为我党、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根据国家教育部的部署和决定而开设的,是高等教育教学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全面阐述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地位与意义,完整理解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内容体系,准确把握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创新。在此基础上,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真正实现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进教材的基础上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3.高等数学基础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科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建筑施工与管理、数控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应用、不定积分和定积分及其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受到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获得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4.建筑制图基础
本课程共3学分,开设一学期。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正投影、投影变换、立体的投影、立体表面的交线、组合体的投影、轴侧投影图及图样画法等内容。
5.英语Ⅰ(1) (2)
本课程6学分,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为公共英语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1600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600词)和若干相关的常用词组及基础语法知识;能够听懂发音清楚、语速较 慢的教学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能够读懂所学词汇和语法 范围内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条等;能够写出简短的私人信函,或用便条转达具体信息。
6.建筑测量
本课程共3学分开设一学期。本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及其所必须的测量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7.建筑力学
本课程共5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力系及力系的平衡;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等问题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杆系结构的内力、强度、刚度、稳定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8.建筑材料(A)
本课程共3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各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和标准;常用材料使用和保管方法。
9.建筑构造
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组成,常见构造作法,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10.建筑结构
本课程共5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的基本计算原则、构件计算、常见结构的构造要求(含抗震构造要求);重点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
11.建筑施工技术
本课程共4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工程主要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1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本课程共4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流水施工、网络计划、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策划与组织、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
13.土木工程CAD
本课程共4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图形系统中有关硬件配置方面的基本知识,图形生成与输出的基本原理,图形设计及绘制的基本方法。
14.计算机文化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实验45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安全常识等计算机基本知识;信息处理概述,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方式,汉字输入方法等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DO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internet入网方法。此外还设有WPS文字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WORD文字处理系统、EXCEL电子报表系统两部分选择教学内容,供各地电大根据本地实际选用。
15.地基基础
本课程共3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土的物理性质、土中应力、变形及强度计算。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一般浅基础设计;能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地基与基础工程的一般问题。地形图与基础施工图的识读。
16.高层建筑施工
本课程共4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深基坑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土层锚杆(土锚)工程、桩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结构施工、起重及运输机械、脚手架工程、现浇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施工和钢结构高层建筑施工等内容。
17.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本课程共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概预算的基本原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本原则。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的编制方法。
18.工程建设监理概论
本课程3学分,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工程监理基本理论与相关法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投资、进度控制等。
19.测量实习
本实训2学分,它与建筑测量课程相配合。主要内容为建筑工程测量的方法与实际训练。
20.建筑构造实训
本实训2学分,它与建筑构造课程相配合。主要内容为构造设计及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21.建筑结构实训
本实训2学分,它与建筑结构课程相配合。主要内容为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22.建筑施工技术方案设计
本实训2学分,它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相配合。
23.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实训2学分,它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相配合。
24.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实训
本实训4学分。内容可为建筑CAD软件应用、建筑施工管理软件应用、工程监理软件应用、工程造价软件应用等实训其中之一。
25.毕业实践(建筑施工)
本实训10学分。在建筑工程造价综合实践、建筑工程建造(项目管理)综合实践和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综合实践三者选一,以及相应施工图的综合识读。
; P class=MsoBodyTextIndent2>
类别
理论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高等数学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英语
专业基础
建筑制图基础;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设备
识图实训;建筑构造实训
专业
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技术;土木工程 CAD;高层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概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控制;
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实训;建筑施工专项方案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毕业综合实践(建筑工程造价综合实践、建筑工程建造(项目管理)综合实践、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综合实践三者选一)
拓展
管理学基础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
(一)教学计划进程表中课程设置分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其中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又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二)必修课由中央电大同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三)选修课由各试点单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各地需要选开。选修课的教学管理与考试工作以及省开课程的教材由省电大负责。
(四)选修课中的统设服务课,中央电大提供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材等教学资源以及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
(五)实践环节中的课程实践,属于必修课的执行“五统一”原则,属于选修课的由省电大负责课程实践的组织实施。
六、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有效。
省电大按两年制三年业余学习安排实施性教学计划。学生须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学习计划。
本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76学分。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可毕业,国家承认其高等教育专科学历。
七、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8级工学科土建类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开放专科)教学计划进程表
八、课程说明
1.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本课程1学分,开设一学期。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是为配合教育部开展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介绍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介绍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怎样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等等。
2.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课程2学分,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在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连同马克思主义、思想一起确立为我党、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根据国家教育部的部署和决定而开设的,是高等教育教学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全面阐述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地位与意义,完整理解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内容体系,准确把握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创新。在此基础上,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真正实现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进教材的基础上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3.高等数学基础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科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建筑施工与管理、数控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应用、不定积分和定积分及其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受到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获得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4.建筑制图基础
本课程共3学分,开设一学期。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正投影、投影变换、立体的投影、立体表面的交线、组合体的投影、轴侧投影图及图样画法等内容。
5.英语Ⅰ(1) (2)
本课程6学分,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为公共英语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1600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600词)和若干相关的常用词组及基础语法知识;能够听懂发音清楚、语速较 慢的教学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能够读懂所学词汇和语法 范围内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条等;能够写出简短的私人信函,或用便条转达具体信息。
6.建筑测量
本课程共3学分开设一学期。本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及其所必须的测量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7.建筑力学
本课程共5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力系及力系的平衡;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等问题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杆系结构的内力、强度、刚度、稳定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8.建筑材料(A)
本课程共3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各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和标准;常用材料使用和保管方法。
9.建筑构造
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组成,常见构造作法,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10.建筑结构
本课程共5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的基本计算原则、构件计算、常见结构的构造要求(含抗震构造要求);重点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
11.建筑施工技术
本课程共4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工程主要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1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本课程共4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流水施工、网络计划、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策划与组织、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
13.土木工程CAD
本课程共4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图形系统中有关硬件配置方面的基本知识,图形生成与输出的基本原理,图形设计及绘制的基本方法。
14.计算机文化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实验45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安全常识等计算机基本知识;信息处理概述,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方式,汉字输入方法等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DO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internet入网方法。此外还设有WPS文字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WORD文字处理系统、EXCEL电子报表系统两部分选择教学内容,供各地电大根据本地实际选用。
15.地基基础
本课程共3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土的物理性质、土中应力、变形及强度计算。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一般浅基础设计;能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地基与基础工程的一般问题。地形图与基础施工图的识读。
16.高层建筑施工
本课程共4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深基坑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土层锚杆(土锚)工程、桩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结构施工、起重及运输机械、脚手架工程、现浇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施工和钢结构高层建筑施工等内容。
17.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本课程共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概预算的基本原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本原则。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的编制方法。
18.工程建设监理概论
本课程3学分,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工程监理基本理论与相关法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投资、进度控制等。
19.测量实习
本实训2学分,它与建筑测量课程相配合。主要内容为建筑工程测量的方法与实际训练。
20.建筑构造实训
本实训2学分,它与建筑构造课程相配合。主要内容为构造设计及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21.建筑结构实训
本实训2学分,它与建筑结构课程相配合。主要内容为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22.建筑施工技术方案设计
本实训2学分,它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相配合。
23.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实训2学分,它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相配合。
24.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实训
本实训4学分。内容可为建筑CAD软件应用、建筑施工管理软件应用、工程监理软件应用、工程造价软件应用等实训其中之一。
25.毕业实践(建筑施工)
本实训10学分。在建筑工程造价综合实践、建筑工程建造(项目管理)综合实践和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综合实践三者选一,以及相应施工图的综合识读。

以上本人copy来的。

④ 我是土木工程专业,要求谈谈对本专业的认识和学习计划,不少于1500,求现成答案

一:土木工程专业简介: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 ,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桥梁、矿井等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造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技术与组织等基本知识: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初步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建筑制图、土木工程制图、钢筋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概预算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受到课程设计、试验仪器操作和生产实习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掌握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的基木理论,掌握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概预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测量、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2、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和常用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计算机网络等)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3、了解有关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规。
4、具有进行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的能力
三:土木工程专业目前就业前景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在中国是永远的最佳专业,为什么?中国的楼房,城市规划似乎永远建不完.楼房拆迁重建,城市建筑越来越多,但等一批新的领导上任,又要建,所以这个专业在中国是永远的好专业,而且随着中国城市的不断扩张,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中国的城市化才刚刚开始。
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近年持续走高。找到一份工作,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讲并非是难事,然而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其行业薪酬水平近年来更是呈现出管理高于技术的倾向,而从技术转向管理,也成为诸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的瓶颈。另外,一些新情况值得关注:
(一)是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
(二)是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涌现,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三)是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四)是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五)是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四: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1、工程技术方向
代表职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
代表行业: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路桥施工企业等。
年薪参考:技术质量管理经理:4.5万~7万元;项目经理:5万~10万元;
2、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
代表职位:项目设计师、结构审核、城市规划师、预算员、预算工程师等。
代表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交通或市政工程类、机关职能部门、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
3、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
代表职位:监理工程师
代表行业:建筑、路桥监理公司、工程质量检测监督部门。
4、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
代表职位:公务员、教师
代表行业:交通、市政管理部门、大中专院校、科研及设计单位。
就业前景:公务员制度改革为普通大学毕业生
五:土木工程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
1. 学好专业课。
在大学我们由以往的学习十几门课缩减到仅用学好一门专业课,在专业课上我们可以学到有关有专业的所有信息,以及各种会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见专业课的重要性。所以我会把精力都投入在本门专业课上,争取能够掌握专业课上的所有知识,达到精益求精。
2. 努力学习英语。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英语已越来越为多说人所使用,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为了将来能过更好的适应工作和社会生活,我要努力学习英语,将英语口语,书面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提高,并努力争取在本学期拿到英语四六级证书。
3. 广泛涉猎书籍。
在大学的四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四年,因为四年后我们即将步入社会,像现在这样可以一心读书的时间已经不可能在拥有了,所以我要在大学期间多读一些世界名著,争取各方面都能够涉猎,拓宽自己的视角,提高自身修养,是自己能够在将来的工作过程中有足够的只是来应对所面临的问题。
4.关心时事。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更新速度加快的时代,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已经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我们应该时刻关心时事,跟紧时代的脚步,锻炼自己对于外界信息的敏感度,在信息中提取有利的信息资源,是自己能过以最快的速度,创立于自己有利的局面。这样才能不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并站在时代的尖端。
5. 提高自我素质。
冷静、自信、应变能力强。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有协作精神和协调能力。有工作热情,能带动其他人。思想品德端正,诚实可靠。有创新意识和做事细心。
6. 定向学习.
据自身特长侧重地学习。如: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造价评估等。平时多查找与本专业有关的信息,多与老师交流,获得一些有针对性的参考意见及建议。多接触市场,为自己的将来争取机会,创造去社会上实地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形式和前景。培养兴趣,通过实习定位自己,夯实基础,学好基础课程,利用空余时间多考一些与就业意向有关的证书,为就业打好基础。大二下半年开始,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不要盲目地学习。就业定位不宜过高,需学会“放得下”。从基层做起,侧重实际经验及亲身经历,平时积累经验,若从事设计行业,须从最底层的施工现场做起,避免纸上谈兵。培养学习的能力,多从事各方面的活动,全面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多参与各项竞赛活动,多参加社会实践,多拿下各种证书,从而以雄厚的实力迎接就业压力的考验,从而成功就业。
六:最高目标-考研或考公务员: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直接读研或考公务员,这样学的知识比较系统,同时,有了研究生的资历,提高竞争力,以后要考注册证、评职称等都比较容易,特别在国企内,很重视学历和学校的牌子,虽然在日后的工作中会逐渐淡化,但是起点若比别人低,那对个人日后的发展及其不利,所以对于有能力的毕业生应当尽可能去考研。工作是一辈子的事情,但读书的好时期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挽回了。工作以后再考研的难度很大,由于工作和家庭等的影响,思想和精力都会有限,往往静不下心来念书,时间也不够用。
七:自我总结:
总之专业规划肯定要有,但是我觉得专业规划不可能一成不变,周围的环境随时在变,而且自己随着不断的成熟和接触不同的东西,也会变。但是,虽然可能没有成型的专业规划,但是我觉得每个阶段的前进方向和短期目标要有,比如这段时间我要练好英语听力到什么水平,我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没有努力的方向和短期的目标,那容易虚度光阴。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会听一些别人成功的案例,和为什么别人能取得成功,虽然每个人走的路不同,但是我想有些成功的共同点是相同的,那我作为一个学生,就可以从中学到一辈子受益的美德和优点。
每个人的未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希望四年后的我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去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相信我一定能行!

⑤ 学材料的考研考东南大学怎么样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84年12月,其科研和教学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基础、先导和交叉性的新材料已经成为学院教学和研究的主流。
目前我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按以上四个二级学科方向招生;本科按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并设有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先进材料制备与应用四个方向。 围绕研究型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学院一直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近五年来,我院承担了国家“863”高技术,“973”重点基础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和面上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防科工委高技术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攻关项目、高技术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八十余项,参与了神州飞船、三峡水利工程、润杨大桥、南京地铁和苏通大桥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先后获得三项国家发明奖、十余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发明专利三十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700余篇。其研究成果在国防、汽车、机械、石化、能源、道路桥梁、水利工程、房屋建筑、地下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国民经济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我院发展较快,造就了一支既能胜任教学又能承担科研攻关的师资队伍。目前全院在编专职教师40人,正、副教授共31人,博士生导师1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高达78%,更值得一提的是,我院孙伟教授于2005年顺利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设有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金属材料、 材料加工工程四个教研室,一个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的校级分析测试中心,一个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一个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120名左右,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名左右,本科毕业生中每年接近50%升读研究生,从2003始,该学院与德国乌尔姆(ULM)大学互派留学生。学院还设有缪昌文奖学金、陈延年、王劲松奖学金、金鼎奖学金、沈荣跃奖学金等多项材料类专门奖学金,为学生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我院十分重视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现已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新加坡、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学术交流和合作渠道,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我院积极主动地融入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中,走产学研合作之路,特别是,为推动江苏新材料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工作。
半个多世纪来,特别是,材料学院成立的二十多年来,全体师生员工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继承和发扬“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集成创新,艰苦奋斗,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东大材料人将与每一位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人携手共进,共同为我国的新材料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新贡献。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84年12月,起初由原机械工程学院的金属材料教研组、金属材料研究室、分析测试中心组成,之后又相继并入原土木工程学院的建筑材料与制品教研组、原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组。建学院后,经不断整合充实,综合实力得以持续提升,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经几代人艰苦奋斗、长期积累的结果,因而,说到材料学科的发展历程,就得从20世纪初最早建立的机械工程学院(科)和土木工程学院(科)追述。

1951年以前
1916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立工艺专修科,以培养中等实业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师资为目标,从事专门机械工程教育。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在校内先后建立锻工场、金工场、铸造场、木工场,并购办仪器,添聘欧美工学专家为高深工学之训练及研究。
1923年,当时的河海工科大学并入原东南大学,使原东大土木工程科实力大为增强,设立了材料实验室。抗日战争前该实验室已拥有一台20吨万能试验机、一台200吨压力机,为当时国内稀有设备。
1947年春,原中央大学土木学院与导淮委员会合作,由吴中伟(我国第一批工程院院士)主持创建了国内第一所专门从事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的试验室,该室在推动我国混凝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52年—1965年
1952年,成立金属工学教研组,隶属机械工程学院。当年应国家之人才急需,招收“铸造”专修科,一年后按上级部门指示,学生调整到上海交通大学。
1954年,成立铸造工程教研组,隶属机械工程学院,并设置本科“铸造”专业,同年始招生。
1955年,设立“建筑成品及零件生产”专业,并组建了该专业教研组,隶属土木学院。该专业为国内首批设立,后因听从原苏联专家意见,并入化工学院“水泥”专业。
1956年,根据原高教部意见,恢复在土木学院设立“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制品及构件生产”专业,并开始本科招生。
1959年2月,受“大跃进”的“大办工厂,大炼钢铁”影响,奉命成立冶金学院,一学期后又奉命撤消。该学院部分教师并入铸造教研组,故铸造教研组曾一度改名为铸冶教研组。
1960年,为适应我国建设需要、与全国同步,“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制品及构件生产”专业改为“混凝土及建筑制品”专业。
1962年,开始“铸造”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当年招收2名研究生,由舒光冀教授指导。
1965年开始,“混凝土及建筑制品”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工作,由姚琏教授指导。
建立专业教研组后,教研组在专业建设、教学计划的制订及实施、教学法研究、教材和实验室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这段时期比较注重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师生下到生产第一线,学生从中获得专业实践,教师从中吸取素材以充实课程教学,使人才培养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1966年—1976年
经历“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1年间学校教学科研基本处停顿状态。
1972年至1977年,“铸造”专业招收六届“工农兵”学员,除最后一届为两年学制外,其余均为三年学制。
1974年至1976年,“建筑材料及制品” 专业招收三届“工农兵”学员,学制均为三年。 “文革”使我国经历了一场浩劫,高等学校作为重灾区,知识分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伤害。尽管如此,1972年招收 “工农兵”学员后,面对学员文化基础存在的严重参差不齐状况,广大教师还是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和热情。经教师们的精心培养,不少当年的毕业生,如今已在各种岗位上成为中坚。

1977年—1984年
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高考,“建筑材料及制品”专业恢复招生。
1978年,恢复“铸造”专业研究生、本科招生。
1979年,由金属工学教研组、铸造教研组和其它单位抽调教师组建金属材料教研组,隶属机械工程学院。
1980年,设置本科“金属材料”专业,隶属机械工程学院,当年始招生。
1981年,设立“铸造”专业博士点,是我国首批建立的博士点之一。舒光冀教授首批获准为博士生导师,为该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因培养研究生和开展科研工作需要,由铸造、金属材料、金属工学三个教研组抽调教师组建金属材料研究室,隶属机械工程学院。同年11月设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点,隶属土木工程学院,是我国第一批设立的该专业硕士点。
1983年,成立分析测试中心,隶属机械工程学院。
“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全国形势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中央相续出台了若干推动国家科技和高教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社会重树尊师重教之风,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迅速恢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资源的改善等诸方面均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在这一时期,材料学科在“铸造”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专业领域内,已发展为具有雄厚师资力量,跻身国内一流的学科。舒光冀教授曾任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教材编委会铸造分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1984年主持召开了全国首届高校铸造专业研究生教学研究年会。

1984年12月至今
1984年,为适应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促进学科建设,结合学校已具备的教学科研基础,经充分论证,学校批准,于12月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原隶属于机械工程学院的金属材料教研组、金属材料研究室、分析测试中心组成,负责组织和进行本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原属机械工程学院的本科“金属材料”专业也随之并入(后按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亦称“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主要承担“金属材料”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铸造”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和本学科的科研工作。
1989年8月,为构建校级分析测试平台,分析测试中心脱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并入新成立的东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1990年,设立“金属材料”专业硕士点。
1992年,根据学校决定,原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的建筑材料与制品教研组并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隶属土木工程学院的本科“建筑工程材料”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点也随之并入。
1994年,依据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发展方向,增设“复合材料”专业硕士点。
1997年,为适应学院科研工作需要,于10月成立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1998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指导和学校统一部署的要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统一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设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两个专业培养方向。同年6月,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构筑材料学科实践教学新体学院,经学校批准,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下设金属材料实验室和建筑材料实验室。

2000年,通过申报、评审,于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3年,学校分析测试中心和原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组并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使学科得到进一步整合提升,同年10月,经批准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科专业增设“电子信息材料”专业培养方向。
2004年,增设“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本科专业增设“先进材料制备与应用”专业培养方向。
2005年12月,孙伟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3月,根据学科建设需要,经学校决定,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材料学”学科为江苏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学科。
2006年8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搬迁至东南大学九龙湖新校区。
2006年12月,何德坪教授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7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重点建设“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

⑥ 本科结业能不能报考一级或者二级建造师

【摘要】近年来建造师政策频出,一级建造师与二级建造师的含金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行业需求随着新政策的实施,也会急剧增加,很多考生在报考时,犯愁了,一二级建造师报考哪个好呢?

一级建造师与二级建造师考试区别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整理了7张表格,看完就了解这二者区别。7张表格带你秒懂一级建造师与二级建造师考试区别,福建省率先实行了二建证书入闵注册,踏出了全国范围执业的第一步,这时候该选择一建还是二建呢?

一级建造师通过率一直没有增长,考试难度比较大,所以报考人数相对二级建造师会相对较少,所以一级建造师不管是工资还是证书挂靠都是持续增长的趋势。

二级建造师的人才还是比较紧缺的,随着工法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施工企业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也逐年提高,申报数量和入选国家级工法的数量逐年增多。近几年来,工法的推广和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级建造师现在从市场上来看,比较紧缺。报考的人员相对来说也是很多的。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