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排名 » 医学管理专业

医学管理专业

发布时间: 2020-11-19 18:27:16

⑴ 医学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质量已涉及工作效率、费用控制、服务态度等多方面,成为医务人员素质、技术服务水平、设施环境条件、医疗费用高低、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现代化医院的质量管理是突破单纯医疗技术和生物医学效应的质控,而成为与经营管理、科技管理、医疗业务管理有机结合的全方位质量管理,从而使质量管理提高到医院发展战略。由于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终要通过医疗质量体现出来,所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的首要任务。
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
1.1 建立质量管理考评体系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严谨、符合实际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这套考评体系应结合个别质量控制、科室质量控制、院级质量控制及综合质量控制来制定,并把全程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个体控制和组织控制相结合,科内控制和科间控制相结合,最后精心组织考评工作,确保考评不流于形式[1]。运用以病例为质量单元的管理评价方式,建立具有选择性、实用性、即时性、可操作性的病例分型指标模式,将效果和过程、质量和费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科学地评价。实行“临床医师综合评价”法,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工作态度、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8项内容,每名被评价的医师最终都有一个综合得分,在科室内部和全院相同职务范围内进行排序,让每个人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定位。
1.2 合格的管理人才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 医院应有专业化的医疗技术管理者和专业化的行政管理者。医疗技术管理者要把握所在医院的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行政管理者要负责做好医院内部行政、后勤等各项管理,做好保障工作。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经济等新经济理念和格局,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引入强大竞争,面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院文化内涵建设,面对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人员政策、技术、协作、商业、控制等综合能力提出的特殊要求,而我国现行的医院管理者非职业化的现状难以胜任。医院管理者的素质已不单纯只是决定医院的质量水平,而是决定医院的生死存亡,决定我国卫生事业改革成败和现代化进程。所以,尽快实现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势在必行[2]。
1.3 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是医院竞争的手段 医院要适应市场变化,对社会需求高的项目要扩展、强化;对社会需求少,正在萎缩的项目,要坚决压缩、合并;要结合实际,开展具有特色专科、专病门诊或新技术、新项目,以特色吸引病人,以特色培育新的增长点,激发医院生存的活力。医院要在不增加病房、人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院的成本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院的长期生存能力。要实现此目标,医院必须对可用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及时发现潜在的瓶颈,并通过平衡流程中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院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大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满足病人的需求,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同时,要实行医疗服务流程的动态分析和管理,使医疗服务处于动态的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可以在低谷时不浪费医疗服务供给,在高峰时增加服务的提供量,构建高效、精干并充满活力的新型医疗机构模型。
1.4 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 目前,我国已出台了《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20多部卫生法规,数百部卫生法规和规章,这些法律法规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强化了对医院的质量监管,保证了患者利益。要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服务标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使医疗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卫生法律手段为卫生法制建设,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法律武器,为医院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竞争的公平环境。同时,还需要加强医疗服务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医疗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行的准入和退出标准,净化医疗机构队伍,塑造卫生系统良好形象[4]。
1.5 实施全面监控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保障 (1)全员监控:人人都是监控接受者,人人又都是监控实施者,使医务人员始终处在认真自控和自觉互控之中。(2)全岗监控:门诊、临床、医技科室,以及医疗行政职能部门,都有明确的质量指标和具体的监控措施。使医院各个岗位的工作都在严密监控之中正常运行。(3)全项监控:检诊、治疗、护理工作中各项质量达标情况,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所有质量项目都在监控之列。(4)全日制监控:对医疗质量实行24h跟踪监控,全天候监控。在医疗质量监控上没有节假日;不论上级检查或检查过后,质控工作都不放松;不论总结评比或平时,质控工作都无空档[5]。
2 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2.1 成立CQI(质量持续改进)小组 以临床诊疗技术质控为重点质控方法研究,通过“临床路径”研究,按相同病种若干病例自始至终的检查、诊断、治疗(含处置、处方用药、手术等)、护理、膳食等医疗全过程的技术和服务项目、医疗效果和服务满意度进行登记、统计、分析、比较和评价,以确定病种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促进医疗行为规范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不仅要由管理人员承担,更主要是由医护人员广泛参与,组成超越学科界限的质量控制小组(QC),开展专题立项的质量改进研究。这种群众性的研究改进活动,将与临床科研工作同步进行,持续不断地提高医疗质量,同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推进医药科技发展[6]。医院持续质量改进可以包括:评估现状、建立改进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方法,测量、验评和分析结果。具体表现在对医院考核指标的有效评估后,从而保证考核指标对医院全面管理的改进与提高具有持续的指导意义。
2.2 实行全程、全方位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全面质控,包括临床各科、医技科室和医疗功能达标、“三基”培训、系统化整体护理等基础质量管理;加强三级医师查房、护理查房、手术、急救等医疗技术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医技专业的室内质控,狠抓单病种质量管理,采用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和带动医院各方面的工作质量。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护理质量管理有机结合,将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体系。临床药学、医学检验、病理、营养及麻醉等专业将普遍采用质控技术,并完善各专业质量体系。要以病人为中心,其中医疗技术质量是内在质量,优质服务则是医疗服务的外在质量。如果只有医疗技术的全面质控,而忽视医疗服务作风、服务态度的重要性,是不能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的。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差错事故、减少纠纷是医院全方位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医院经营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杜绝片面追求医院自己的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效益和社会效益,否则医疗服务质量必然全面滑坡。控制医疗成本,就是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医疗消耗和医疗费用,用较少的医疗费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7,8]。
2.3 加大人员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力度 坚持不懈地抓好人才培养,抓好学历教育、在职教育及岗前培训,提高全员素质。要根据各专业的需求,对中级职称以上人员要不断地派往国内外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充实和吸取先进技术,支持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医疗工作。强化基础训练,定期开展理论讲座,普及危重病抢救知识;坚持以自学为主的原则,激发医务人员学习的主动性;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进行学术讲座,促进双向交流。分阶段组织考评小组,进行授课后的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其评分将与年终医疗综合水平考核评估挂钩,促使医务人员的学科知识逐步走向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9]。
2.4 加大医疗质量分级督导工作的力度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加大医疗质量监督的力度和频率,督导医院加强质量管理,逐步形成质量-效益型的医院发展模式。对有明显医疗质量或质量管理问题的医院要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有严重医疗质量问题或质量管理问题的医院要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规定严肃处理,切实履行医疗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责。要把质量管理细则规定的质控措施,逐级公解、责任到人,及时进行公正严明地奖优罚劣,视医疗质量的优劣,在奖罚当事人的同时,连同有关领导一并奖罚。对医疗质量优胜单位,重奖员工,更重奖领导;对质量差的科室在批评处罚当事人的同时,加倍处罚科室主要领导。
2.5 加大医院质量管理社会监督制约的力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将针对工业产品和服务行业的质量问题建立社会监督制约机制,医疗服务也不例外。这种监督制约将逐渐从软制约(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向硬性制约发展(法律和经济制约),从而使这一社会制约层次具有群众性、法制性和经济赔偿的性质[10]。

⑵ 医学院里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本科, 毕业了能做什么吖平均工资多少呢

可以考新出的卫生管理师,目前上海已经有了,其他地方应该快了,如果有心去防保科发展的话可以考公卫助理医师,人力资源的证一般在公司里还有点用,至于在医院里可能还没会计证有意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艺术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艺术管理包括影视策划、制片管理、文化遗产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是近年来兴起并比较热门的专业。

⑶ 全国本科类的医院管理专业的医学院

你说抄的医院管理实际说的袭是各大学医学院开设的公共管理(卫生)专业。这个专业最强的十所大学(有医学院)是:清华、北大、武大、华中科大、中山大学、复旦、上海交大、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见教育部2012公共管理学科评估结果)。

⑷ 医学管理专业主要学的是什么啊

学习卫生事业管理、社会医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监督等与卫生管理相关的课程,另外也学习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营销学等工商管理类的课程(课时相对要少)。
毕业后工作单位一般为医院行政科室(党办、医务处、人事处等等)、卫生局(得考公务员)、卫生监督所(一样公务员)、疾控中心(有的职位需要公务员)、红十字会等等,另外的话医疗器械公司、医药公司也会招该专业的学生。

⑸ 临床医学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两个哪个能好一点

临床医学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两个,哪个能好一点?那我觉得临床医学专业能累点,行政管理专业能轻松一些,那你选择一下,好像是应该是行政管理专业好一点呗!

⑹ 医学专业介绍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尽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等。

基础医学包括:医学生物数学 医学生物化学 医学生物物理学 人体解剖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人体生理学 人体组织学 人体胚胎学 医学遗传学 人体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病毒学 人体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医学实验动物学 医学心理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 医学信息学 急救学 护病学 新中心法则。

临床医学包括: 临床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 放射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 核医诊断学* 临床治疗学 职能治疗学 化学治疗学 生物治疗学 血液治疗学 组织器官治疗学 饮食治疗学 物理治疗学 语言治疗学 心理治疗学 内科学 外科学 泌尿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老年医学 眼科学 耳鼻喉科学 口腔医学 传染病学 皮肤医学 神经医学 精神病学 肿瘤医学 急诊医学 麻醉学 护理学 家庭医学 性医学 临终关怀学 康复医学 保健医学 听力学。

⑺ 临床医学是什么样的专业

临床医学是什么样子的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很好。临床医学系包括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知识并接受一定的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系包括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 这个专业是医疗类的热门专业,就业前景较好,很有发展空间。学习时基础训练比书本理论更重要。够学位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

临床医学专业包括,独立思考,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并特别注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及能力方面的培养,具有适应未来国际医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为五年制教学,弹性学制4-8年,完成全部学业课程并且考试合格,选修课达到规定的学分,符合有关规定者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医学、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

临床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包括: 临床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 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 核医诊断学、 临床治疗学 、职能治疗学、 化学治疗学 、生物治疗学、 血液治疗学、 组织器官治疗学 、饮食治疗学、 物理治疗学、 语言治疗学、 心理治疗学、内科学、外科学。还包括:泌尿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老年医学、 眼科学、 耳鼻喉科学、 口腔医学、 传染病学、 皮肤医学、 神经医学、 精神病学、 肿瘤医学、 急诊医学、 麻醉学、 护理学家庭医学、 性医学、 临终关怀学、 康复医学、 保健医学、 听力学。

临床医学系包括,临床医学专业可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临床执业医师证是成为临床医师的必备条件之一。

⑻ 医学管理专业主要学的是什么啊

专业核心课程
流行病学 卫生统计学 医院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卫生监督
主要课程
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药理学、预防医学、管理学基础、管理心理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爱医学科学事业,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理论、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能在卫生行政机构、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到社区等城乡基层医疗机构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事业管理工作高级管理人才。

⑼ 关于医学的专业有哪些

医学专业主要包括:护理学、药学、护理学、药学、卫生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中药学、医学综合、中药学、临床医学、中医学、高级护理、生物制药专业等。

现今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基于“生物-医学模式”近代发展起来的西医,20世纪西医又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形成了系统医学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未来医学。

(9)医学管理专业扩展阅读:

医学专业的发展变化:

同时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质量已涉及工作效率、费用控制、服务态度等多方面,成为医务人员素质、技术服务水平、设施环境条件、医疗费用高低、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现代化医院的质量管理是突破单纯医疗技术和生物医学效应的质控,而成为与经营管理、科技管理、医疗业务管理有机结合的全方位质量管理,从而使质量管理提高到医院发展战略。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