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排名 » 防护工程师专业考试大纲

防护工程师专业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 2020-11-20 17:35:53

1. 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的考试要求有哪些

网络工程师级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 考试要
(1) 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2) 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3) 理解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4) 熟悉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5) 熟悉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基础知识;
(6) 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和主要的安全协议与安全系统;
(7) 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
(8) 掌握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标准化知识;
(9) 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理解城域网和广域网基本技术;
(10) 掌握计算机网络互联技术;
(11) 掌握TCP/IP协议网络的联网方法和网络应用服务技术;
(12) 理解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13) 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4) 熟悉网络系统的基本性能测试和优化技术,以及可靠性设计技术;
(15) 理解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6) 理解网络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7) 了解有关知识产权和互联网的法律、法规;
(18) 正确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英文资料。
2.通过本级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能高效、可靠、安全地管理网络资源;作为网络专业人员对系统开发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能指导助理工程师从事网络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工作。
3. 本级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 计算机与网络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2) 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网络知识
1. 计算机系统知识
1.1 硬件知识
1.1.1 计算机结构
· 计算机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存储器、I/O部件)
· 指令系统(指令、寻址方式、CISC、RISC)
· 多处理器(紧耦合系统、松耦合系统、阵列处理机、双机系统、同步)
· 处理器性能
1.1.2 存储器
· 存储介质(半导体存储器、磁存储器、光存储器)
· 存储系统
· 主存与辅存
· 主存类型,主存容量和性能
· 主存配置(主存奇偶校验、交叉存取、多级主存、主存保护系统)
· 高速缓存
· 辅存设备的性能和容量计算
1.1.3 输入输出结构和设备
· I/O接口(中断、DMA、通道、SCSI、并行接口、通用接口总线、RS-232、USB、IEEE1394、红外线接口、输入输出控制系统、通道)
· 输入输出设备类型和特性
1.1.4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
1.2 操作系统知识
1.2.1 基本概念
· 操作系统定义、特征、功能及分类(批处理、分时、实时、网络、分布式)
· 多道程序
· 内核和中断控制
· 进程和线程
1.2.2 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 进程的状态及转换
· 进行调度算法(分时轮转、优先级、抢占)
· 死锁
· 存储管理方案(分段与分页、虚存、页面置换算法)
· 设备管理的有关技术(Spooling、缓冲、DMA、总线、即插即用技术)
· 文件管理
· 共享和安全(共享方式、可靠性与安全性、恢复处理、保护机制)
· 作业的状态及转换
·作业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高响应比优先)
1.3 系统配置方法
1.3.1 系统配置技术
· 系统架构模式(2层、3层及多层C/S和B/S系统)
· 系统配置方法(双机、双工、热备份、容错、紧耦合多处理器、松耦合多处理器)
· 处理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批处理、实时系统、Web计算、移动计算)
1.3.2 系统性能
· 性能设计(系统调整、响应特性)
· 性能指标、性能评估(测试基准、系统监视器)
1.3.3 系统可靠性
· 可靠性计算(MTBF、MTTR、可用性、故障率)
· 可靠性设计(失效安全、软失效、部件可靠性及系统可靠性的分配及预估)
· 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评估,RAS(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2. 系统开发和运行基础知识
2.1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
2.1.1 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法
· 需求分析
· 结构化分析设计
· 面向对象设计
· 模块设计、I/O设计、人机界面设计
2.1.2 开发环境
· 开发工具(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CASE)
· 集中开发环境
2.1.3 测试评审方法
· 测试方法
· 评审方法
· 测试设计和管理方法(注入故障、系统测试)
2.1.4 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 制定项目计划
· 质量计划、管理和评估
· 过程管理(PERT图、甘特图、工作分解结构、进度控制、关键路径)
· 配置管理
· 人员计划和管理
· 文档管理(文档规范、变更手续)
· 开发组织和作用(开发组成员、项目经理)
· 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
2.1.5 系统可审计性
· 审计方法、审计跟踪
· 在系统中纳入和可审计性
2.2 系统运行和维护知识
2.2.1 系统运行
· 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网络)
· 系统成本管理
· 系统运行(作业调度、数据I/O管理、操作手册)
· 用户管理(ID注册和管理)
· 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空调设备、设备管理、设施安全和管理)
· 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控,恢复过程、预防措施)
· 安全管理
· 性能管理
· 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控工具、诊断工具)
· 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
· 系统运行服务标准
2.2.2 系统维护
· 维护的类型(完善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 维护的实施(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
· 硬件维护,软件维护,维护合同
3. 网络技术
3.1 网络体系结构
· 网络拓扑结构
· OSI/RM
· 应用层协议(FTP、TELNET、SNMP、DHCP、POP、SMTP、HTTP)
· 传输层协议(TCP、UDP)
· 网络层协议IP(IP地址、子网掩码)
· 数据链路层协议(ARP、RARP、PPP、SLIP)
· 物理地址(单播、广播、组播)
3.2 编码和传输
3.2.1 调制和编码
· AM、FM、PM、QAM
· PCM、抽样
3.2.2 传输技术
· 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串行/并行、2线/4线)
· 差错控制(CRC、海明码、奇偶校验、比特出错率)
· 同步控制(起停同步、SYN同步、标志同步、帧同步)
· 多路复用(FDM、TDM、WDM)
· 压缩和解压方法(JPEG、MPEG、MH、MR、MMR、游程长度)
3.2.3 传输控制
· 竞争系统
· 轮询/选择系统
· 基本规程、多链路规程、传输控制字符、线路控制
· HDLC
3.2.4 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存储转发、分组交换、ATM交换、帧中继)
3.2.5 公用网络和租用线路
3.3 网络
3.3.2 网络分类
· 按地域分类(LAN、MAN、WAN)
· 按服务分类(因特网、企业内部网)
· 按传输媒体分类(电话、数据、视像)
· 按电信网分类(驻地、接入、骨干)
3.3.2 LAN
· LAN拓扑(总线型、星型、环型)
· 访问控制系统(CSMA/CD、令牌环、令牌总线)
· LAN间的连接、LAN-WAN的连接、对等连接、点对点连接
· 高速LAN技术(千兆以太网)
· 无限LAN
3.3.3 MAN常用结构
3.3.4 WAN与远程传输服务
· 租用线路服务、线路交换服务、分组交换服务
· ISDN、VPN、帧中继、ATM、IP连接服务
· 卫星通信服务、移动通信服务、国际通信服务
3.3.5 因特网
· 因特网概念(网际互联设备、TCP/IP、IP路由、DNS、代理服务器)
· 电子邮件(协议、邮件列表)
· Web(HTTP、浏览器、URL、HTML、XML)
· 文件传输(FTP)
· 搜索引擎(全文搜索、目录搜索、智能搜索)
· QoS、CGI、VoIP
3.3.6 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3.3.7 网络性能
· 有关线路性能的计算(传输速度、线路利用率、线路容量、通信量、流量设计)
· 性能评估
· 排队论的应用
3.4 网络通信设备
3.4.1 传输介质和通信电缆
· 有线/无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光、红外线)
· 分配线架(IDF)、主配线架(MDF)
3.4.2 各类通信设备
· 线路终端设备、多路设备、交换设备、转接设备
· 线路连接设备(调制解调器、DSU、NCU、TA、CCU、PBX)
3.5 网络连接设备
· 网际连接设备(网关、网桥、生成树网桥、源路由网桥、路由器、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
3.6 网络软件系统
3.6.1 网络操作系统
·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分类和特点
· 网路设备驱动程序(ODL、NDIS)
· 网络通信的系统功能调用(套接字API)
· RPC
· TP Monitor
· 分布式文件系统
· 网络设备功能
3.6.2 网络管理
· 网络管理的功能域(安全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
· 网络管理协议(CMIS/CMIP、SNMP、RMON、MIB-II)
· 网络管理工具(ping、traceroute、NetXray、Analyzer、Sniffer)
· 网络管理平台(OpenView、NetView、SunNet Manager)
· 分布式网络管理
3.6.3 网络应用与服务
· WWW
· FTP文件传输
· 电子邮件
· Telnet
· 信息检索
· 视频点播
· 网络会议
· 远程教育
· 电子商务
· 电子政务
· CSCW和群件
4. 网络安全
4.1 安全计算
4.1.1 保密性和完整性
· 私钥和公钥加密标准(DES、IDEA、RSA)
· 认证(数字签名、身份认证)
· 完整性(SHA、MD5)
· 访问控制(存取权限、口令)
4.1.2 非法入侵和病毒的防护
· 防火墙
· 入侵检测
· VPN、VLAN
· 安全协议(IPSec、SSL、ETS、PGP、S-HTTP、TLS)
· 硬件安全性
· 计算机病毒防护
4.1.3 可用性
· 文件的备份和恢复
4.1.4 安全保护
· 个人信息控制
· 匿名
· 不可跟踪性
4.1.5 LAN安全
· 网络设备可靠性
· 应付自然灾害
· 环境安全性
· UPS 4.2 风险管理
4.2.1 风险分析和评估
4.2.2 应付风险的对策
· 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基金、计算机保险)
· 意外事故预案(意外事故类别、应付意外事故的行动预案)
4.2.3 内部控制
· 安全规章制度
· 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
5. 标准化知识
5.1 标准的制订和获取
5.1.1 标准的制订和获取过程
5.1.2 环境和安全性评估标准化
5.2 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标准化
5.2.1 标准
· 国际标准(ISO、IEC)与美国标准(ANSI)
· 国家标准(GB)
· 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
5.2.2 开放系统(X/Open、OSF、POSIX)
5.2.3 数据交换标准(EDIFACT、STEP、XML)
5.2.4 安全性标准
·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标准
· 计算机防病毒标准
· 计算机防非法访问标准
· CC标准
· BS7799标准
5.3 标准化组织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ETF、IEEE、IAB、W3C)
· 美国标准化组织
· 欧洲工业标准化组织
· 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6. 信息化基础知识
· 信息化意识
· 全球信息化趋势,国家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策略
·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 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 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7. 计算机专业英语
· 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词汇
· 能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考试科目2: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
1. 网路系统的设计和构建
1.1 网络系统的需求定义
1.1.1 应用需求分析
· 应用需求的调研(应用系统性能、信息产生和接收点、数据量和频度、数据类型和数据流向)
· 网络应用的分析
1.1.2 现有网络系统分析
· 现有网络体系结构调研(服务器的数量和位置、客户机的数量和位置、同时访问的数量、每天的用户数,每次s 使用的时间、每次数据传输的数据量、网络拥塞的时间段、采用的协议、通信模式)
· 现有网络体系结构分析
1.1.3 需求定义
· 功能需求(待实现的功能)
· 通信需求(期望的通信模式)
· 性能需求(期望的性能)
· 可靠性需求(期望的可靠性)
· 安全需求(安全性标准)
· 维护和运行需求(运行和维护的费用)
· 管理需求(管理策略)
1.2 网络系统的设计
1.2.1 技术和产品的调研和评估
· 收集信息
· 采用的技术和产品的比较研究
· 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的比较要点
1.2.2 网络系统的设计
· 确定协议
· 确定拓扑结构
· 确定连接(链路的通信性能)
· 确定结点(结点的处理能力)
· 确定网络的性能(性能模拟)
· 确定可靠性措施
· 确定安全性措施(安全措施的调研,实现安全措施的技术和设备的评估)
· 网络设备的选择,制订选择标准(成本、性能、容量、处理量、延迟),性能指标的一致性,高级测试的必要性,互连性的确认
1.2.3 新网络业务运营计划
· 业务过程的确认
· 安装计划
· 转换到新网络的计划
1.2.4 设计评审
1.3 网络系统的构建和测试
1.3.1 安装工作
· 事先准备
· 过程监督
1.3.2 测试和评估
· 连接测试
· 安全性测试
· 性能测试
1.3.3 转换到新网络的工作计划
2. 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评价
2.1 网络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2.1.1 用户措施
· 用户管理、用户培训、用户协商
2.1.2 制定维护和升级的策略和计划
· 确定策略
· 设备的编址
· 审查的时间
· 升级的时间
2.1.3 维护和升级的实施
· 外部合同要点
· 内部执行要点
2.1.4 备份与数据恢复
· 数据的存储与处置
· 备份
· 数据恢复
2.1.5 网络系统的配置管理
· 设备管理
· 软件
· 网络配置图
2.2 网络系统的管理
2.2.1 网络系统的监视
· 网络管理协议(SNMP 、MIB-2、RMON)
·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性能(LAN监控器)
·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故障
·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系统)
· 性能监视的检查点
· 线路故障检查点
· 安全监视的检查点
2.2.2 故障恢复分析
· 故障分析要点(LAN监控程序)
· 排除故障要点
· 故障报告撰写要点
2.2.3 系统性能分析
· 系统性能分析要点
2.2.4 危害安全的对策
· 危害安全情况分析(调查损失情况,收集安全信息,查找原因)
· 入侵检测要点
· 对付计算机病毒的要点(查杀病毒措施)
2.3 网络系统的评价
2.3.1 系统评价
· 系统能力的限制
· 潜在问题分析
· 系统评价要点
2.3.2 改进系统的建议
· 系统生命周期
· 系统经济效益
· 系统的可扩充性
· 建议改进系统的要点
3. 网络系统实现技术
3.1 网络协议
· 商用网络协议(SNA/APPN、IPX/SPX、AppleTalk、TCP/IP)
· 商务协议(XML、CORBA、COM/DCOM、EJB)
· Web 服务(WSDL、SOAP、UDDI)
3.2 可靠性设计
· 硬件高可靠性技术
· 软件高可靠性技术
· 系统维护高可靠性技术
· 容错技术
· 通信质量
3.3 网络设施
3.3.1 xDSL调制解调器
3.3.2 ISDN路由器
· 接口
· 功能(非通信控制功能、NAT功能)
3.3.3 FRAD(帧装配/拆装)、CLAD(信元装配/拆装)
· 接口
· 功能
3.3.4 远程访问服务器
· 功能和机制
3.3.5 办公室个人手持系统(PHS)
· 数字无绳电话的功能特性
3.3.6 中继式HUB
· 倍速集线器(功能和机制)
3.3.7 L2、L3、L4及多层交换机功能和机制
3.3.8 IP路由器功能和控制
3.3.9 虚拟网(功能与机制)
3.3.10 与其他协议的共存(多协议路由器、IP隧道)
3.4 网络应用服务
3.4.1 地址服务
· 机制、DHCP、IPv6(机制和传输技术)
3.4.2 DNS(功能、机制)
· 域名、FQDN
3.4.3 电子邮件(功能、机制)
· SMPT、POP、MIME、IMAP4、LDAP
· 邮件列表
· Web Mail
3.4.4 电子新闻(功能和机制、NNTP)
3.4.5 Web服务(功能和机制、HTTP)
3.4.6 负载分布(Web交换)
3.4.7 电子身份验证(功能、机制、认证授权、电子证书)
3.4.8 服务机制
· 服务供应商、供应商漫游服务、拨号IP连接、CATV连接、IP电话、因特网广播和组播、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移动通信、EZweb、主机服务提供者、EDI(规则、表单、Web EDI)、B2B、B2C、ASP、数据中心
4. 网络新技术
4.1 光纤网
· ATM-PDS、STM-PDS
· 无源光网PON(APON、EPON)
4.2 无线网
· 移动电话系统(WLL、WCDMA、CDMA2000、TD-SCDMA)
· 高速固定无线接入(FWA)
· 802.11a、802.11b、802.11g
· 微波接入(MMDS LMDS)
· 卫星接入
· 篮牙接入
4.3 主干网
· IPoverSONET/SDH
· IpoverOptical
· IpoverDWDM
4.4 通信服务
· 全天候IP连接服务(租用线路IP服务)
· 本地IP网(NAPT)
· Ipv6
4.5 网络管理
· 基于TMN的网络管理
· 基于CORMBA的网络管理
4.6 网格结算

2. 注册安全工程师分几个专业

注册安全工程师专业实务:煤矿安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化工安全,金属冶炼安全,、建筑施工安全、道路运输安全、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

(一)免考:1.符合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且已评聘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并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10年的人员,可免试《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技术基础》2个科目.2、符合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且经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安全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可免试《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科目.

(二)增项已取得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报名参加其他专业类别考试的,可免考公共科目.考试合格后,核发人力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相应专业考试合格证明。该证明作为注册时变更专业类别的依据。

3.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供配电)基础考试科目有哪些 还有专业科目分别是哪些呢

基础考试分为专业基础和公共基础。考试分2个半天进行,各为4小时,一般上午为统一试卷,下午为分专业试卷(发输变电专业和供配电专业试卷相同率在95%以上,有些题目侧重点不同)。

专业考试分专业知识和专业案例两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均分2个半天进行,每个半天均为3小时。

专业考试均分为2天每天上、下午各3小时。为专业知识考试,成绩上、下午合并计分;第二天为专业案例考试,成绩上、下午合并计分。

(3)防护工程师专业考试大纲扩展阅读:

参加注册电气工程师基础考试,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2、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3、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参加注册电气工程师专业考试,应基础考试合格或符合免基础考试条件,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

2、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

3、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

4、取得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未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

5、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

4. 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

网络工程师级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 考试要
(1) 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2) 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3) 理解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4) 熟悉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5) 熟悉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基础知识;
(6) 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和主要的安全协议与安全系统;
(7) 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
(8) 掌握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标准化知识;
(9) 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理解城域网和广域网基本技术;
(10) 掌握计算机网络互联技术;
(11) 掌握TCP/IP协议网络的联网方法和网络应用服务技术;
(12) 理解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13) 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4) 熟悉网络系统的基本性能测试和优化技术,以及可靠性设计技术;
(15) 理解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6) 理解网络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7) 了解有关知识产权和互联网的法律、法规;
(18) 正确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英文资料。
2.通过本级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能高效、可靠、安全地管理网络资源;作为网络专业人员对系统开发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能指导助理工程师从事网络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工作。
3. 本级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 计算机与网络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2) 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网络知识
1. 计算机系统知识
1.1 硬件知识
1.1.1 计算机结构
· 计算机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存储器、I/O部件)
· 指令系统(指令、寻址方式、CISC、RISC)
· 多处理器(紧耦合系统、松耦合系统、阵列处理机、双机系统、同步)
· 处理器性能
1.1.2 存储器
· 存储介质(半导体存储器、磁存储器、光存储器)
· 存储系统
· 主存与辅存
· 主存类型,主存容量和性能
· 主存配置(主存奇偶校验、交叉存取、多级主存、主存保护系统)
· 高速缓存
· 辅存设备的性能和容量计算
1.1.3 输入输出结构和设备
· I/O接口(中断、DMA、通道、SCSI、并行接口、通用接口总线、RS-232、USB、IEEE1394、红外线接口、输入输出控制系统、通道)
· 输入输出设备类型和特性
1.1.4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
1.2 操作系统知识
1.2.1 基本概念
· 操作系统定义、特征、功能及分类(批处理、分时、实时、网络、分布式)
· 多道程序
· 内核和中断控制
· 进程和线程
1.2.2 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 进程的状态及转换
· 进行调度算法(分时轮转、优先级、抢占)
· 死锁
· 存储管理方案(分段与分页、虚存、页面置换算法)
· 设备管理的有关技术(Spooling、缓冲、DMA、总线、即插即用技术)
· 文件管理
· 共享和安全(共享方式、可靠性与安全性、恢复处理、保护机制)
· 作业的状态及转换
·作业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高响应比优先)
1.3 系统配置方法
1.3.1 系统配置技术
· 系统架构模式(2层、3层及多层C/S和B/S系统)
· 系统配置方法(双机、双工、热备份、容错、紧耦合多处理器、松耦合多处理器)
· 处理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批处理、实时系统、Web计算、移动计算)
1.3.2 系统性能
· 性能设计(系统调整、响应特性)
· 性能指标、性能评估(测试基准、系统监视器)
1.3.3 系统可靠性
· 可靠性计算(MTBF、MTTR、可用性、故障率)
· 可靠性设计(失效安全、软失效、部件可靠性及系统可靠性的分配及预估)
· 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评估,RAS(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2. 系统开发和运行基础知识
2.1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
2.1.1 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法
· 需求分析
· 结构化分析设计
· 面向对象设计
· 模块设计、I/O设计、人机界面设计
2.1.2 开发环境
· 开发工具(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CASE)
· 集中开发环境
2.1.3 测试评审方法
· 测试方法
· 评审方法
· 测试设计和管理方法(注入故障、系统测试)
2.1.4 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 制定项目计划
· 质量计划、管理和评估
· 过程管理(PERT图、甘特图、工作分解结构、进度控制、关键路径)
· 配置管理
· 人员计划和管理
· 文档管理(文档规范、变更手续)
· 开发组织和作用(开发组成员、项目经理)
· 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
2.1.5 系统可审计性
· 审计方法、审计跟踪
· 在系统中纳入和可审计性
2.2 系统运行和维护知识
2.2.1 系统运行
· 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网络)
· 系统成本管理
· 系统运行(作业调度、数据I/O管理、操作手册)
· 用户管理(ID注册和管理)
· 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空调设备、设备管理、设施安全和管理)
· 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控,恢复过程、预防措施)
· 安全管理
· 性能管理
· 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控工具、诊断工具)
· 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
· 系统运行服务标准
2.2.2 系统维护
· 维护的类型(完善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 维护的实施(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
· 硬件维护,软件维护,维护合同
3. 网络技术
3.1 网络体系结构
· 网络拓扑结构
· OSI/RM
· 应用层协议(FTP、TELNET、SNMP、DHCP、POP、SMTP、HTTP)
· 传输层协议(TCP、UDP)
· 网络层协议IP(IP地址、子网掩码)
· 数据链路层协议(ARP、RARP、PPP、SLIP)
· 物理地址(单播、广播、组播)
3.2 编码和传输
3.2.1 调制和编码
· AM、FM、PM、QAM
· PCM、抽样
3.2.2 传输技术
· 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串行/并行、2线/4线)
· 差错控制(CRC、海明码、奇偶校验、比特出错率)
· 同步控制(起停同步、SYN同步、标志同步、帧同步)
· 多路复用(FDM、TDM、WDM)
· 压缩和解压方法(JPEG、MPEG、MH、MR、MMR、游程长度)
3.2.3 传输控制
· 竞争系统
· 轮询/选择系统
· 基本规程、多链路规程、传输控制字符、线路控制
· HDLC
3.2.4 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存储转发、分组交换、ATM交换、帧中继)
3.2.5 公用网络和租用线路
3.3 网络
3.3.2 网络分类
· 按地域分类(LAN、MAN、WAN)
· 按服务分类(因特网、企业内部网)
· 按传输媒体分类(电话、数据、视像)
· 按电信网分类(驻地、接入、骨干)
3.3.2 LAN
· LAN拓扑(总线型、星型、环型)
· 访问控制系统(CSMA/CD、令牌环、令牌总线)
· LAN间的连接、LAN-WAN的连接、对等连接、点对点连接
· 高速LAN技术(千兆以太网)
· 无限LAN
3.3.3 MAN常用结构
3.3.4 WAN与远程传输服务
· 租用线路服务、线路交换服务、分组交换服务
· ISDN、VPN、帧中继、ATM、IP连接服务
· 卫星通信服务、移动通信服务、国际通信服务
3.3.5 因特网
· 因特网概念(网际互联设备、TCP/IP、IP路由、DNS、代理服务器)
· 电子邮件(协议、邮件列表)
· Web(HTTP、浏览器、URL、HTML、XML)
· 文件传输(FTP)
· 搜索引擎(全文搜索、目录搜索、智能搜索)
· QoS、CGI、VoIP
3.3.6 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3.3.7 网络性能
· 有关线路性能的计算(传输速度、线路利用率、线路容量、通信量、流量设计)
· 性能评估
· 排队论的应用
3.4 网络通信设备
3.4.1 传输介质和通信电缆
· 有线/无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光、红外线)
· 分配线架(IDF)、主配线架(MDF)
3.4.2 各类通信设备
· 线路终端设备、多路设备、交换设备、转接设备
· 线路连接设备(调制解调器、DSU、NCU、TA、CCU、PBX)
3.5 网络连接设备
· 网际连接设备(网关、网桥、生成树网桥、源路由网桥、路由器、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
3.6 网络软件系统
3.6.1 网络操作系统
·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分类和特点
· 网路设备驱动程序(ODL、NDIS)
· 网络通信的系统功能调用(套接字API)
· RPC
· TP Monitor
· 分布式文件系统
· 网络设备功能
3.6.2 网络管理
· 网络管理的功能域(安全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
· 网络管理协议(CMIS/CMIP、SNMP、RMON、MIB-II)
· 网络管理工具(ping、traceroute、NetXray、Analyzer、Sniffer)
· 网络管理平台(OpenView、NetView、SunNet Manager)
· 分布式网络管理
3.6.3 网络应用与服务
· WWW
· FTP文件传输
· 电子邮件
· Telnet
· 信息检索
· 视频点播
· 网络会议
· 远程教育
· 电子商务
· 电子政务
· CSCW和群件
4. 网络安全
4.1 安全计算
4.1.1 保密性和完整性
· 私钥和公钥加密标准(DES、IDEA、RSA)
· 认证(数字签名、身份认证)
· 完整性(SHA、MD5)
· 访问控制(存取权限、口令)
4.1.2 非法入侵和病毒的防护
· 防火墙
· 入侵检测
· VPN、VLAN
· 安全协议(IPSec、SSL、ETS、PGP、S-HTTP、TLS)
· 硬件安全性
· 计算机病毒防护
4.1.3 可用性
· 文件的备份和恢复
4.1.4 安全保护
· 个人信息控制
· 匿名
· 不可跟踪性
4.1.5 LAN安全
· 网络设备可靠性
· 应付自然灾害
· 环境安全性
· UPS 4.2 风险管理
4.2.1 风险分析和评估
4.2.2 应付风险的对策
· 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基金、计算机保险)
· 意外事故预案(意外事故类别、应付意外事故的行动预案)
4.2.3 内部控制
· 安全规章制度
· 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
5. 标准化知识
5.1 标准的制订和获取
5.1.1 标准的制订和获取过程
5.1.2 环境和安全性评估标准化
5.2 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标准化
5.2.1 标准
· 国际标准(ISO、IEC)与美国标准(ANSI)
· 国家标准(GB)
· 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
5.2.2 开放系统(X/Open、OSF、POSIX)
5.2.3 数据交换标准(EDIFACT、STEP、XML)
5.2.4 安全性标准
·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标准
· 计算机防病毒标准
· 计算机防非法访问标准
· CC标准
· BS7799标准
5.3 标准化组织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ETF、IEEE、IAB、W3C)
· 美国标准化组织
· 欧洲工业标准化组织
· 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6. 信息化基础知识
· 信息化意识
· 全球信息化趋势,国家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策略
·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 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 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7. 计算机专业英语
· 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词汇
· 能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考试科目2: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
1. 网路系统的设计和构建
1.1 网络系统的需求定义
1.1.1 应用需求分析
· 应用需求的调研(应用系统性能、信息产生和接收点、数据量和频度、数据类型和数据流向)
· 网络应用的分析
1.1.2 现有网络系统分析
· 现有网络体系结构调研(服务器的数量和位置、客户机的数量和位置、同时访问的数量、每天的用户数,每次s 使用的时间、每次数据传输的数据量、网络拥塞的时间段、采用的协议、通信模式)
· 现有网络体系结构分析
1.1.3 需求定义
· 功能需求(待实现的功能)
· 通信需求(期望的通信模式)
· 性能需求(期望的性能)
· 可靠性需求(期望的可靠性)
· 安全需求(安全性标准)
· 维护和运行需求(运行和维护的费用)
· 管理需求(管理策略)
1.2 网络系统的设计
1.2.1 技术和产品的调研和评估
· 收集信息
· 采用的技术和产品的比较研究
· 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的比较要点
1.2.2 网络系统的设计
· 确定协议
· 确定拓扑结构
· 确定连接(链路的通信性能)
· 确定结点(结点的处理能力)
· 确定网络的性能(性能模拟)
· 确定可靠性措施
· 确定安全性措施(安全措施的调研,实现安全措施的技术和设备的评估)
· 网络设备的选择,制订选择标准(成本、性能、容量、处理量、延迟),性能指标的一致性,高级测试的必要性,互连性的确认
1.2.3 新网络业务运营计划
· 业务过程的确认
· 安装计划
· 转换到新网络的计划
1.2.4 设计评审
1.3 网络系统的构建和测试
1.3.1 安装工作
· 事先准备
· 过程监督
1.3.2 测试和评估
· 连接测试
· 安全性测试
· 性能测试
1.3.3 转换到新网络的工作计划
2. 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评价
2.1 网络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2.1.1 用户措施
· 用户管理、用户培训、用户协商
2.1.2 制定维护和升级的策略和计划
· 确定策略
· 设备的编址
· 审查的时间
· 升级的时间
2.1.3 维护和升级的实施
· 外部合同要点
· 内部执行要点
2.1.4 备份与数据恢复
· 数据的存储与处置
· 备份
· 数据恢复
2.1.5 网络系统的配置管理
· 设备管理
· 软件
· 网络配置图
2.2 网络系统的管理
2.2.1 网络系统的监视
· 网络管理协议(SNMP 、MIB-2、RMON)
·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性能(LAN监控器)
·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故障
·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系统)
· 性能监视的检查点
· 线路故障检查点
· 安全监视的检查点
2.2.2 故障恢复分析
· 故障分析要点(LAN监控程序)
· 排除故障要点
· 故障报告撰写要点
2.2.3 系统性能分析
· 系统性能分析要点
2.2.4 危害安全的对策
· 危害安全情况分析(调查损失情况,收集安全信息,查找原因)
· 入侵检测要点
· 对付计算机病毒的要点(查杀病毒措施)
2.3 网络系统的评价
2.3.1 系统评价
· 系统能力的限制
· 潜在问题分析
· 系统评价要点
2.3.2 改进系统的建议
· 系统生命周期
· 系统经济效益
· 系统的可扩充性
· 建议改进系统的要点
3. 网络系统实现技术
3.1 网络协议
· 商用网络协议(SNA/APPN、IPX/SPX、AppleTalk、TCP/IP)
· 商务协议(XML、CORBA、COM/DCOM、EJB)
· Web 服务(WSDL、SOAP、UDDI)
3.2 可靠性设计
· 硬件高可靠性技术
· 软件高可靠性技术
· 系统维护高可靠性技术
· 容错技术
· 通信质量
3.3 网络设施
3.3.1 xDSL调制解调器
3.3.2 ISDN路由器
· 接口
· 功能(非通信控制功能、NAT功能)
3.3.3 FRAD(帧装配/拆装)、CLAD(信元装配/拆装)
· 接口
· 功能
3.3.4 远程访问服务器
· 功能和机制
3.3.5 办公室个人手持系统(PHS)
· 数字无绳电话的功能特性
3.3.6 中继式HUB
· 倍速集线器(功能和机制)
3.3.7 L2、L3、L4及多层交换机功能和机制
3.3.8 IP路由器功能和控制
3.3.9 虚拟网(功能与机制)
3.3.10 与其他协议的共存(多协议路由器、IP隧道)
3.4 网络应用服务
3.4.1 地址服务
· 机制、DHCP、IPv6(机制和传输技术)
3.4.2 DNS(功能、机制)
· 域名、FQDN
3.4.3 电子邮件(功能、机制)
· SMPT、POP、MIME、IMAP4、LDAP
· 邮件列表
· Web Mail
3.4.4 电子新闻(功能和机制、NNTP)
3.4.5 Web服务(功能和机制、HTTP)
3.4.6 负载分布(Web交换)
3.4.7 电子身份验证(功能、机制、认证授权、电子证书)
3.4.8 服务机制
· 服务供应商、供应商漫游服务、拨号IP连接、CATV连接、IP电话、因特网广播和组播、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移动通信、EZweb、主机服务提供者、EDI(规则、表单、Web EDI)、B2B、B2C、ASP、数据中心
4. 网络新技术
4.1 光纤网
· ATM-PDS、STM-PDS
· 无源光网PON(APON、EPON)
4.2 无线网
· 移动电话系统(WLL、WCDMA、CDMA2000、TD-SCDMA)
· 高速固定无线接入(FWA)
· 802.11a、802.11b、802.11g
· 微波接入(MMDS LMDS)
· 卫星接入
· 篮牙接入
4.3 主干网
· IPoverSONET/SDH
· IpoverOptical
· IpoverDWDM
4.4 通信服务
· 全天候IP连接服务(租用线路IP服务)
· 本地IP网(NAPT)
· Ipv6
4.5 网络管理
· 基于TMN的网络管理
· 基于CORMBA的网络管理
4.6 网格结算

其实你也可以买一本软考大纲,在各地的软考办都有买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tnk.com/netadmin/OLDCHILD/jsjsj/spks/ksdg.htm#wlsjs

5.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供配电专业考试大纲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
1.安全
1.1熟悉工程建设标准电气专业强制性条文;
1.2了解电流对人体的效应;
1.3掌握安全电压及电击防护的基本要求;
1.4掌握低压系统接地故障的保护设计和等电位联结的有关要求;
1.5掌握危险环境电力装置的特殊设计要求;
1.6了解电气设备防误操作的要求及措施;
1.7掌握电气工程设计的防火要求及措施;
1.8了解电力设施抗震设计和措施。
2.环境保护与节能
2.1熟悉电气设备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2熟悉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节能措施;
2.3 熟悉提高电能质量的措施;
2.4掌握节能型电气产品的选用方法。
3.负荷分级及计算
3.1掌握负荷分级的原则及供电要求;
3.2掌握负荷计算的方法。
4.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4.1熟悉供配电系统电压等级选择的原则;
4.2熟悉供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及特点;
4.3熟悉应急电源和备用电源的选择及接线方式;
4.4了解电能质量要求及改善电能质量的措施;
4.5掌握无功补偿设计要求;
4.6熟悉抑制谐波的措施;
4.7掌握电压偏差的要求及改善措施。
5. 1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所址选择及电气设备布置
5.1熟悉变配电所所址选择的基本要求;
5.2熟悉变配电所布置设计;
5.3掌握电气设备的布置设计;
5.4了解特殊环境的变配电装置设计;
6. 短路电流计算
6.1 掌握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6.2 熟悉短路电流计算结果的应用;
6.3 熟悉影响短路电流的因素及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
7. 110kV及以下电气设备选择
7.1 掌握常用电气设备选择的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
7.2 熟悉高压变配电设备及电气元件的选择;
7.3 熟悉低压配电设备及电器元件的选择;
8. 35kV及以下导体、电缆及架空线路的设计
8.1 掌握导体的选择和设计;
8.2 熟悉电线、电缆选择和设计;
8.3 熟悉电缆敷设的设计;
8.4 掌握电缆防火与阻燃设计要求;
8.5了解架空线路设计要求。
9. 1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控制、测量、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9.1 掌握变配电所控制、测量和信号设计要求;
9.2 掌握电气设备和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整定计算及选型;
9.3 了解变配电所自动装置及综合自动化的设计要求。
10 . 变配电所操作电源
10.1 熟悉直流操作电源的设计要求;
10.2熟悉UPS电源的设计要求;
10.3了解交流操作电源的设计要求。
11. 防雷及过电压保护
11.1 了解电力系统过电压的种类和过电压水平;
11.2 熟悉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设计要求及限制措施;
11.3 掌握建筑物防雷的分类及措施;
11.4 掌握建筑物防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设计的计算方法和设计要求。
12. 接地
12.1 掌握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
12.2 熟悉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范围;
12.3 熟悉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设计要求;
12.4 了解各种接地型式的适用范围;
12.5 了解接触电压、跨步电压计算方法。
13. 照明
13.1 了解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的划分;
13.2 熟悉照度标准及照明质量的要求;
13.3 掌握光源及电气附件的选用和灯具选型的有关规定;
13.4 掌握照明供电及照明控制的有关规定;
13.5 掌握照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13.6 掌握照明工程节能标准及措施。
14. 电气传动
14.1 熟悉电气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14.2 了解电动机选择的技术要求;
14.3 掌握交、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方式及起动校验;
14.4 掌握交、直流电动机调速技术;
14.5 掌握交、直流电动机的电气制动方式及计算方法;
14.6 掌握电动机保护配置及计算方法;
14.7 熟悉低压电动机控制电器的选择;
14.8 了解电动机调速系统性能指标;
14.9 熟悉PLC的应用。
15. 建筑智能化
15.1 掌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控制的设计要求;
15.2 掌握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
15.3 掌握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要求;
15.4 熟悉通信网络及系统的设计要求;
15.5 了解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要求;
15.6了解扩声和音响系统的设计要求;
15.7 了解呼叫系统及公共显示装置的设计要求;
15.8 熟悉建筑物内综合布线设计要求。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执业资格考试
专业考试规范及设计手册

一.规程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6.《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
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
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1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11.《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
12.《3kV-110kV高压配电装置》GB50060;
13.《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
14.《电力装置的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3;
1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1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
1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19.《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
2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
21.《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
22.《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
2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
2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
2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
2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
2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
28.《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
29.《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
30.《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
31.《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137;
32.《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5222;
33.《严酷条件下户外场所电气设施》GB9089.1~9089.2;
34.《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2325
35.《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GB12326
36.《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
37.《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543
38.《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GB/T12501;
39.《电工电子设备按防电击保护的分类》GB/T12501.2 (第二部分:对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
40.《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
41.《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GB/T13870.1 (第一部分:常用部分) ;
42.《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GB/T13870.2 (第二部分:特殊情况) ;
43.《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
44.《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6158;
45.《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21(第4-41部分:安全防护-电击防护);
46.《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2(第4-42部分:安全防护-热效应保护);
47.《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3(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第54 章: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
48.《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4 (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第53章: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49.《建筑物的电气装置》GB16895.5(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3章:过电流保护);
50.《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6(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第52章:布线系统);
51.《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8(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 第706 节:狭窄的可导电场所);
52.《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9(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 第707节:数据处理设备用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
53.《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10(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5章:欠电压保护);
54.《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11(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6节:低压电气装置对高压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的保护);
55.《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16(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3节: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的保护);
56.《建筑物电气装置的电压区段》GB/T18379;
57.《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50348;
58.《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5044;
59.《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97
注:以上所有规程、规范以考试年度1月1日以前实施的最新版本为准。

二.设计手册:
1.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编《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中国电力出版社,1989年12月;
2.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编《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年8月;
3.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编《工业和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10月;
4.《钢铁企业电力设计手册》编委会编《钢铁企业电力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年1月;
5.北京照明学会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编《照明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12月;
6.机械电子工业部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编著《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注:设计手册的内容与规程、规范不一致之处,以规程、规范为准。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
科目、题量、分值、时间分配及题型特点

1.考试科目
(1)安全
(2)环境保护与节能
(3)负荷分级及计算
(4)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5)1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所址选择及电气设备布置
(6)短路电流计算
(7)110kV及以下电气设备选择
(8)35kV及以下导体、电缆及架空线路的设计
(9)1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控制、测量、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10)变配电所操作电源
(11)防雷及过电压保护
(12)接地
(13)照明
(14)电气传动
(15)建筑智能化
2.考试时间分配及试题分值
考试分为2天,第一天为专业知识题,分值为200分;第二天为案例分析题,分值为100分;每天上、下午各3小时。
第一天为选择题,上下午各70道题,其中单选题各40题,每题1分,多选题各30题,每题2分,上下午分值合计200分。
第二天案例分析题上午25道题、下午选答25道题,每题2分,上、下午分值合计为100分。
3.题型特点
考题由概念题、综合概念题、计算题及案例分析题组成。

6.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科目有哪些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科目:

1、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科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实务》。

2、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科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安全生产专业实务》。

2019年为保证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平稳过渡,新旧制度衔接按以下要求进行:原制度文件规定有效期内的各科目合格成绩有效期顺延,按照新制度规定的4年为一个周期进行管理。《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科目合格成绩分别对应《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安全生产专业实务》科目合格成绩。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拟定考试科目、编制考试大纲、编写考试用书、组织命题工作,统一规划考前培训等有关工作。考前培训工作按照培训与考试分开,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人事部负责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和考试试题,组织实施考务工作。

报名条件:

1、具有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5年;或具有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7年。

2、具有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3年;或具有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5年。

3、取得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后,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3年。

4、具有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2年。

7.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里的安全生产技术内容太多,应该怎么复习

一、安全工程师考试大纲删减
新增了7个考点,删减了1个难点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科目
(一)安全生产相关法律(6部)【新增】《职业病防治法》
(二)安全生产行政法规(13部)【新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三)安全生产部门规章及重要文件(37部)【新增】《煤矿安全规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
分析:2019年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考试大纲改动较大,新增了6项法规。
2、安全生产管理科目
(四)安全生产管理【新增】职业病危害预防和管理
(五)安全生产管理【删减】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分析:2019年安全生产管理考试大纲改动较小,删减掉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并增加了《职业病危害预防和管理》。
二、三大最大变化
变化一:我们从最新的新大纲可以看出,新增加了专业实务,专业技术;其中专业实务考试分数100分,专业技术为20分,案例分析80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征求意见稿中没有的是案例分析为综合案例分析。
由此可以推测,案例分析还会是原来的出题形式,进而推测教材只有专业技术不一样,80%的案例分析是一样的。20分的专业技术为单选,考纲内容尤其多,推测难度不大,但范围广,重点难抓!这就需要考生们对知识点要理解记忆,切勿浏览式记忆。
变化二:法律增加了职业病防治法,有点意外,18年一分末考!但也是必然,职业病本来就是安全管理的一部分,岂能不懂法?
变化三:安全管理去掉了双重预防机制,内容跟11版本大纲几乎一样,无非与时俱进了一下!把风险抵押金改成了保险!

8. 注册安全工程师报考条件中的“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有哪些相关专业

注册安全工程师报考条件中的“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相关专业如下:

煤矿安全,煤炭行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金属非金属矿山行业。化工安全,化工、医药等行业(包括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石油天然气储存)。

金属冶炼安全,冶金、有色冶炼行业。建筑施工安全,建设工程各行业。道路运输安全,道路旅客运输、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道路普通货物运输、机动车维修和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

除上述行业以外的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石油天然气开采、燃气、电力等其他行业。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1、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专业中专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7年;或取得其他专业中专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9年。

2、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5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7年。

3、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3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5年。

4、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第二学士学位毕业,从事安全生产及相关业务满2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3年。

5、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硕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1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2年。

6、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博士学位;或取得其他专业博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1年。

9.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所必需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知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正确理解、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配套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及原则
(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与报批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
熟悉承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机构及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的行为准则。
(四)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五)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六)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四、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熟悉生产建设项目(活动)开办(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应采取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
(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2)熟悉野生动物保护的有关规定。
(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了解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工程设施防洪的有关规定;
(2)了解防洪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法律定义。
(二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了解城乡规划和规划区的法律定义;
(2)掌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有关规定;
(3)熟悉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城区改建的有关规定;
(4)熟悉城乡建设和发展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有关规定;
(二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了解本条例的适用范围;
(2)掌握修建桥梁、码头和其他设施须按照防洪和航运的标准、要求进行的有关规定;
(3)掌握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滩地的规定。
(二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掌握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及保护要求;
(2)掌握自然保护区内禁止行为的有关规定;
(3)掌握内部未分区的自然保护区按照核心区和缓冲区管理的规定。
(二十四)《风景名胜区条例》
熟悉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有关规定。
(二十五)《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了解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法律定义;
(2)掌握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二十六)《土地复垦条例》
(1)熟悉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的原则;
(2)了解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的损毁土地范围;
(3)掌握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保护土壤质量与生态环境、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有关规定。
(二十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熟悉医疗废物集中贮存、处置设施选址的有关规定。
(二十八)《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法律定义;
(1)掌握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有关规定;
(3)熟悉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与有关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有关规定。
(二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熟悉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定义及范围;
(2)熟悉建设各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掌握禁止兴建的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
(三十)《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熟悉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定义及范围;
(2)掌握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的有关规定;
(3)了解海洋工程拆除、弃置或者改作他用的环境保护有关规定;
(4)熟悉海洋工程污染物排放管理的有关规定。
五、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
(一)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1)了解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2)熟悉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有关要求;
(3)了解需切实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
(4)了解加强环境监管制度的有关要求。
(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1)熟悉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的主要要求;
(2)熟悉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化学品污染管理、深化重点领域污染综合防治的有关要求;
(3)了解改革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有关要求。
(三)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1)熟悉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2)熟悉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的有关要求;
(3)了解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关要求;
(4)了解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的有关要求。
(四)"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1)熟悉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2)了解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有关要求;
(3)熟悉加强工业节能减排的有关要求;
(4)熟悉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的规定;
(5)掌握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要求。
(五)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
(1)熟悉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2)了解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主要任务。
(七)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
(1)熟悉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2)了解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的总体任务和具体任务。
(八)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九)关于推进大气污染物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
(十)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规定
(十一)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1)熟悉当前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较为突出的产业和行业;
(2)了解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政策导向及环境监管措施。
(十二)环境保护部关于贯彻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1)熟悉提高环境保护准入门槛,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有关要求;
(2)熟悉加强环境监管,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的有关要求。
(十)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掌握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分类。
(十一)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1)熟悉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含义;
(2)了解本办法的适用范围;
(3)熟悉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环境保护有关规定。
(十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1)了解列入本名录的危险废物类别;
(2)了解列入本名录危险废物范围的原则规定。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环境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总则
2.工程分析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6.公众参与
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熟悉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社会论证的要求。
8.环境管理与监测
了解环境管理与监测的主要内容
9.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10.污染物总量控制
11.方案比较
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总体要求。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2.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4.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熟悉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与要求。
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主要内容。
8.附录
了解附录中对环境影响报告书附图、附表、附件的要求。
(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1.评价等级
掌握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
2.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
3.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4.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
(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1.总则
2.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
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
掌握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的评价技术要求。
5.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7.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8.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熟悉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的基本要求。
(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1.总则
2、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3.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4.声环境影响预测
4.声环境影响评价
(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1.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2.工程分析
3.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现状评价
4.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5.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及替代方案
(七)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总则
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2)熟悉规划方案初步分析的内容及要求。
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八)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总则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九)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1.总则
2.风险识别
熟悉风险识别的范围、类型和内容。
3.风险计算和评价
4.风险管理
(九)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
1.适用范围
熟悉规范的适用范围。
2.总则
3.验收调查技术要求
三、环境质量标准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三)地下水质量标准
(四)海水水质标准
(五)声环境质量标准
熟悉城市各类区域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
(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四、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三)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四)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五)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六)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七)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八)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九)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十)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十一)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十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十三)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所必需的技术方法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正确把握、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三)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四)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五)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六)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三、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1)熟悉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
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三)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与防护
(四)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五)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六)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五、环境保护措施
六、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一)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分析
七、清洁生产
八、环境风险分析
九、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十、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导则与标准、技术方法正确解决环境影响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和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二、项目分析
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
五、环境风险评价
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七、环境可行性分析
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
九、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