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三基考试科目
1. 医药三基考试是什么
您好!应该没有的,不过考试内容可能会因为你报的方向不一样而有所不同的,您可以参考下面这个内容:
2001年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送审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制定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实践技能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临床基本技能。临床基本技能包括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
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形式。考试应做到科学、客观、公正、规范、可操作性强。
一、考试范围
(一)临床基本技能
1、临床诊断能力
(1)中医四诊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
(2)西医常规体格检查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
(3)常规辅助检查的运用指征及临床意义,包括血、尿、便常规,常用生化检查,心电图(正常心电图、室性早搏、典型Q波心肌梗死),X线(正常胸片、大叶性肺炎);
(4)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包括病名、证型)、西医诊断及中医类证鉴别能力。
2、辨证论治能力
(1)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和四诊检查结果进行辨证分析能力;
(2)治则、立法准确性;
(3)选方、用药(包括选穴、手法等)准确性、合理性;
(4)诊疗计划的合理性。
3、病历书写能力
(1)病历书写规范,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案书写规范》(2000年版)中的病历格式要求:
(2)条理清楚、语言通顺,重点突出,医学术语运用规范;
(3)内容客观,全面地反映患者病情。
4、常病证的诊断、类证鉴别及辨证论治
(1)感冒
(2)咳嗽
(3)肺痈
(4)哮证
(5)喘证
(6)胸痹
(7)心悸
(8)血证
(9)不寐
(10)郁证
(11)胃痛
(12)呕吐
(13)泄泻
(14)痢疾
(15)腹痛
(16)便秘
(17)水肿
(18)腰痛
(19)淋证
(20)消渴
(21)胁痛
(22)黄疸
(23)眩晕
(24)头痛
(25)中风
(26)痹证
(27)肠痈
(28)崩漏
(29)肺炎喘嗽
(30)小儿泄泻
5、常见病种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1)上呼吸感染
(2)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
(3)支气管哮喘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5)*充血性心力衰竭
(6)糖尿病
(7)急性肾炎、*慢性肾炎
(8)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9)高血压病
(10)*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
(1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
(12)消化性溃疡
(13)细菌性痢疾
(14)*急性胰腺炎
(15)胆囊炎
(16)乙型病毒性肝炎
(17)缺铁性贫血
(18)风湿热
(19)*类风湿性关节炎
(20)急性阑尾炎
(21)功能失常性子宫出血
(22)小儿腹泻
注:*为助理医师不要求掌握的内容
(二)基本操作(不得进行对人体有创伤性的操作)
1、中医脉诊、针灸等技术操作;
2、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穿脱隔离衣、穿脱手术衣);
3、心电图机的使用;
4、基本心肺复苏术;
(三)临床答辩
1、结合考生接诊的病人,由考官提出1—3个问题,由考生作出回答;
2、具有规定学历人员依据通科考试综合答辩;
3、师承或确专长人员适当结合其专长进行答辩。
二、考试组织管理
(一)考试的组织结构
1、考试的组织结构
1、在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负责《中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起草、考试技术性指导及监督等工作。
2、在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领导下,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根据本辖区考生情况及专业特点,依据《中医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负责命题及组织实施实践技能考试工作。
3、在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下,由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依据《中医师资格考试技能考试大纲》组织实施实践技能考试工作。
4、在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领导下,各考点根据《考试基地建设标准》设置若干个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考试基地。考试基地依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考站。考试基地要有专人负责。
5、每个考站内设若干考试小组,每个考试小组由三名考官组成,其中一名为主考官。考站需配备护士若干名。
(二)考试的形式
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形式,考生轮流通过预先设考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评。
(三)考试的实施要求
1、考点根据考试基地的设置规模,合理安排考生的考试时间。
2、考点应将考试时间及考生所携带物品(如工作服、口罩、帽子、身份证明等)提前10天通知考生。
3、考试基地应设候考厅,考生在候考厅等待测试,等待考试过程中不得外出,不得使用任何通讯工具。考试基地必须将考生须知和考站分布图等明示。
4、考试基地须设考试引导员,负责引导考生进入每个考站,保证考试秩序和纪律。
5、考试基地在各考试项目中应准备多套试题,试题不能重复。
6、考生应持“准考证”应考。各考试基地要严格把关,核对考生“准考证”和身份证明,然后开始第一考站测试。
7、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基地进行测试,并依次进入各考站进行测试,不得在同一考试时间内重复考试。
三、考试方式与要求
(一)考站设置与考试内容
第一站:望、闻、问、切诊及辨证论治(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
第二站:基本操作
第三站:临床答辩。
(二)考试方式
由考生在指定医院随机抽取《大纲》规定范围内的一个病例,通过考生对病人从接诊到诊治的全过程,综合考察临床实践支能。
(三)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站:(望、闻、问、切诊及辨证施治)90分钟;
第二站:(基本操作)10分钟;
第三站:(临床答辩)20分钟。
(四)考试分数(总分100分)
第一站:(望、闻、问切诊及辨证施治)75分(*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65分)
第二站:(基本操作)10分
第三站:(临床答辩)15分(*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25分)。
四、考试基地建设标准
(一)临床技能考试基地应设在考点所在地的地、市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或个别经省考区同意的符合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条件的县级中医医院)。
(二)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须符合临床多站考试的要求,具备实践技能考试的必备条件。
(三)考试基地的设施
1、一般器械
诊察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手套、隔离衣、消毒设备、吸氧设备、导尿管、胃管、穿刺包、吸痰器、叩诊锤、手电筒、压舌板、洗手设施、各类针具、颈椎、腰椎牵引设备、妇科检查器械及设备。
2、呼吸机、心电图机、X线读片机。
3、医学教学模拟人,需符合体检、吸氧、心内穿刺、心肺复苏等操作需要。
4、心电图、B型超声、X线片、实验室检查结果报告单。
5、合理配备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设施、设备。
五、考官
(一)考官条件
1、坚持原则、作风正派;
2、有培训中医医师(含中西医结合医师)或指导中医学专业学生实习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3、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满三年;
4、经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有关考试业务知识的培训,并考核成绩合格。
(二)考官的聘任、职责
1、考官由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聘任,并颁发实践技能考试考官聘书。考站实行主考官负责制。
2、考官应按照实践技能考试大纲、操作方案和评分标准实施考试,并作详细的考核记录,评定成绩,签署意见。
(三)考官培训
考官培训原则上采取逐级培训制。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负责中医实践技能考官培训的指导工作,并对各考区的中医考官进行培训;
2、考区负责对各考试基地的中医考官进行培训。
考中级医师资格证书不要外语与微机.但是受聘(也就是晋级)必须有B级的外语和计算机合格证。(45岁以上免计算机/50岁以上免外语)
外语考试已开始报名,考试的时间在2005年4月10日(属于全国性的}。微机可随时参加当地的培训班考试。
2. 三基实践指南测试题中医知识哪里可以看到题目书 第九部分 中医护理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
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赵献可 C.张介宾 D.李东垣 E.朱震亨
18.《温疫论》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
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吴鞠通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叶天士 E.薛生白
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师愚
21.提倡中西汇通的医家是:
A.吴有性 B.王清任 C.张锡纯 D.李中梓 E.王孟英
22.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
A.心 D.肺 C.脾 D.肝 E.肾
23.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命门 B.脑 C.五脏 D.六腑 E.经络
24.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
A.叶天士 B.王叔和 C.张介宾 D.王清任 E.李杲
25.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
A.病 B.症 C.体征 D.证 E.病因
(二)B型题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
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
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
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B.《医宗金鉴》 C.《证治准绳》
D.《医学纲目》 E.《千金要方》
4.清代国家组织编写的著作是:
5.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王肯堂所著者为:
6.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陈梦雷主编者为:
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 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7.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8.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
9.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
(三)D型题
1.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
A.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 B.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C.阴盛则寒
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 E.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
2.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
A.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B.社会的进步 C.人和社会关系密切
D.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 E.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
3.古人探求生命奥秘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
A.宏观观察法 B.微观观察法 C.直接观察法 D.试探法 E.整体观察法
(四)X型题
1.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
A.治未病 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C.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D.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 E.以精气血津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张景岳 C.赵献可 D.吴又可 E.王肯堂
3.温病学理论源于:
A.《温疫论》 B.《三因极一病证方沦》 C.《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难经》
4.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
A.《难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干金要方》
5.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
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
6.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
A. 形神一体观 B.五脏一体观 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
D.“病在上者下取之” E.“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7.中医的“证”包括:
A.病变的过程 B.病变的原因 C.病变的部位 D.病变的性质 E.邪正的关系
8.哪些著作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A.《诸病源候论》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难经》 E.《神农本草经》
二、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 和 。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 代医家 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于 、 、 等书。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
7.中医学包括 、 、 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有 、 、 、 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 、昼 、夕 、夜 。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 为主宰, 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 以及 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 、 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 精为 ,气为 ,神为 。
三、判断题
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 )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 )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 )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 ( )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 )
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说”。 ( )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神 。 ( )
四、名词术语解释
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百骸 4.人气 5.证 6.辨证论治
7.同病异治 8.异病同治 9.五脏一体观 10.形神一体观
五、简答题
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
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
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
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
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
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7.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8.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试 题 答 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B 2.A 3.B 4.C 5.D 6.E 7.A 8.A 9.C 10.D
11.C 12.D 13.B 14.A 15.B 16.D 17.A 18.E 19.D 20.B
21.C 22.A 23.C 24.D 25.D
(二)B型题
1.D 2.C 3.E 4.B 5.C 6.A 7.C 8.A 9.B
(三)D型题
1.DE 2.AC 3.CE
(四)X型题
1.BCDE 2.BC 3.CDE 4.ABCD 5.BCD 6.ABCDE 7.BCDE 8.BCDE
二、填空题
1.《黄帝内经》
2.《脉经》
3.《伤寒论》《金匮要略》
4.隋 巢元方
5.《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6.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7.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预防医学 中医临床医学
8.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医药知识的积累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9.慧 安 加 甚
10.辨证论治
11.心 五脏 自然界 社会环境
12.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
13.基础 动力 主宰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四、名词术词解释
1. 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
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3.骸,泛指骨骼。百骸,指全身骨骼。
4.指人体具有生机的阳气。
5.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症状和体征构成,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
6.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7.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8.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9.五脏一体观,即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的五个生理系统,是完整统一的整体。
10.形神一体观,又称“形与神俱”。指形体与精神相互依附,不可分割,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神必依附于形而存在。
3. 中药学生考医院的三基主要指哪三本书,是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这三本吗
医院的三基是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建议你看: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药师分册(第1版)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药师分册(第1版)》是医院分级管理“三基”训练主要用书,以最新全国通用教材为编写依据。《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药师分册(第1版)》在突出重点、难点及准确答疑的同时,兼顾学科的系统性,对于药学从业人员深刻领会各学科知识点,掌握重点、难点,正确解答各种题型,富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在编写过程中,各学科知识点由基本知识问答和自测试题两部分组成,问答题部分采取问答、陈述、列表说明的编写形式。自测试题部分,由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组成。
目录
1 天然药物化学基本知识问答及自测试题
基本知识问答
自测试题一(附参考答案)
自测试题二(附参考答案)
自测试题三(附参考答案)
自测试题四(附参考答案)
2 药理学基本知识问答及自测试题
基本知识问答
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3 药剂学基本知识问答及自测试题
基本知识问答
自测试题一(附参考答案)
自测试题二(附参考答案)
自测试题三(附参考答案)
自测试题四(附参考答案)
4 药物分析基本知识问答及自测试题
基本知识问答
自测试题一(附参考答案)
自测试题二(附参考答案)
自测试题三(附参考答案)
自测试题四(附参考答案)
5 药事管理学基本知识问答及自测试题
基本知识问答
自测试题一(附参考答案)
自测试题二(附参考答案)
自测试题三(附参考答案)
4. 南琼考试系统中医三基医师分册 《内经》试题及答案
作业还是自己做吧,如果实在有不会的可以用作业帮,网络自己开发的东西,手机版的用手机扫一下题目自动就会出现解题答案。适用于一年级到高三的童鞋。
5. 中医三基训练习题东南大学出版
在网络文库试试 如果没有找找老师看有没有 这种一般不会有吧。
6. 2020年厦门医疗卫生系统招聘中医临三基考试内容和普通临床三基的区别是什么
厦门卫生系统招聘中医临床三基考试内容要以厦门当地公告为准,如果没有明确的说明,一般要看招聘单位或者招聘的岗位。
一般情况下,如果招聘的单位或者岗位是中医专业,中医临床三基考试内容就是“中医三基”;如果招聘的岗位是与其他专业岗位同时混合进行,中医临床三基考试内容就是普通的“临床三基”
7. 中医三基书有几种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四本最为基础。此外还有针灸学内中的理论部分。黄容帝内经是比较深的基础理论。临床基础类还有伤感杂病论、温病学。此外,中医内科学是临床、理论的桥梁,也算半个理论课吧
您可以购买《中医三基手册》一书,那个很基础
8. 考住院医生规培的题型及内容是什么啊到底是看三基还是西医综合呢
考各类住院医生规培的题型为选择题。
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考试分为临床、公共卫生、口腔、中医四个类别。考生应根据现从事专业报考相应的类别,中西医结合医师可参加“临床”或“中医”类别考试。考试内容及科目为以下几点:
一、临床住院医师。
1、基础知识(综合):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
2、专业知识(综合):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传染病学、麻醉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神经精神病学、口腔科学等。
二、口腔住院医师。
笔试考基础知识(综合)和专业知识(综合)。
1、口腔基础知识(综合):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预防学。
2、口腔专业知识(综合):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儿童口腔病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三、公共卫生医师。
1、基础知识(综合):卫生化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
2、专业知识(综合):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
四、中医住院医师。
笔试考中医基础知识(综合)和中医专业知识(综合)。
1、中医基础知识(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学、中医文献检索。
2、中医专业知识(综合):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推拿科学、中医皮肤科学、中医肛肠科学、中医骨伤科学
9. 你好,我报考事业单位中医防保专干,考试内容里包括的西医临床是复习三基还是医学基础知识好啊
三基要看,但光看三基是不够的。检验初级职称的书最好也看看,有人卫版的和军医版的,军医版的比较好
10.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招聘考试内容是考三基吗难吗操作,面试呢,是一天就考完吗
您好,招聘的笔试不来难的,主要是源技能考试和面试考试占的比重大一些。
笔试考试的内容主要为基础护理学及中医护理、内外科护理学部分知识,题目相对比较简单。
面试考试为结构化面试,主要考验的是题主的逻辑思维能力。
技能考试为随机抽签,主要考察技能操作的熟练度及美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