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专业课
Ⅰ 考博有没有专业课参考书目
一般学校大概在报名左右的时间,会在校网上发布该校各个专业的考博所需的专业课名称及书籍,所以多多关注你所要报考学校的网页~~~
Ⅱ 硕士和博士都有什么专业和课程啊
不管你本来专业是什么,其他专业的硕博都可以报考,只要你考试成绩够线,复试能通过就可以。
Ⅲ 博士要考几门课
英语、专业课一般是2门。
研究生招生网上会写上专业课的名字,但是一般没有参考书的。跟导师联系一下,看导师能否帮忙列一些参考书。
如果导师没给的话,个人觉得,可以参考历年真题;同时,导师的研究方向和专业最新研究进展,也是很重要的。
英语如果基础不好。就按照读、写、译三种能力来复习。
首先当然是词汇要过关。然后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学习能力技巧来提高这三种能力。最后再根据每种题型的特点学习其解题方法。
专业的考试内容最好是跟考取博士的导师取得联系,看看能否获得有用的信息。博士的面试主要是根据导师的评价决定是否会被录取的。因此关于考试的准备就最好是按照导师的导向,或者是是导师的论文方向进行揣测。
Ⅳ 我想考博,可是不知道考博专业课试卷怎么弄到
先和导师联系一下,如果导师心肠好,或者对你比较满意也许会给你一部分往年专业课的试题。
有时候,同一个方向两个导师,你报的那个不回答你,你的同学报另一个却能透出一些消息也说不定。
认识博士最好的办法是找你考上博的师兄师姐帮忙。
Ⅳ 考博除了专业课,公共课都有哪些
英语 其他每个学校不一样 你看你要考的 学校的招生简章
Ⅵ 博士生经验:考博专业课如何复习
对待专业课的认识,有些考生以为自己学了这么多年本专业,甚至发表了不少文章,专业课应该没问题了,从而放松了对自己专业课复习的要求。其实现在博士录取时,各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即使及格了,如果成绩较低,总分排名靠居_扣令影响帚助_有习士致可以朴为以下两个阶段: 1.了解学术动态考生在确定了报考的剧市和研究方向以后,要立刻在招生简章或报考学校的网站上查到复习的参考资料。一定要翻翻近两年专业杂志,看看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浏览一下报考学校近三年的学报,了解本专业发表的论文。最好,在考前就有关热点问题加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尤其需要强调一点,考生应在中国期刊网上查到导师近五年中发表的文章以及导师近年的专著,有些观点、数据、理论要掌握,特别是有关老师的论文一定要烂熟于心,遇到类似的题目可以搬上去,这对于提高你的成绩会大有裨益。特别要注意教师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围绕这种问题,时间允许的话最好再收集相关资料。往往导师会在这些间题上查考学生。导师招收博士,也是寻求合作者的过程,如果发现一个对自己近两年研究的领域知之甚多,甚至观点也和自己相容或相似(如在试卷上写出和导师观点相反的学者、著作和大致的区别),势必会给导师带来好的印象。可以提前和该导师的博士生取得联系,要求提供去年的专业课考试的考题(一般专业课试题有10%一30%的重复率,而各高校却不提供专业课考题),或者要求他提供第一学期的专业课笔记(老师近期关注的重点大多都在其中),也可以请他大致谈谈考试出题的倾向以及考试的感受和经验。 2.复习阶段。花半个月时间收集全资料后,应拟订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时间和进度安排、复习方式、自查形式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l)时间上,专业课的复习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越往后复习密度应逐渐力口强。(2)精力安排要详略得当。一般要求复习教材内容至少三遍。第一遍,对教材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这本教材谈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体系。第二遍,画出重点内容,并适当记忆,掌握该教材的一般知识点,尤其是该书的精华部分和大致脉络、主要观点应非常清楚。个人看书习惯可能不同,既可以做读书笔记,也可以就在书上画,然后再整理出一个个的理论、观点。这里要注意学会比较研究的方法,即比较各个理论之间的异同,从而确立自己的立场。对研究领域当前的热点问题,尽可能找些资料看看,并初步思考这些问题以使自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观点,有心得的地方应专门记录下来。如果说前两遍是考生自我学习消化的过程,第三遍则是直接为考试做准备的,应放在离考试日期较近的时间内(以一个月内为宜)。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前面学到的东西不至于在考场上反映不出来。(3)复习内容上有一点需单独强调,即对所考的课程,均要阅读几本非指定考试用书。很多导师喜欢出书评一类的题型。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专业课复习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一是自己的硕士论文刚做,对本专业的理论,特别是前沿理论以及当前的热点问题掌握得较全面;二是如果是报考本校的导师可以较方便地找到有资料_甚至可以提前一两个学期选修该导师的专业课,从而在专业和感情上与老师靠近,这对下一步的面试很重要。劣势一是不少硕士生精力投放在找工作找工作上以及接触该专业时间较短;二是缺乏具体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本。 对于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而言,难度往往比较大。一定要分析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后再决定报考。在复习时也可以适当兼顾以前的专业犷笔试和面试要让导师感觉到你原专业功底比较扎实,报考该专业是个人研究兴趣的转向而不是自己在原专业上失败了才改换门庭。不过复习专业课时,所准备的时间和精力要明显增加,时间分配要向专业课倾斜。同时,在复习专业课时,要从报考专业的基本教材看起,学习该专业硕士生甚至本科生的课程,对一般课程大致浏览,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就行。而对考试指定课程,则应反复阅读,重点突破。
Ⅶ 考博士都有哪些科目
一般考博士需要考三门科目,一门外语课,两门专业课。
科目一般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外国语和业务课。业务课的数量由各招生单位确定,除笔试、口试外,招生单位还可以举行其他必要的测试,考试日期由各级招生单位自行确定。
考试题都是各学校自行命题,一般面试占的分也比较高,所以要先和报考的导师联系,导师同意报考才能考,当导师不同意时只能再换导师进行报考。
(7)博士专业课扩展阅读:
考博士需要进行的准备:
1. 确定院校和意向导师
目标院校选择三个左右,太多分散精力容易失败。选择的原则是考试时间不冲突、距离相近、参考书目相似的院校。
研究所的科研氛围浓厚、专一,但有些呆板;而高校则比较活跃,掺杂着教学和科研,科研氛围稍淡。
2. 初试的准备
首先要明确目标院校今年的考试形式,考博士是申请制或申请+考核制,比如上海交大今年完全改为申请制;其次是考试内容、考试时间地点、参考书目等。如果今年的还没有公布,可以搜集往年的招考信息,基本上每年的变化不大,除非遇到考试改革的年份。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是搜集到报考院校的历年考博真题,个别院校可能不公布历年真题,就需要咨询考过的师兄师姐,如果实在找不到师兄师姐的信息,需要前往报考院校附近的小书店或是考博辅导班进行咨询。
3. 复试最为关键
面试团队一般由五名或以上具有招生计划的博导组成,现场会有老师或助教进行记录。面试形式不拘一格,情绪紧张是不可避免的,但还是给自己心里暗示放轻松。
面试一般会以英语先进行自我介绍,时间约2分钟。导师团会通过考生的自我介绍,了解履历是否优秀,英语口语水平如何,随后是10分钟左右的PPT讲解,内容是考生硕士期间的研究课题,最后附带考生的博士研究计划。
在讲完后,对该考生有兴趣的导师会根据讲解的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回答来考查综合能力。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对于不懂的问题切不可胡说,否则会给导师留下很差的印象。
Ⅷ 请教经济类博士专业课怎么复习
至硕士之间的时程。有些硕士课程如MBA等,除了学士资格外,通常还会要求若干年的工作经验。在大部分的国家,硕士是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门槛。新学年开学前,班主任凑在一起抓阄分班。我拿过自己抓到的那份学生名单看了看,没有熟悉的名字。张老师把头凑了过来看了看,很高兴地祝贺我:“老宁,祝贺你,今年你有事情干了。” 经打听我了解到,名单中一个叫晓晓的,是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孩子。在接下来的军训中,我初步领教了他的厉害。队列训练中,教官屡次因队伍不整齐而训斥他们。有一次,教官非常生气地从队伍中拉出了一个同学:“你是怎么回事啊
Ⅸ 艺术类考博专业课方面需要准备什么
关于艺术类考博应该注意的事项简介如下:
一、专业方面的注意事项:
关于参考书的问题。要是学校有提供最好,要是没有的话,就不要强求。其实想想就明白了,博士生的入学考试还跟硕士生那样去考,说明招进来的水准也跟硕士差不多。博士生的候选人应该有足够宽的知识面,要了解本专业的所有基本知识,所以你要是有了这些基础,有要什么参考书呢?再者,要知道,进入博士期间,很少有所谓的课程,所以你不能期望不知关于参考书的问题。要是学校有提供最好,要是没有的话,就不要强求。其实想想就明白了,博士生的入学考试还跟硕士生那样去考,说明招进来的水准也跟硕士差不多。博士生的候选人应该有足够宽的知识面,要了解本专业的所有基本知识,所以你要是有了这些基础,有要什么参考书呢?再者,要知道,进入博士期间,很少有所谓的课程,所以你不能期望不知道的将来可以继续学习。比如,要是我给一个人开书单,我可能会开上数十本,所以跟没开差不多,但是话说回来,这些书你还真得看,否则的话,你的考试很难说准备好了,尤其文科是这样。以下附一份艺术史美术学专业的准备书单(经过多份的综合):
《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天津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全集》,王伯敏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
《人文科学导论》狄尔泰,赵稀方译,华夏出版社
《精神科学引论》狄尔泰,童奇志等,中国城市出版社
《艺术哲学》丹纳,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风格问题(风格论)》李格尔,刘景联等译,湖南科技出版社
《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李格尔,陈平译道的将来可以继续学习。比如,要是我给一个人开书单,我可能会开上数十本,所以跟没开差不多,但是话说回来,这些书你还真得看,否则的话,你的考试很难说准备好了,尤其文科是这样。以下附一份艺术史美术学专业的准备书单(经过多份的综合):
《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天津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全集》,王伯敏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
《人文科学导论》狄尔泰,赵稀方译,华夏出版社
《精神科学引论》狄尔泰,童奇志等,中国城市出版社
《艺术哲学》丹纳,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风格问题(风格论)》李格尔,刘景联等译,湖南科技出版社
《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李格尔,陈平译,湖南科技出版社
《论古代艺术》温克尔曼,邵大箴译,人民在学出版社
《艺术风格学(艺术史原理)》沃尔夫林,潘耀昌译,辽宁人民出版社
《古典艺术》沃尔夫林,潘耀昌、陈平译,浙江美院出版社
《视觉艺术的含义》帕诺夫斯基,傅志强译,辽宁人民美术出版社
《帕诺夫斯基与美术史基础》迈·霍丽,易英译,湖南美术出版社
《艺术》克·贝尔,周金环译,中国社科出版社
《艺术史的哲学》豪塞尔,陈超南、刘天华译,中国社科出版社
《艺术与错觉》贡布里希,范景中译,浙江摄影出版社
《艺术与人文科学》贡布里希,范景中主编,浙江摄影出版社
《象征的图像》贡布里希,范景中译,上海书画出版社
《意图的模式》巴克森德尔,曹意强译,中国美院出版社
《艺术的终结》丹托,欧阳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机器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王才勇译,中国城市出版社
《当代西方艺术哲学》朱狄,人民出版社
《艺术与历史》曹意强,中国美院出版社
二、其他方面:
第一方面是关于联系导师的事。个人认为应该跟导师事先取得联系,有时候导师对你的印象好,那你能就成功了第一步。要是不能达到这个效果,了解一下导师希望招什么样的博士也好,免得自己闭门苦想,也摸不清导师可能会对自己有什么感觉。有的导师比较明确,他会告诉你,他已经有意向,也有时会告诉你,你考上的可能性如何,我并不是说导师意中的博士候选一定有某种关系,有可能那个人是海外某名校,有可能他已经是学界娇子,所以在这方面千万不要因此而对将来的导师产生一个坏印象,我们要想到品质高质高尚的导师还是大有人在,只是导师要告诉你一个可能的现实,以免你期望过高。导师毕竟学有成,所以他有时一眼就能判断谁能高中,我说的是公平竞争,你要相信这一点。有些导师会直接劝你明年再来,当然有些导师不会透露任何这方面的消息,这也没有错,你就好好准备吧。当然联系导师时,你可以让他给你建议看一点什么书。导师会因人而异,建议他看一些对他的知识结构有帮助的书,当然不一定是跟考试有关,而是跟你将来的深造有关的书。如果你觉得这些书没有用的话。可以不看,但是我们要知道,但学问不能太功利,其实博士入学考试也并不仅考书本知识。还涉及个人的判断能力,组织能力,逻辑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尤其是那种题目少的考试,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我建议,只要导师有荐书,都要好好地看上一遍,有益无害。
英语复习,大多数情况下,你要先了解一下你所考学校的英语考试特点。最好能够获得历年试卷。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听一听那所学校内部办的考前培训,这样你才能了解其中的信息,而且也更为系统。这些信息无非跟两个部门有关,一个就是外语学院/系。另一个有些学校还有公外,当然去电研究生招生办也应该有可能得到有关信息。就目前情形来看,大多数院校,对英语水平的要求还是在六级的程度,除了象北大、社科院(听说也很难)之外,个人觉得只要加强六级的听说读写就差不了太多,但是英语学得好,对继续学习是很有帮助,做博士少不了它。对此我想强调一点,准备考博士就要多挂电话,一般来说,招生办和相关院系的老师都会告诉你有关信息的。只是打电话时要注意一下口气。要有耐心而已。毕竟是我们有求于人。还有在网上查找有关信息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有些信息网上更易找到。当然少不了经常上所报考院校的网站,随时跟踪信息。报名等事宜早不宜迟。
关于历年专业考试试卷:若有当然最好,可以通达分析达到了解题型等,但不是所有的学校或院系都提供历年试卷(有些只提供研究生试卷,但不提供博士生试卷,若是这种情况,也可以购来作一参考,毕竟是同一个院系,出卷风格应该一致。)所以这一点就希望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如:北京大学艺术史专业,就不出售历年专业试卷,但是可以通过别的办法对此作些弥补,如去购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院、清华大学或相关院校的试卷做参考,应该说,这些学校在试题上各有特色,北大的出题风格与艺术学院不一样。北大一般只出三五道题,可发挥的空间大,但是难度也大,这毕竟是考试,每一个题的回答都有一定的内容要求,所以除了考我们的基本知识之外,还考了相关的知识,这种考试考的不是你的记忆力,而是考你和别人之间的差距。而艺术学院有些甚至是填空题,这就没有多大的空间了,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总而言之,我们对于专业方面的知识一定要有全面的概念,否则很难应付。
外语初试:其实硕博考试有时考的只是一种心态,因为没有人做好了最好的准备。我的朋友的老婆当年考研,考到最后一门时,尽然觉得前面的考得不好放弃了,后来出来结果时后悔不已。她前两门居然全过了,而且还考得不错。我之所以有这个概念,是因为我在考本科时,就有过类似的体会,那时我考美术专业的本科。考试时,考场黑压压的一片,顿感无望。考完第一门,总觉得旁人都画得比我好,第二门时,我看我画的就不是东西,几乎要哭着走出考场了,晚上我找到师兄,说我不行了,师兄训了我一场,说既然考了,就考完吧,不枉此行,后来我还是坚持,不过最后一场心态不一样了,心想反正都不行了,不如放松一考,结果那场我考了半个小时出场,感觉不错,交卷时全场哗然,我却不大是滋味。很快知道结果了,我进入全省前十名!最后一场考了95分。考博士时,我的外语听力因为场内有人一会要求大声,一会要求小声,最后被弄得啥也没有听到(当然可能我的听力也不行),接下来我一紧张,大脑一片空白,脑海里闪过朋友和家人,当然最重要的是我的女友,哎,人在那个时候啥都会想。但是最后我熬过去了,我闭眼放松了五分钟,没有放弃,后来逐渐对那些单词有感觉了。结果我的外语还考了第二名。所以我希望考生们,无论如何,不要放弃。
复试资格:一般是研究生院划参考线,院系根据参考线,按最终录取人数的的一定比例(北大艺术学院是120%)划线,上线人员进入复试。当然我认为没有必要对此进行了解。因为你考完后有的是时间去了解,再说一般情况下要是你上线了,有人会通知你的。不过要是能够了解的话,可能也不错,对自己会更有信心,比如说招收的多等。不过我仍然觉得,其实如果招五个人,报名有一千人,你仍然只是跟前面四个考生竞争,而不是一千人,也就是说你考了第十名的话,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不说其它偶然情况,或是调剂什么的)。
复试考核:复试一般形式多样化,所以一般不作具体的规定。而且有些即使作了书面通知,也不一定按上面的规定来操作。比如说考英语等就未必真考,也有的为了规范起见,会作一个复试范畴专门通知。关于这一方面,可以接到通知时,具体询问博士研究生招生办的老师。他们会具体告诉你该做什么准备。
还有一点就是,必对安排好复习的进程,根据时间计划每天要做的工作。我认为早期的重点在外语,临近考试时可以多花些时间在专业上,毕竟有些东西要临时记忆。而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Ⅹ 一般考博的专业课资料要在哪里弄啊
你可以在你要考的学校附近的书店去看看,说不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