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排名 » 中国官员晋升专业

中国官员晋升专业

发布时间: 2020-11-18 00:45:02

『壹』 中国官场晋升法则的起步

一个北京官员如果具备上述条件,只意味着初始优势,对官员来说,此后的关键则是基层经验。
尤其是担任正职的官员,基层经验几乎是不可缺少的,而组织部门对官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亦越来越重视。北京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成长规律调研组所做的《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的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官员自己认为的晋升最有效的几种途径是:进行基层锻炼、增强个人修养、提高群众威信、轮岗交流和争取领导重视。基层锻炼还排在增强个人修养和争取领导重视之前。
而基层主要指的是位居区县有机会负责“全面工作”的官员。在北京的代表是乡镇的党委书记。“区委书记很多都有过乡镇党委书记的经历。”鄯爱红说,和基层官员相对应的,是各级委办局这样的机关官员。
由于工作性质迥异,委办局官员和区县官员也显示出不同的特质。“一个官员在机关工作,只要踏踏实实,在本系统升迁至处级干部只是早晚的事,只要没有大毛病。”张勤说,而区县乡镇官员不一样,“思路要开阔,要能解决复杂尖锐的党政、财政和社会问题,包括能跑项目,跟上面的职能部门要熟悉,还要有群众基础。”“年富力强”、业绩突出的乡镇书记在升入区县领导班子之前,往往会调任到少数重点乡镇任党委书记,这通常是培养的征兆。“大乡镇经济基础好,场面大,官员获得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多。”张勤说。
而自乡镇调任区县的委办局,则可能是因为年龄偏大,“一些乡镇党委书记岁数大了,会调任区局当正职。因为委办局工作范围清晰,规范性强,相对轻松。”张勤说,这既有充分使用他们的“成熟”之意,也不无尊重“养老”之意,日后多从职位上退休。但对市局的机关官员来说,调任区县或委办局,则通常是提拔“培养”。
虽然基层经验颇为重要,但若仅以速度论,专家认为在从普通干部升至正处官员的阶段,市直委办局的官员在升迁速度上较占优势。因为区县“僧多粥少”——官员众多而职位相对少,而市属委办局的单位人数则相对少,但职位不少。不过也有特例,比如一些专业性过强的部门,系统外流动不多,官员相比而言难以很快升迁。而比较“普适性”的委办局官员,则比专业部门更容易在岗位“流动”中升迁。
但机关的处级干部,如果不补上基层经验这一课,就不容易有上升的空间。鄯爱红说,特别是官至副局级之后,拥有基层经验的官员则会有更大的升职优势。
“就区县来说,还有一种现象是,一个地方的官员稳定,往往地方经济发展就快,本地官员也鱼贯而起。”张勤说,“而某些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官员更容易攀比、计较,也就越发难以产生出心量大、眼光远的官员,既然本地缺乏,就只能从外地选派,这就减少了本地官员的升迁机会”。“相反,一些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前后任发展思路有效衔接,官员眼界开阔,优势明显,就可以为其他区域和部门输出干部,从而为本地官员升迁提供更多机会。”鄯爱红说。

『贰』 中国官场晋升法则的适者生存

事实上,无论具体升迁轨迹如何,所有官员更替都在遵循一条朴素而普遍的法则:适者生存。
官员们需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肯定是造反派起得快;等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搞经济的干部就上来了;现在既能发展经济又能管理社会的官员则容易被选中。”张勤说。
具体到北京,官员们需要适应首都定位的需求,比如国际视野、大局意识、现代意识要强,依法行政的水准要高,以及对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格外重视等。因为“北京是首都,政治稳定是第一位的,官员的政治素质就显得特别重要”。鄯爱红说。
当然,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是北京干部必须具有的。“北京作为首都,守在中央身边,上下左右盘根错节,对官员的协调能力要求更高。”张勤说。
如此状况下,北京市地方官员往往显示出更为老练过人的为人处事方式。“北京市干部比较‘聪明’,他们做事时,常常是‘原则不变,方式多样’,具有在不同场合选择恰当言行的智慧和功夫。”张勤说。但与此同时,“近年来也出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出现了一些民望较高的个性官员,二是少数官员根据对自己性格、兴趣的再认知,离开官场,重新选择职业”。
来自高校的官员日益增多。“一是北京市干部公选力度加大,在以笔试、面试为主要环节的官员公选中高校官员显然比基层出身的官员更有优势;二是有些或不太重视研究趋势和形势,或是不太重视学习的‘草根派’官员,逐渐跟不上现在的需要;三是北京对现代人才的超前储备。”张勤说。
在此次官员人事调整中,学者型官员显然受到了青睐。仅市内某区新上任的三名副区长中,就有两位拥有博士学位。此外,12名履新的法院院长学历也全部在研究生以上。
张勤说,“‘草根派’官员解决具体问题的本事非常强,像维稳、拆迁等都得靠他们。这批官员在完成使北京‘由穷变富’的历史使命中,具有重大贡献。但是他们也有先天的弱点,一些人在‘由富变更富’的这个坎上略显观念不及,知识不够。”
然而让北京不得不小心的是,如何有效地实现“经验型”与“专业型”这两批官员之间的融合和衔接。“如果‘博士’取代‘草根’的速度过快,可能会因‘博士’的实战经验不足而大大降低行政的质量,甚至导致基层失控;如果‘草根’占的比例太大,就容易影响北京地方在发展过程中的‘脱胎换骨’和‘品位升级’,而且时间特别持久的话,会严重影响北京现代化的速度。”
张勤说,当下北京的干部调整,似乎是在尝试着解决上述问题。
(作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方可成 南方周末记者 马昌博 发自北京)

『叁』 中国官员选拔制度

1.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为选官标准的世卿世禄制
世卿世禄制度是社会发展都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王室、贵族凭借宗法的血统世代承袭着高爵显职,从而控制整个奴隶社会的统治权。一方面,世袭制不仅“造成”了国家的出现,而且相伴产生了奴隶制,在人类历史上采用了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另一方面,世卿世禄制排除了国家官吏的正常更新和交替,任人唯亲,对后来的官吏选任制度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最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这种选官制度走向死胡同。
2、“无功不受禄”的军功爵制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在实践中日益认识到世卿世禄制的弊端,选择继承人已开始突破嫡长子继承的旧制,注意任用贤能。加上各诸侯国为争夺霸主地位,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军功爵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是根据战场上杀敌多少、战功之大小而赏给爵位,立功任官。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和冲击了世袭制。

3、以举荐为主要方式的选官制—察举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
察举征辟制是察举制和征辟制的合称。所谓察举,就是皇帝下诏公开征求人才,由三公、九卿国相等将本人发现或乡闾评议的出众人才向朝廷推荐,经过一定形式的考核,授予官职。所谓征辟,是指皇帝下诏聘请全国特别有名望的人士入朝参政,被征召者多为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察举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比较进步的选官制度,君主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大规模地举荐贤能、选拔官吏,同时对那些贤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考试,择优录用。它的实施,对巩固封建统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扩大了统治阶级的选官范围,增加了中小地主做官的机会,保证了国家对官吏的需求。
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中正”即公正之意,设立中正就是由中央政府挑选各地有名望,品行端正的官员做“中正”。有中正们负责推荐人才加品评后分成九个等级,按等级择“上”录用的原则从中选拔官吏。通过这项制度,政府把同自己对立的力量转变为自己所利用的力量,不仅控制了舆论,而且了解了士人的情况,使封建国家的选官工作得以较为顺利地进行。
但是,总地来说,其是一种极为腐朽的制度,主要表现在:其一,重家世,轻才德,堵塞了任用贤才的道路;其二,高级士族把持选举,徇私枉法,扰乱吏治;其三,人人望品,不择手段。
4、实行公开考试,择优选官的科举制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从隋代开始实行,经历了1300多年的时间。科举制克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只看门
第,不看才能的弊端,注重真才实学,向地主阶级各阶层敞开了入仕的大门,同时也将选拔任用管理的权利集中到了中央。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经过唐宋的发展、完善之后,到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僵化和衰朽的趋势。原因如下:其一,考试程序过于繁琐,使广大知识分子成了科举制的牺牲品;其二,考试形式刻板,考试内容僵化;其三,考试舞弊日益严重,考卷并不能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
科举制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对我国当前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肆』 中国干部级别职称有哪些

中国干部级别职称有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八条,公务员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有关法律和机构规格设置。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九条,公务员职级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级序列分为:一级巡视员、二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二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四级调研员、一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三级主任科员、四级主任科员、一级科员、二级科员。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级序列,根据本法由国家另行规定。

(4)中国官员晋升专业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条,各机关依照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设置本机关公务员的具体职位,并确定各职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公务员的领导职务、职级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领导职务、职级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国家规定。

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职务与职级的对应关系,公务员担任的领导职务和职级可以互相转任、兼任;符合规定资格条件的,可以晋升领导职务或者职级。

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领导职务、职级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在同一领导职务、职级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规定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适当照顾。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十五条,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公务员领导职务应当逐级晋升。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级晋升。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十六条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动议;

(二)民主推荐;

(三)确定考察对象,组织考察;

(四)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

(五)履行任职手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十七条,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且本机关没有合适人选的,可以通过适当方式面向社会选拔任职人选。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十八条,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任职前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制度。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十九条,公务员职级应当逐级晋升,根据个人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任职资历,参考民主推荐或者民主测评结果确定人选,经公示后,按照管理权限审批。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条,务员的职务、职级实行能上能下。对不适宜或者不胜任现任职务、职级的,应当进行调整。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或者职级层次任职。

『伍』 政府官员的行政级别的晋升流程是怎样

(一)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办法产生预选对象;(二)按照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条件进行资格专审查;属(三)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进行晋升考核;(四)由任免机关领导集体讨论决定人选。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应当进行任职培训.
上面讲的是国家公职人员的晋升流程,具体多少年晋升一次,晋升的幅度,都不一定,由缺省的职位来决定,不排除越级晋升的可能。

『陆』 中国的官员分为几级啊,都怎么升降啊谢谢

科员-副正科-副正处-副正司-副正厅-省部级-国家级 这是一个官衔的晋升过程

『柒』 中国国家官员等级怎么划分的呢就是那个什么科级、处级的那个!谢谢!

中国公务员的行政级别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颁布)规定分为十五级,下面就是引用的资料:

第三章 职位分类

第八条 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职位分类制度。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确定职能、机构、编制的基础上,进行职位设置;制定职位说明书,确定每个职位的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作为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晋升等的依据。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职位分类,设置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和等级序列。

第九条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非领导职务是指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

第十条 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十五级。

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国务院总理:一级;

(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

(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

(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

(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

(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

(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

(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

(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

(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

(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

(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第十一条 国家公务员的级别,按照所任职务及所在职位的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以及国家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工作经历确定。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因工作需要,增设、减少或者变更职位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重新确定

『捌』 中国官员级别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三章 职务与级别
第十四条 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第十五条 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
第十六条 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第十七条 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有关法律、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设置确定。
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务序列,根据本法由国家另行规定。
第十八条 各机关依照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设置本机关公务员的具体职位,并确定各职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
第十九条 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国务院规定。
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
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
第二十条 国家根据人民警察以及海关、驻外外交机构公务员的工作特点,设置与其职务相对应的衔级。

『玖』 中国官场晋升法则的厅局之后

然而高层职位毕竟有限,哪怕是仕途的佼佼者,他们绝大部分的政治生涯也都止步于局级。张勤说,一位进入副部级人选考察视野的官员提到:到了区委书记这一层,谁当副市长都行,很少有人不胜任,但决定能否晋升的因素是多样的,关键要看空缺的是什么岗位。
对于那些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晋升到省部级(北京市市级官员)的北京官员而言,除了到点退休外,继续的升迁之路则是进入中央或通过交流到其他省任职。
在此次大规模的北京官员人事调整中,曾经担任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和新闻发言人的王伟,在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副省部级)的位置上任职未满一年,便被调至中国红十字会任党组书记,并当选常务副会长。
事实上,北京市地方官员从副部级,甚至局级岗位调至中央部委任职的情况都并不罕见。南方周末记者统计了1988年以来北京市市委常委和副市长共73人的履历,发现其中有12人是在北京市内一步步升迁进入中央。其中最著名的是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何鲁丽,她们均是在北京市副市长的位置上被调入中央,并最终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
与进入中央任职相比,北京官员赴外省任职的数量要少得多。在南方周末记者统计的20多年来的73名市委常委和副市长中,仅有3人从北京市领导的位置调至其他省市任职,最著名的是现任青海省委书记的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强卫。

『拾』 中国官员的学历含金量是多少

学历杠杠滴,不够的话,想再晋级,去党校改造改造。学历不一定是考验官员的唯一标准,主要看能力。否则就像古代书生那样读死书了不是。八股写的再好,当官也管理不好民生。就像现在的有的大学生,坐公交没有父母陪同都快找不到家了。你让他管理一个县城,那就真玩完了。可以看下美国总统,当总统要管理3个亿。再看看咱们的省长,广东省就要管理1个亿了,荣升主席就要管接近14亿。美国现在大多的总统接手就是发达国家。中国大多主席接手是发展国家,还要赶超发达国家,难不难可想而知。这里贪污腐败不能算上,哪国都有。但是事实是中国一直在前进,并没有退步。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