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资料
Ⅰ 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重点一般有哪些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1.1:教育观 1.2:学生观
1.3:教师观 1.4:教师成长与发展基本途径
2.1:现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2.2:依法执教
2.3:教师权利和义务 2.4:学生权利及保护
3.1:教师职业道德 3.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3.3: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4.1: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4.2:中外科技发展代表人物及成就
4.3:科普常识 4.4: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
4.5: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品 4.6:艺术鉴赏知识
5.1:阅读理解能力 5.2:逻辑思维能力
5.3:信息处理能力 5.4:写作能力
Ⅱ 教师资格证之综合素质的作文素材怎么写
在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写作部分的比例一直占据着半壁江山,要想拿到高分,写作一直是我们在日常授课中的重点部分。其实写作我们从小学就接触到,但是从历年试卷反馈中发现,跑题、偏题的事情层出不穷,同时经常有同学抱怨拿不到高分,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如何在考场上快速拿到高分作文。
(一)了解写作考情、做到心中有数
1.分值(时间):50分,占三分之一(40分钟)
2.命题形式: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开放式作文
3.材料性质:每年作文题均有材料,材料分5类:故事(2次)、对话(5次)、阐述观点类(13次)、名言(2次)/格言(1次)、社会现象(1次)
4.考查主题:实践、身教重于言传、赏识/发现、成长、挫折、平等、学高与身正、读书、梦想、善于倾听/看问题的角度、目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人品与能力、温暖感动的话语、做独特的自己、律人先律己、阅读的重要性、用挫折磨砺自我、居安思危、昂扬向上、善于在生活中寻找幸福、付出才能有回报/启发、与其悲叹昨日不如走向明天、实践。
(二)了解评分标准、熟知评卷人规定
1.等级分类:
一等(50-38)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结构严谨、文体突出、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字迹工整;
二等(37-25)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文体明确、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三等(24-12)基本符合题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文体基本符合、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
四等(11-0)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文体不明、矫揉造作、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
2.硬性扣分:
标题:未写标题,扣2-5分;文章结尾:以不少于800字为例,未写结尾,字数多于600字,扣10分;少于600字,残文11分以下;语句错误: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或每2个扣1分;只出现一个错别字不扣分,重复不累计;5个扣3分;多于5个,扣12分。
(三)掌握写作的答题方法、熟知套路
第一审清题目,理解题干;第二阅读材料,确定立意;
第三结构布局,搜集素材;第四卷面整洁,规范书写。
(四)常见三类文体、议论文最佳(无特殊规定)
1.议论文: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举例、道理、对比、比喻)
2.记叙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特点: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
(五)结合例题分析
接下来带领大家做一道题,从这道题中我们一起来看到底怎么才能写一遍好作文。
题目:以《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1.审清题目,理解题干
*自定立意:可以使用关键词法:围绕“成长”。因为是考教师资格证,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一定要写跟老师有关的,但是作为一个准教师参加考试,最好是从教师、教育这样的角度来进行立意。
*自选文体:没有具体的限制,文体不限时建议大家使用议论文,记叙文比较容易写成流水账,散文文笔要求较高,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比较清晰。
*命题作文:考生不可以自己拟定题目。
*不少于800字
*注意使用现代汉语,不能使用中英结合的形式,也不能使用网络用语、文言文,要使用现代汉语。
2.立意
题目立意较为简单,主题词“成长”,所以将成长的有关思路写清即可。这个时候如何在简单中求胜,就是需要你以老师的身份、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论述,我们应该如何实现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仅仅凭借一方的努力,双方没有达成共识,很难成长,因此就可以明确,我们在学校中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可以明确为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3. 结构
(1)在文章结构方面我们同学们最容易掌握的就是五段三分式。
开头段:共同成长,是学生与老师发展过程中的共同支点。
分论点1:共同成长需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分论点2:共同成长离不开学习与思考。
分论点3:共同成长更加体现了“教学相长”。
结尾段: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不断地提升着教育的整体水平,推动着整个社会、整个人类不断进步。
(2)可使用的论据:
*教师劳动,老师的工作具有示范性,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学生具有向师性,因此有关老师的成长可以论述在实践中如何反思,从生活入手。
*解释《学记》教学相长。也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之一。
Ⅲ 教师资格证里的综合素质考的是什么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中主要是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基本能力五大模块,分别以单选题、材料分析题以及写作题等形式考核,试卷难度适中,其中选择与材料分析题较为简单,常识题考查难度较大,写作题难度适中,复习时建议可以用上学吧教师资格证等学习题库做做题复习。
Ⅳ 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都是什么
《综合素质》考察的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等内容,题型主要是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
在试卷结构上,一般情况下,都是如下设置的,但是不排除个别年份有微调的情况:职业理念4道单选,1道材料;法律法规8道单选;职业道德4道单选,1道材料;文化素养9道单选;逻辑2道单选;信息处理2道单选;阅读理解1道;写作1道。共计29道单选题,每道题2分;3道材料分析题,每道题14分;1道写作题,50分;卷面合计150分。
Ⅳ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知识点
第一章素质教育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定义、概念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均衡发展。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简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第八次改革,2001年开始)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情感)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收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知*识*点*新课改倡导的新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哪三种)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知★识★点★,新的评价和考试制度核心价值的取向是什么,三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渊源古而有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马克思注意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劳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注意: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不是劳动)
2,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况,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而实施的培养多种素质的教育活动的总成。
(★知★识★点★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四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通常被当做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的、相互统一二,学生的本质特征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另一个主体,是相对于教师而言的。1,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直接经验)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即学生在教学中具有主观能动性。★★★3,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身体、心理)——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三,以人为本★★★★★1,内涵、定义
A,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
B,在教育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了学生的一切C,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A,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B,学生是独特的人——差异性
C,学生是具体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切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3,以人为本,公正对待每个学生★★★★★
A,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受教育的权利(中职访谈)B,要公正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无差等)
C,要公正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班集体(恰当的评价)D,要公正客观的处理学生中的各类矛盾冲突(法官)4,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注意:因材施教并非是要减少学生的差异
学生观的简答题答题思路:
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材料中教师根据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和要求,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与学生应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与合作的关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听取、采纳学生的意见。3,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不一刀切,询问其他学生的意见。注意:理论+从材料中哪句话看出来的,稍作分析。
教师观
一、教师职业
所谓的“教师观”,就是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A,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的职业《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B,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方法、理念等)职业。
有目的的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富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教无定法)2,连续性、广延性(时间、空间)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三,现代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变:(单一到多元转变)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国、地、校)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四、教师专业发展1,基本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机构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A,职前教育
B,新教师入职辅导C,在职培训
D,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E,自我教育——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知★识★点★什么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观
一,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1,教育法的内涵
广义的教育法是指由国家权利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的教育行为规范体系及其实施所形成的教育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秩序的总和。狭义的教育法则专指由国家权利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2,教育法的特点A,主体的复杂性
教育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学校和几乎每个家庭公民都是教育法调整的对象。B,调整范围的广泛性
调整的对象;调整的关系;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二,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解读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立法基础:
A,理论基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注意理论B,立法依据——《宪法》
C,实践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立法宗旨(目的)
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都包括哪些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主要包括5个方面。 1.职业理念三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2.教育相关法律法规 3.教师职业道德(两个规定规范) 4.教师文化素养 5.基本能力教师资格证具体的考试科目和学历条件如下:幼儿: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面试。报考条件:大专。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面试。报考条件:大专以上。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面试。报考条件:大专以上。
Ⅶ 2014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笔记整理
笔试已过,面试成绩还没出
1.笔试部分(多写点!写满!不会也猜着意思写!)
资料里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语文学科的网课视频,有好几家,看看自己喜欢哪个老师吧
建议教育知识与能力买书,跟着视频过一遍,但是我觉得书的内容要大概留一个印象,需要背的比较多,刷一下历年题
综合素质看看你自己哪一块比较薄弱重点看,多刷题,书就不要买了,贵且鸡肋
学科知识根据大题类型总结一下答题模板,多刷题,也不用买书,没时间看还费钱)
2.面试部分(报名时尽量选在第二天,这样考试大概率会安排在第二天,第一天题已经出来的差不多了,第二天整理一下就行了,面试的时候自信一点)
面试课主要跟着老师整理一下思路,结构化,课文之类的
必修1―5的电子版教材,教案,教师用书,教学视频以及面试真题
个人整理了一些笔记感觉比较实用
Ⅷ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都包括哪些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主要包括5个方面。
1.职业理念三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2.教育相关法律法规
3.教师职业道德(两个规定规范)
4.教师文化素养
5.基本能力
教师资格证具体的考试科目和学历条件如下:
幼儿: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面试。报考条件:大专。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面试。报考条件:大专以上。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面试。报考条件:大专以上。
(8)2014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资料扩展阅读:
1.思想品德条件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经申请人员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校进行思想品德鉴定。
2.各种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要求
(1)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学历应当视为不合格学历。
(2)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学历应当视为不合格学历。
(3)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技艺的人员.学历要求还可以适当放宽,具体放宽到什么程度,要根据个人所具有的特殊技艺而论.而且要经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才能放宽。
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除了有学历要求外.还应当同时具备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这是和其他6种教师资格的显著区别。
(6)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3.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也就是说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按照不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传授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习能力和道德人格,使学生的特长和潜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容广泛,要求较高,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公民的素质差异较大,因此,《(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具体测试办法和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4.担任教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身体条件
“身体条件”应为教育教学能力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硬件”,因为教师(特别是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身体条件对教育教学效果有一定影响。
《教师资格条例》第六条规定:“有教育教学能力应当包括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教师身体条件主要是要求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有完全的法律行为能力等。“身体条件”的具体标准参照师范教育类专业招生体检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