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资格分数打印
⑴ 2014中西医助理医师分数线是多少
经国家卫复生计生委制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2014年12月31日会议讨论决定,2014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分数线为: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365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180
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壮医)专业执业医师:272
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壮医)专业执业助理医师:120
师承或确有专长中医(壮医)专业执业助理医师:120
⑵ 2014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在哪里
2014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具体步骤如下:
一.登陆国家医学考试网官网。
(2)14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资格分数打印扩展阅读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注意事项:
一.要检查两个证件。考试当天一定要携带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方可参加考试。各位考生要尽早检查身份证件的有效期,并且要确认身份证件在综合笔试考试期间依然有效。因为有效的身份证件是您能否进入考场的重要凭证之一,因证件失效影响考试的后果将由考生个人承担。
二.要备齐考试用具。签字笔、工作服(白大褂)、帽子、口罩是考试期间允许自备的考试用具。口腔类别考生不要忘记自带离体磨牙。
三.要注意考试着装。女性考生请勿穿裙装及高跟鞋,防止受着装影响考试操作的正常发挥。
四.要准时到达考场。各位考生要安排好时间,迟到30分钟不得进入考场,请充分考虑交通等不确定影响因素,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进入考场。
五.要遵守考试纪律。对违纪违规考生,将依据《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因此考生必须自觉服从考务人员管理,以妨触踫考试红线:首先要服从考场工作人员管理,保持考场安静,不能要求考官解释试题,如遇问题,可举手询问,询问时请讲普通话;其次禁止携带书籍、纸张、计算器、手表、手机、手环等一切与考试无关,但有作弊嫌疑的物品进入候考室和考站。
六.要确认考试结束。考生未经许可不得离开考场,一旦离开,将被视为主动放弃本次考试。因此离开考场前,一定要接受工作人员检查,确认各站考试内容均已考核,以免发生漏考项目。
⑶ 在哪儿打2016年中西结合执业助理医师成绩单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决定,2016年起医师资格考试实行网上打印成绩单。考生成功登录后,在对应年份的考试项目下,点击“成绩单”,查看成绩单(如下图例)后进行打印留存。注:2016年起不再配发纸质成绩单。
⑷ 2014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分数线是多少
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2014年12月31日会议讨论决定,2014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分数线为: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365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180
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壮医)专业执业医师:272
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壮医)专业执业助理医师:120
师承或确有专长中医(壮医)专业执业助理医师:120
⑸ 2014年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多少分过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
经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2014年12月15日会议讨论决定,2014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分数线为: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180
⑹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历年分数线
历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线分数线:
2009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86分
2008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78分
2007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74分
2006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96分
2005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77分
2004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72分
2003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58分
2002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56分
2001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56分
2000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50分
1999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56分
201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正在报名中,请查看报名指南:
http://hi..com/zhangzhou767/blog/item/c336414ceedc373dafc3abea.html
⑺ 14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多少分通过
为365分。
1999—2014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线分数线为,2014年365分;2013年377分;2012年377分;2011年360分;2010年386分;2009年379分;2008年372分;2007年335分;2006年378分;2005年367分;2004年381分;2003年334分;2002年358分;2001年342分;2000年304分;1999年360分。
1999—2012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线分数线为,2013年187分;2012年193分;2011年187分;2010年184分;2009年186分;2008年178分;2007年174分;2006年196分;2005年177分;2004年172分;2003年158分;2002年156分;2001年156分;2000年150分;1999年156分。
(7)14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资格分数打印扩展阅读: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的相关要求:
1、凡取得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的,均可以申请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注册。未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的,不能从事医疗活动。
2、拟在医疗、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中西医结合医师,要向批准该机构执业的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获得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后二年内未注册的,还要提交有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机构接受3至6个月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证明。
3、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即具有了法律规定的中医医师行业的准入资格,其资格终身有效。中医医师资格证书由卫生部统一印制,中医医师资格证书与其他类别的证书样式完全一致,在中国境内(除台港澳地区)的任何地方均合法有效。
⑻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科目及分化比例
5月25日 17:20 分3站进行。
具体一点可以于我联系。05中医及中西结合执业技能操作考试集锦
中医及中西结合执业技能操作考试集锦(选自爱爱医中国医学论坛资源)
第一站
湖南地区中医实践技能考试临床问答题
肾虚腰痛、风水泛滥水肿、胸痹心血瘀阻、胸痹痰浊壅塞、头痛肝阳上亢、消渴上消、胁痛肝胆湿热型、热淋、中风气虚血瘀型、胃痛肝气犯胃型的治法及方药。
泻泄与痢疾、哮与喘、外咳与内咳的鉴别,淋证分类及鉴别,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急支诊断,阑尾炎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急性左心衰的用药原则,典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心绞痛的一般处理,何谓室性早搏?其心电图有何特点?镜下血尿、血钾增高、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高血压眼底变化分级,风湿热有哪些皮损?脑出血的三偏证是指哪三偏?气胸的x线特点?
第二站
移动性浊音、指切进针、甲状腺触诊、夹持进针法、
1.瞳孔对光反射
2.舌体的望诊内容(舌体这个名词很少见);舌质瘀斑见于什么证。
1.颈前淋巴结的体检
2.舌下脉络的体检
肺部间接叩诊、舌体胖大的意义等。
请演示莫非氏征的检查方法。
请演示闪电拔火罐的操作方法。(考官问:火罐应停留多长时间)
肺部直接扣诊
夹持针进针法
1.颈前淋巴结的体检
2.舌下脉络的体检
1 脾脏触诊 2心脏触诊 3 指切法针刺 4 夹持法针刺
肝脏初诊
舌诊望诊的要点
1、量血压
2、望舌的内容 舌胖大有齿痕的主症
1、检查颈抵抗、布氏征
2、夹持进针法
1、甲状腺的触诊
2、指切进针法
1、语音震颤的检查
2、寸口脉诊的演示
肺部扣诊,肝上界扣诊,心浊音界扣诊
1.演示并叙述颈部淋巴结的触诊,注意事项;
2.演示并叙述指切进针法,指切进针法适宜那种针?
实践技能,肺脏听诊。何为烧山火,透天凉。
第三站
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缺铁性贫血服用铁剂注意事项
病史采集
前胸痛三年
胸疼伴头痛
1.病吏采集:患者65岁,头晕,心悸2年,加重1天
2.缺铁血性贫血服药应注意的问题
3.医德的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1.问诊:男性,42岁,多食、消瘦、多尿1月余
2.心脾两虚不寐的主症、治法、方剂
3.对违反医疗规范的医务人员的处理
1、病史采集:男性,60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舌歪斜6个月。(要记得与脑出血相鉴别)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一定要说到哦)
3、收红包的社会危害。
1、女性,31岁,小便频急涩痛5年,加重5天
2、气胸的X线表现
3、对于医生收受“红包”的看法
1.问诊:男性,42岁,多食、消瘦、多尿1月余
2.心脾两虚不寐的主症、治法、方剂
3.对违反医疗规范的医务人员的处理
1水肿(急性肾炎)
1、男,15岁,尿血,眼睑浮肿4天
2、血清葡萄糖升高的意义
3、关于“回扣”
1、男,发作性左胸疼痛1年
2、肾虚腰痛的主症、治法、方药
3、收受红包的主要危害
1、男,12岁,水肿2日
2、静脉予青霉素的注意事项
3、医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男,17岁,咳嗽,咳痰3天
2、心血瘀阻型的胸痹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3、医德医风的评价和考核的办法
1、男,腹痛、腹泻10天
2、什么叫窦性心率?正常心电图表现?
3、对于医师的医德考核结果怎么处理?
1、病史采集:男性,60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舌歪斜6个月。(要记得与脑出血相鉴别)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一定要说到哦)
3、收红包的社会危害。
1.主诉胃痛一周的病人按现病史、既往史及其他的住院病历要求应该如何问诊?
2.尿沉渣试验时“镜下血尿”有几个红细胞?(具体的题干我忘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临床意义?
3.(医德医风)如何看待医生收“红包”的问题?
另外,有其他的朋友抽到湿热雍滞腹痛以及湿热痢疾的病历书写,叙述窦性心律特点、演示叙述肝脏触诊等等。。。。。。
1、女性,31岁,小便频急涩痛5年,加重5天
2、气胸的X线表现
3、对于医生收受“红包”的看法
1.问诊:男性,42岁,多食、消瘦、多尿1月余
2.心脾两虚不寐的主症、治法、方剂
3.对违反医疗规范的医务人员的处理
1、男,15岁,尿血,眼睑浮肿4天
2、血清葡萄糖升高的意义
3、关于“回扣”
病历采集:男,55岁,厌油腻1月,伴恶心呕吐、腹痛
答辩
胸痹的辩证论治。
病吏采集
患者女性 18岁,发热、呕吐、腹泻3 天。
病史采集:男性,60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舌歪斜6个月。(要记得与脑出血相鉴别)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一定要说到哦)
3、收红包的社会危害。
昆明
第一站,辨证论治:
消渴(上消或中消),眩晕(痰浊上蒙),阴黄(寒湿),咳嗽(痰湿蕴肺),胸痹心痛(心阴亏损)
第二站,体格检查及基本操作:
巴氏征,霍夫曼征,肺部叩诊,肝脾触诊,淋巴结的触诊,手足按诊,心脏扣诊,听诊顺序、内容,舌诊内容(舌体,舌苔,舌下络脉),病理性舌苔的主证,
第三站,临床答辩:
一。要求:请你按照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主诉,口述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的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的内容。
1。女性,30岁,发热伴鼻塞、流涕3天
2。女性,22岁,颜面水肿3天
3。男性,65岁,头晕,心悸10年,加重2月
4。女性,45岁,反复夜间胃脘部疼痛2个月
5。男性,56岁,头晕反复发作5年,左侧肢体无力1天。
二。1。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
2。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3。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要点?
4。 脾胃虚寒的症状特点?
5。消渴(上消)的主症,治则与方药?
三。医德医风
主要关于红包,回扣的社会危害及处理。
.病史采集
男性,24岁,咳嗽两个月,咯血一周,
诊断是什么呀,支气管扩张吗?
第二站:
1.颈前淋巴结的体检
2.舌下脉络的体检
第三站:
1.问诊:男性,42岁,多食、消瘦、多尿1月余
2.心脾两虚不寐的主症、治法、方剂
3.对违反医疗规范的医务人员的处理
感谢各位将自己的试题无私奉献,为大家查看方便,作一小汇总:
第三站:1、病史采集:男性,60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舌歪斜6个月。(要记得与脑出血相鉴别)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一定要说到哦)
3、收红包的社会危害。
第一站:中风(肝肾阴虚型)
第二站:肺部直接扣诊
夹持针进针法
第三站:1、女性,31岁,小便频急涩痛5年,加重5天
2、气胸的X线表现
3、对于医生收受“红包”的看法
天津
1 脾脏触诊 2心脏触诊 3 指切法针刺 4 夹持法针刺
病例书写 1 咳嗽(阴虚肺燥) 2 痢疾(湿热) 3 水肿(脾阳亏虚)
病史询问 1水肿(急性肾炎)
医德 1 医德考核办法 2 医院对医德考核结果的处理(和奖惩/晋升等挂钩,年终考核等)
第一站:水肿(风水泛滥型)
第二站:肝脏初诊
舌诊望诊的要点
第三站:1、男,15岁,尿血,眼睑浮肿4天
2、血清葡萄糖升高的意义
3、关于“回扣”
新鲜出炉的试题(刚刚出考场的同学)
第一站:水肿(脾阳虚衰型)
第二站:1、量血压
2、望舌的内容 舌胖大有齿痕的主症
第三站:1、男,发作性左胸疼痛1年
2、肾虚腰痛的主症、治法、方药
3、收受红包的主要危害
第一站:胸痹(气阴两虚型)
第二站:1、检查颈抵抗、布氏征
2、夹持进针法
第三站:1、男,12岁,水肿2日
2、静脉予青霉素的注意事项
3、医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第一站:胁痛(肝胆湿热型)
第二站:1、甲状腺的触诊
2、指切进针法
第三站:1、男,17岁,咳嗽,咳痰3天
2、心血瘀阻型的胸痹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3、医德医风的评价和考核的办法
第一站:哮喘(寒哮)
第二站:1、语音震颤的检查
2、寸口脉诊的演示
第三站:1、男,腹痛、腹泻10天
2、什么叫窦性心率?正常心电图表现?
3、对于医师的医德考核结果怎么处理?
肺部间接叩诊、舌体胖大的意义
天津
1 脾脏触诊 2心脏触诊 3 指切法针刺 4 夹持法针刺
病例书写 1 咳嗽(阴虚肺燥) 2 痢疾(湿热) 3 水肿(脾阳亏虚)
病史询问 1水肿(急性肾炎)
医德 1 医德考核办法 2 医院对医德考核结果的处理(和奖惩/晋升等挂钩,年终考核等)
第一站:中风(肝肾阴虚 风阳上扰)的病历书写
第二站:1.演示并叙述颈部淋巴结的触诊,注意事项;
2.演示并叙述指切进针法,指切进针法适宜那种针?
第三站:1.主诉胃痛一周的病人按现病史、既往史及其他的住院病历要求应该如何问诊?
2.尿沉渣试验时“镜下血尿”有几个红细胞?(具体的题干我忘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临床意义?
3.(医德医风)如何看待医生收“红包”的问题?
另外,有其他的朋友抽到湿热雍滞腹痛以及湿热痢疾的病历书写,叙述窦性心律特点、演示叙述肝脏触诊等等。。。。。。
病例摘要:
李某,女,55岁,已婚。2000年12月23日初诊。
患者平素急躁易怒,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4年,每因饱食、情志不遂而复发或加重。先后服用中西药治疗,可暂时缓解。昨日因与邻居发生争执后,出现胃脘部胀闷疼痛,痛势较剧,两胁胀痛,嗳气频繁,大便不爽,遂来诊。 T:36.5℃,P:75次/分,R:20次/分,BP:125/80mmHg。神志清,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查体:剑突下微压痛。胃镜示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
要求: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平素性格急躁易怒,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则使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胁乃肝之分野,而气多走窜游移,故疼痛攻撑连胁。气机不利,肝胃气逆,故脘胀嗳气,喜长叹息。气滞肠道传导失常,则大便不爽。病在气分而湿浊不甚,故苔多薄白。病属肝而主痛,故见脉弦。
西医诊断依据:1.有胃脘部胀痛,连及两胁等胃部症状。
2.体格检查有剑突下微压痛。
3.胃镜: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胃痛
肝气犯胃
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5g 枳壳15g 芍药15g 香附5g
川芎15g 元胡15g 郁金15g 砂仁15g
陈皮15g 甘草15g
第一站:胸痹(气阴两虚型)
第二站:1、检查颈抵抗、布氏征
2、夹持进针法
第三站:1、男,12岁,水肿2日
2、静脉予青霉素的注意事项
3、医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第一站:胁痛(肝胆湿热型)
第二站:1、甲状腺的触诊
2、指切进针法
第三站:1、男,17岁,咳嗽,咳痰3天
2、心血瘀阻型的胸痹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3、医德医风的评价和考核的办法
第一站:哮喘(寒哮)
第二站:1、语音震颤的检查
2、寸口脉诊的演示
第三站:1、男,腹痛、腹泻10天
2、什么叫窦性心率?正常心电图表现?
3、对于医师的医德考核结果怎么处理?
第一站,辨证论治:
消渴(上消或中消),眩晕(痰浊上蒙),阴黄(寒湿),咳嗽(痰湿蕴肺),胸痹心痛(心阴亏损)
第二站,体格检查及基本操作:
巴氏征,霍夫曼征,肺部叩诊,肝脾触诊,淋巴结的触诊,手足按诊,心脏扣诊,听诊顺序、内容,舌诊内容(舌体,舌苔,舌下络脉),病理性舌苔的主证,
第三站,临床答辩:
一。要求:请你按照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主诉,口述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的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的内容。
1。女性,30岁,发热伴鼻塞、流涕3天
2。女性,22岁,颜面水肿3天
3。男性,65岁,头晕,心悸10年,加重2月
4。女性,45岁,反复夜间胃脘部疼痛2个月
5。男性,56岁,头晕反复发作5年,左侧肢体无力1天。
二。1。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
2。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3。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要点?
4。 脾胃虚寒的症状特点?
5。消渴(上消)的主症,治则与方药?
三。医德医风
主要关于红包,回扣的社会危害及处理。
我的一位同事昨天考的病例
患者赵XX,发热,咳嗽一天。
其他略
辨病辨证依据:风热外袭,卫表失和,热邪与卫阳相加,故发热汗出,微恶风。风热束表,邪束肺系,肺气失宣,故鼻塞喷嚏,肺气上逆,故微咳。风热邪气熏于清道则咽痛。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为风热之邪袭表之象。(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10分) 西医诊断依据:(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7分,师承5分) 1.发热、恶风1天; 2.鼻塞、喷嚏、咽痛、微咳; 3.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4.胸片:T:38.6℃。胸片:心肺未见异常。血常规:WBC6.0×109/L,中性70%。 诊断:(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8分,师承6分) 中医诊断:感冒 风热证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辛凉解表。(5分) 方药:银翘散合葱鼓桔梗汤加减。(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10分) 银花15g 连翘15g 桔梗6g 杏仁10g 芦根10g 甘草6g 薄荷6g 山栀10g 豆豉10g 荆芥10g 防风10g 牛蒡子10g 服法:水煎服,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
第一站,辨证论治:
消渴(上消或中消),眩晕(痰浊上蒙),阴黄(寒湿),咳嗽(痰湿蕴肺),胸痹心痛(心阴亏损)
第二站,体格检查及基本操作:
巴氏征,霍夫曼征,肺部叩诊,肝脾触诊,淋巴结的触诊,手足按诊,心脏扣诊,听诊顺序、内容,舌诊内容(舌体,舌苔,舌下络脉),病理性舌苔的主证,
第三站,临床答辩:
一。要求:请你按照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主诉,口述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的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的内容。
1。女性,30岁,发热伴鼻塞、流涕3天
2。女性,22岁,颜面水肿3天
3。男性,65岁,头晕,心悸10年,加重2月
4。女性,45岁,反复夜间胃脘部疼痛2个月
5。男性,56岁,头晕反复发作5年,左侧肢体无力1天。
二。1。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
2。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3。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要点?
4。 脾胃虚寒的症状特点?
5。消渴(上消)的主症,治则与方药?
三。医德医风
主要关于红包,回扣的社会危害及处理。
.病史采集
男性,24岁,咳嗽两个月,咯血一周,
诊断是什么呀,支气管扩张吗?
.患者赵XX,发热,咳嗽一天。
其他略
辨病辨证依据:风热外袭,卫表失和,热邪与卫阳相加,故发热汗出,微恶风。风热束表,邪束肺系,肺气失宣,故鼻塞喷嚏,肺气上逆,故微咳。风热邪气熏于清道则咽痛。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为风热之邪袭表之象。(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10分) 西医诊断依据:(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7分,师承5分) 1.发热、恶风1天; 2.鼻塞、喷嚏、咽痛、微咳; 3.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4.胸片:T:38.6℃。胸片:心肺未见异常。血常规:WBC6.0×109/L,中性70%。 诊断:(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8分,师承6分) 中医诊断:感冒 风热证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辛凉解表。(5分) 方药:银翘散合葱鼓桔梗汤加减。(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10分) 银花15g 连翘15g 桔梗6g 杏仁10g 芦根10g 甘草6g 薄荷6g 山栀10g 豆豉10g 荆芥10g 防风10g 牛蒡子10g 服法:水煎服,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
答题卡
病例摘要
赵某某,男,56岁,干部,2002-01-03初诊。
平素嗜好醇酒厚味,半年前因丧偶而郁郁寡欢,3个月前感口干舌燥,烦燥易激,饮水增加,小便小便量多,未予诊治。近一周症状加重,且感倦怠乏力,体征减轻,皮肤出现反复疮疥,遂来诊。T:36°C,P:85次/分,R:18次/分,BP:17.3/12kPa。神志清,体态偏胖,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背部四肢皮肤可见较多的疮疖。未见其它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6mmol/L,2小时血糖12.3mmol/L,甘油三脂3.2mmol/L,尿糖(-)。
主诉
主诉:主症(或体征)+时间
要求:全面突出,简明扼要,反映疾病特征,并能导出第一诊断。
例:烦渴多饮,小便量多3月,加重1周。
例:患者3个月前因饮食不节、情志刺激,逐渐出现口干舌燥,烦燥易激,饮水增加小便量多,未予诊治。近一周上症状加重,且感体怠乏力,消瘦明显,背部及四肢皮肤反复出现疮疖,遂来诊。现症见: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尿频尿多,倦怠乏力,消瘦。
例:平素嗜好醇酒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加之情志刺激,气机郁结化火,消灼肺胃阴津而发消渴。故临证可见口渴多饮,尿频量多、消瘦等消渴见证。肺热炽盛,耗液伤津,故口干舌燥,烦渴多饮。肺主治节,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燥热日久,耗伤气阴,气阴亏虚,可见倦怠乏力,脉细数无力;燥热内结,营阴被灼,脉络瘀阻,蕴毒成脓,发为疮疖;舌红少苔,脉细数为燥热伤津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要求:诊断依据充分完整,思路清晰,有条理,与病例临床资料相一致。
例:1、年龄56岁,起病缓慢。
2、有多饮,多尿,消瘦等糖尿病症状。
3、空腹血糖7.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3mmol/ L。
入院诊断
中西医病名及中医证型诊断准确、全面规范、完整。
例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消渴病
上消-肺热津伤
消渴病并疮疖-热毒蕴结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并发皮肤感染
治法
要求:准确完整。
例:清热润肺,解毒生津
方药
要求:选方、用药(和/或选穴、手法等)准确,药物剂量、用法正确,配伍合理。
例:消渴方加减
花粉30g 黄连10g 生地黄15g
葛根15g 麦冬15g 知母10g
沙参12g 双花15g 公英15g
水煎服日1剂
针灸处方
处方:
肺俞 膈俞 胃脘下俞 曲池 鱼际 血海 太溪
只针不灸,背俞穴平补平泻,曲池、鱼际、血海穴用泻法,太溪穴用补法。
签名:***
病历书写
要求:
1、病史书写规范,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案规范》(2000版)有关要求;
2、条理清楚,语言通顺,重点突出,医学术语运用规范;病案内容客观,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病情;
3、字迹工整,无涂改、无错别字。
病案举例
病 案 1
郭某,女,50岁,已婚,工人。2001-06-08初诊。
2年前饱食后出现右胁疼痛,伴后背痛。嗣后常因油腻饮食而诱发,未曾诊治。l周前症状加重,不能自行缓解,于今日来诊。症见:右胁肋疼痛,伴后背疼痛,恶心,口苦,胸闷,纳呆,尿赤,便干。平素喜食辛辣厚味。T37°C,P80次/分,R18次/分,BP 120 /70mmHg,神志清楚,面红,墨菲氏征 (+),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舌红苔黄腻,脉弦。WBC 10.8×109/L ,中性78%,淋巴22%,Hb120g/L,B超示:胆囊壁增厚。肝功能正常。
辨病辨证依据:
平素喜食辛辣厚味,湿热蕴结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右胁痛连背,口苦。湿热中阻,升降失常,故胸闷纳呆,恶心。热邪伤津,故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为肝胆湿热之象。
针灸处方
处方:
日月 期门 阳陵泉 行间 侠溪
手法:只针不灸,泻法。
病 案 2
李某某,男,10岁。2001年 10月 9日初诊。
呼吸困难反复发作2年,受凉后再发2小时。患者2年来每因受凉出现鼻痒,喷嚏,流涕,继则呼吸困难,以呼气为主,喉中哮鸣有声,干咳少痰,胸闷,移时自行缓解。近半年来发作较前频繁,平均每月发作1次,未经系统治疗。现患者呼吸困难,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面色晦滞,口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弦紧。有青霉素、红霉素过敏史。其母幼时有类似病史,已有20年未发作。T37.8°C , P110次/分,R21次/分,BP130/75mmHg。发育正常,口唇紫组,见三凹征,双肺叩诊呈过清音,满布哮鸣音,心律规整,心率110次/分,未闻及杂音,肝脾未及。胸透两肺透亮度增加。l年前查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IgE0.05g/L(正常范围0.0001~0.099/L)。
辨病辨证依据:
寒痰伏肺,遇感引发,痰升气阻,气道不畅,以致呼吸困难而哮鸣有声。肺气郁闭,不得宣畅,则胸膈满闷。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滞。病因于寒,内无郁热,故口不渴而喜热饮。舌苔白滑,脉弦紧,皆为寒盛之象。
针灸处方
处方:
中府 天突 膻中
孔最 太渊 偏历
手法:针灸并用,泻法。
病 案 3
陈某某,男,43岁,干部,已婚。222年2月8日初诊。
5年来每因劳累或饮食失调,导致胃院部隐痛或疼痛加重。曾先后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7天前,复因劳累而出现胃院部隐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且感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欠温。遂来诊。T:36.1 °C ,P:76次/分,R:18次/分,BP:120/75mmHg。神志清,体态偏瘦,舌质淡,苔白,脉沉弱。剑突下压痛。胃镜示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
辨病辨证依据:
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和运化水谷,由于反复的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调,均能引起脾阳不足。中焦虚寒,故胃痛隐隐,喜温喜按。脾胃虚寒,则运化失常,故纳呆食少。脾主肌肉而健运四肢,中阳不振,则健运无权,肌肉筋脉皆失其温养,所以疲乏、手足不温。脾虚生湿,故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沉弱,皆为脾胃虚寒,中气不足之象。
针灸处方
处方:
中脘 气海 内关 足三里 公孙
手法:针灸并用,补法。病 案 4
黄某,男,22岁,学生,未婚。1998年4月日初诊。
因外出于途中感寒,回家后周身不适,发热恶寒,咽喉疼痛。7天后发现眼睑浮肿,继则颜面四肢浮肿,小便红赤,请中医诊治。症见:发热,微恶风寒,肢体酸楚,无汗,口渴,心烦,咽痛,周身浮肿,尿少色黄,便秘。T:38.2°C,P:100次/分,R:19次/分,BP:130/80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面色略红,咽部充血,双攸扁桃体Ⅱ°肿大。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尿蛋白++,红细胞++,颗粒管型0~1。24小时原蛋白定量 2.0g。血常规无异常。尿红细胞位相显微镜检查:多形型占80%,均一型占20%。BUN6.0mmol/L,SCr130μmol/L。
辨病辨证依据
因外出感受风寒后,风邪外袭,内合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水肿。风邪袭表,卫表失和,故见微恶风寒,肢体酸楚,发热;风寒化热,上攻咽喉,故见咽痛;邪热伤津,故见口渴、便秘;邪热扰神,则见心烦;邪热趋于下焦,热伤胞络,故见小便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均为邪热在表、水湿内停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1.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
2.有眼睑颜面及全身浮肿、血尿等症状、体征。
3.尿蛋白++,红细胞++,颗粒管型0~l;24小时尿蛋白定量2.0g;尿红细胞位相显微镜检查示:多形型占80%,均一型占20%。
人院诊断:
中医诊断:水肿
该回答在5月25日 17:25由回答者修改过
⑼ 2015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笔试成绩公布了吗
医师资格考试的合格线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确定,并于每年的11-12月间向社会公告。2015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笔试成绩查询时间为2015年11月30日,成绩查询入口于11月30日公布。
(9)14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资格分数打印扩展阅读:
资格取得
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即具有了法律规定的中医医师行业的准入资格,其资格终身有效。
中医医师资格证书由卫生部统一印制,中医医师资格证书与其他类别的证书样式完全一致,在中国境内(除台港澳地区)的任何地方均合法有效。
其取得分为两种途径:
(一)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
(二)具有下列条件者,通过认定可以取得中医医师资格:
1、1998年6月26日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取得中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2、1998年6月26日前经县级以上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取得有效行医资格,并具备25年以上中医(民族医)临床工作经历的有效证据,年龄55岁以上,未取得中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过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的实践技能考试考核合格的师承或确有专长中医(民族医)从业人员;
3、具有国家承认的中等以上医学校中医学专业学历,以及医学院校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在医学影像科室工作,无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建的医学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认定,符合中医医师条件者;
4、具有中国国籍,现在香港、澳门工作、生活者,认定中医医师资格的规定同内地医师资格认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