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编童话故事
『壹』 以蝴蝶的花外套这首诗编一个童话故事
可以把蝴蝶拟人化比喻成一个小姑娘,然后她的衣服可以比喻成一个小姑娘,为了自己喜欢的衣服美忙来忙去
『贰』 关于雪梅古诗的童话故事400字
梅是岁寒三友之一,四君子之一,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咏过梅花,赞过梅花,《早梅》《卜算子·咏梅》、《雪梅》这几首诗更是流传千古,但直到那一次,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梅香。
我的奶奶家在一所大学的院子里,里面种了许多花草树木,我喜欢在里面玩耍、嬉戏。有一次,我在教学楼旁边看到了三棵干干的树,我一开始以为是死树,就没去注意它们。但是又过了几天,我发现树上长了许多小苞,便问爷爷,爷爷回答:“这是梅树,你再过几天就能看见它开花了。”于是,这几天,我就天天往那儿跑,盼着它们快开花。有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早上,我担心梅花会不会冻坏了,穿好衣服一下子就跑出来,那刺骨的寒风让我打了个寒颤,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梅花祈祷。当我还没跑到的时候,一股香气已经扑面而来。我跑过去,伫立在梅花树下。满树的花开着,金黄的花瓣中点缀着几根红色的花蕊,还有那洁白的雪,多么美的一幅雪梅图啊!更美的,是它的那种清香,让你沉醉在其中,可抛弃一切杂念。
过了几天后,梅花谢了,掉在地上,我装了一些回家晒干,做成干花,可以让它的清香持续地更久。我一开始有些心疼那些被轧碎的梅花,但是后来我又想了想,这不正应了陆游的那句诗了吗:凌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虽然碎了,但是它已经把它的清香贡献给了人间。
梅香正浓,我爱梅花。
『叁』 怎样把夜书所见这首古诗改编成一个童话小故事
1、故事:
野外林荫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原来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也许小牧童想捉知了呢!
2、诗意: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3)古诗编童话故事扩展阅读
文学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
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肆』 童话故事可以讲古诗的作者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如果有这样的童话故事,或者讲故事的人有能力知道古诗作者写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而且还能把它变成小孩子能听懂也喜欢听的童话故事,那当然可以的。
『伍』 儿童诗改说童话故事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浩翰的大海边,站着一位老渔夫。他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酱紫色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头发已经花白。前些日子,老实善良的老渔夫打到一条金鱼,金鱼要给老渔夫一定的报酬,并请求老渔夫放了它,老渔夫没有接受金鱼的报酬,把它放回了大海。
他的老太婆知道了这件事大为恼火,骂他是“傻瓜、蠢货”逼迫老头儿接二连三地向金鱼要木盆、木房子、当贵妇人。三次要求金鱼都满足了。今天老头儿又来到大海边,老太婆又要什么呢?他向蔚蓝的大海,轻轻地呼唤:“鱼娘娘!鱼娘娘!”金鱼向他游过来问:“您要什么呀,老爹爹?”“鱼娘娘,你做做好事吧!我的老太婆又在大吵大嚷,她感到当贵妇人没有意思了。想要当女皇。”金鱼安慰老头儿说:“用不着难过,老爹爹,去吧,上帝会保佑您的老太婆就会成为女皇的!” 头儿回到老太婆那里去。
在他的眼前出现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宫殿。殿外站着一个个凶神恶煞的士兵。大臣和贵族们站立两旁侍奉。老太婆喝着美酒,吃着上等的饼。一群威武的卫兵,肩上都扛着斧头,站在她周围护驾。老太婆得意洋洋,威风凛凛。老头儿走近,连忙给老太婆双膝跪下,说:“你好啊!威严的女皇,这一次你总该满足了吧?”老太婆摆着女皇的架子,看都没有看他一眼,吩咐说:“来呀,把这老东西给我赶出宫殿!”左右的卫兵一呼百应,把老头儿推出宫殿,差点儿用斧头把他砍死。老头儿又气又恨离开了宫殿。
没过多久,老太婆又对女皇不感兴趣了,她要做海上的女霸王。于是派人把老头来,叫他再跟金鱼提出这个要求。老头儿哭丧着脸,又来到了海边,这时大海激怒了,卷着黑浪不断涌来,撞击在岩石上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吼声。老头儿注视着大海大声呼唤:“鱼娘娘!鱼娘娘!”金鱼向他游来,问道:“您要什么呀,老爹爹?‘鱼娘娘,你做做好事吧!我怎样能对付那个该死的婆娘?她已对女皇的地位不满足了,想当海上的霸王,叫你侍奉她。”金鱼听到老太婆提出这样狂妄无理的要求,什么话也没讲,尾巴用力一摆就游进了深深的大海。
老头儿站在海边等候回音,等了很久很久也没有等到,只好回到老太婆那里去。这时老头看到的不是木房,也不是高大的楼房,更不是皇家的宫殿,仍旧是那所小木棚。老太婆垂头丧气地坐在门槛上,摆在她前面的还是那个用过很久的破旧木盆。老太婆贪得无厌,落了一无所有的下场,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陆』 有关童话的诗有哪些
童话之诗
我想做个小神仙,我想做个小神仙,把石头变成蝴蝶。我想做个小神仙,把灯光变成星星。我想做个小神仙,把镜子变成月亮。我想做个小神仙,把好人变成神仙。
梦中的王子骑着白马飞奔,急切地寻找拯救自己的公主,不能说话的美人鱼在心里呼唤爱人的名字一遍又一遍, 然而擦肩而过的人始终没有听见,当我清醒过来的时候,只能用回忆的姿态与你邂逅,我们无法抵挡现实,也无法抗拒和岁月一起变老, 就像过去的时光无法重新燃烧 ,在古老的城堡里偷来的那幅画上。你曾经分外小心地看着我,神情紧张, 是否在担心, 提着白裙子趟水的女孩 不小心会弄脏美丽的衣裳。你送给我的两个泥孩子, 一直住在森林的小木屋里 ,如果在某个下雪的早晨 男孩和女孩牵着手跑出去。我猜 ,他们一定是悄悄地回到童话故事里。
在岁月的风中,我聆听着枝与枝的交谈,花与花的絮语,叶与叶的喧哗,这是岁月留给我们的童话 往事在不经意间飘然而去 留下的是如诗如梦的故事,让童话把岁月渲染,把诱人的情思寻觅,那曾荡漾心中的往事,独坐树旁,倾听着树的歌声,纷纷而下的落叶,便一次次敲打着,心灵的窗户,岁月如歌如诗如童话 在青春的草地上,抛弃所有的风景,将梦想化为力量,在知识的海洋中,青春的船儿,诗歌与我,诗的翅膀飞翔,在我的天空,如一只小鸟,不知道游子的眼泪,为什麽感动我,没有人向我述说,漂泊的激情高涨,在大海与高山之间,我看见一条光芒万丈的小路。那是灵魂经过的地方关于童话的诗。有关童话与寓言的故事 悬挂在阳光照射的景物之上,双翅飞过,想象的天空一望无际,诗歌不是五谷对她的膜拜。我终生展开着洁白的羽毛雨水和土壤,喂养着我们的家园当我疲惫 ,当我再次劳作田园永远风调雨顺那些丰收的庄稼花园的围墙砌起来了,孩子们走了,春天跟着走了,只剩下漫长的严冬住在花园里了。心灵的围墙砌起来了,快乐进不来了,欢笑没了,只有孤独陪伴着巨人了。 花园的围墙拆除了, 孩子们回来了,春天也跟着回来了, 它把严冬赶跑了。心灵的围墙拆除了,快乐可以在心里尽情玩耍了, 欢笑又回来了,巨人不再孤独了。
·白雪公主
我们日夜为她祈祷看守,愿以生命换取她的欢乐,还是没办法使她复活。而只要任何一个王子骑着白马来,就可以吻她并且把她带走。每个女孩出嫁的时候,父母都会重新想起白雪公主还有七矮人的故事
灰姑娘
不要惋惜你失去的一切,那些花朵和岁月。不要惋惜你金色的马车变成南瓜,总有些东西时时在向你告别,不要害怕丑陋与完美互相迁易,那些消逝了的不会被永远忘记。等到有一天谁握着玻璃鞋前来找寻,那就是你的王子——他将带回你珍爱的过去
『柒』 急需中秋童话故事和古诗
关于 中秋的诗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 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捌』 有关花的童话故事或民间传说及诗文,比较短的
1、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
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因为这种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所以后人起名叫“洛阳红”。
2、金边瑞香是我国传统名花,也是世界各花。关于“金边瑞香”花名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早年曾有一个和尚云游到大余,因感觉疲惫靠在一块石头上休息,睡梦中闻到阵阵的花香,香味很浓,醒来之后这花香果然存在。
于是他就去找,果然找到,便给花起了个名字叫“睡香”。后来有人觉得睡觉的“睡”说上去听上去都不雅,于是将“睡”字改成“瑞”字。
3、据说,娥皇、女英是尧帝的女儿,二人同嫁给舜。姊姊为后,妹妹为妃,三人感情甚好,后来,舜在南巡崩驾,娥皇与女即双双殉情于湘江。上天怜悯二人的至情至爱,便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二人也成为蜡月水仙的花神了。
4、相传杨贵妃虽然身系唐玄宗的三千宠爱于一身,但是在安史之乱时,马兵变,玄宗不得及应军士之求杀了杨贵妃。当时,众人将杨贵妃的尸体悬挂在佛堂前的杏树上。平乱之后,玄宗派人取会尸骨移葬时,只见一片雪百的杏花迎风而舞。玄宗回宫后,命道士寻找杨贵妃的魂魄,此时的杨贵妃已在仙山上司职二月杏花的花神了。
5、传说杜鹃鸟啼声哀怨,不到吐血啼声不止,每到春暖花开,杜鹃鸟哀怨声声,杜鹃花开得如火似血,人们都说,红红的杜鹃花是杜鹃鸟吐血染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