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文明礼仪故事征文300字

文明礼仪故事征文300字

发布时间: 2020-11-25 19:55:28

㈠ 关于文明礼仪的作文300字

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的人。文明是一种品质,我们只有内具备这种品容质才能创建一个文明的校园。
中国历来就素有“礼仪之帮”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文明礼貌是一件最容易,也是一件最重要的事。它高于一切。
虽然如此,但事实并不乐观,在天安门广场上,随处都有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多万块口香糖残迹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残迹与神圣的天安门广场形成了对比。
在我们的校园中,口香糖满地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同学们故意损坏公物,到处扔东西……从这些很小的细节就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作文
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习惯,即使我们有很好的学习,也枉然。如果我们不能成材,也要先成人。
文明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我相信,只要大家都讲文明,懂礼貌,一定会营造一个宁静、有序、有良好学习环境的美丽校园!

㈡ 文明礼仪伴我行作文 300字到400字之间

“喂,王总,您好啊……”不用猜,这站在大门口就能听到的大嗓门就是我爸的“金嗓子”啦。我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老爸啊……”我刚一出声,马上就被老爸凶狠的目光把我后面要说的话给射杀了,即使在电话里他的声音还是笑意满怀,与他的表情一点也不相符!
我愤愤地甩掉我的鞋,换上拖鞋,等着老爸一挂上电话,马上说:“老爸!我一出电梯就听到你讲电话的声音啦,能不能以后讲电话的时候降低一下音量啊!不要弄得整个小区都听得到你讲电话的内容啊!”我还打算继续滔滔不绝地讲下去的时候,老爸一句“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管!”吼了过来,把我的话噎了回去,脸臭臭地回房间时还不忘打我一下头,憋得我只能干瞪眼。
唉,我这个老爸啊,哪儿都好,就是讲电话的习惯特不好,不管是在喧闹的大街上,还是在安静的餐厅里,只要口袋中手机一响,就立马旁若无人地“喂~”,音传千里。他自己却毫不在意,即使已经引来很多人的注目了……老妈也曾好意地多次提醒他打电话时音量小点声,可是每次都是这边刚点头说好,那边一转头就听见了他洪亮的男高音,现在连老妈都摇白旗投降了。但是,我才不会这么容易投降呢!我一定要改掉老爸的坏习惯,还我完美老爸……
自从我下定决心要改掉老爸的坏习惯后,只要老爸在跟人讲电话时,我也会学着他,大声地装着与人打电话,讲通俗点,就是比音高啦。虽然这个办法不怎么样,也很不礼貌,但我也已经先礼了,现在只能试试后兵了……结果没两天,老爸就来找我算账了。只见他黑一张脸,严肃地对我说:“你读了那么多年是干嘛的?不知道别人打电话的时候不要在旁边吵闹吗?还跟我比大嗓门,你学的礼貌待人这东西哪去了?”我笑嘻嘻地对老爸说:“好啦,老爸不生气啦。你也知道大声讲电话是很不礼貌的啊,可是你讲电话的声音也很大声啊。要不我们一起改,一起小声一点,别互相打扰啊。”老爸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笑着拍了一下我的头,“你这鬼丫头。”自此之后,老爸真的在打电话的时候刻意地放低了声音,看着老爸的改变,我心里快乐得翻了天了……
改造老爸,还我完美老爸计划成功!

(绝非复制而来,乃某人原创,题目lz自己定吧!

如果你失去了现在,你不算失败,因为以后还有机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礼仪,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实在。
以前,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数都是用英语书写的。但其中不好的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做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都是中国大陆的游客。”到新加坡考察的教授认为是国耻! 我也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
说到文明礼仪,我又想到了一个关于伟大的领袖列宁的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已走了一半。那女工见是列宁,先是一惊,然后赶忙退回去给他让路。列宁却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的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 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然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幽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的美

㈢ 关于文明礼仪的作文,不少于300字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小到家庭、企事业单位、社区,大到城市、国家),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就北京而言,最现实的是迎接2008年奥运会。怎样体现北京人以及中国人的有礼、有节,体现礼仪之邦的文明、友好,无疑成了北京这几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当我们是行人的时候,往往是怎么就近就怎么走路,管他有没有红灯,管他有没有人行道,讨厌那些没按规章开车的人;当我们开车的时候,总是抢车道、夹塞儿、占非机动车道,讨厌那些在马路上乱闯的行人。

当我们是消费者的时候,经常把个人的怨气往服务人员身上撒,还总说他们态度不好;当我们是服务人员的时候,又总是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上来,却总怨顾客太挑刺。

当我们和同事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事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当我们作为子女的时候,总是不愿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总是大方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钱,总是大声地把父母的问话送上天,对于父母的生日,天才晓得;当我们身为父母的时候,从没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做心灵上的交流,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还说已经给他们的关爱太多,就是他们自己不争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中国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如果首都一千多万人民能够带好这个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毫不疑问,我们的文明礼仪推广和普及工作,就会更加容易。那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取得飞速发展。我们十三亿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人们都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

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

㈣ 有什么关于文明或礼仪的故事吗(250字~300字)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豫州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豫洲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3、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象“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一样对待你。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三个关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的小故事吧:
古时候牛皋向一位老大爷吼叫着问路,这位老大爷不但没给他指路,还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很有礼貌地施礼并问路,这位老大爷见岳飞很有礼貌,便给他指路。
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她的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后面的小学生踩了一下,女青年看见了,小学生连忙抬脚,向女青年道歉,女青年并没和他计较,反而说了声“没关系”,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朱师傅不小心在周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深感不安。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还安慰他。
这些内容其实都是《谈礼貌》这篇课文里的,它告诉我们:礼貌待人可以在人和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矛盾。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正如俗话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㈤ 关于文明礼仪的作文,不少于300字

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文明用语:1、您好! 2、请坐!3、请问…… 4、请稍候! 5、对不起!6、请原谅! 7、很抱歉!8、没关系!9、不客气!10、谢谢!11、请不要着急!12、对不起,让您久等了。13、您请讲! 14、请问您有什么事?15、请出示您的《××证》。16、我会尽量帮助您。17、为您服务是我应该做的。18、有不懂的地方您尽管问。

㈥ 假期文明礼仪作文300字

这里给你一片作文参考。 但是最好还是自己动手修改 写写哦, 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加油。

过年了,过年了!我们放鞭炮去喽……”,大年初一早上,奶奶刚把饺子煮到锅里,我就迫不及待地拉起爸爸的手,拿着鞭炮向外跑。“慢点跑,我带你们去定点燃放鞭炮的地方去。”爷爷从后面追过来。
“定点燃放点,那是什么地方?以前不都是在自己家门口放的吗?”我疑惑不解。“是呀,以前都图方便,图热闹,人也懒点,都是下楼便随意燃放鞭炮。可是那样即危险又不卫生,所以现在人们都自觉地去操场燃放。那里地方大,好清扫,人们凑在一起有热闹,再说了,现在不提倡文明吗,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了,这思想觉悟也提高了。”听着爷爷乐呵呵地说着,我们已经来到了操场上。
“呀,好热闹呀!”这时的操场上,已经站了好多人,各式各样的鞭炮,各种年龄阶段的人们,好不热闹。人们互相问着好,各自摆放着鞭炮,个个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只听一声令下,鞭炮“噼里啪啦…。。”顿时响个不停。大人们在评论着各家的鞭炮的质量,谁家的响的久,谁家的燃的亮。小孩子们或躲在大人的身后,或捂着耳朵大声的笑着闹着。有几个大胆的,竟放起了彩花筒,和钻天猴。一时间,鞭炮声欢笑声惊醒了黎明。火光映照出,到处都是幸福的笑脸。
恋恋不舍的离开操场,因为吃完饺子还要去拜年呢!吃饭的时候,看着搞笑的小品,我毫无形象的跺着脚大笑。妈妈轻轻拽拽我,敲敲我的脑门。“别弄那么大动静,楼上有还在吃奶的皮皮弟弟,楼下有生病的杨爷爷。过节过的他们肯定没休息好……”我不好意思的吐吐舌头。
要去拜年了,我不由有些紧张,我可没忘记,去年跟在爷爷爸爸后面,围着整个院子不知转了几圈,把我的腿都跑直了。“一会儿给你个惊喜的!”看着我如临大敌的样子,爸爸神秘的冲我笑了笑。我挠挠后脑勺,百思不得其解。
出了楼道门,“呀!这是什么情况,要召开什么会议吗,还是出什么事情了。”楼下什么时候聚集了这么多人。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是团拜。因为考虑到一些老人和孩子怕吵,休息不好。一些家远的又太劳累,所以人们自发的组织了团拜。家远的之间互相发发短信,家近的集中在一起既热闹又节约时间,还不会惊扰了老人和孩子,一举数得。用居民们自己的话就是:文明拜年,利人利己。既不失我们祖先的传统,又能血染节日的气氛,何乐而不为。
一直都知道,我国是世界着名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从古到今,代代相传。却不知在几何时,文明已无处不在。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从我做起,走向文明,”已不再是一句话,一个口号。他已悄悄地融进了人们的心里

㈦ 300字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

文明行为是每个人的一小步,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文明,那就能让我们的社会迈出一大步。文明对于有些人看起来轻而易举,但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有时文明就是一张纸的厚度,有时文明就是几厘米或几十厘米的距离,有时文明就是一个做手势的动作……

其实,有很多人都能够做到文明,比如:做公共车的时候看见有老弱病残孕让座,上车的时候主动购票;有些年轻人把吃的瓜子皮放在一个小方便袋里,吃完的时候把它扔进垃圾箱;有许多司机师傅不闯红灯,不超速,不酒后驾车……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

有极少数的人不能够遵守文明,比如:在公共场所说脏话,打架;随意扔垃圾,吐痰,吐痰是特别严重的,一方面污染环境,一方面痰里含有某些病原体,是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任意闯红灯,这样是很危险的,超速是众多的人因车祸而死亡,与其这样,不如好好的遵守交通规则。

文明就是这样,“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让我们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动作做起。

㈧ 关于小学生文明礼仪的作文,急需急需啊!300~500字

小学生文明礼仪作文

让文明礼仪伴我行从一个人的举止行为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气质与修养。要想拥有美好的气质与完美的修养,做为一名当代的小学生,我们首先应该让文明礼仪伴我行。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我身边的文明礼仪现象吧!记得上学期的时候,我们班新来了一位数学老师。当数学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用微笑的目光注视着数学老师,默默地表达着对老师的欢迎与尊敬。数学老师说:“上课!”她的话音刚落,便响起了班长清脆的声音:“起立!”全班同学迅速地站起身来,然后向旁边横跨一步,齐唰唰的站在课间的过道里。大家的动作又轻又齐,没有一个碰响桌椅。数学老师满面笑容地站在讲台上,亲切地喊道:“同学们好!”同学们边鞠躬,一边用心底发出的声音答道:“老师,您好!”数学老师又说:“请座!”大家向课桌内跨回一步,轻轻地坐下。师生亲切而热情的相互问好声,如同一首美妙的开始曲,使大家怀着愉快的心情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礼仪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可以让我们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其实,文明礼仪无处不在,只要你做好身边的大事小情,做一个有文明、有气质、有修养的小学生,你将会体会到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快乐,让我们小手拉大手,让文明礼仪伴随在我们身上!

㈨ 文明礼仪作文250~300字

《文明从我做起》

一个个的小家庭组成的一个大家那是国。那什么是家呢?就是由一个一个成员而组成。所以,一个国家中人最重要。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三年前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以上的两个事例表明,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尤其是星期六、日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影响到我们自身的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怎样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同学们,我们每播下一个动作,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将收获一个品格,让我们把文明礼仪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