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鞋子的故事作

鞋子的故事作

发布时间: 2020-11-26 10:06:19

❶ 一个关于鞋子的寓言故事,我要全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回!”返归取答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❷ 鞋子和袜子的故事作文300字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小主人正在呼呼大睡的时候,突然耳边传来一阵吵闹声。回于是小主人惊答醒了,小主人做起来大喊一声:“别吵了!”然后又低下头,呼呼大睡。可是那吵闹声还是在继续。
于是小主人顺着那声音的源头寻找究竟是谁在吵架?小主人顺着声音找啊找,终于找到了那个声音的源头。可是小主人出乎意料的是吵架的人竟然是一只鞋子和一只袜子。
小主人觉得它们没有理由吵架,于是小主人好奇的凑上去问:“你为什么吵架啊。”袜子见小主人来了便抱怨说:“凭什么鞋子能跟你周游世界,凭什么我就只能待在黑漆漆的世界里”,鞋子冷静的说:”那么绊到石头的时候,最先受到伤害的总是我,如果没有我保护,你和人你们早就受到伤害了,你不感激我反而责怪我。”
小主人对它们俩个说:“你们都对我很重要,少一个都不行,你们必须团结一致。”从此它们成了世界上最好一对好朋友。

❸ 阅读 关于鞋的故事

张良的关于鞋的故事:圯上受书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
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
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
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
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老者送给他一本书,说:
“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紧接着,各地反秦武装风起云涌。矢志抗秦的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后因自感身单势孤,难以立足,只好率众往投景驹(自立为楚假王的农民军领袖), 途中正好遇上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发展势力。两人相见如故,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进说刘邦,刘邦多能领悟,并常常采纳张良的谋略。于是,张良果断地改变了投奔景驹的主意,决定跟从刘邦。 作为士人,深通韬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谋略的前提则是要有善于纳谏的明主。这次不期而遇,张良“转舵”明主,反映了他在纷纭复杂的形势中清醒的头脑和独到的眼光。从此,张良深受刘邦的器重和信赖,聪明才智也有机会得以充分发挥。

❹ 求有关鞋子的故事

一天晚上,在一位同事家闲聊,主妇与串门的一位科长夫人说到了鞋。 主妇说:“现在的鞋样式多,流行快,新款鞋穿不久就过时了,丢了又kě xī,送人又拿不出手。没办法,我只好把旧鞋制作成报废鞋,起子、锤子一起上,又砸、又敲,累得满头大汗……” 科长夫人笑着说:“可不,一天晚上,我把一双旧鞋丢到垃圾桶里,但又觉得太pián yì了那些拣破烂的,就跑下楼去,拣出一只丢到别处去了。” 两个妇人说得开心,笑得前仰后合。 这件事,一度让我感到不舒服,( )另一个关于鞋的故事让我念念不忘。 那是我在报社工作的时候,一位山东老大娘和我为邻。一天,我看她把儿媳妇不穿的一双旧皮鞋刷得干干净净,然后,用鞋带把两只鞋系得紧紧的,迈着小脚走下楼去,将它端端正正地放在院外垃圾桶盖头上,不一会儿,就被一个拣破烂的人笑嘻嘻地拣走了。在那个拣破烂的人的笑容里,我读到了 .

❺ 有关鞋文化故事

步步生莲鞋

南北朝时期,传说有一女子做布鞋,内里用香垫子,鞋底用麻绳纳成版莲花权图案。这种鞋踏在泥土上会留下美丽的莲花图案,时人称这种鞋为“步步生莲鞋”。在唐代还有人发明了适宜步行的远游鞋。

据说,大诗人李白很爱穿这种鞋,尔后,许多文人墨客争相效仿,它的出现要比现在风靡全球的旅游鞋早一千多年。据传说,在古代的齐鲁大地,还流行一种面上用牛皮包的鞋,名日“踢死牛”,可与现代的优良足球鞋相媲美。

(5)鞋子的故事作扩展阅读:

历史表明,我国不仅是服装文明古国,也是制造鞋的文明古国。大约在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在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时,也缝制兽皮鞋子,用以护脚,追寻措物。鞋,是履、靴、鞋、屐的统称,古时称鞜(音榻)、靸(音洒)或履,也有称为履(屦)、屩、屐、鞮(音低)。

履、屦为同一物,只是穿着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汉前称屦,多为由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如春秋时代编撰的《诗·魏风·葛屦》载:“纠纠葛屦”。后汉称履,它是由麻、丝制成的鞋。屩系草鞋。

❻ 鞋的故事

鞋子
鞋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在新疆楼兰出土的一双羊毛女靴,距今已有4000年,整双鞋由靴筒和靴底两大部分组成,堪称世界第一靴。在3000多年前编写的《周易》上已出现了代表鞋的“履”字。战国时的孙膑因为被庞涓敲碎了膝盖骨,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发明了高皮绚,即后来的靴子,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就珍藏着一双2000多年前的皮绚。

后来,由于鞋的制作材料、式样、用途越来越多,鞋的种类也开始丰富起来。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通常可以将鞋分为草葛、布帛和皮革三种。

其中布帛鞋是指以大麻丝、绫、绸、锦等织物布缝合成的鞋。汉代多呈分叉状,底用麻线编织,又称双尖翘头方履;魏晋时期,则流行在鞋的前端绣上双兽纹饰。

背弃时,屐成为一种时尚,它是有木齿的鞋,由扁、系、齿三部分组成。

皮革、棉毡等制成的皮鞋、皮靴又称“马靴”或“高统靴”,原为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有旱靴、花靴、皮靴、毡靴、单靴、棉靴、云头靴、鹅顶靴等之分。相传孙膑是靴的始祖,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广泛流行,并传至江南,到了唐代已官庶咸宜(直至明清才被朝廷下令禁止百姓穿靴,只有官宦才可穿靴)。

宋代亦普遍流行皮制的皮鞋,男性多穿小头皮鞋,女性多为圆头、平头或翘头,上面也饰各式花鸟图纹。元朝末年开始出现鞋头高耸、鞋底扁厚的女式布帛鞋,这种鞋使人显得格外修长。

到了明清,鞋的制作方法与式样逐渐融合,越发考究起来。明代的鞋多以厚实为主,北方多穿菱纹绮履,江南多着棕麻鞋。

清代满足统治时期,男鞋以尖头鞋为主,夏秋用缎制,冬用建绒,有厚底薄底之分,面作单梁或双梁,鞋帮有刺花或鞋头作如意头卷云式。清代的女鞋最具特色,鞋底多为木质,高一寸至五寸不等,其底形为上宽而下圆,被称之为“马蹄底”,又称“花盆底”。鞋面常以绸缎所制,上施五彩刺绣,贵族妇女有的在鞋面上还镶嵌各种珠宝,穿起来显得身材尤为挺拔。但因行走不便,老年妇女或者身份低下的人多穿木制平底鞋。

就像所有的服饰一样,鞋子在某些时候,也代表了某种你想让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身分地位;但是,除了对一双罕见的鞋子啧啧称奇之外,我们最关心的,其实是鞋子究竟合不合脚的问题。因此,当你梦见鞋子,往往表示着,在你生活中的某个层面也许浮现出“到底适不适合”的疑虑。梦中的鞋子,也可能就是反映你在现实生活中采取的行动方式,特别是你穿着它四处走动的时候。注意在梦中,鞋子的式样与类型,观察你和鞋子的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你如何使用它,以及你对它的感觉;也许你就能明白,为什么灰姑娘的玻璃鞋不在你的脚上的原因了。

❼ 有关鞋的文化故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成语,出自春秋末老聃所著《老子》六十一章。一直沿用至今,用来比喻大的事情要从第一步做起,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人要走路,必须要穿鞋。鞋是人们为了保护脚部免受带棱带刺的硬物伤害、便于行走和御寒防冻而穿用的兼有装饰功能、卫生功能的足装,这是不言而喻的。鞋子虽然只占人们服饰的很小部分,而且处于不受人注目的“最下层”,但其作用非同小可。由此可见,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

一、鞋的历史源远流长

鞋起源于何时?又是由谁发明的呢?现在无从考证,但历史表明,我国不仅是服装文明古国,也是制造鞋的文明古国。大约在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在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时,也缝制兽皮鞋子,用以护脚,追寻措物。鞋,是履、靴、鞋、屐的统称,古时称鞜(音榻)、靸(音洒)或履,也有称为履(屦)、屩、屐、鞮(音低)。履、屦为同一物,只是穿着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汉前称屦,多为由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如春秋时代编撰的《诗•魏风•葛屦》载:“纠纠葛屦”。后汉称履,它是由麻、丝制成的鞋。屩系草鞋。据东汉刘熙所撰《释名·释衣服》记载:“屩,草履也……出行著之,屩屩轻便,因以为名也。”屐也是鞋子的一种,通常指木底,或有齿,或无齿;也有草制或帛制的。《释名•释衣服》载:“帛屐,以帛作之,如屩之。不曰帛屩者,屩不可践泥也,屐可以践泥也。此亦可以步泥而滚之,故谓之屐也。”另据《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古代的“鞮”是指用兽皮做的鞋,高筒称靴。“靴”是指高到踝骨以上的长筒靴,它是随胡服的传入才逐渐普及的,在汉代后才大量出现,到了唐朝才普及。《晋书•刘兆传》:“尝有人著靴骑驴,至兆门外。”靴的特点是保温性强,在泥土、沼泽中行走,便于骑马等。“鞜”也是指用兽皮做的鞋。据《汉书·扬雄传下》载:“躬服节俭,绨衣不敝,革鞜不穿。”“靸”则是指拖鞋。《急就篇》卷二载:“靸革是昂角褐袜巾。”颜师古注:“靸谓韦履,头深而兑,平底者也。今俗呼谓之跣之。”亦名靸鞋。三代皆以皮为之,始皇二年改用蒲制,从晋到唐多甩草制,梁武帝时曾用丝制。据陶宗仪所撰《辍耕录》卷十八“靸鞋”载:“西浙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靸鞋。”此时已提出拖鞋也是鞋的一种。据考证,早在四千年前的夏朝,人们已开始穿草鞋。在三千年前的《周易》中已有“履”字记载,并明确履就是鞋。东晋时,著名诗人谢灵运发明了“谢公屐”,屐底有齿,上山时用前齿,下山时用后齿,是理想的登山鞋。为此,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下了“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著名诗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登临高耸人云的天姥山,尽情享受“神仙世界”绮丽的乐趣。

南北朝时期,传说有一女子做布鞋,内里用香垫子,鞋底用麻绳纳成莲花图案。这种鞋踏在泥土上会留下美丽的莲花图案,时人称这种鞋为“步步生莲鞋”。在唐代还有人发明了适宜步行的远游鞋。据说,大诗人李白很爱穿这种鞋,尔后,许多文人墨客争相效仿,它的出现要比现在风靡全球的旅游鞋早一千多年。据传说,在古代的齐鲁大地,还流行一种面上用牛皮包的鞋,名日“踢死牛”,可与现代的优良足球鞋相媲美。

至于屐,一般采用木制。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流亡国外19年,即君位后封赏随从。其中有一个名叫介子推的臣子,他不愿接受晋文公的封赏,于是隐居深山,敦请不仕。晋文公一怒之下,以焚山相胁,而介子推抱树焚死。事后,晋文公甚为哀惜,便以此树制成木屐以作纪念,于是木屐在民间广为流传。据考证,古代百姓穿木屐,一是为了凉爽,行走硬朗;二是为了防湿,尤其是潮湿阴雨的南方,常把木屐作为雨鞋穿用。在明末清初,仕女和小孩多穿红色木屐,而男子则穿黑色木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便鞋。即使是姑娘出嫁,也要漆画彩屐作为妆奁。

在古代,鞋、靴、屐是分得很清楚的,特别是什么场合穿靴,什么场合穿鞋或屐,都有严格的规定。在我国历史上,有关鞋的传说很多,如“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至其坐,至三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削足适履”(《准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扰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寇准背靴”以及“穿小鞋”等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典故和传说。这些富有哲理的典故和传说给人们带来许多启迪和警示。由此可见,鞋不仅是人类征途上的助跑物,而且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❽ 关于鞋的故事答案

1、可惜 便宜
2、没有第二题好像。
3、但是。
4、(1)两位夫人对于旧鞋的处理方法。(小气)
(2)老大娘对于旧鞋的处理方法。(慷慨)
5、因为第一个两位夫人为了不让别人占一点便宜,宁愿自己辛苦,心胸狭窄。第二个故事老大娘为人友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老大娘的心肠值得我们学习。
6、“读”:与之前那个旧鞋处理的人相比,看到了,理解了为什么那个捡破烂的为什么会笑。
我的理解——在那个拣破烂的人的笑容里,我读到了人善的魅力。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理解,完全原创,如果满意的话,别忘了采纳哦。

❾ 童话作文四百字左右祙子和鞋子的故事

“唉!真是的,活动课不让人活动跑什么不呀,大热天累死人啊!”小主人埋怨道。回到宿舍脱了鞋脱了袜就去洗澡了。

鞋子对袜子说:“喂,袜子,你是从哪个垃圾场出生的呀,要臭死人啊!”袜子把脸一甩,说:“你看看你,就只会说别人,你也不看看自己,一闻到你身上散发出来的‘香味’啊,我就想呕!”“啊我呸!我臭,我可是名牌货,天生就是一双防臭鞋,咋会臭呢?就算我真的有那么一点点的臭,那也是因为你臭气过重,把我给传染了!”

袜子一听,火冒三丈:“哼,我传染你,你也不看看你的身材,你那么庞大,我那么瘦小。我整天躲在你那‘庞大的身躯’里,没被你熏死就已经很不错了!”

袜子越说越来气,索性操起刀子,把鞋子捅出了一个大洞。鞋子也找来剪刀,“咔嚓”两下,袜子被拦腰剪断了。

小主人听到吵打声,慌忙跑过来,看见鞋子和袜子这般狼狈样,忙问怎么回事。“主人,你给我们评评理,我们谁更臭!”这时候,脚发话了:“你们不要再为这争吵了,其实,是因为我把汗排在你们身上,所以你们的身子才会发臭!”

袜子和鞋子听了脚的这番话后,再看看自己和对方,感到特别懊悔。

“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啦!”小主人说着,把鞋子和袜子扔进垃圾桶里。

❿ 鞋子的故事

[鞋子的故事]

偶尔看到三毛的散文集《背影》里的一篇文章《鞋子的故事》,感觉很是亲切,便想起了我的鞋子与我,鞋子的故事。我喜欢白球鞋是从上小学时开始的。雪雪白的球鞋,常常洗,晒干后便是闪眼的白亮,衬上白袜子,真是非常清洁美丽的,走路的时候低头一看,便觉得那白色在阳光下直晃眼,晃得人晕晕的,晃得整个世界都变得白花花的了。那走路的姿势、步伐也优雅、轻盈起来了,自觉人格和灵魂都高尚纯洁了些似的。小时候我的鞋子基本是这一种,上学的路也仍是那一条。小小的世界里,除了家庭、学校外,任何都没有接触,中学生作文《鞋子的故事》。社会的纷繁复杂、人生的变化无常、欢乐和痛苦、相聚与别离,都是小说里看来的。我的生活,就像那双球鞋似的——一片雪白。白色的鞋子我固然喜欢,但美中不足的就是它容易被污染,藏不住一点瑕疵,要保持它的洁净并非易事。白驹过隙间,我已是一名高二的学生了,生活和想法都不再像从前那样简单,但我仍爱穿白球鞋。与从前不同的是,没有人再像我那样喜欢白球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惊讶和不解的眼神——为什么我到现在还在穿着这样过时的鞋子?那不足十元的价格,那朴素的式样,怎么会吸引我对它的情有独钟?我的回答只是淡淡一笑:“我喜欢”。是的,我喜欢白球鞋,我甚至幻想永远做一个像它那样纯洁、诚实、简单、自然的孩子;坦诚自己的一片雪白,隐不得污尘与阴影……沿着日出的方向,我却清楚的看到,那个戴着红领巾,穿着白球鞋的孩子,在那条熟悉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鞋子的故事〕【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