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司马迁的故事写成作文

司马迁的故事写成作文

发布时间: 2020-11-26 21:41:14

A. 关于司马迁的作文

坚忍比什么都重要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这把犁,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版,一方面掘出新的源泉权,我要坚韧,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磨练出一颗灿烂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而司马迁就是坚忍精神的写照。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他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认罪;面对威逼,他丝毫不畏惧;面对厄运,永远不屈服。是什么使司马迁忍辱负重,勇敢地与命运抗争?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他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才留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豪言壮语,才成就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才铸就了流芳百世的辉煌。

司马迁用他的亲身经历启迪着人们:一个人有了顽强的意志,就可以战胜一切看似艰巨的困难,坚忍比什么都重要

B.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间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104年,这个时候司马迁就开始写《太 史公书》了,《太史公书》后来被称为《史记》。

拓展资料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参考资料:史记_网络

C. 写司马迁的作文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魁。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好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臼?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地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

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责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决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D. 以我看司马迁写史记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E. 写一篇作文(通过一两个事例介绍一下司马迁)

走进司马迁走进司马迁翻看历史的长卷,遨游在历史的长河中,接受伟人的精神熏陶,我们是清晨阳光下的花朵伟人拥有完美的一生,无论你是身处逆境或顺境,只要有拼搏的精神,快乐的心态,你就一定会战胜逆境,成功之门也会为你打开.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司马迁10岁就开始阅读古代的史书,后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为师,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家庭影响下,司马迁立志要做一名历史学家.从20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风土人情.经过向孔子后人请教,得到了不少孔子的历史,参观了楚汉之战的古战场遗址…为他编写《史记》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后来,司马迁的父亲去世,司马迁继父亲做了太史令.深刻的让他了解到最高统治的许多内幕.他如饥似渴的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重要的的资料.这样埋头苦干了5年,他方才动手编写《史记》.正当司马迁全身投入到编写《史记》时.突然祸从天降.他触犯了汉武帝,被关进监狱,判令重刑.司马迁没有钱只好受刑,身体被摧残,精神受打击.但是,为了完成这部伟大的史书,他忍受了一切痛苦,出狱以后,他继续编写.经过了10年的努力,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记》.司马迁经历了千辛万苦,饱受痛苦完成这部著作,它在逆境中顽强不屈,战胜挫折,取得成功,坚持到最后.也许成功永远都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学习中有可困难时难免的,不咬被困难打倒,学习中不懂就问,只有吸取了失败的教训,才会有成功的起点,以失败为动力,促使你进步.

F. 以司马迁为话题写作文

太史公偶遇屈原 话说当时屈原毅然抱起大石投身汩罗江之后,在挣扎中碰巧开启了时光隧道,穿越到了几百年后的西汉,正巧掉到了被宫刑几个月后,在家修养的司马迁的房间里,此时,司马迁正在磨墨写字,听到声响,停下来,冷冷打量着这个狼狈的不速之客,只见他头发披散,身衫全湿,皱纹满脸,形容憔悴,十分狼狈。此时,屈原也抬头看着他,一会儿,又从地上爬起,掸掸身上的泥土,皓皓地站在那里,问:“这是什么地方?”
司马迁收回目光,继续写字,不理会屈原。“你是什么人,这么无视老夫, 太不敬了吧?”屈原走近几步,有些生气,怎么说自己也比那个小子大几岁,那人竞这般无礼。司马迁终于放下笔,走了过来,看了看屈原,走到茶座上,说:“请坐。”屈原顿了顿,也看了一眼司马迁,只见他目光冷淡,眉宇间却有刚强之气,但脸色也较憔悴,没有血色。
“先生何人?”司马迁倒了一杯茶给屈原,语气依旧冷漠。“老夫屈原。”屈原没有喝茶,只是轻轻叹了一口气。“屈原?莫非楚国爱国忠臣,屈原大夫?”司马迁吃了一惊,屈原点头,司马迁皱眉,又舒展开来,说道:“世人都歌颂您的诗篇,为您的气节而敬畏,但小辈不敢恭维,请恕我无礼,我认为您的做法不足大丈夫所为。”屈原疑惑问:“何为大丈夫?”司马迁站起来挺身而立:“大丈夫不因挫折而弃身,不为命运而折服,忍辱偷生,心怀天下。”
屈原摸了摸胡须,也站起来。“非也,非也。举世皆浊,从人皆醉,难道也要让我与世同污,让洁白的身体蒙受这世上的尘埃?”“咳咳。。。。。”司马迁咳嗽几声,有些疲倦地坐了下来,深陷进去的布满血丝的眼睛却异常地坚定。“大丈夫能屈能伸,像先生这样不过是丧失了国家、君主,何以到死的地步。天无绝人之路,像我这样接受宫刑之后依旧活下来,续写人生的篇章,不是更有意义吗?”屈原听了有些吃惊,再次打量了他一下,他的健康状况果然不太好,面色暗沉,眼中布满血丝,于是叹息:“你很有毅力啊!可是,这浮尘依旧容不下你我,在这人间受尽折磨,还不如以死解脱,想必皇帝也是不重用你,才会让你受这样的酷刑。”司马迁手握紧:“没有人能左右我,皇帝也不能。他想让我因辱而自缢,我不会这样做,我会好好地活下去,完成《史记》,给后人一个交待。”屈原良久说了一句话:“算了,你是不明白我的,苍天啊,我宁愿化作一缕白烟,消失在云际。”司马迁大笑几声,说道:“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放弃,那么他还是一个伟大的人吗?”
窗外几只小鸟受惊扑腾而去,飞向广阔的天际。

G. 关于司马迁的故事

1、20岁后他漫游大江南北,到过长城,渡过黄河,登过泰山,经过长江,一路上采访民间传说,考察文物古迹,搜集历史资料。这些活动大大地丰富了他各方面的知识,培育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司马迁漫游回来后,当了一名小官。不久他父亲病危,临去世前,拉着司马迁的手说:“我家世世代代都当史官,你将来也会接替这个职务。我早就想写一部通史,但这个愿望实现不了啦!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千万不要忘记啊!”

司马迁坚定地回答说:“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我一定实现您的愿望!”

2、司马迁当了史官,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皇家图书馆里的藏书、档案,整理和考证历史资料。那时的文字都刻在木简上或写在丝绢上,有时一部书就要堆满一间屋子,读书是很不容易的,到41岁那年,他开始写《史记》。

3、马迁因直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得罪了皇帝,被送进监狱。他在狱中身体受到严重摧残,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是他又觉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就这样轻易死去,《史记》由谁来完成呢?他决心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

4、50岁那年,司马迁被释放出狱。他更加奋发,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写《史记》中去。他用了14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这部50多万字的著作。《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通史,一共写了3千多年的历史,其中有揭露帝王作恶的文章,也有歌颂奴隶起义故事。

5、司马迁小的时候,是个爱静不爱动的孩子,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着爸爸。白天,小朋
友们都在外边玩儿,司马迁却搬个小板凳坐到爸爸身边,听他读书,看他写字、画画。“爸爸
的大笔可真神奇!”

小司马迁心里想。晚上,吃过饭,司马迁蹦着跳着扑到爸爸怀里,“爸爸,
今天讲什么故事呀?”随着司马迁一天一天长大,他有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爸爸知道那么多的事情,会讲那么
多的故事呢?”

原来爸爸都是从书上看到的,可司马迁翻了翻,他一点儿都看不懂,急得都要哭了。
从那天开始,司马迁跟着爸爸学认字了。

(7)司马迁的故事写成作文扩展阅读

司马迁生平: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H. 关于司马迁感人至深的故事作文

记得是我小的时候,有线电视台播过,晚上十点。当时爸爸爱看,我也跟着看过,断断续续的。虽然没有看全,但看到的都还记得很清楚:
剧情1:司马迁年轻时遭宫刑,妻子又早逝,只留一女(记不太清是不是他的亲生女,好像是寄养的孤女),父女相依为命。司马迁一度陷入精神的绝境--他想死,但又抛不下年幼的女儿。终于,他下定决心投河自尽,一天夜里,他独自跑到黄河岸边,面对汹涌的波涛,流下了不为人知的眼泪....一直到黎明破晓,他就像一尊雕像,久久地矗立在那--或许是还没有摆脱尘世的惦念,或许是他已悟出了什么更宝贵的人生真谛?就在这时,身后忽然传来女儿娇嫩而急切的呼唤,他回过头,紧紧地抱住女儿。女儿哭着说:“爹,不要离开我.....”司马迁看到女儿风尘仆仆的面庞和哭肿得眼睛,一双磨破的小鞋露出脚趾,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才意识到,女儿一路哭着跑来的。他抚摸着女儿的额发,终于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
剧情2:女儿长大了,非常孝顺聪慧,一天将要早朝,女儿拿出了一枚铜钱,递给司马迁,说:“父亲,带上它。祸从口出,忍不住,就把它含在嘴里。”
剧情3:这是最后一集--女儿成家了,司马迁早已有了斑斑白发。《史记》终于完成了。他把它呈献给皇上,不料却被汉武帝付之一炬。他呆呆的望着面前熊熊烈火,他不敢相信,他多年呕心沥血的成果就这样被焚毁了!但他回到家,却意外的被女儿告知:“《史记》并没有消失,我和夫君都爱读父亲的书,也担心此书会被人仇恨,所以偷偷抄了副本,就藏在.....”父女二人悲喜交加,司马迁仰天长叹:“黄天待我不薄,司马迁之心,后世可鉴矣。”

I. 司马迁写成史记的故事写成一小段

可爱的孔子

大思想家孔子,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不避艰辛,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一日来到卫国,寄住在一个名叫蘧伯玉的家中。卫国君主灵公,有个叫南子的美貌夫人,仰慕孔子,想要见他,就派人对孔子说:“各国的君子,凡是想和我们国君交朋友的,一定会拜见我们南子夫人,我们南子夫人也想见见您。”孔子辞谢客套一番,不得已就跟来人去了。
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帷帐中等待。孔子进门后就叩头行礼,美貌绝伦的南子夫人也在帐中盈盈回拜,行动时,所戴环佩玉器发出叮当撞击的清脆响声,此情此景,令谨尊礼法的孔圣人也不免心中怦然。
事后,孔子再见到弟子们就有些讪讪的,自己解释说:“我本来就不愿意见她,既然迫不得已见了,就得还她以礼嘛。”
子路不爱听,孔子急得发誓:“我假若不对的话,上天一定厌弃我!上天一定厌弃我!”

一天,孔子来到郑国,和弟子们走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城郭东门,郑国有一个人看见了孔子,就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郑国国卿子产,可是腰部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狼狈不堪,没精打采的样子,像一条丧家狗。”
子贡与孔子见面后,就把原话如实转述了一遍,孔子大笑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他说我像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一次,孔子路过一个叫蒲的地方,正遇上公叔氏占据蒲地反叛卫国。因为孔子与卫国相亲,蒲人便扣留了孔子。
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身材高大,才勇兼备,和蒲人打斗在一处,蒲人害怕了,就对孔子说:“如果你发誓不到卫国去,我们就放你们走。”孔子马上发了誓,并和蒲人订立了盟约,蒲人这才放他们出城。
孔子出了城却直奔卫国,子贡说;“与人订了盟约也可以违背吗?”孔子从容笑曰:“在要挟下订立的盟约,在神那里是不算数的。”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51245151.html?fr=qrl&cid=974&index=1&fr2=query
赞同93| 评论(2)

向TA求助 回答者: 靓紫精灵 | 二级采纳率:6%

擅长领域: 摩尔庄园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1-4-6 出自于史记的故事成语和歇后语 13 2007-2-8 分别写3个出自《史记》的故事和人物 47 2007-1-6 "爱子女应为其计长远"出自史记的哪个故事?急啊!!! 2 2007-1-6 "爱子女应为其计长远"出自史记的哪个故事? 4 2008-4-1 谁有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 267 更多关于史记的故事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史记 故事
史记:小故事 史记:白话文 史记:全集下载 史记:电子书 2011-11-29史记中的小故事112011-10-2你好 那个史记故事的五帝故事 能不能 告诉我大意 要说的懂一点少一点...12011-8-28谁有史记中的一个小故事?100字左右的52011-8-13很急!要交作业的,请问谁有史记小故事,最好要简要一点!222011-7-14类似于“司马迁写成《史记》”的历史小故事2更多关于史记:小故事的问题>>
其他回答 共7条 2010-4-7 18:28 热心网友
水煮肉片
在齐威王时,有一次,他找“即墨”这个地方的官员谈论:你那个地方
的百姓生活的可好?那个官员吓了一跳,但,听了王说:“我派人暗查了,很好,让一万人养你。”便得意洋洋的回去了。
可后来的一个官员,做了许多坏事,百姓是不好过,但,他雇了王身边的人,替他说好话,可,被发现后被扔进了开水锅中,和那些替他说好话的人一齐被烫死了。
在这之后,齐威王率领大军南征北战,终于收复了齐国的失地,可诸侯们在后来三十六年间,不敢再打齐国了,“水煮肉片”这个词语就是这样来的。 赞同0| 评论 2010-4-7 20:04 qioubangping_A | 一级
刘邦记仇 可爱的孔子 水煮肉片
指鹿为马 赞同0| 评论 2010-4-8 19:26 热心网友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 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让他做将军。”赵王说:“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终于没有株连她。
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比喻可谓恰如其分。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期并没有纸张,所以"纸上谈兵"一词应为后人所创,但赵括这个例子比较典型,所以被当做此词的典故来应用.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赞同1| 评论 2010-4-10 19:03 727283499 | 三级
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
“ 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百发百中
一次,魏文侯召见外臣李克讨论治国安邦之道,文侯对李克道:“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魏国尚不够强大,想要设置国相帮我治理国家,用魏成子或翟璜,此二人你看如何?”李克答:“只要考察一下他们过去的举止表现就可以确定了。看其平时喜欢亲近哪些人;富裕时能给予别人什么;显贵时能举荐什么人;处于逆境时干什么事;贫困时不要什么。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审察,心中就有数了。”魏文侯听后高兴地说:“听了你的话,选谁为国相之事,可以确定了。” 李克告别文侯后,来到翟璜家里,翟璜问:“听说国君召见先生去选荐国相,最后选定谁做国相?”李克答:“魏成子。”翟璜愤然变色说:“我有哪一点不如魏成子?西河太守,为我所推荐;君王为邺城之事忧愁,我又荐举了西门豹前往治理;国君要讨伐中山国,是我举荐了乐羊子而取胜;攻克中山之后,无人守卫,是我举荐了先生您去任职;世子缺少老师,也是我推荐了屈侯鲋。你说,哪一点我不如魏成子?”李克听后义正辞严地反问:“当初把我推荐给国君,你难道不是为结党营私以求做大官吗?你怎能与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虽享有俸禄千种,但9/10用于为国招贤,1/10用于个人生活。他从东方招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皆属天下奇才,君尊为师,向他们学习治国之道;而你所推荐的五个人,君王只是当臣来用。由此可见,你怎能与魏成子相比呢?”翟璜听了李克一席话,猛然醒悟,他恭敬地向李克行了两个跪拜大礼说:“翟璜实在是无知,刚才说了不少错话,愿向您学习。”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刘邦记仇》

汉高祖刘邦向以豁达大度、虚怀若谷、知人善任而著称于世。 刘邦共有兄弟四人,大哥刘伯早年亡故。当初刘邦身为平民时,终日游手好闲,贪杯好色,结交了一群地痞混混儿。刘邦时常带这些人到大嫂家吃饭。大嫂非常讨厌这个小叔子。 一次,小叔子又带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前来蹭饭,大嫂就故意用勺子把锅边刮得很响,假装羹汤吃完了。刘邦的那些哥们儿因而都离去了。刘邦偷偷去查看,发现锅里原来还有羹汤,从此就怨恨上了大嫂。 等到刘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 范睢此时向秦昭王献 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 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 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 望。

一饭千金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奇货可居

出 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

异人是秦王的庶孙,在国外作人质,车马及日常供给都不充盈,生活窘困,郁郁不得志。 阳翟有个大商人吕不韦去邯郸,见到嬴异人,说:“这是可以屯积起来卖好价钱的奇货呀!”于是前去拜见异人,说:“我可以提高你的门第!”异人笑着说:“你先提高自己的门第吧!”吕不韦说:“你不知道,我的门第要靠你的门第来提高。”异人心中知道他有所指,便邀他一起坐 下深谈。吕不韦说:“秦王老了。太子宠爱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你兄弟二十余人中,子是长子,有继承秦国的条件,又有士仓辅佐他。你排行居中,不太受重视,长久在外做人质。如果太子即位做秦王,你很难争得继承人的地位。”异人说:“那怎么办呢?”吕不韦说:“能够确立嫡子继承人的,只有华阳夫人。我吕不韦虽然不算富,也愿意拿出千金为你到西边去游说,让她立你为继承人。”异人说:“如果能实现你说的计划,我愿意分割秦国与你共享。”

张良拜师
出 处 《史记· 留侯世家》

张良常常出游外地,访贤求师。 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桥旁边,看见桥头上坐着一位胡子全白了的老人。
老人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脚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动。张良觉得好笑,就多看了他几眼,老 人见张良瞧自己,忽然一抬脚,把鞋甩到桥下面去了。 老人对张良说:"喂!你去,把我的鞋捡上来!"张良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可再一看,老人胡子、头发都白了,又挺可怜他,就强忍住性子,把鞋捡了上来,送到老人跟前。谁知那老人又把脚往前一伸说:"你给我穿上。"张良还是忍住性子,便蹲下来,替老人穿上了鞋。 老人笑了笑,慢慢地站起来,什么也没说,大摇大摆地走了。张良望着老人背影,觉得很奇怪。他刚转身要走,老人又回来了,对他说:"你这个小家伙不错,我愿意教你学点儿本事。五天以后的早晨,你在这儿等我。" 张良连忙答应了。第五天早晨,他刚上桥,就见老人已经站在桥上了。老人生气地说:"你怎么让我老头子等你呀?这样可不行。要想学,再等五天吧!"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鸡叫,就起身往桥上去,可老人又先到了。他只好认错。老人瞪了他一眼说:"你要真想学,过五天再来。"说吧,拂袖而去。盼到第四天,到了晚上,张良连觉也没睡,半夜就到桥上等着。过了一会儿,老人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张良迎上前去,见了礼。
老人高兴地说:"年轻人要学本事,就得这样啊!" 老人从怀中取出一卷兵书,递给张良说:"你好好读这部书,将来准能成就大事业。"张良接过书,道了谢,还想再问些什么,老人转过身,头也不回地快步走远了。 从此,张良专心致志地钻研这部兵书,最终成了一位有名的军事家。

赵奢秉公执法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的税务最高长官。赵国都城邯郸城里,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开了九家大型店铺,分别由其九个官家负责,这九个官家侍仗权势,偷税逃税,抗拒缴纳国家税款,并将前去收税的税务官打伤。赵奢闻此事,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冒着被杀、罢官的危险,依据当时的法律,果断地处死了这九个管家。

这下子可把平原君惹火了,气势汹汹地找赵奢算帐,扬言要杀死赵奢不可。赵奢镇定自如,据理力争:“你是赵国国内受人敬重的权贵,如果任凭你家藐视税法,那么国家法律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国家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么国家的实力就会被削弱;国家的实力如果被削弱了,那么迥边的其他国家就会虎视耽耽,趁机侵犯我国,到时候,赵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富贵荣华:以你平原君所处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才能团结一致,上下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强大,国家强大了,政权才能稳定。”

平原君被赵奢的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深深感动了,顿时怒气全消,内心十分惭愧,悄悄地走了。

赵奢的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很快使赵国财务充实,国泰民安。赵国也由一个不太富足的国家,成为春秋战国烽火年代的七雄之一。

公仪休拒鱼

出 处 《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休在鲁国为相,这个公仪休在饮食方面最大的爱好就是吃鱼。一日,就有人投其所好给他献上了一条鱼。按咱们今人的“理解”,一个堂堂相国,收人一条鱼算什么,让人直接拎到厨房去得了。可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老人家竟然坚决不受。他的弟子们都劝他,你老人家最喜欢吃的就是鱼,如今人家送上门来了你怎么反而不要呢?公仪休解释说:“我正是因为喜欢吃鱼,才坚决不接受这条鱼的。你们想,如果我今日收下了这条鱼而导致有朝一日丢了相位,虽然我喜欢吃鱼,却再也不能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如果我不收这条鱼,保住自己的相位,就能够长久地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

下面是一些名称:
轩辕天子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 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 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鸡鸣狗盗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狡兔三窟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赞同1| 评论 2012-3-15 20:05 给你╮晴天 | 二级
刘邦记仇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