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耳听不一定为虚的故事

耳听不一定为虚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27 03:52:05

1. 以前看过一部短篇小说,说有一个人全身不能动,只有眼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听着一个人和他对话的故事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当其译文在1987年7月号的《外国小说选刊》发表后,不久即选入中学教材。诚如译者刘根龙所言:“这篇小说文字简洁,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读来确实耐人寻味。对这篇小说,不同读者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如细细回味,也许可以悟出点人生哲理。”我们以为,这篇小说之所以产生出如此艺术效果,恐怕不仅仅是因为采用了“欧·亨利式笔法”,而且也因为它蕴含了丰富的辩证艺术。
原文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的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艳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有的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他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困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2. 有一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眼睛看不见的女生和一个耳朵听不见的女生相互扶持的故事,请问电影的名字叫什么

不能没有你

(1998年陈军执导电影)

3. 我从小就耳听目染老一辈的因果报应故事再加上自己挺喜欢听也羡慕那些

南无阿弥陀佛


佛法的根本是孝顺,。。。。。就算父母打你,骂你,你也要包容父母,孝顺父母。。


如果你不愿意孝顺父母,命运就难以改变,一辈子都是这样,只能每天怨天尤人。鬼神都瞧不起你

一个不孝顺的人,对他讲什么善有善报,用处不大,百善也是孝为先,,,最根本的孝顺都没有,这辈子没啥指望。不孝顺的人,你去拜佛,佛都帮不了你。

希望你就此醒悟,转变态度,孝顺父母,行善积德,改变命运

至于怎么孝顺父母,,去学习弟子规,在生活中全部做到,就是孝顺。


=========================================


净空法师----有一句谚语说,“诸事不顺因不孝”,如果你在家庭、事业等各方面遭遇到种种障难,你要反省自己是否在孝道方面有亏失。当你自我反省之后,改正自己的过失,努力尽好对父母的孝道,你的障碍就会随着消失。

4. 谁知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典故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这句《贤文》出自汉宣帝时的赵充国老将军。说的是汉宣帝时,西北边境上传来警报,说羌人时常出没骚扰,攻占城池,杀害官吏,情况十分严重。朝廷得报,立即召集会议,商量对策。大臣们都主张立即派遣大军,前去攻剿。可是当宣帝征询谁可以率领大军前去的时候,却噤若寒蝉,谁也不敢作声。 这时赵充国老将军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到西北边境地区去看一看究竟。宣帝很高兴,少不了赞扬他一番,并且对他说:“依你估计,羌人实力如何,你需要多少兵马,多少武器和粮草,尽管提出要求。”赵充国说:“情况究竟如何,现在还不清楚,因此不便估计,更无法提出什么要求。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我要求亲自去看一看。等我到了那边,摸清了情况,然后草拟方略,再向您详细奏报。” 赵充国来到西北甘肃的金城郡,实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渡过黄河,侦察羌人地区的形势。又从俘虏口中,问明羌兵各部首领之间的关系等情况,于是定出了驻兵屯守的计划。主张对羌人不进行攻剿而采取分化瓦解,争取和好的政策,叫做“全师、保胜、安边之策”。赵充国就这样奏报了汉宣帝。但是汉宣帝听了朝中大臣的相反意见,仍然主张进兵攻剿。赵充国一再分析实际情况,据理力争,说明不出兵而“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的理由。赵充国反复奏报,汉宣帝和大臣们反复讨论,终于同意了赵充国的方案。此方案实施以后,果然效果很好,即节省了朝廷的费用,避免了将士流血,而且使汉人和羌人紧张关系随即安靖下来,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5. 请问下炊事班的故事班长耳朵听不见是哪一集

第10集换位思考装聋作哑
一班长对胖洪相当不服,连长决定让一班长到炊事班当几天专,看看他能比胖属洪优秀多少,结果一班长瞎指挥,底下的人不配合,却也能得到连长的表扬,一班长于是开始烧包,终于犯下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关键时刻,还是胖洪出手,帮一班长解了围。
胖洪因为太胖被女朋友踹了,开始发奋减肥,谁知减得太过火,竟然把耳朵减聋了,无奈之下进了医院,出院后胖洪仍然装聋作哑,其他人却还蒙在鼓里,于是趁班长听不见,把对班长长期以来的意见一次性提出,而这些意见都被胖洪听得真真切切。
------------------------------------------------------
如果觉得答案满意,请及时采纳+点赞(回答问题也很辛苦)
我是“帮我324”主要回答<电影类问题>
喜欢看电影的朋友私信多多交流,鼠标点指我的名字“求助知友”向我提问

6.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眼见为实耳为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

1、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拼音】: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

【解释】: 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出处】: 元·无名氏《大战邳彤》:“主公,便好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拼音代码】: bljy

【近义词】: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反义词】:束手无策

【用法】: 作主语、定语、分句;指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英文】: counter measure for measure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拼音】: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解释】: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拼音代码】: brhz

【近义词】:亲临其境

【反义词】:胆小如鼠

【灯谜】: 抓虎仔

【用法】: 作主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

【英文】: The only way to catch tiger cubs is to go into the tiger's den

【故事】: 东汉时,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和鄯善王交好,鄯善王对他们也很友好,表示愿意与汉修好,匈奴国的使者从中挑拨离间。班固对随从说:“不进入虎穴,怎么能抓到虎子。”连夜攻击并全歼灭匈奴使者,与鄯善王重归于好。

3、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拼音】: yǎn jiàn wéi shí,ěr tīng wéi xū

【解释】: 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

【出处】: 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拼音代码】: yjwx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拼音】: jìn zhū zhě chì,jìn mò zhě hēi

【解释】: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出处】: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拼音代码】: jzzh

【近义词】:耳濡目染

【灯谜】: 花落水流红

【用法】: 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英文】: Keep not ill men company, lest you increase the number.

【故事】: 晋朝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告诉人们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受到好的影响,生活在坏的环境里也会受到坏的影响,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7. 洗耳恭听的成语故事

典故:
尧帝,因封于唐而被后世称为“唐尧”。他德高望重,人民都很尊敬他。在他的领导下,各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到了尧老年的时候,由部落联盟推举他的继承人,大家一致推举了舜。尧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舜,又经过了长期考察后,才放心地将首领的位子给了舜。
尧舜时代,有一位贤人,叫许由。尧在选继承人的时候,听说许由是个世外高人,便想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他。许由是个以不问政治为“清高”的人,不但拒绝了尧的请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当时尧还以为许由谦虚,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请他,并传话说,如果坚决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颍水边去,掬水洗耳。
许由的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正巧牵着一头小牛来让它饮水,便问许由干什么。许由就把事情告诉他,并且说:“我听了这样不干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道:“哼,谁叫你在外面招摇,名声大了,惹出麻烦来,完全是你自找的,还洗什么耳朵!别玷污了我小牛的嘴!”说着,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这个故事中的“洗耳”与后来“洗耳”的含义完全不同。许由是因为不愿意听,且自命清高而洗耳;后世所说的“洗耳”则是准备领教的意思。

8. 以耳听为虚,耳见为实写一篇童话故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一句俗话,这样一名言警句不知影响了有多少人,但这句话真得说的对吗?……
首先说眼见为实。不要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点代表不了全部(即使你看到的这一点是真实的),现在这年头障眼法多得是,作假的很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以假面目示人所以很多时候你很难看到很多很真实的东西……不要说别的,就大家经常开玩笑说的,你现在看到的美女有几个是原原本本没有经过加工改造的?……所以眼见为实这句话有问题……
耳听为虚这句话同样有问题……都说言为心声……假如你留意一个人说的话,从他说话的内容到声调等……你会发现大量真实的信息,尤其是将一个人在不同时间说的话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比如一个人撒谎,他可能会前言不搭后语,因为编的东西再圆也会出现漏洞,除非他是说谎话的天才……
当然,任何一句话的产生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都有其正确性准确性,我这里的分析也只是相对而言,假如你钻牛角尖我也没办法……采用辩证法分析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人若看得透,准确判断,就可驾驭事物而不为事物所控制,他做事看人便有准星,从不眼花缭乱,分得清黑白虚实。世事往往与它的外表不同,无知者只见表象;欺诈其实是肤浅的,而愚者却趋之若鹜。要做智慧高手,先得克服自己的偏听偏信。
枪有准星才能射中目标,人有眼力才能判断是非。要学会洞察最深处的东西,摸清他人的底细。要学会谨慎,人生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判断力。仿佛一种天赋智慧,使我们尚未起步就像走过了一半成功之路。随着岁月和历练的增长,理智完全的成熟,还可以使判断力因时就势、左右逢源。天生有判断力的人憎恶奇思怪想,尤其在重大判断上更是如此,讲究万无一失。看清楚事情并不很容易,可又不能不在这方面多动脑筋。
双方的意图都尽在不言中,在政商两界甚至生活工作中,没有极强的判断力,就会落入陷阱。很多事物,都是假象先行,让笨人紧随其后,展露低俗、平庸,真相往往最后到来,让愚者无法忍耐下去,失去判断所必需的细心、观察,匆匆地下了结论。一个草率的人是没有保险的枪,经常会走火;有时竟连耳听为虚这样的道理都会忘记,用耳朵代替了眼睛。这便是一个地道的睁眼瞎。
因为听了别人对他的非议而顿时便觉得一个人可恶,因为听了不利的传闻而顿时便觉得他卑鄙,因为听了别人的劝说便下决心永远疏远他。难道不觉得这对当事人来说是不公道的吗?难道不觉得自己太浅薄了吗?
晋景公因信奸言将赵氏忠烈满门抄斩而演出千古悲剧《赵氏孤儿》;曹操因听蒋干传言误杀蔡瑁、张允而中连环之计,最后兵败赤壁壮志难酬。古今中外,因误信传闻而铸成的悲剧比比皆是,难道还不足以使我们引以为鉴吗?
学过辩证法的人都明白,对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对一个人也应该辩证地、全面地对待。否则,对人先已有了成见,再加上别人的耳边邪风,便对某个人“盖棺定论”,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浅薄。一座山,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人,可以左看忠右看奸;至于某件事,更会因为评论者立场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所以,对一个人,不能用他的过去来说明将来,也不能用一个侧面取代全面。古人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虽然不一定每个细节都能碰见,但对传言应该进行调查、分析,弄清真相。这样才能对某个人、某件事作出正确的评价,否则,来不及送上一份理解和支持,便会失去一份本该牢固的友谊。
甚至有时候,亲眼见到的事情,背后也会另有原委,也就是说耳闻有假,目睹亦有伪。
人际关系的分歧,就是由于彼此的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快、敌对、冷淡和疏远,也大都是因为互相不了解。
如果你想要和别人合作、相处,首先就必须懂得了解别人。
一般人总喜欢提出意见,批评别人。当别人的行为达不到我们所期待的时候,我们就会显得不太高兴。即使程度并不严重,也会多少使别人感到压力和紧张。
一个人如果想要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决不能要求人家依照自己规定的模式做事,或偏听偏信。解决人与人之间不愉快的惟一方法,就是去了解真相。
让我们用许三多的一句话共勉:好好活着,做有意义的事。
而用我的话来说: 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

9. 孔子说的一句话,是说眼睛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的,何况是耳朵听的,这句话是什么

原句是: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原文: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乎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故知非难也,所以知人难也

翻译: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

颜回回答道:“不能这样,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

(9)耳听不一定为虚的故事扩展阅读: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所在文章选自《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网络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