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450字

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450字

发布时间: 2020-11-28 02:44:08

❶ 红楼梦其中的一个故事500字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❷ 红岩中一个故事简述450字

小萝卜头是谁,你们知道吗?对了,有一本著名的小说《红岩》,你们看过吧?噢,江姐你们知道吧?江姐、双枪老太婆、许云峰、疯老头,这些都是小说《红岩》里面的人物。小萝卜头也是《红岩》里的一个人物。他的人物原型叫宋振中。

宋振中在一岁的时候,和妈妈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重庆白公馆监狱;1949年9月6日,和妈妈徐林侠、爸爸宋绮云一起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戴公祠,当时,小萝卜头宋振中才9岁。

小萝卜头宋振中遇害时年仅9岁,但是,他在敌人的监狱里被关押了8年。他是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在敌人残酷迫害下,小萝卜头是吃霉米饭长大的,不知道糖是什么味儿。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渴望到学校里去读书,但是,他是“政治犯”,敌人不让他读书,经过地下党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小萝卜头稍微大一点以后,就懂得了谁是坏人,谁是好人。他特别痛恨国民党反动派,在敌人的监狱里帮助地下党做了许多成年革命者不能做的革命工作,为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正因为如此,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小的烈士。

宋振中

宋振中(1941-1949),男,解放战争时期的小烈士。宋振中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父亲宋绮云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他的父母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他也被带进了监狱。 宋振中从小跟着母亲在女牢中长大,一直到四五岁还没有见过关在男牢中的父亲。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小萝卜头”从小就很懂事,他的妈妈为了给他换一点大豆吃,就去做苦工,可每次开饭时,“小萝卜头”总是让妈妈吃。他还常常搜集一些破布条、破袜子留给妈妈做鞋用。从五岁起,他就学着自己缝补破衣服了。“小萝卜头”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提出让他出去上学,特务们怕暴露他们的罪行,硬是不让,经过多次斗争,才同意由同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将军教“小萝卜头”念书。“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也很懂礼貌,非常尊敬老师。 监狱生活使“小萝卜头”懂得了许多道理,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精神都留给他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就知道恨谁、爱谁。他还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信息。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监狱后,就是由他从男牢传到女牢,从楼上传到楼下的。每当大人商量事情,“小萝卜头”总是坐在门口放哨,他还帮助大入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传递东西。在国民党溃逃之前,特务们安排杀害“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残酷的敌人用刺刀杀死了他的父母,又逼向“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喊着:我没有罪,我要出去。灭绝人性的刽子手劈 胸就是几刀,把他杀害了。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宋振中和他的父母为革命烈士。
参考资料:网络

❸ 红楼梦里的一个故事350字左右

体现贾宝玉痴情的一个故事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 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 便忙赶上来, 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 还撒谎呢. "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 你又要死了! 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 "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 "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 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 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 ,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 "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宝玉站着, 只管发起呆来.原来方才出来慌忙,不曾带得扇子,袭人怕他热,忙拿了扇子赶来送与他,忽抬头见了林黛玉和他站着.一时黛玉走了,他还站着不动,因而赶上来说道: "你也不带了扇子去,亏我看见,赶了送来."宝玉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 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 只等你的病好了, 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 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便推他道:"这是那里的话!敢是中了邪?还不快去?"宝玉一时醒过来,方知是袭人送扇子来,羞的满面紫涨,夺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

❹ 红楼梦里的一个故事

热闹:元春省亲,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悲情:黛玉葬花,尤二姐吞金自杀,黛玉焚稿短痴情,探春远嫁,惜春出家
凄楚:迎春误嫁中山狼,晴雯病逝,贾宝玉杜撰芙蓉诔,香菱屈受贪夫棒
美丽:宝钗扑蝶,湘云眠芍,宝琴立雪

❺ 红楼梦读后感,故事随便,450字左右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它不仅是曹雪芹先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从而使一个繁荣的荣国府走向衰败。曹雪芹先生历时十年完成这部著作,用细腻和巧妙的文笔叙述了一个繁荣一时的荣国府。 当我看完了《红楼梦》后,我感到无比的心酸,我甚至有点怨恨作者为什么把这《红楼梦》的结局写得这么悲惨,这与《红楼梦》前部分的那生气、繁荣的景象一点有不符合。但后来我渐渐的明白了,当时的社会就是这么黑暗,这只不过就是社会的演变过程罢了。 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林黛玉,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却似乎知道她的苦衷似的。她从小父母双亡,又寄人篱下,她感到自己的世界有多么的孤独,为了保护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语气去对待他人,这也是她养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800字》。林黛玉在凄凉中死去,身边只有服侍她的一个丫鬟在默默的为她哭泣。这时我也想起了她那被预言的悲惨的一生。 贾宝玉,一个外表看上去柔弱带点天真的男孩子,其实也有刚强男子的一面,也许到最后谁也想不到他会去出家,是因为他看破了红尘吧,他是一个渴望得到自由的人,当姐妹们成家后都抱怨着生活中的事,他的内心渐渐的成熟了,更何况在这种"指腹为婚"的时代,对他来说更是一种水深火热。同时他又是一个痴情的人,他对林黛玉可以不顾一切,从这也可以看出林黛玉之死对他的打击有多大。我不禁替贾宝玉感到惋惜,美好的青春就这样被断送了。 《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几乎都是悲惨的,从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休"到薛宝钗的"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再到林黛玉的"堪怜咏絮才,玉带从中挂。"都能体现出来。曹雪芹先生曾惨痛的写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谴愚忠,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一书让我感慨万千,它是贾宝玉一生的·真实写照岁月流逝,生命的年轮在不停的轮转,但又有谁能读懂这曹雪芹的梦中泪。

❻ 红楼梦其中的一个故事。 《红楼梦》中的一个小故事

《红楼梦》中的抽柴女孩,一个小故事,其实大文章。

❼ 红楼梦的一个小故事300~400字

宝玉挨打
宝玉和蒋玉菡在那次薛蟠过生日的宴会上遇到了,宝玉因为知道忠顺王府有个叫棋官的戏子很好,就在蒋玉菡出去的时候问他可认识个叫棋官的,蒋玉菡说自己正是。二人相见恨晚,然后就互相交换了汗巾子……这件事后来被忠顺王府的人知道了。正巧这时棋官离开了忠顺王府,但是忠顺王很喜欢他,离开了不行。忠顺王府的人就找到了贾府,贾政很生气就去叫宝玉,忠顺王府的人就问宝玉知道不知道棋官在那儿,其实就是跟宝玉要人。宝玉开始不想承认,但是这人连他和蒋玉菡交换了汗巾子的事儿说出来了,宝玉想这事儿都知道了还有什么能隐瞒呢,就说出了蒋玉菡的住处。倒霉的是在这之前贾政遇到了贾环。恰巧这时金钏跳井尸体被捞出来,贾环就跟贾政说这是因为宝玉逼淫母婢(金钏是王夫人的丫环……)。贾政是因为这个叫宝玉来问话,没成想刚叫来宝玉忠顺王府的人就来了。这些事情凑在一起再加上宝玉平时的表现。贾政怒不可遏,就打了。

❽ 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要写名称

宝钗扑蝶,黛玉葬花,平儿行权, 妙玉奉茶,元春省亲,熙凤弄权,惜春描园,迎春诵经,湘云醉眠,巧姐避祸,李纨课子,可卿春闲,鸳鸯抗婚,探春结社, 晴雯撕扇

❾ 红楼梦里的一个完整的故事,一定完整

是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
如果看过全部的红楼梦
就不难感觉
曹雪芹绝对是一个天才
我可以告诉你结局
林黛玉死了
薛宝钗独守空房
贾宝玉出家为僧
就是那句话
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梦》从这部文学作品问世以来,就有人专门研究它。而对这部作品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这部作品塑造了众多的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因此这部作品是对女性的讴歌;有人说它展现了一个封建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这个家族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它预示了封建社会灭亡的命运;有人说书中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他身上已有了民主思想的萌芽……。其实这部书讲述了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

作者开宗明义,在第一回中就指出,“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英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因此草受天地精华,又加雨露滋润,脱却草胎木质,修成个女儿身,只因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著一段缠绵不断之意。恰近日神英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还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书中又说“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到人间去了却此案。”

看来,书中虽人物众多,但主要人物只有宝玉、黛玉。其他人物只是“勾出来”“陪他们了结此案的”;书中虽事情繁杂,但主线明了,即宝、黛的爱情故事,也就是还泪之说。作者紧扣此主线,展开情节。

一、神安排了书中人物命运

书中多次提到一僧、一道,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场戏剧,那么这一僧、一道则是幕后导演。这“僧”即茫茫大士,这“道”即渺渺真人。是这两位神仙把这些人带到人间,安排了他们的出生。书中写道,这两位神仙结伴游玩,一日来到大荒山青埂峰下,见到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正在自怨自叹,原来这玉是早年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女娲随便弃在青埂峰下。因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能大能小,于是变成个扇坠形的美玉。两位神仙将玉托在手中见其晶莹可爱,决定镌上几个字,带他到人间“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经历一番。于是神英侍者口衔此玉下世投胎,即宝玉。

绛珠仙子则安排在一个江南的书香之家出生,即黛玉。而黛玉的母亲又是宝玉的姑妈,两人为姑表兄妹。黛玉幼年失去母亲,后父亲也病逝,投靠外祖母,与宝玉会合。书中另一重要人物宝钗,其母又是宝玉的姨妈,两人为姨表姐弟。因近日皇上征集仕宦名家之女充实内宫,为上京待选,遂上了京城,住在姨妈(宝玉母亲)家,也进了贾府。从此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会合,演出了一场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故事。

神仙不但安排了人物的出生,还安排了人物的性格。因绛珠仙子要“还泪”,所以黛玉一定要是个爱哭的女孩,因此安排她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姐妹,孤苦伶仃,又体弱多病,这都为爱哭奠定了基础。黛玉是个袅娜俊美、风流聪慧的姑娘;宝钗则生得肌肤丰泽、艳丽妩媚。一个敏感多疑,一个豁达随意。

神仙还安排了人物的矛盾,宝钗幼时,家里来了个癫头和尚,送给一把金锁,上面镌上了八个字:“不弃不离,芳龄永继”,与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正好是一对,而且和尚一再叮嘱,此锁要像护身符,时时配带在身上,并说“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婚。”这为金玉良缘埋下伏笔。

神仙安排的十分有序,而且合情合理。此后两位神仙也化作一僧一道来到了人间,而且每到关键时刻就出现,推动著故事的发展。

二、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绛珠仙草为草木;宝玉的玉曾是当年女娲为补苍天而炼的七彩石,“木石前盟”即指宝黛爱情。

宝玉与黛玉一见如故,书中写的很精彩:黛玉一见宝玉,吃了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与此同时,宝玉则喊了出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此两人情同手足,“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耳鬓斯磨,十分亲密。但好景不长,不久又来了个薛宝钗,此人只比宝玉大一岁,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善解人意,做事迎合贾母的心愿,深得贾府上下的喜爱。加上宝钗的母亲刚到贾府就把和尚关于金佩玉的话散布出去,暗示大家:宝玉和宝钗才是天设地造的一双,他们的婚姻才是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互不相容。宝玉从小就不喜欢他出生时,口中衔的这块玉,曾当众摔过多次。还有一次宝钗到怡红院看望宝玉,宝玉正睡中觉,宝钗看枕边的刺绣十分精美,就顺手绣起来,忽听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顿时愣住。还有一次,黛玉的贴身丫头紫鹃和宝玉说了一句玩话“林姑娘今秋或明春就要回苏州老家”,宝玉一听,“便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一头热汗,满脸紫胀,呆呆的,失去了灵性,直像个木头人”,贾府上下忙成一片,哭成一团。直到见到紫鹃,宝玉才“哇”一声大哭起来,当众抓住紫鹃不放,说“要去连我也带了去”。只要听说“林”字,就大闹起来“不得了,林家的人接她们来了,快打出去!”并对紫鹃说“活著咱们一起活;死了咱们一起化灰化烟。”这一闹,无疑是把他们的爱情展现给了贾府所有的人。他以为视他为掌上明珠的贾母、王夫人会满足他们的心愿。恰恰相反,明白了他们的私情后,更引起了他们的反感。贾母曾借批戏文说了如下一番话:“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一些才子佳人,最没趣。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一个女儿,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个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遂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是佳人?”这一番话无疑是对他们爱情的谴责,也给他们的爱情敲了一次警钟。看来,金玉良缘已成定局,木石前盟必成悲剧。

三、“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

黛玉体弱多病,一个孤女寄人篱下,再加上黛玉又是个极聪慧而敏感的女孩。眼看自己的爱情无望,心中郁结的话,又无从诉说,所以终日以泪洗面。书中多次写到黛玉的哭。而她的哭无不与宝玉有关。让我们举出几例:

黛玉到贾府的第一天就掀起轩然大波。当时贾府的主要人物全部在场,黛玉正在同众人说话,有人报“宝玉来了”,宝玉早已看到了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料定是姑妈之女,到跟前细看,心想这样一个绝色女孩,肯定也有玉,就问“可也有玉没有?”听说黛玉没有,宝玉顿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满面泪痕说道:”家里姐妹们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不是个什么好东西。”吓的众人一拥去拾玉。贾母急得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当晚,众人都已安息,黛玉却独自垂泪,丫环袭人来询问,黛玉说:“今日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痴狂病,倘若摔坏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宝黛第一次见面,黛玉就流了泪。

一次黛玉去找宝玉,吃了闭门羹,书中写道: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一天未回,十分忧虑,晚饭后便去看看,见前面宝钗进了宝玉的院内。到了怡红院见大门关闭,黛玉扣门。谁知丫环晴雯和别人拌了嘴,没好气正在抱怨;“有事没事的跑了来坐著,害得我们三更半夜不能睡觉!”忽听又有人扣门越发生气“都睡了,明儿再来。”黛玉恐怕丫环没听见她的声音,说:“是我!”睛雯高喊:“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一概不准放人进来!”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一串串泪珠滚了下来,正是回去不是,站著不是,只听里面一阵笑语声,更加伤起心来,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连花丛中的鸟儿也不忍听这悲戚之声,纷纷躲避。

一次宝玉遭贾政毒打,伤痕累累,黛玉去看望,宝玉听得悲戚之声,从梦中惊醒,见黛玉两眼肿得像桃子一般,满面泪光,宝玉劝慰她几句,黛玉更加伤心,此时虽不是号啕大哭,然而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厉害。

更耐人寻味的是越到后来,黛玉的病势越来越沉重,而黛玉的眼泪反而少了,书中写道:一次宝玉见黛玉又在哭,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今年比往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必哭一回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黛玉拭泪道:“近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往年少了些似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黛玉死的那一天,正好是宝玉、宝钗结婚大典的那一天,贾府上下全部在那里,潇湘馆内无比凄清,只有寡嫂李纨守在身边,黛玉悲愤交加,但此时却一话、一滴泪也没有了。为什么?正如书中所说“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好一个“泪已尽”,此笔泪债已还清,当然再也没有了眼泪。绛珠仙子还完泪债,已经没有活在世上的必要了,该回到她原来所在的位置上去了。所以魂归离恨天,一缕香魂返故乡。

纵观全书,作者将这个因缘故事,剖析出一个横断面,让读者既看到了上世的因,又看到了这一世的缘。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所以我们说《红楼梦》其实讲了一个因缘故事。

❿ 红楼梦其中一个故事梗概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姑苏城仁清巷内有个葫芦庙,乡宦版甄士隐居住在庙权旁。他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士隐带着妻子投奔岳父,遭到岳父的白眼。一日,甄土隐听到了一疯跛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