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爱讲故事的人作文

爱讲故事的人作文

发布时间: 2020-11-28 12:03:51

『壹』 我也想做一个讲故事的人作文

用一种无所谓的方式来掩饰内心的敏感,和很多文艺青年一样。
喜欢看书,看电影,听音乐。我一直觉得,一个内心敏感之人。
不该再去体验那些能引起人们敏感的东西,这样的体验往往会放大内心的某些不好的一面。并变成心魔。
我不美,但我知道自己该有什么样子。
我不沉默,但有时我觉得再多话语也说不清我真正的心思。
我不难相处,但似乎少有人可以完全突破我的防备。
我悲伤,因为我还不能理解什么是绝对的快乐。
我喜欢笑。也很喜欢看别人笑。更希望我们有能力诚实的哭。
在辽阔的世界里感到拥挤。
在宽容的自由里感到束缚。
在自大的自我里感到自卑。
还有什么情况,比这些强烈的矛盾更让人无所适从?
活在自以为诚实的状态之中。
永远是一种无根的漂浮。
即使你觉得你正被灿烂的光点围绕着。
那种有光,仍是悲哀。
你迟早会有沉没的一天!
将晴将阴,
人活着就是这样,在难以控制的天气之下。
安身立命,且战且走。
而我们与之对抗的武器。
有时竟只剩下贫瘠的乐观。
软弱。其实是一种坚强。
因为一个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弱。是强悍的!
坚强,也是一种软弱。
因为坚强的人,往往是在害怕自己会害怕。
我们常常在错误的方向中找寻方向,
因为我们心中的指南针。
通常是偏颇的——
偏向自以为是。
也偏向自以为非。
即使是美梦,我也必须勇敢一点。
坚持从其中找到真正的清醒。
为了确保不再受伤,
我们常常主动切除了人生最美也最痛的波峰与波谷。
只留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六十分的人生。
何苦?
幸福往往需要我们,更孤注一掷一点吧。
我们都是被{自我}所绑架的傀儡吧。
仍会固执地将我们带往被个性决定的命运,顺流而下、
不管我们怎么假装,那些表象里看不见的沟渠,就像叶子坚硬的梗。
每个人心中。都有看不见的脉络。
PS:我要努力做个有故事的人~

『贰』 以“讲故事的人”为作文题目,写一篇作文

这个延续性的故事,我把它限定在十年里面,这十年,我又把它用文字记录起来,命名为《十年》。

或许这些故事都是那么地微不足道,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引人注目,更没有什么亮点可以发掘到,只是,过着些简简单单的日子,写着些简简单单的文字,记录着点点滴滴的时光,或许就这样在平淡中拼搏过去,就这样,很快会过完十年。

这些故事的主角没有想要设定为自己或者是什么人,对我来说,演绎好一个讲故事的人,把故事用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便是心满意足,更不要再多的装饰和铺设。
十年,从我的初中生涯到大学之后出来工作或者继续学习什么的,一共十年。可能到时候并不是完完整整的十年,可能这样的一个阶段性的故事也是断断续续的,不过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不违心地讲好故事,做好记录就足够了吧。

记得莫言的那篇获奖感言也叫做讲故事的人。

从前,我不喜欢讲故事,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因为要跟着老师去学习算术没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课室里听着老师讲故事,也因此到了小学之后没什么故事可讲的。到了现在,想听故事的机会少了,讲故事更是没什么机会了,时不时在副科上听到一些课外零碎的故事,也只有听罢,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感觉到了最近,看着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写自己的自传,写自己的故事,貌似那样用文字写下自己的故事很有意思。这时候,便想要在这十年里扮演一个讲故事的人……

或许从小家里人管教都比较严谨,平日与朋友同学课余的玩乐甚少,也没有太多特别的故事,只是想起时或许都变得很零碎。但是我的故事都不像别人的自传那样,那么地详细,那么的生动形象,那么的具体;我喜欢写下零零散散甚至有点模糊的记忆,或许那些会更耐人寻味。

其实,故事都不一定要自己经历的,讲故事也不一定要讲真实的。我喜欢这个世界上的一花一草,喜欢那些小桥流水,喜欢那片天空那抹夕阳,更多的都是与它们之间的故事。想要写的故事就是那么的单纯,对于现在的自己接触最多观察最多的也是它们。更想要表达的是它们教会我的一点一滴。

或许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会慢慢学会记录自己的心情,写下那些愉快和不愉快的,时不时翻开或许几年之后会浮起一丝淡淡的微笑,回忆着当年的种种童真稚气。直到自己年老了之后,拿起这本自己写的故事,就这样自己的一生便是不会因为没有记下那些想要铭记的而悔恨当初罢。但是想到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在此刻握笔总是没有那份勇气写下去,可能因为那些故事参杂的情感,也可能是那些懦弱带来的杂念,作为引言,感觉顾虑了那么多,或许还是值得的吧。
现在,初二,十年过去的还只是不过两年的时间。稚气的文笔在此刻起逐一记录下来,慢慢成长的自己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变得更有资格演绎这个讲故事的人的角色……

『叁』 听老人讲故事作文

我的祖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的祖国在我心里真的很伟大,因为她留下了许回许多多的答优秀传统文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不是抗日,就是与国民党抗争,许多好汉和英雄都牺牲了有:黄继光献身堵枪口,邱少云烈火焚身稳如泰山。。。。。。他们都是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现在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以自己的壮举和英姿,赢得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尊敬,同时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伟大,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富强,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已经让我自豪骄傲。

『肆』 以听家里人讲故事写一篇作文400字五篇

我的太奶来奶属鸡,今年自已经90岁了。1921年她出生在宁波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年轻的时候,随太爷爷一起来到上海谋生。我特别喜欢到太奶奶家玩,因为她会和我说起很多她年轻时候的故事。
在他们刚到上海的时候,家里非常拮据,没有多余的钱可以用来改善生活,所有的收入主要用于满足温饱。她们前前后后一共生了3男4女七个小孩,可以想象要养活这些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到了我的爷爷那一代,生活开始趋向稳定,太爷爷太奶奶的孩子们也各自成家立业,搬出了祖屋,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个时候生活改善了,我爷爷每周都会去看望太爷爷太奶奶,这是老人家最开心的时刻。在我爸爸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爷爷还会带着我爸爸一起去看望他们,同享天伦之乐。
现如今,这个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虽然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是我爸爸还是会经常带着我去看望太奶奶。太奶奶依然耳聪目明,非常健谈,喜欢和我们拉家常,说说90年来发生的事情。我感受最大的就是,90年来,我们整个家庭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可以说从一无所有到衣食无忧,这不也正是我们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吗。

『伍』 读莫言的讲故事的人想到的,读后感小学作文 450字

莫言在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写了这篇文章,里面讲了3个故事。其中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后面2个。
前一个故事讲的是8个人一起外出打工,走了不久,乌云漫天,他们躲进了一个庙内,他们从庙内往外看,有个火球在滚来滚去,云中还似游龙在翻腾。其中有个人说,咱们8个人中一定有人做了坏事,做坏事的人赶紧出去,省得连累了我们这些好人!自然是没有人出去,耗了半天,又有人说,要不咱们就抛草帽,草帽被刮回庙里的就是好人,被风卷走的就是做了坏事的人,必须出去接受老天爷的惩罚!其他人纷纷同意,他们同时把草帽扔了出去,只有一人的草帽被风卷走了,其他人让他赶紧出去接受惩罚。那人自然是不愿出去,于是两个人把他了出去,仍在了外面。那两个人刚回到庙中,庙就塌了,七人无一生还。
刚读完这个故事还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做了坏事”的人,没死,其他“好人”反倒死了。后来一琢磨,明白了。那些所谓的“好人”其实都做了坏事,而只有那个“坏人”没有做坏事。老天爷是为了救那个人,才把草帽卷了出去,惩罚了那七个人。其实就一个道理“人在做,天在看”。
后一个是讲作者小时候开“忆苦思甜”大会,所有人都在哭,不过大多是假哭,还有用唾沫充当眼泪的,只有一个人没有哭,并且眼中流露出惊讶,后来有十几个人打了他的小报告,他受到了处分,后来长大后,作者想跟他道歉都已经晚了,因为他已经死了十几年……
其实当所有人在哭时,可以允许有人不哭;当所有人假哭时,更可以允许有人不哭。因为有真性情,好就好,坏就坏,真就真,假就假。一切都诚市的面对岂不是比弄虚作假要好得多,坦诚的多……
莫言他是一个育人的作家!即使他只是在讲故事
莫言说的不是故事,都是事实。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啊。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中国没有艺术家,因为没有人能在银幕上、电视上或者舞台上客观反映那些年的故事。

北京时间今日(8日)凌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
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理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深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的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的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的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看到昔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
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象。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作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
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数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进行着的牛车社,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庭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个迷恋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成人,我遇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怀疑他是一个动物变化而成。每当夜晚我从生产队的记工房回家时,无边的恐惧便包围了我,为了壮胆,我一边奔跑一边大声歌唱。那时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嘶哑,声调难听,我的歌唱,是对我的乡亲们的一种折磨。
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我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1976 年2 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3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开始尝试用笔来讲述故事。起初的道路并不平坦,我那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的富矿,那时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文学价值很低。
1984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的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的启发指导下,我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在《秋水》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根据我的体会,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尽管我没有很好地去读他们的书,但只读过几页,我就明白了他们干了什么,也明白了他们是怎样干的,随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该干什么和我该怎样干。
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爷爷奶奶、村里的老人们讲故事的方式。坦率地说,讲述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谁会是我的听众,也许我的听众就是那些如我母亲一样的人,也许我的听众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故事,起初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譬如《枯河》中那个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透明的红萝卜》中那个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孩子。我的确曾因为干过一件错事而受到过父亲的痛打,我也的确曾在桥梁工地上为铁匠师傅拉过风箱。当然,个人的经历无论多么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写进小说,小说必须虚构,必须想象。很多朋友说《透明的红萝卜》是我最好的小说,对此我不反驳,也不认同,但我认为《透明的红萝卜》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长的一部。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说的灵魂,尽管在后来的小说里,我写了很多的人物,但没有一个人物,比他更贴近我的灵魂。或者可以说,一个作家所塑造的若干人物中,总有一个领头的,这个沉默的孩子就是一个领头的,他一言不发,但却有力地领导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东北乡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
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须讲他人的故事。于是,我的亲人们的故事,我的村人们的故事,以及我从老人们口中听到过的祖先们的故事,就像听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样,从我的记忆深处涌出来。他们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等待着我去写他们。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姑姑、叔叔、妻子、女儿,都在我的作品里出现过,还有很多的我们高密东北乡的乡亲,也都在我的小说里露过面。当然,我对他们,都进行了文学化的处理,使他们超越了他们自身,成为文学中的人物。
我最新的小说《蛙》中,就出现了我姑姑的形象。因为我获得诺贝尔奖,许多记者到她家采访,起初她还很耐心地回答提问,但很快便不胜其烦,跑到县城里她儿子家躲起来了。姑姑确实是我写《蛙》时的模特,但小说中的姑姑,与现实生活中的姑姑有着天壤之别。小说中的姑姑专横跋扈,有时简直像个女匪,现实中的姑姑和善开朗,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现实中的姑姑晚年生活幸福美满,小说中的姑姑到了晚年却因为心灵的巨大痛苦患上了失眠症,身披黑袍,像个幽灵一样在暗夜中游荡。我感谢姑姑的宽容,她没有因为我在小说中把她写成那样而生气;我也十分敬佩我姑姑的明智,她正确地理解了小说中人物与现实中人物的复杂关系。
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因为胸有成竹,因为情感充盈,仅用了83 天,我便写出了这部长达50 万字的小说的初稿。
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但书中的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在这本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这是我狂妄的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缩影一样。
作家的创作过程各有特色,我每本书的构思与灵感触发也都不尽相同。有的小说起源于梦境,譬如《透明的红萝卜》,有的小说则发端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譬如《天堂蒜薹之歌》。但无论是起源于梦境还是发端于现实,最后都必须和个人的经验相结合,才有可能变成一部具有鲜明个性的,用无数生动细节塑造出了典型人物的、语言丰富多彩、结构匠心独运的文学作品。有必要特别提及的是,在《天堂蒜薹之歌》中,我让一个真正的说书人登场,并在书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十分抱歉地使用了这个说书人真实姓名,当然,他在书中的所有行为都是虚构。在我的写作中,出现过多次这样的现象,写作之初,我使用他们的真实姓名,希望能借此获得一种亲近感,但作品完成之后,我想为他们改换姓名时却感到已经不可能了,因此
也发生过与我小说中人物同名者找到我父亲发泄不满的事情,我父亲替我向他们道歉,但同时又开导他们不要当真。我父亲说:“他在《红高粱》中,第一句就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我都不在意你们还在意什么?”
我在写作《天堂蒜薹之歌》这类逼近社会现实的小说时,面对着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我敢不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进行批评,而是这燃烧的激情和愤怒会让政治压倒文学,使这部小说变成一个社会事件的纪实报告。小说家是社会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做人来写。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发端事件但超越事件,关心政治但大于政治。
可能是因为我经历过长期的艰难生活,使我对人性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我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么,也明白真正的悲悯是什么。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难用是非善恶准确定性的朦胧地带,而这片地带,正是文学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只要是准确地、生动地描写了这个充满矛盾的朦胧地带的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并具备了优秀文学的品质。
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的作品是令人厌烦的,但我的人生是与我的作品紧密相连的,不讲作品,我感到无从下嘴,所以还得请各位原谅。
在我的早期作品中,我作为一个现代的说书人,是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但从《檀香刑》这部小说开始,我终于从后台跳到了前台。如果说我早期的作品是自言自语,目无读者,从这本书开始,我感觉到自己是站在一个广场上,面对着许多听众,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是世界小说的传统,更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也曾经玩弄过形形色色的叙事花样,但我最终回归了传统。当然,这种回归,不是一成不变的回归,《檀香刑》和之后的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小说领域的所谓创新,基本上都是这种混合的产物。不仅仅是本国文学传统与外国小说技巧的混合,也是小说与其他的艺术门类的混合,就像《檀香刑》是与民间戏曲的混合,就像我早期的一些小说从美术、音乐、甚至杂技中汲取了营养一样。
最后,请允许我再讲一下我的《生死疲劳》。这个书名来自佛教经典,据我所知,为翻译这个书名,各国的翻译家都很头痛。我对佛教经典并没有深入研究,对佛教的理解自然十分肤浅,之所以以此为题,是因为我觉得佛教的许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识,人世中许多纷争,在佛家的眼里,是毫无意义的。这样一种至高眼界下的人世,显得十分可悲。当然,我没有把这本书写成布道词,我写的还是人的命运与人的情感,人的局限与人的宽容,以及人为追求幸福、坚持自己的信念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小说中那位以一己之身与时代潮流对抗的蓝脸,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这个人物的原型,是我们邻村的一位农民,我童年时,经常看到他推着一辆吱吱作响的木轮车,从我家门前的道路上通过。给他拉车的,是一头瘸腿的毛驴,为他牵驴的,是他小脚的妻子。这个奇怪的劳动组合,在当时的集体化社会里,显得那么古怪和不合时宜,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眼里,也把他们看成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小丑,以至于当他们从街上经过时,我们会充满义愤地朝他们投掷石块。事过多年,当我拿起笔来写作时,这个人物,这个画面,便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知道,我总有一天会为他写一本书,我迟早要把他的故事讲给天下人听,但一直到了2005年,当我在一座庙宇里看到“六道轮回”的壁画时,才明白了讲述这个故事的正确方法。
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的,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
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当然,我没有资格强迫你们读我的书。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更是如此。
尽管我什么都不想说,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我必须说话,那我就简单地再说几句。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
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
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谢谢大家!

『陆』 讲故事的人英语作文60单词

In previous articles on this blog we have shared our experience regarding the use of storytelling as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leadership tools available to modern leaders. It’s really no surprise, sinceleaders throughout the ages have used personal stories, parable and anecdotes effectively toensure that listeners could easily absorb and integrate information, knowledge, values andstrategies.
在这个专栏打头的几篇文章中,我们已经分享了一些现代领导者如何将讲故事作为一种最强大领导力工具的经验。这并不出奇,古往今来的领导者都曾使用个人故事、寓言和轶事来帮助听众有效地吸取和整合信息、知识、价值与策略。
Beyond merely understanding the power of stories, however, there remains the need for specificaction and commitment to become a storyteller. I hear people say: “Sure, I can see your pointabout telling stories…but do I really need to make the effort to become a storyteller myself? Itdoesn’t seem to come naturally to me.” My answer is always something like: “Yes, I understand.And there was also a time when wal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yping and using a computerprogram seemed unnatural. But when you clearly understood ‘why’ learning these skills was worththe time, you simply got busy and did it. Right?”
除了要懂得故事的力量,我们还需要知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我曾听人说过:“当然,我明白讲故事的意义,但我是否要付出一定努力,才能使自己变成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这种能力貌似不是自然生成的。”我总会回答说:“是的,我理解。曾几何时,直立行走、读书写字、使用电脑也曾经是非常不自然的事。不过,一旦明白了‘为什么’学习这些技能是值得的,你就会很乐意这样做。对吗?”
So in this article I want to remind readers of the compelling reasons why it is worth your time tobecome an effective storyteller, in the hopes that more managers and leaders will just get busylearning to tell stories instead of just spewing out information, directives and platitudes. Here aresome of the many reasons why it is so worth it for you to decide, today, to become a greatstoryteller in 2015 and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因此,在本文中,我想告诉读者,花点时间努力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具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但愿更多的经理人和领导者能够学会讲故事,而不是干巴巴地摆数据、定方向、说一些陈辞滥调。接下来,我就给你说说为什么你应该在2015年、乃至余下的整个人生中,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柒』 讲故事学模范题的作文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就是说话。其中有两层意思:其一,要有话说;其二,话要好好说。这儿只谈谈后者。如何说话才算好呢?能激活读者大脑的话便是好话。如何激活读者的大脑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想想读者的大脑究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即是说,我们首先要研究读者语言解读背后的生命状态。

笔者以为读者的生命状态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简述如下:

其一,大脑机能自主化。心理学中信息加工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及感官的运行流程分三步:接受刺激、进行加工、传导兴奋。因此,大脑工作的状态是积极的、自主化的。如果输入大脑的信息简单或陈旧,大脑便很难获得自主加工的快感,甚至陷入疲惫。看一遍《天鹅湖》,大脑获得快感,但看三百遍,大脑便只能进入消极的抑制状态。因此,好的语言总是留给大脑自主加工的空间。《红楼梦》(48回)中香菱说“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诗),“白”“青”两字“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可见这两字所留下的加工空间!“这个女孩长得一点不漂亮”自然就不如“这个女孩长得一点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因为后者需要大脑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进行加工才能获得“不漂亮”这一信息。而这一加工过程给了大脑快感,因为满足了大脑“机能自主化原则”。“峨嵋山月半轮秋”较“峨嵋山秋月半轮”有诗意,也正在于语序的倒错而使大脑有了自主加工的快感。

其二,信息刺激陌生化。这是“大脑机能自主化”的延伸。陌生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进行的“自主化”加工就更富有挑战性,自然也就更易获得快感。因此,我们的文字应给读者大脑输入新鲜信息,第一个以花喻女儿的,是天才,第二个则是庸才,第三个只是蠢才;诗词中同是说“山”,便有“青山”“碧峰”“翠峦”“黛岫”……诸语,说“夕阳”,便有“落日”“晚照”“夕照”“夕曛”“斜阳”“余晖”“残照”“残阳”……诸语,这并非骚人墨客游戏文字,而是自发地运用了“信息刺激陌生化”这一原则。

其三,思维模式立体化。中国人的思维不同于西方人,西方人长于流线型的逻辑思维,而中国人更喜欢立体化的形象思维。《周易.系辞上》中有这样一句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立象以尽意”正是我国浩瀚诗文基本的“立体化”思维模式的最好概括。诗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马致远想说羁旅之苦,便列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象助其言之;读者借助“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提示,去感受这些象,自然心有戚戚,感同身受了。文载道,而道不直说,常借比喻或寓言言之。诸子百家文,无不如此。一部《庄子》,寓言(含喻)就占十之八九。先秦而下,《诗经》,汉赋,唐宋华章……《围城》……亦无不如此。又如“鹰鼻”的表现力自然强于“勾鼻”,“鹅卵石”也强过“垒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以形象的“色”激活大脑,使满脑里皆是光鲜春色,又恍若眼前,尽得风流;而将“到”“满”……易“绿”字,大脑便只能知道江南皆春而无余韵,正如囫囵吞枣,知枣而无枣味,因为思维没有获得“立体化”的满足。

其四,认知选择情感化。个人在物质的及社会的环境里,选择对象形成认知。在认知过程中,个人重视的首先是符合其欲望、情绪的对象。因此,读者更愿意接受情感化的主观性语言。“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的表现力自然强于“绿色的邮筒立在街的对面”。“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弄”较“摇”好,原因在着一“弄”字,花不复花,影不复影,花影皆性情中人也。

当然,这四方面并不是割裂分立的,相反,它们是浑沌的、整体的、综合的,相互包容而化为一种生命状态。

我们的文字正需要“迎合”读者的这一生命状态。如何“迎合”呢?作者应具有同读者一样的生命状态!写作与阅读不就是两种生命状态的交流、碰撞、沟通吗?而作品不就是这两种生命状态相遇的“场”吗?也就是说,作者只有激活自己的生命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创作出作品,这作品才能去激活读者的生命状态。

为此,笔者提出这样的语言传达总则:有话不直说,换个说法说。

“话不直说”,读者的大脑便有了“自主化”加工的机会;“变个说法”,读者的大脑便获得了“陌生化”“立体化”“情感化”的信息。这样,读者的生命状态便被激活了,从而获得语言的阅读快感。从前文所举例,不难理解这一传达总则。这一总则下,笔者又演绎出六项技术:

其一,联比。联比便是“立象尽意”的怪常之法。作者有话要说,但不单调直说,而是借助联想和想象以相似、相类或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使道理和形象相得益彰,从而使自己的话变得有趣、易懂、形象。具体而言,包括比喻、对比、类比、映衬等手法。欲说女儿腰如何纤细如何婀娜,蠢才直言腰围几何,天才则联比为“杨柳腰”“水蛇腰”之类。再看下面两个句子:

1. 20世纪快要过去了,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回首百年往事……

2. 20世纪的帷幕正在我们头顶徐徐落下,站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驿站,我们回首百年来并未如烟消散的往事……

比较两组句子,我们会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形象可感,颇有文采。究其根本,正是有话不直说,以联比之法说出的精妙处。

其二,泛灵。有一种哲学学说――物活论,它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生命的特性,首先是有感受性,有感觉和知觉的能力。物活论正确与否并非本文所要论证的,但一个作者作文时,却应该有“物活”的意念,即相信“万物有灵”。惟其如此,作者的灵魂才可能与笔下万物交流情感,心与物相知,达到不知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的境界,文字自然就灵动可感。古代诗人观飞雁而起愁,睹落花而见伤,固然脆弱了些,但也正是这种“物我合一”的认知方式造就了一些优秀诗篇。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1.夏季的豆荚长满门的四周。

2.夏季的豆荚挤在门的四周。

第二句生动些。表面看,只是换了一个词,而实际,却是反映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第一句的豆荚死掉了,因为它与作者没有情感交流;第二句的豆荚则有灵魂了,作者将其当作“人”来交流,所以,作者用一个“挤”字表现出豆荚的可爱,豆荚也不辜负“知遇之恩”,助作者传达了愉悦的心情,这“挤”字,做是做不出来的,但有了“泛灵”意识,却能不假思索,自然流出笔端。我们的文章枯干生涩,多由于极度缺乏“泛灵”意识。

其三,换元。数学中常用换元法将问题简捷化,其实换元思想并不单是运用在数学领域,神经学家为研究人的神经而用白鼠做试验,生活中用塑料替代木头做桌子……自然,我们的文字也可借助换元思想而增色。因为换元可以给读者大脑输入新信息,激起大脑的“自主化”加工。不妨看下面两组句子:

1.我的生活还是老样子。

2.我的生活“涛声依旧”。

两句情趣完全不同,第二句见达观,形象感强,读者大脑获得“自主化”加工的快感。借流行歌词、成语典故、诗文词曲等来换元,语言的厚重感甚至文化感也就有了。

其四,倒错。汉字是世界上是美妙的文字,有时仅仅是倒错一下词句的语序,尽管表意并无多大差异,但情趣、意味则完全变了。“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倘若将莎士比亚这句名言倒错回正常语序,即“女人啊,你的名字是脆弱!”,则高下自分。前文所举的李白诗句“峨嵋山月半轮秋”之所以诗意盎然,也正是倒错的作用。其实,诗歌中常借助倒错获得新奇妙语。“黄叶蝉吟晚”是诗,而“黄叶晚蝉吟”只是文;“是你教我学会了敲女儿孩儿的门/于是我便来敲你的夜晚……”是诗,而“是你教我学会了敲女孩儿的门/于是夜晚我便来敲你的……”只是文。

其五,强化。强化其实是通过增加修饰成分或换取称谓将事物细化、形象化。举例便知,“一只狗”自然不如“一只卷毛狗”形象,而“一只黄色的卷毛狗”自然又具体些。“一束花”不如“一束玫瑰”,“一个滑雪者”不如“一位含苞欲放的滑雪少女”。又如,“她在巴士上专心致志地读着书。”这一句不能为我们提供除现成文字之外的任何信息,但,如果将书的名字写出,我们就可以对她的性格有所了解,读《围城》和读《第一次亲密接触》的高下自然不同。

一根毛线,两支竹签,可以织出各样的毛衣;几粒石子,几条经纬,可以下出像人生世相一样复杂的棋,更何况我们拥有几千上万的汉字呢?掌握一些实用的技术,写作便不再“谈虎色变”。但是,若以为技术就能拯救一切,那便是泥而不化。因为写作背后生命状态的获得才是写作的根柢。而养根之法在于三种对话:

一是通过阅读与大师们对话;

一是通过参与与生活对话;

一是通过灵魂让原我与超我对话。

『捌』 讲故事的人英语作文60个单词

我的小鸟My little bird小鸟是我最喜欢的小动物.The bird is the most I like small animals.两年前,姑姑给我买了一对小鸟,它们是麻雀,翅膀上的羽毛是土黄色的,其它的地方都是棕色的,还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爪子上面很粗糙,有明显的小包.Two years ago,aunt bought me a pair of birds,they are sparrows,wings are yellowish,other places are brown,there is a pair of big eyes water Lingling,claws which are rough,marked packets.早上我最懒惰的时候,一般都六点五十起,有时一睡就是七点十分,自从有了麻雀,早上它们就在笼子里唧唧喳喳的吵,让我每早都不得安宁!This morning I the most lazy time,generally the six fifty,seven ten and sometimes slept,since a sp arrow,morning them in a cage twitter noisy,let me each day no peace!这些还不算什么呢!It is not what!它们每天只吃青菜,连麻雀最喜欢的虫子都不吃,而且饭量也很大,一天就能吃下一碗青菜!就连我要进嘴的它也要吃,它俩的名就这样有了:一个叫能能,一个叫吃吃,合起来就是能吃!They eat only vegetables,even the sparrow like most insects don't eat,and appetite is big,one day can eat a bowl of vegetables!Even I'm going into the mouth it will eat,it both is such a:a name can be,one called eat,can eat together is!有一次,我把笼门打开了,没想是一场鸟灾事件!它俩满屋子乱飞,一会儿把玻璃弄打了,一会儿又把书给撕破了.我气的拿起木棒满屋子乱走,见到它俩我就追,终于把它俩追到了绝路,它俩用那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我,我又不舍得下手了.On one occasion,I opened the door of the cage,didn't want to be a bird disaster events!It had a room full of flying,while the glass to get hit,and then give the book to tear.I picked up a stick gas filled the room to go to see them,I'll chase,but finally it both to death,it is both the watery eyes looking at me,I am not willing to do.小鸟伴我走过了两个春秋,它是我最好的朋友!The bird I walked with a two spring and autumn,it is my best friend!

『玖』 《讲故事比赛》的作文

简单的一句话
一名署名约翰卫斯理的人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夫妇在婚后十一年生了一个男孩,夫妻恩爱,男孩自然是二人的宝。男孩两
岁的某一天,丈夫在出门上班之际,看到桌上有一药瓶打开了,不过因为赶时间,他只扬声妻子把药瓶收好,然后就关上门上班去。妻子在厨房忙得团团转,就忘了丈夫的叮嘱。
男孩拿药瓶,觉得好奇、又被药水的颜色所吸引,於是一饮而尽。药水成份厉害,即使成人服用也只能用少量。男孩OD(Overdose服药过量),
被送到医院后,返魂乏术。妻子被事实吓呆了,不知如何面对丈夫。紧张的父亲赶到医院,得知噩耗非常伤心,看儿子的尸体,望了妻子一眼,然后说了四个字。
[www.07938.com]
作者叫读者猜,这丈夫说了四个甚麽字?
答案是:
"
I
love
you
darling
."
作者说,这反应是Proact
ive的(即反过来控制局面,而不被局面控制)。作者亦盛赞这丈夫是人类关系的天才,因为儿子的死已成事实,再吵再骂也不会改变事实,只惹来更多的伤心,而且不只自己失去儿子,妻子也失去儿子。
这故事,主旨是彰显人类选择的自我层次

同一件不幸事你可以怨天尤人,痛骂社会,甚至自责无穷,但事情却不因这些而改变,这一切只改变了你和日后的生活,负着疤痕的活下去。反之,放下仇怨恨和惧怕,放下过去,勇敢的活下去,事情的境况原来并不如想像中坏,这就是作者所说的Proactive
Behavior,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由人转境
,而不是被外界事物牵走

很简短的故事,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当我看到那句
"I
LOVE
YOU,DARLING!"的时候,心中感概万千,多麽简单的一句话,但要有多久的修练,多大的包容,多深的人生智慧,才那种时刻说出如此令人动容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不想让人所知的不幸事,自己选择了麽方式去面对,又怎麽去面对未来以及周边的人事物,与你分享我的感想,也祝福朋友你:永远心顺喜乐!
1.遇到你真的爱的人时
要努力争取和他相伴一生的机会!
因为当他离去时.一切都来不及了....
2.遇到可相信的朋友时
要好好和他相处下去
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可遇到知己真的不易
3.遇到人生中的贵人时
要记得好好感激
因为他是你人生的转折点
4.遇到曾经爱过的人时
记得微笑向他感激
因为他是让你更懂爱的人
5.遇到曾经恨过的人时
要微笑向他打招呼
因为他让你更加坚强
6.遇到曾经背叛你的人时
要跟他好好聊一聊
因为若不是他今天你不会懂这世界
7.遇到曾经偷偷喜欢的人时
要祝他幸福!
因为你喜欢他时.不是希望他幸福快乐吗?
8.遇到匆匆离开你人生的人时
要谢谢他走过你的人生
因为他是你精采回忆的一部分
9.遇到曾经和你有误会的人时
要趁现在解清误会
因为你可能只有这一次机会解释清楚
10.遇到现在和相伴一生的人
要百分百感谢他爱你
因为你们现在都得到幸福和真爱

『拾』 听前人讲故事作文

“妈妈,我睡不着。”我大声嚷叫,希望妈妈能给我讲一个故事,妈妈的故事我可爱听了。妈妈走了过来,我依偎在妈妈的怀抱中,听妈妈讲故事。从前,有一个顽皮的孩子,他非常爱搞恶作剧。一天,他在山坡上放羊,闲着没事干,便有了一个想法。他冲下山坡向正在干活的农民叫道:快来人呀,狼来了。快来人呀,狼来了。”山下的农民听了这话,连忙拿起锄头,背上斧头向山上跑去。到山上,只见一群羊在吃草,一切都风平浪静的,便很奇怪地问放羊的小孩:“狼呢?狼在哪里?”小孩见他们惊惶失措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我是骗你们的,哈哈,真好玩,哈哈……农民们下了山,继续干了起来。许久,顽皮的小孩便又叫了起来:“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农夫们又赶上山去,问:“狼呢?狼在哪儿?”小孩又笑了起来,农夫们怒气冲冲下山去了。最后任凭小孩怎么叫,农夫们也不相信他了。大灰狼真来了,它一口一口地把羊吃了,小孩怕了起来:“狼来了,狼来了。”农夫不管他,大灰狼把小孩也吃了。我听了怒气腾腾,因为我最讨厌说谎的小孩了,不仅只这些,我还知道说谎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我们不许说谎,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不然就要像故事里的小孩,被大灰狼吃掉了。妈妈的故事既经典又古老,这些小小的故事总能使我们悟出一些道理来。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