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晓岚的故事片段
1. 有关纪晓岚的历史故事
由于电视连续剧的热播,纪晓岚一夜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因电视剧中“戏说”和创作的成分,这位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反倒成了一个谜团。为此,我们摘编了长篇纪实文学《我的先祖纪晓岚》中的有关内容。此书作者柳溪,本名纪清?3,是一位老作家,也是纪晓岚的六世女孙,从1939年上初中时她便开始搜集先祖的材料,本书的出版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
纪晓岚名纪昀(1724———1805),晓岚是其表字,今河北献县人,清代的大学者和文学家。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并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有《纪文达公遗集》。另撰有《阅微草堂笔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与《聊斋志异》齐名的笔记小说,不少研究者对其评价甚至还在“聊斋”之上。
我们所选的是纪昀与和
2. 关于纪晓岚的故事。。
一、纪大烟袋
纪昀喜抽旱烟,文臣武将暗地里叫他“纪大烟袋”,有次,乾隆急诏,纪昀来不及将烟熄灭,只好把烟袋藏在靴子里去朝见圣上。
烟在靴子里燃烧起来,纪昀忍着痛,希望皇上快点结束,直到裤脚冒出烟来,皇上问他怎么回事,纪昀答:“失火了!”皇上赶快让他出去救火,纪昀才颠着一只脚出去了。
以后有好长时间,纪昀不得不拄着拐棍。
二、学生骂先生
纪晓岚幼时读私塾,聪敏过人,过目成诵,强记不忘,有小神童美誉。其师石先生甚爱之,只因功课对他毫无压力,他便偷闲喂家雀塞进墙洞里,再用砖头把洞堵上。
石先生发现这个秘密,怪其不务正业,便偷偷将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后在堵洞口的砖上戏题一上联:细羽家禽砖后死。
纪晓岚下课又去喂家雀,见砖上对联言明家雀已死,知是石先生所为,便在旁边续对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续联大为恼火,手持教鞭责问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不慌不忙答辨说:
“我是按先生的上联续对的下联。请看,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是不是这样对,请先生指教”。
石先生无言对答,拂袖而去。不几天纪昀去见石先生,石先生怒气未消,面沉似水,稳坐太师椅,不迎不送。
纪晓岚又出了怪招,从先生屋走而复返,又请教“阄”字的念法和写法。石先生并无介意,等纪昀走后才醒过味来。原来“阄”即“门内龟”,是骂自己不出门送客的,但又不好加责,暗骂:
“竖生,歪才也”。
三、玩童评太守
有一天,纪昀与同伴数人在街道玩球,适太守大人官轿经过,他们的球偏巧投入轿内,一时间衙役厉声呵斥,众玩童惊逃四散,唯纪昀挺身拦轿索球。
太守喜其胆识过人,且憨态可掬,未加怪罪,并和颜悦色问其姓氏年龄,故意试一试他的才华说:“我有一联,如果你能对上,就把球还你,否则就归我。”纪昀点头同意。太守出上联:
“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纪昀不假思索地答道:
“太守二千石,独公……”最后一个字迟迟不说。太守问他“何以不说出末一字?”他回答说:
“太守若将球还我,就是‘廉’字;若不还,便是‘贪’了。”太守见他聪明伶俐,对答如流,将来必能出人头地,就把球还给了他。
四、翰林戏太监
一老太监在冬天看见纪晓岚穿着皮衣,手执一把扇子(文人的习惯),感到十分好笑,遂说:“小翰林,穿冬装,执夏扇,一部春秋可读否”。
纪晓岚听老太监南方口音,对道:“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五、酒席的赌约
清朝名士纪晓岚,有一天和朋友一起上街。走在街上,看见前面有一家小店,店里的老板娘正忙着。纪晓岚就和他的朋友打赌,“我会一句话让老板娘笑,再一句话让老板娘闹”。
朋友们都不相信,就决定以一桌酒席为赌。只见纪晓岚走向小店,向店门前的看门狗鞠了一躬,叫道“爹!”,老板娘看到之后“噗”地一声就乐了。
这时,纪晓岚转过身又冲老板娘叫了一声“娘!”。顿时,老板娘勃然大怒,直骂纪晓岚。
于是,纪晓岚赢得了一桌酒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纪昀
3. 纪晓岚的故事
捧人无好词,骂人非脏字。
纪晓岚是清代直隶河间人,名昀,号石云。乾隆年间进士,从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嘉庆10年(1805)年老死于京城,享年82岁。生前自撰挽联: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从似蠡鱼。
一次有俄国使臣傲慢的提出一上联:我俄人,骑奇马,张长弓,单戈成战;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要求在七日内回复。
纪晓岚当场回复一下联:尔你人,袭龙衣。伪为人,合手即拿;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当场说的那俄人哑口无言!垂首退去。
4. 纪晓岚小时候的故事
这个据说是纪晓岚气老师施先生弄死了他的小鸟,而对来骂施先生的
施先生:细羽佳禽砖后死 (他把纪晓岚的小鸟用砖头挤死了)
纪晓岚:粗毛野兽石先生
这个据说是纪晓岚去马家求婚时,马小姐出的题目:
月中秋会佳期下弹琴诵古诗中不闻钟鼓便深方知星斗移少神仙归古庙中宰相运心机时到得桃源洞与仙人下盘棋
这是首藏头露尾诗,起首的一个字是最后一个字的一部分,下一句的头一个字是上一句末尾一个字的半边。
八月中秋会佳期,
月下弹琴诵古诗。
寺中不闻钟鼓便,
更深方知星头移。
多少神仙归古庙,
超中宰相运心机。
几时到得桃源洞,
同与仙人下盘棋。
有一年冬天,纪晓岚跟随乾隆南巡至白龙寺,适逢寺僧鸣钟。庄严古刹,钟声悠然,乾隆诗兴大发,挥笔写下"白龙寺内撞金钟"七个大字。纪晓岚见之,知是乾隆有意考他,便从容挥笔对上下联:"黄鹤楼中吹玉笛"。乾隆当即拍手称赞:"佳对!"。
纪晓岚熟读诗书,记忆力很强,其师曾以杜甫《兵车行》中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出联考他,他巧妙地运用李商隐《马嵬》中句"他生未卜此生休"作对,天衣无缝,工整贴切,令其师不得不佩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乾隆16年夏季,乾隆帝见池中荷花初放,乾隆得句云:"池中莲藕,攥红拳打谁?"。纪晓岚看到池子左边的蓖麻,便以问对句,答道:"岸上蓖麻,伸绿掌要啥?"。同样以问句相对,天衣无缝,令乾隆称奇。
纪晓岚中取进士那年,见京城当铺林立,随口吟出一句上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但苦思不得下联。后来他执令赴通州当主考官,见通州有南北之分,苦思数月的上联便有了下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绝妙之极。
有一年秋,一个经常愚弄百姓的戏班到纪晓岚家乡演出,因该地很穷,生活很差,戏子们心中怨气很大。于是,在一出戏中饰"主考官"的戏子便借戏讽刺该地的乡民:"酸芥菜,臭黄瓜,入口眉愁眼眨;"熟料恰逢纪晓岚回乡看望父母,于是愤然回敬道:"毁梨园,败戏德,开台腔乱调翻!"
纪晓岚曾有一位脾气不好的医生朋友。某日纪晓岚因小恙前去求诊,这位医生朋友对他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诊费、药费全免,纪晓岚心想对联之事能难倒我?便点头应允。上联为:"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纪晓岚便借其脾气发挥,续了下联:"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既触其缺点,又促其改正,一语双关,妙哉!
一知县早闻知纪晓岚才华横溢,极善对句,想亲自试之。某日恰遇纪晓岚随驾巡视至此县,他便出了个刁钻的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纪晓岚思虑片刻,一时难以为对,环视四周,见有一鹦鹉,便从容对道:"鹦有雌雄都叫哥。"该知县对纪晓岚的才华暗暗称奇。
5. 关于纪晓岚的故事
水月寺鱼游兔走
按照复对联的平仄韵律,制龙虎应为下联。
水月寺
对奇联
文思敏捷显才华
沧州城内原有一座水月寺,原建于唐代,清雍正初年重修之后,面貌焕然一新,风景清幽秀丽。
现在在沧州城内还有一条水月寺大街。
当年一位游方僧人来此观览,在寺内一亭柱上题写了一句上联:“水月寺鱼游兔走”,即飘然而去。
不料,就是这句看似普普通通的半副对联,却难住了一方的文人学子。
当时,纪晓岚见到此联,略一思索,下联即脱口而出:“山海关虎跃龙飞”。
周围的游人纷纷聚拢过来,品评这副新对上的下联,只见山中有虎,海中有龙,山、海、虎、龙遥相呼应,不仅对仗工整,无懈可击,而且气势非凡,意境深远,比之上联更胜一筹,大家无不交口称赞。
纪晓岚的才名,也由此誉甲一方。
6. 关于纪昀的故事,一百字左右
纪晓岚曾有一位脾气不好的医生朋友。某日纪晓岚因小恙前去求诊,这位医生朋友对他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诊费、药费全免,纪晓岚心想对联之事能难倒我?便点头应允。上联为:"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纪晓岚便借其脾气发挥,续了下联:"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既触其缺点,又促其改正,一语双关,妙哉!
纪晓岚中取进士那年,见京城当铺林立,随口吟出一句上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但苦思不得下联。后来他执令赴通州当主考官,见通州有南北之分,苦思数月的上联便有了下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绝妙之极。
7. 纪晓岚与和珅的故事
一次,纪晓抄岚升了官当了侍郎,袭和绅(官尚书)向纪晓岚表示庆贺并请其吃饭,在吃饭时,和绅的下人牵来一只狗,和绅就问纪晓岚:“先生,你看这桌旁的东西是狼(侍郎)是狗呀?”纪晓岚稍一思索便说:“这其实挺容易区分的,这狗的尾巴上竖,而狼的尾巴则下垂,所以上竖(尚书)为狗,下垂为狼!”和绅一时无语,面露羞愧之色。
8. 关于纪晓岚的故事
水月寺鱼游兔走
按照对联的平仄韵律,龙虎应为下联。
水月寺 对奇联 文思敏捷显才华
沧州城内原有一座水月寺,原建于唐代,清雍正初年重修之后,面貌焕然一新,风景清幽秀丽。
现在在沧州城内还有一条水月寺大街。
当年一位游方僧人来此观览,在寺内一亭柱上题写了一句上联:“水月寺鱼游兔走”,即飘然而去。
不料,就是这句看似普普通通的半副对联,却难住了一方的文人学子。
当时,纪晓岚见到此联,略一思索,下联即脱口而出:“山海关虎跃龙飞”。
周围的游人纷纷聚拢过来,品评这副新对上的下联,只见山中有虎,海中有龙,山、海、虎、龙遥相呼应,不仅对仗工整,无懈可击,而且气势非凡,意境深远,比之上联更胜一筹,大家无不交口称赞。
纪晓岚的才名,也由此誉甲一方。
9. 关于纪晓岚的故事
纪晓岚幼时读私塾,聪敏过人,过目成诵,强记不忘,有小神童美誉。其师石先生甚爱之,只因功课对他毫无压力,他便偷闲喂家雀塞进墙洞里,再用砖头把洞堵上,石先生发现这个秘密,怪其不务正业,便偷偷将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后在堵洞口的砖上戏题一上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纪晓岚下课又去喂家雀,见砖上对联言明家雀已死,知是石先生所为,便在旁边续对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续联大为恼火,手持教鞭责问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不慌不忙答辨说:
“我是按先生的上联续对的下联。请看,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是不是样对,请先生指教。”
石先生无言对答,指袖而去。不几天纪昀去见石先生,石先生怒气未消,面沉似水,稳坐太师椅,不迎不送。纪晓岚又出了怪招,从先生屋走而复返,又请教“阄” 字的念法和写法。石先生并无介意,等纪昀走后才醒过味来。原来“阄”即“门内龟”,是骂自己不出门送客的,但又不好加责,暗骂:
“竖生,歪才也!”
有一天,纪昀与同伴数人在街道玩球,适太守大人官轿经过,他们的球偏巧投入轿内,一时间衙役厉声呵斥,众玩童惊逃四散,唯纪昀挺身拦轿索球。太守喜其胆识过人,且憨态可掬,未加怪罪,并和颜悦色问其姓氏年龄,故意试一试他的才华说:“我有一联,若能续对下联,就把球还给你。”纪晓岚点头同意。太守的一联说:
“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纪晓岚随口对道:
“太守两千石,独公……”最后一字迟迟不说。太守讶然问道:“何以不说末字?”“太守大人如果把球还给我,就是。独公廉,假如不还……”“不还怎样?”“那便是……独公贪啦!”太守见他聪明伶俐,对答如流,将来必能出人头地,就把球还给了他。
10. 纪晓岚幽默故事50字数
篇一:佛前释笑
一天,纪晓岚(清代大学者)陪同乾隆皇帝游大佛寺。君臣二人来到天王殿,但见殿内正中一尊大肚弥勒佛,坦胸露腹,正在看着他们憨笑。乾隆问:“此佛为何见朕笑?”
纪晓岚从容答道:“此乃佛见佛笑。”
乾隆问:“此话怎讲?”
纪晓岚道:“圣上乃文殊菩萨转世,当今之活佛,今朝又来佛殿礼佛,所以说是佛见佛笑。”
乾隆暗暗赞许,转身欲走,忽见大肚弥勒佛正对纪晓岚笑,回身又问:“那佛也看卿笑,又是为何?”
纪晓岚说:“圣上,佛看臣笑,是笑臣不能成佛。”
乾隆称赞纪晓岚善辩。
篇二:纪晓岚相亲
纪晓岚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并且才思敏捷诙谐幽默,有关大学士的段段传闻轶事,在今天仍然大放异彩,纪大才子相亲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段。
纪晓岚的父亲纪容舒对年轻的纪晓岚要求非常严格,对一向风流的纪晓岚说,你考不中秀才就不给你娶妻。纪晓岚暗乐,就考中秀才啊,好办。纪晓岚天资聪慧,稍微一努力,就在十七岁时考上了秀才,一时誉冠乡里,纪容舒只得兑现诺言,消息一传出去,来纪府提亲的排起长队,没想到纪晓岚一概不答应,纪容舒有些恼火,就质问纪晓岚,你以为你是谁啊,刚考中这么一个秀才就目中无人了?这么多大家才女都配不上你这个小秀才了?纪晓岚说,既然父亲恩准我少年娶妻,就请尊重我的意愿,犬子久闻东光马永图的二小姐马月芳才貌超群,多少富贾子弟登门求婚都被马小姐的试题给挡在了门外,我想到马府去碰碰运气。纪容舒捋了捋胡子笑着说,原来你小子还挺有眼光啊,看上东光望族马家二小姐了,有志气!
纪容舒给纪晓岚准备了几马车礼品,并派遣弟弟纪容勋带纪晓岚到东光马家求婚。
纪晓岚叔侄过了王莽河,远远地就看见一片青砖瓦舍甲第连云,在夕阳照射下蔚为壮观,一问向导,那就是东光马府了。
马永图也早听说过沧县神童纪晓岚,所以对纪晓岚叔侄的到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及至见了纪晓岚,发现这个纪晓岚天庭饱满,倜傥风流,心里就许下了这桩婚事。那马月芳小姐听说纪大才子也来求婚,高兴地心花怒放,高兴了一阵子,马小姐心想,这纪晓岚是有真才实学呢,还是徒有虚名,我今天倒要领教一番。于是,马月芳吩咐笔墨伺候,刷刷刷,几下子就写了上联,吐露一下自己的心意: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让纪晓岚对下联。纪晓岚透过马小姐的俊朗小楷,看到了她的卓然超群,也看到了她那颗已经摇动的芳心,于是纪晓岚像曹子建做七步诗那样来回踱了几步,要过纸笔一挥而就: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纪晓岚对的下联不光工整,而且含蓄地表达了对马小姐的爱慕,以及和马小姐举案齐眉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
纪晓岚一轮考试表现优秀,马小姐芳心大悦,紧接着就拿出了把众多求婚者难倒的撒手锏——重排四十八字!
这四十八个字是,月半中秋会佳期下弹琴诵古诗中不闻钟鼓便深方知星斗移少神仙归古庙中宰相运心机时归得桃源洞与神仙下盘棋。马小姐要求纪晓岚重新对四十八字进行断句,能够读通顺就算合格。纪晓岚想四个字一句,可是第二句就读不通了,五个字一句,不光读不成句,还有剩余文字,七个字一句,字数又不够,纪晓岚碰了几次壁后,禁不住自责起来,像马小姐这么有才的女孩,岂能出按习惯思维出牌的题目,这里边一定暗含玄机,这样改换了思维角度后,眼前一下子柳暗花明,原来马小姐出的是一首藏头露尾诗,起头八月中秋的八字藏到了尾字的棋中,二到八句的第一个字是前一句末尾那个字的半边。
于是,发现了新大陆的纪大才子朗声念道:八月中秋会佳期,月下弹琴诵古诗,寺中不闻钟鼓便,更深方知星斗移。多少神仙归古庙,庙中宰相运心机。几时归得桃源洞,同与神仙下盘棋。
心机被破译了的马小姐再无话可说,高兴地袅袅婷婷走出闺房,和纪晓岚叔侄见礼,郎才女貌金玉良缘遂成美丽佳话。
篇三:纪晓岚的幽默故事
一天中午,六岁的纪晓岚在自家院子里玩耍。
他父亲走过来,让他到学堂去叫哥哥回来吃午饭。
纪晓岚答应了,一蹦一跳地来到学堂,推门进去一看,只见哥哥正低着头、垂着手,站在先生的面前。
他大叫一声:“哥哥,快回家吃午饭。”
哥哥稍微抬了抬头,没有说什么,就又低下头去了。
纪晓岚见哥哥不动,跑上前去,想拉他回家。
先生阻拦道:“慢着,你哥哥正在挨罚呢!”
纪晓岚睁大双眼问:“为什么?”
先生说:“我出了个上联叫他对,他对不出来,所以挨罚。”
纪晓岚眨眨眼睛:“啊!原来是这样呀!先生,我替哥哥对上,行不?”
先生见纪晓岚只是一个五六岁的小毛孩,笑了笑,就顺口答应:“行,不过,对不上,可得连你也一齐罚。”
纪晓岚说:“好,你出上联吧!”
先生见他真的要对,就认真地想了想,说了上联:“苇草编席席盖苇”。
这时,天色已晚。田地里耕作的农民纷纷回家。一个农夫扬着鞭子赶着牛从门前经过。
纪晓岚发现了这一情景,脑袋一歪,头一抬,立即得了一个妙句,于是朗声答道:“牛皮拧鞭鞭打牛”。
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连连点头,嘴里不断说:“好!好!好!反应如此敏捷,真不愧是一位神童!”并挥手示意,让他哥俩回家吃饭。
篇四:纪晓岚的幽默故事
那是一年初夏的一天傍晌,纪晓岚从景城冯氏书铺借书回来,要回崔尔庄去。待他走到景城东街口时,便被一群人挡住了去路。人群之中,声嘶力竭的吵闹之声不绝于耳,纪晓岚挤到人群里面,看见两个大汉正争吵得面红耳赤。这两人一个三十岁上下,另一个四十多岁。他俩中间放着一只簸箩。
那个三十来岁的汉子赤裸着臂膀,满口污言秽语,眼珠子快瞪出来了。那个四十多岁的人也不示弱,袖管高挽,两手叉腰,骂骂咧咧,一张嘴唾沫星子四溅。看样子,这俩人大有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式。
纪晓岚眨巴着两只乌黑的眼睛,东看西瞧地观察起来。他从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明白了这两人争吵的原因:这三十来岁的汉子,是油坊里的掌柜;那四十来岁的男人,是个面坊掌柜。他们的两家作坊离得很近,常互相借用工具。前几天,油坊里少了一只簸箩,掌柜就去面坊里找。面坊里的人说,他们没有借。可是今天,油坊掌柜到面坊来闲坐,看到面坊掌柜手中拿着的簸箩,正是自己家的那只,便欲拿回。
结果,都说是自己的,话不投机,各不相让,两个人便争吵起来。乡亲们围了很多,但谁也不清楚当中的细节,说不清簸箩到底是哪家的,只好看着着急,也想不出劝解的话来。
这时,纪晓岚心生一计,竟然忘了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却象个大人似地上前劝解,说道:两位为了一只簸箩,吵闹的不可开交,实在太不应该,其不有损两家的和气?快别吵啦,快别吵啦!油房掌柜看着赶上来说话的小孩,是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就对他说:少爷闪远一些,这事儿不是你能管的。后站些!后站些!以免伤着少爷。
谁知纪晓岚听了这话,不但不后站,反而两手叉在腰间,扯直嗓子高喊起来:岂有此理!你说是你的,他说是他的。我看你俩的话,都不足为凭。还是叫簸箩自己说话,说说谁是它的主人。众人听了,哗然大笑起来。人群中有人认识这是崔尔庄纪府里的五公子,便乱哄哄地议论起来。谁也不肯上前阻拦他,觉得有好戏看啦。这两位掌柜听着众人的议论,也知道了这个小公子是谁,也对他奈何不得,只好由着他的性子来了。
纪晓岚把书放下,从人群中的一个人手里要过一把铁锹。人们不清楚他要干什么,便都瞪大了眼不说话,看这小公子怎么做。纪晓岚把簸箩往地上一扣,用锹把在簸箩底上敲打一阵,然后放下铁锹,又把簸箩轻轻挪开,弯腰在地上看来看去,接着伸两个指头在地上捡了几下,好象他捡到了什么细小的东西。然后,纪晓岚直起腰来向众人一笑,开口说道:这只簸箩说了话,油坊掌柜是它的主人!面坊掌柜一听,恼怒起来,脸膛憋得像猪肝一样,指着纪晓岚嚷道:公子你不可信口乱说,小人才是真正的主人。纪晓岚张开一只小手,另一手指着说道:你不要再争了,这些芝麻粒就是证据。说着走到面坊掌柜面前,伸着手让他看手中的芝麻粒,你说簸箩是你的,那么你就经常用来盛面和五谷杂粮,可是刚才敲打几下,却掉下这么多芝麻粒,这只簸箩究竟是谁的,这不是不言自明了吗?!面坊掌柜的不好再说什么,脸上作红作白地,扭转身挤出人群走了。油坊掌柜连声称谢,周围的人也议论纷纷。
一场难解难分的争吵,就这样偃旗息鼓了。纪公子才十来岁就会审案的事,也马上不翼而飞,在四乡八里传说开来。
篇五:纪晓岚的幽默故事
清代乾隆皇帝在他61岁那年,命著名才子纪昀(纪晓岚)负责编纂《四库全书》。此时正值盛夏之际,院内阵阵热风吹来,像夹著一团团烈火,直热得个个汗流浃背,挥扇不止。纪昀本来就是个大胖子,最怕炎热夏天,虽不停地摇动著鹅毛大扇,仍然汗流满面。他索性盤起发辫、脱掉上衣,袒胸露背坐在几旁校阅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