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道的故事400
1. 中华孝道故事的心得体会400字
古人云:“尊老敬贤代代相传,尊老敬老为人之本”。真是一点没错。今天,我读了《中华孝道故事》,觉得就是这个道理。
这本书里,记载着从古代到近代的一些故事每一篇都特别感人,特别是“闵子骞劝父谅后母”,讲的是:子骞亲生母亲去世后,父亲给他娶了一位后母,后母心狠手辣,把子骞看成眼中钉,可子骞不介意,冬天,后母让子骞穿芦花做的“棉衣”让亲生女儿吃饱穿暖,这事让子骞的爸爸知道后,要赶走后母,子骞给后母求情。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那些不孝之子太可恨了。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由来已久的人伦道德的基础。乌鸦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
2. 请以孝为主题写-篇关于家庭的400作文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界无处不充满“孝”。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将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的佳话。对于青年来说,孝可能不能那么完美的表现出来,但是我们要尽我们最大努力去诠释它,让他变得更具意义,而不是徒有虚名。
孝,是父母干完活回到家后我们送上的那一杯热茶;孝,是父母累的时候我们一句安慰的话;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后我们端上的洗脚水;孝,是让父母看到我们成绩进步,孝。是父母从犯=我们嘴里得到那一句让人感动得话;孝,是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他们来说也已是对他们的孝。
父母,不奢求我们能够给他们买多少东西,不奢求我们有多有钱,而是我们能够在伤心的时候给他们打一个电话,是我们在外上学对他们报的那一句平安,使我们期中,末考试成绩单上的前几名,即使没考好,父母还是会鼓励我们,让我们努力,让我们有出息。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
想想父母在家拼命地挣钱,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能够让我们过上好日子,能够有个好的学习坏境,能够让我们有出息,能够让我们健康的成长。
为了父母,为了我们这个家。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该付出多倍的努力去孝顺我们的父母。不要求我们给他们买多少东西,就只请我们,在学习上努力地进步,努力地向前;大休你回到家后,给父母洗上一次脚,给他们捶捶背,说说这段时间的进步,聊聊这星期发生的事。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是孝了。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历史的佳话。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感化父母,孝顺父母:端上一杯热茶,对父母嘘寒问暖,洗洗脚,捶捶背,报上一句平安,学习上的进步。
虽然我们不能够把孝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我们一定要努力地去诠释它,不要让它从我们这里不再是佳话。
孝,是我们永不会忘记的传统美德,是感化心灵的名词。
3. 关于孝道的作文四百五十字
一遇到雨天,我就会想起我那亲爱的爷爷,想起令我最感动的一件事。
那天是星期五,不知道是谁招惹了老天爷,窗外的天空忽然阴暗了下来,下起了毛毛小雨。但谁料想得到,一到中午放学,毛毛小雨已经渐渐变成了倾盆大雨,我的心情也像天空一样,阴暗了许多。怎么办?怎么办?我没带雨伞也没跟家里人说来接我。望了望天,雨一时是停不了了。爸爸妈妈还在工作,爷爷奶奶的身体又不好,我也没带钱,我的心情真是糟透了
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都走出了学校,我真是羡慕的很。正在这时,一声亲切和蔼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姜梦!”我回过头一看,“爷爷!”我激动的叫了出来,只见爷爷骑着自行车,穿着一身黑色的雨衣,但是这个小雨衣根本挡不住那成串的雨滴。我用书包盖住头,向爷爷跑了过去,爷爷赶快把伞撑开递给我。我发现座位被爷爷用塑料袋包着,他说怕在路上把座子淋湿了,我感动极了。“快坐上来吧!”爷爷说。“不用了,反正我也有伞了,我可以自己回去,您就别带我骑车了,这路多滑呀。”爷爷已经上了年纪,自己骑车都可能出危险,更别提下着雨带我骑了。爷爷忙说道:“没事没事,你自己大雨天回去我不放心,快走吧,一会儿雨更大了!”我只好答应了。
爷爷每骑一步都非常小心,风越来越大,我的伞反复被刮翻了好几次,爷爷索性就把我的雨伞收了,把他身上的雨衣披在我的身上。豆大的雨珠打在爷爷的身上、脸上,我执意要把雨衣还给爷爷,但都没成功。
终于到了家,爷爷的全身上下都是水,奶奶赶快拿来毛巾问我怎么回事,爷爷连忙插嘴说道:“没事,路上伞坏了,我把雨衣给她用,所以淋湿了,我去洗个澡。”爷爷刚转头进了浴室,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了。
这件事令我终身难忘,也让我知道了爷爷是多么爱我,我是多么爱爷爷。我为有这样的一个爷爷自豪,骄傲!
4. 《孝道》的作文400字
孝道是我国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有一个阿姨叫张嫂,她因为没去大城市的医院看病,只在村上的医护站看,那里又贫穷又没有好的医疗器材,医生的技术又差,张嫂只是得了一点感冒,而医生却说她失去了生育能力。张嫂回家伤心的哭了一夜,于是她去福利园领养了一个小女骇,并把她起名叫楠楠。一开始她十分疼爱楠楠,后来她发现自己怀上了孩子,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惊喜。她去县医院把孩子生了下来,母子平安还生了3个,两男一女。于是她开始对楠楠不好了,一次,她把大儿子和小女儿支去河边捞鱼了,让二儿子去很远很远的外婆家送东西。楠楠刚到家,张嫂假借把楠楠洗澡,把她的手脚绑起来,用烧红的的铁往她生上戳,痛的她直叫唤,弄完后还把她洗了一个热水澡,同学们想一想这该有痛啊?隔壁的李嫂知到后,就把楠楠收养了。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楠楠已经是一个天津理工大学的学生了,她成功的读完了大学后决定回家看看,听她妈妈说张嫂患上了严重的脑瘫,大儿子,二儿子,三女儿都弃她而去,楠楠听说张嫂4天没吃饭了,立即煮了些饺子送过去,张嫂三嘴两嘴把饺子全吃了,吃完后还对着楠楠说:“你是我妈妈!”楠楠一直抚养着张嫂。有一天,来了一个老头,他正是楠楠的亲生父亲,对楠楠说:“我要死了,还有两千万等你继承。”
好人终究有好报,有人说这是命运,我承认我相信命运,但我更相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5. 关于孝顺作文400字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版育我们成长。权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以前,看到妈妈打扫卫生时的劳累,我总是无动于衷。从4年级升5年级的暑假里,让我改变了这个看法。
那次,妈妈正在打扫卫生,忽然坐在了沙发上,在旁边看书的我赶忙走过去,问道:“妈妈,你怎么了?”“我没事。”妈妈边说边捂住腰站起来,继续打扫卫生。我见状,想一定是妈妈整天打扫卫生,打扫的腰都痛了吧,我来帮妈妈打扫卫生吧!说干就干,我向妈妈请求我帮她打扫卫生,妈妈答应了,并指点我从哪扫起。
等我把所有的家务活干完后,我感到腰酸背痛,这次我终于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妈妈每天都要干这些家务活,从来没有向谁抱怨过腰痛,我呢,只帮妈妈扫了一次地,洗了一次碗就叫苦连天。
通过这次劳动,我终于知道了妈妈这些年来是多么的辛苦,同时我也明白了妈妈腰酸腿痛的原因。
从此,我经常帮妈妈打扫卫生,妈妈夸我长大了。
6. 关于孝敬的中国故事400子
1、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3、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4、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5、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望采纳哦
7. 关于孝顺作文400字
【孝顺我的父母:把孝心献给父母】
也许,我们过早地懂得了“享受”二字的含义,却淡忘甚至忽视了“回报”的分量,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几乎都认为,只要成绩好,就是对父母的最大安慰.此话不假,可是,父母何尝不详在忙碌一天后,接过孩子递过来的一杯热茶;或者在自己生日那天,在枕边发现一张孩子留的温馨字条;再或者为孩子削个苹果后,听到一声真诚的“谢谢”……
有时,认真想想,我觉得自己太自私了。在学校,得到同学细小的帮助,我回感激半天;在路上,一个陌生人冲我微微一笑,我会受宠若惊,报以同样友善的微笑。可是,这一切若是放在出国留学网父母身上,我们也许会视若无睹……“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而父母就具有这样的胸怀,即使你犯了更大的错误,他们依然爱你。 猛然间,我想起了毕淑敏的那篇《孝心无价》:“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直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把孝心献给父母,从今天开始!
8. 孝敬父母的故事,400 字左右
每天清晨时,城市里绝大多数人还在酣睡。可是在一间10平方米的简陋小屋里,两张单人床之间的一根细细的绿色尼龙绳动了动。于是,一个小女孩醒了,她是被系在脚腕上的绳子拉醒的。女孩强迫自己睁开惺忪的双眼,利索地穿衣起床,新的一天开始了。她熟练地浇水做饭,服侍爸爸洗漱完毕,吃好早饭,准备好爸爸服用的药物和午饭,然后有匆匆忙忙地去上学。
那位女孩叫小利,和我一样是一个五年级学生。她的童年是痛苦的,爸爸卧病在床,妈妈又悄悄地离家出走,抛弃了她。从此,李根就担当起了照顾爸爸的重任,那细细的尼龙绳传递着父女之间的信息。
但是生活的磨难并没有阻止李根学习的步伐。5年来,从第一学期到第九学期,她捧回了9张“年级第一名”的奖状和9个各种项目的的荣誉证书......
在老师们眼里,李根是一个懂事的好学生。尽管她学习、家庭条件很差,但是她的成绩很好,虽然她的衣服旧,但是她洗得很干净。同学们记得放学路上有几个水果店,几个卡通屋,而她心里印的最清楚的是经过几个垃圾箱。
李根不但要照顾爸爸的起居,而且要做爸爸的护士。去年的夏天格外热,由于烈日当头,火辣辣的,所以李根爸爸身上长了疮,她一天几遍为爸爸擦身,一刻不停地用蒲扇替爸爸降温,有一天早晨,爸爸从病痛中醒来,刚想拉那根细绳,却发现女儿很累几乎处于昏迷状态,可手中的扇子却一直摇着......那天,李根意外迟到了,为赶走瞌睡,她竟然偷偷用小刀刺自己的腿,鲜血浸湿了她的裤子,也浸湿了学校师生的眼眶......
她,一个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孩——李根。啊,李根!在平凡中隐藏神圣的名字。多么伟大的女孩!她拥有着人们高尚的品德——孝顺父母。我们要学习李根,孝敬自己的长辈。当你做到了这一点,你,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9. 孝敬父母的故事,没有400字也要有300字以上!!!!
都是网上找来的 有些是古代的
也有点是现在的
不知道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事例六
陈毅孝敬父母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一位爸爸下班回家很晚了,很累并有点烦发,
现他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爸,我 可以问'你一个 问题吗 ?」
「当,然可以,什麼.问'题?」父亲回答
「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麼.问这个 问题?」父亲生气的说著
「,我只是想知道 ,请告诉我 ,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著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 小时赚20块美金」
「喔!」小孩低著头这样回答 。
小孩 跟著说∶ 「爸,可以借我10块美 金吗?」
父亲发怒了
「如果你问这问题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或东西的话
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麼你会那麼自私。 」
「 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著没时间和你 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 安静地回自己房并关上门
这位父亲坐下来还对小孩的 问题生气
他怎麼敢只为了钱而问'这种问题 ?
'约一小时后,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著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
或许他应该用那10 块钱美金买小孩真正想要的 ,他不常常要钱,用
父亲走到小孩的.房门并打开门
「你睡了吗孩子?」他问著
「爸,还没睡我还醒著」小孩回答著
「我想过 了,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 了」父亲说著
「我将今天,的闷气都爆发出来 了这是你要的10块钱美金」
小孩笑著坐直了起来,「爸 ,谢谢你」小孩叫著
接著小孩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 皱了的钞.票
这父,亲看到小孩已经有钱了,快要再次发脾气
'这小孩慢慢地算著钱,接著看著他的爸爸
「为什麼你已经有钱了还需要.更多?」父亲生气的说 著
「因为我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
「 爸我现在 有20块钱美金了,我可以向你 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
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请将这个故事与你所喜欢的人分享但更重要的与 你所爱的人
分享这价值20块钱美金的,时间。
这只是提醒辛苦工作的各位
我们应该花一点时间来陪那些在乎我们,
关心我们的人而不要让时间从手 指间溜走……
我听我爸爸说过一个孝敬父母的事例。
那个人大概跟我爸年纪差不多,在一个什么乡还是县的当干部,老家在乡下,离工作单位很远。骑自行车要半天到一天的工夫。
这个人每周周末都会骑自行车回老家,不管刮风下雨。回了老家就往炕头上一坐,点根烟,听他老母亲唠叨、说话。老太太七八十岁了,口齿也不太清楚,而且关心的都是些小农琐事,还有家里的狗跑出去了,昨天摘了筐黄瓜卖了,家里鸡不下蛋等等。他就那么听着,偶尔应两声。
跟那人在城里的工作和他的阅历相比,这些事情毫无意义,如果放在美国人身上,肯定会恼了。但那人一点都不烦,尽管他也不喜欢听。他就是坐在炕头上,听他妈唠叨半天,就为陪着他妈。因为他知道他妈想他,喜欢经常能看见他;他妈也知道他儿子理解他。
就这样,年复一年。那人用最简单的方法尽自己的孝心。娘儿俩往炕头上一坐,就开始聊。一个说,一个听,简单而悠闲。这比任何华丽词藻所堆积出来的孝道都感人,因为它能静静的沁到人们的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