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故事高中作文
Ⅰ <<听祖父辈讲故事>>作文
听爷爷讲故事
爷爷的故事,就像沙滩边的鸟蛋一样少,但是,爷爷却常常讲他那些千年不变的老故事,比如说《贪心的人》啊,《疯子》那些。爷爷最喜欢给别人讲故事,讲的人津津有味,听得人全神贯注这就是爷爷最希望的。爷爷第一次给我讲故事是在我六岁的时候。
那时,爷爷给我讲的故事名字叫《贪心的人》,首先,爷爷问我一个问题:“贪心的人会有好下场吗?”我说:“肯定不会。”于是爷爷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有两个人,家里很穷。后来,年迈的母亲死了,老大和老二开始瓜分家产,老大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拿走了,老二只好拿走了靠在门旁的斧子和树,那棵树是一棵老树,上面住着一只老鹰。有一天老二穷得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拿起斧子来砍树,树上的老鹰说:“求求你,别砍树,我带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有好多好多的金子银子,花也花不完。但是必须在太阳快要升起时离开。因为那里是太阳山,不然会化成血。”老二想了想,说:“好。”
这时,我问爷爷:“老二最后是不是因为贪心而化了?”爷爷说:“不,没有。老鹰带着那个人来太阳山,那个人拿一些金子就走了,没有贪心。老大知道这件事后,也拿斧子去砍树,并叫老鹰带着他来到太阳山。老大见钱眼开,拿了好多好多的银子金子,装了两口袋。老鹰说:“好了,够你全家老小花一辈子了。”但他说:“不够,还不够。我要多拿些。”老鹰说:“太阳马上出来了。”老大还不走,说:“不够,还不够,太阳不会出来的。”老鹰看着他,无奈地飞走了,这时,太阳出来了,老大心想:坏了快走!但是没有老鹰,他出不去,结果,他化成血了。”“没有了?”我问。爷爷点了点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么?”我回答说:“做人不能太贪心,依赖于他人,否则鸡飞蛋打——两落空。”“恩。”爷爷说。
爷爷给我讲的故事总会让我明白许多的道理,对我们很有益处。
Ⅱ 概括祖父的表主要故事情节
《祖父的表》一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巴斯托。文章讲述了祖父临终前告诫我要学会忍耐,并把一块50年的表留给了“我”,“我”由于自己太虚荣而不知忍耐,想要和富人家的孩子比较,结果不小心摔坏了祖父的表,导致遭人羞辱嘲笑,这时“我”想起了祖父的话语,学会了忍耐,也明白了祖父这句话的真谛。
文章告诉我们人生的成长需要忍耐沉得住气,成功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的。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要贪图虚荣。
Ⅲ 有关曾祖父经历的作文题目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我清明节回家扫墓时都会想起这句是和爸爸讲的那个故事。
去年,回老家扫墓时,我在一座坟墓上的人的照片面目十分可憎——脸上一条刀疤,两只手都断了。看到此人后,我问爸爸他是谁?爸爸坏着悲痛的心情告诉我,他是我的曾祖父!我惊呆了,我的曾祖父怎么像个大坏蛋呀!爸爸见我一脸疑惑便说了一个故事:在爷爷3岁的时候,十分调皮,他总是喜欢拿着竹棍装大侠。可是因为一次事件,让曾祖父背负了没手的命运。那天,曾祖父背着爷爷到集市上买东西。集市上爷爷摆弄着他的棍子。可是一个不小心打到了地主的儿子,他很生气,便一个耳光打在了爷爷的身上,爷爷当然不服,一棍子戳破了他的眼睛。在地主儿子逃亡之际曾祖父见情势不妙,也带着妻子儿子溜了。地主得知后就带人上去追。八头牛始终跑不过四匹马,爷爷终究还是被追上了。那地主一上来就给爷爷一刀,幸亏曾祖父挡下了,可在他脸上却留下了一条刀疤。那地主还是不服气,他跟曾祖父说:“我一定要他的手来祭我儿子的眼!!”曾祖父听了,怀着牺牲的心态说:“既然你执意要砍那我就替他来吧!”“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动手!”地主冷笑了一声……那次事件过了以后,曾祖父天天望着窗户,还流着眼泪。最后曾祖父把眼睛都哭瞎了,但他依然在伤心……听完这故事后我倍感内疚,想到自己刚才那样对曾祖父,心酸的液体又涌到眼眶里……
一年又过去了,我怀着悲痛的心情再度出现在曾祖父面前……
Ⅳ 150字关于和父母、祖父母发生的感人故事的小作文
我看见电视里播出“最美司机”5月29日,有一个司机叫吴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突然,内一个金属片插进容他的胃里,当时他很痛,但是他还是完成了挂挡成功靠边停,这时他站了起来对车上的乘客说:“别乱跑,注意安全。”
是他拯救了24条生命,我觉得他非常称职,所以我觉得很感动。但是最后还是因为抢救无效才失去了生命!
Ⅳ 呼兰河传我与祖父的故事中
简评:
祖父是一个慈祥的人,他的眼睛笑盈盈的,他的笑常常笑成孩子似的。
祖父是一个宽容的人,小萧红闯祸了的时候,他总是安慰她,从不怪她。
祖父是一个博学的人,他教萧红念《千家诗》,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祖父是那个时代里独特的人,当所有人的说小团圆媳妇是妖精的时候,他却说她是个好孩子。
祖父是那个时代的反抗者之一,但他永远都默默的,没有做什么,但他的言行激励着所有的人,他是一块丰碑。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