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鸿门宴故事作文800字

鸿门宴故事作文800字

发布时间: 2020-11-30 18:49:33

㈠ 求项羽,我想对你说作文,800字,根据鸿门宴一课

呵呵 我也写过这篇 “沉睡了千年的身躯,从腐枝枯叶里苏醒”,我追随着萧声与马蹄,找寻你远古的身影―― 自年少时,你就与众不同!熟习兵法,力能扛鼎。后来,你与范增连下秦城,以摧枯拉朽之势破强秦。“西楚霸王”,所向披靡,英雄风采,举世传诵。于是,你,项羽,便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但,在鸿门宴上,你却败了。宽容与大度,被视作“妇人之仁”,难耐英雄气短!虽然没有烽火猎猎,又不伤一兵一卒,但是在权谋之争中,你已经“败”得彻头彻尾。范增怒呼:竖子不足与谋!你,那时难过吗?后来,楚汉争霸,狼烟四起,征战杀伐,连年不休。矛盾重重,处处是阴谋与陷阱!你疑范增,兵败如山倒;你别虞姬,四面楚歌……然而,你又是那么的英雄气概!你拒绝逃命的快船,你拒绝同情与宽容,你拒绝拥有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等等世俗中的权谋与机变的“智慧”!你不屑卑鄙龌龊,你更不齿蝇营狗苟。面对昔日的部下,面对惊恐的追杀者,你从容而谈,并赠之乌骓。那一刻啊,面对死神,你分明在生动的诠释着英雄的尊严!对你而言,失败与死亡,不是一个英雄毁灭,而是一个英雄诞生!失败与死亡,只是为了彰显英雄生命毁灭前的壮丽。与其说那是一种消逝,不如说是一种释放!你知道你死后的世界么?刘邦,成了皇帝――那个在中国古代可以与神祗相提并论的皇帝。你恨么?也许,这便是你的宿命,超俗的英雄在世俗中的宿命!凤凰在烈火中涅盘,那是一个伟大而又美丽的更生。你沉睡几千年,也许早已听不到那些世俗纷乱的聒噪。今天,当我们用萧声追随你而来,你可会在暮色苍茫中苏醒?也许,有人说:成者王侯败者贼,你成为皇帝才光辉。但我要说,做皇帝是权谋与诡计催生的蝙蝠,磊落的英雄无缘享受那个“尊讳”。因为你,项羽,不会做个好皇帝,你只能做英雄。古代皇帝们的那些素质,你似乎不具备。因为你,有超人的才能,更有宽容的仁慧。你不会阴狠毒辣,斩草除根。所以当范增向你示意再三时,你却总是视而不见。你一心想成刘邦化干戈为玉帛之美意。你这样的“失误”,令范增怒呼:竖子不足与谋!如果你狠下心,除去刘邦。那后面的事情就轻松多了。你是英雄,你便不会依赖于别人。无范增为亚父,你仍旧是一代霸主。但无张良和韩信做羽翼,刘邦只是一个无名小辈。然而,我不能不想到,正是刘邦无法离开那二人去打江山,才会出师借请张良,才会“萧何夜追韩信”……而你和范增,只给人留下遗憾。你是英雄,当兵败身亡时,坦然是你的风采,宁死也不愿苟活。而你,是否想过:同样敌强我弱的情况,刘邦也曾经遇过?世俗眼中,那些卑鄙无耻的伎俩,会在权利的光环笼罩之下,很从容的摇身一变,化作“大丈夫能屈能伸”美谈。但你是磊落的英雄,不是媚俗的“大丈夫”。东山再起,不属于你。你,英雄的项羽,崇拜权利的土地上,注定是要倒下的。或许,此刻思接千载,月下喟叹的,不惟有我?倾听着马蹄声,倾听着呜咽的萧声,我就要从历史的迷雾里携你而来,笑对世俗的冷眼与热望。 手持宝剑,身披银甲,骑着骓,驰骋在沙场上的英姿飒爽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项羽!在垓下兵败时,吟诵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项羽!垓下兵败,单枪匹马地斩了数百人,并突围来到乌江边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项羽!
你一生英勇无比,自起义起,身经七十余战,从未败过。公元前203年,你去镇压义军,上将宋义徇私,你便毫不犹豫地一刀砍了他,自封为上将,带领将士们,“破釜沉舟”九战九捷,大胜义军,一时间威慑秦楚二地。就算是垓下兵败,你也奋勇杀敌。当时汉中王刘邦派了近千人包围你们,你却能带领部下逃出重围,要知道,当时你和你的部下,一共就二十八人!
你的战绩永垂青史——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没有成功,而最先起来成功推翻秦朝暴政的,那便是你啊!你的起义,使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们得到幸福。虽然最后秦朝是向汉中王刘邦投降的,虽然在长打五年的楚汉之争中你最后败了,可是,若没有你的起义,哪来的汉中王刘邦呢?要知道,当初刘邦是因为追随你,才能得到“汉中王”此称号的呀!你那不败的战绩,永受世人歌颂。
你的一生,是那么地完美,就连拔剑自刎于乌江边的姿势,也是世人所不可比拟的。可是,唯一遗憾的是:你没能听进船夫的话,东山再起。或许那样,称帝的,就不是刘邦,而是你了!你说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我知道,你讲义气,可是,我想江东人氏是不会怪你的。那随你战亡的三千子弟啊,他们都死得英勇啊,相信你若回江东,一定会有更多人追随!一定得以东山再起!
项羽,我最敬佩的项羽;那火烧“阿房宫”的项羽;那仰天长叹“不是我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我”的项羽,愿你的灵魂,永不湮灭!

㈡ 关于鸿门宴第一段的作文800字

鸿门军营。

噼噼啪啪的篝火跳动着,偶尔传来几声响动,是士兵在说笑。有一个巨大的军帐特别独特,一个黑黑的人影在昏暗的光线里晃来晃去。

帐中。

项伯此刻再也睡不着了。白天籍的怒气和范增的阴笑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籍要去打刘邦了。子房一定还不知道,当年子房为了救他而打通上下关系的事,他还没有忘记。终于,项伯作出了决断,偷偷骑上马,从小道匆匆奔向汉营。

项伯把事情告诉了张良,张良听说后没有跟他走,而是去找了刘邦。项伯被独自丢在屋里。他突然很后悔,他发现自己已背叛了籍,他错了。

走吗?不走,走!真走吗?不――

张良回到项伯身边时,说沛公要见见他。项伯跟他去了,没有多说什么,心里却异常沉重。项伯见到沛公时,很惊讶,他发现沛公是个很随和,很令人亲近却又不失威严的人,与他脑中的图像简直有天壤之别。这一晚,刘邦留他喝酒,他很快乐。他发觉自己可能喝多了,脑子不够用了,刘邦说的话他一一记住,但却没有经过思考。

天未亮,项伯又骑马回到了营中。他去见了籍,没有丝毫的羞愧,他此刻仍沉浸在刚才的迷梦中。他把刘邦的话转达了籍,籍没有追究什么,只是让他回去休息。

天大亮了,游人在喊他去籍的帐里。一掀帷帐,他看见了昨夜的两位“故人”,他们相视而笑。

大家依次坐下,刘邦张良被安排在下席。他突然发现范增那种奇怪的表情又出现了,他似乎有什么阴谋,他正不停地向籍使眼色,而籍就装作没看见。不一会,范增出去了,又不一会,项庄进来了,项庄是拿这剑进来的,他说要为大家舞剑助兴。项伯明白了,于是请求对舞,项伯知道项庄想干什么。

突然,帷帐又一次被掀开,这次进来的是个大汉,身披银甲,左手持一面虎头盾,右手握着一把短剑,剑身上的青龙熠熠生辉。项羽先是一惊,后忙问好汉者谁。张良说他叫樊哙。樊哙进来后没做什么,他一边吃项羽赏赐的酒肉,一边奚落着项羽。项伯看着一切,心如落叶,飘荡着。

后来,刘邦在上厕所时偷跑了。张良献上赠礼,也跑了,只把他一个人扔在籍的身边。他忽然感觉自己离所有的人都好远好远。

垓下一役,籍在与刘邦的较量中以失败而告终,而籍的噩梦,却是从他项伯的那一夜开始。

于是后来,人们称他为叛徒。

㈢ 以《我喜欢的或我讨厌的...》鸿门宴中的人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800字左右,谢谢~ 急用啊~

公元前209年,年仅24岁的项羽被动乱的局势推上了政治暴风的尖端。同年48岁的刘邦也于沛县斩白蛇起义,并于公元前208年投靠了当时最有实力的义军的首领项羽的叔父项梁。项羽和刘邦曾当着楚怀王的面约为兄弟共同抗秦,楚怀王也曾与他们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公元前206年因为项羽杀宋义围巨鹿救赵国所以刘邦先到咸阳并与百姓约法三章还派兵把守涵谷关“拒关无内诸侯”。项羽破涵谷关并于同年也入咸阳,著名的“鸿门宴”也由此而生,并拉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战争的序幕。刘邦被封为汉王甘心回封地并听张良计烧毁栈道以消项羽疑心。一开始的楚汉战争项羽一直处于优势,其中最著名的战役就是彭城之战,公元前205年刘邦乘项羽前去齐地平齐王田荣造反之乱,勾结其余诸侯杀入楚国都城彭城。项羽当机立断仅凭三万铁骑就杀得刘邦56万大军大败,连刘邦的妻子父母都被项羽俘虏了。但是项羽念在与刘邦是结拜兄弟份上一次次放过了刘邦,并未将他赶尽杀绝。在公元前203年齐王韩信回师与刘邦会合,刘邦才形成了足以与项羽抗衡的力量。公元前202年项羽为平息干戈不惜与刘邦订立盟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并归还了刘邦的妻子父母,但是刘邦却背信弃义乘项羽东归不备偷袭楚军。项羽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霸王别姬,最后乌江自刎,一代英雄实在悲哀…

㈣ 高一作文 鸿门宴之后的故事(意思是写鸿门宴之后刘邦是怎么杀死项羽的,800字 就是遍故事,那个老师

鸿门宴之后 项羽心软来没源有杀刘邦 但还是把刘邦贬到巴蜀荒凉地留守 期间 韩信由于得不到项羽赏识前往巴蜀投靠刘邦 却同样被刘邦无视 后来 韩信心灰意冷策马离开 却被萧何追回 所以后来才有了那句典故: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韩信献计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成功帮助刘邦逃脱巴蜀 而项羽因为民间谣言 说他当了霸王就不想念家乡了 结果被激改迁都他老家彭城 而此时刘邦逃出巴蜀开始高傲自满 渐渐不爽韩信 因为韩信太自大 渐渐不把刘邦放眼里 有点功高盖主 所以韩信被刘邦冷冻后就自行离开回了淮阴他老家 后来刘邦被项羽潍水之战打了个全军覆没差点见阎罗王 最后死里逃生拉下脸皮请韩信回来 后来韩信回来后就跟项羽大军势成水火 由于红颜祸水吧 总之虞姬在项羽就感觉发挥不出最佳状态 最后项羽刘邦势力差不多但其实项羽要认真打绝壁分分钟碾压刘邦 不过项羽还是挺顾念旧情来个楚河汉界 将天下一分为二 结果在撤兵的时候被那个恶心刘邦出尔反尔埋伏突击导致四面楚歌最后因为尊严问题乌江自刎 总体来说 项羽为了红颜耽误了青春 刘邦比较小人得志

㈤ 关于项羽鸿门宴的800字议论文

读《鸿门宴》对项羽有感作文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当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 十” 。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刘邦。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刘邦,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刘邦。刘邦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刘邦借机脱离险境。 沐猴而冠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四面楚歌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刘邦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此外,还有“坐不安席”、“秋毫无犯”、“不拘小节”、“暗渡陈仓”等成语与项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㈥ 从鸿门宴看项羽 800字作父

鸿门宴看项羽
所谓“时势造英雄”,实在不假。氓隶之徒陈涉,无赖小儿刘邦,放牛郎朱元璋……在乱世中崛起,成就不可一世。但世事往往弄人,就像项羽,由成到败,实则是上天的笑话。
项羽力拔山,气盖世,破釜沉舟,三千子弟破秦军数万,行军用兵之道,显然超过韩信徐达。可惜,无一明主,令他忠心辅佐,自己称王,竟落得四面楚歌、拔剑自刎、血染乌江的悲惨下场。
鸿门宴项羽过在优柔寡断,过在妇人之仁。想他一介武夫,性格豪爽,血气方刚,容易激动,千斤重担压在身上,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思来想去,权衡轻重,到底败给了深有城府的刘邦。若退一步想,此时若有一明君,断然下旨,凭他性格,定会取刘邦首级,血溅鸿门。
项羽本不是狡猾奸诈之人。他重义,项伯为一己之私坏他大事,他不可能无动于衷。然血浓于水,到底没有责怪项伯。项羽不像历代帝王,能为帝王之位不惜牺牲一切亲情、友情、义气。由此观之,项羽属有血有肉之人。
假如当时另有一位秦始皇类的人物,做刘备“三顾茅庐”的感人之举,项羽定会投奔,成为一代名将。可在危急之时,只有他独挡一面,四处奔波,起义攻秦,面对另一位攻秦大将,他深知其苦,哪能轻易就杀了呢?
若刘邦血染鸿门,那么天下人一定唾面而骂之:“无耻之徒,不念战友之谊,趁人之危。”那也不会留下霸王别姬、宁死不过江东的美名了。
想项羽垓下之围时,应长叹:“既生羽,何不生一英君;既生邦,何不让邦磊落,吾得而事之!”
呜呼,鸿门之过,不在项羽,在乎时势也!

㈦ 回想当时鸿门宴中项羽邀请刘邦赴宴的具体内容800字作文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义军攻破武关,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入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并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进关。项羽刚刚于巨鹿之战取得胜利,并歼灭了秦军的主力,正向关中进攻。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得知刘邦已经攻陷关中,一怒之下攻陷了关隘,并推进至戏水之西。刘邦当时与其军队同处霸上,暂未会见项羽。当时项羽的兵力大约400,000 人,刘邦军队约100,000 人。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便派人偷偷给项羽送信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秦朝的珍珠财宝全被刘邦占有了。”
项羽一听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拿了刘邦!”项羽的得力干将范增也火上浇油说:“刘邦这小子,在崤山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还很贪恋,也很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可不小啊!我曾叫人观望过天象,那里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有天子的祥兆呀!要赶快攻打,不然后悔莫及。”
项羽的叔父项伯,同张良一向要好。得知情况,急忙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张良,要张良避开这次灾难。
张良却说他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沛公遇到危急的事,自己逃走岂不是陷他于不守信义。于是,他急急去见了刘邦,把事情如实禀报于刘邦。
刘邦得知,大吃一惊,问张良有何良策,张良给刘邦献了一策。于是,刘邦急忙设宴,以长兄之礼召见项伯。宴席上,刘邦对项伯显得十分亲切,一边饮酒,一边唠叨家常,待二人酒兴时 刘邦借机与项伯定为儿女亲家。二人继续饮酒,项伯似乎有点招架不住,刘邦借酒古装委屈的说到:“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把这些全部告诉项王,我真的不敢背叛项王恩德。”项伯应允,并要刘邦第二天亲自前去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一定去。”
项伯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看项羽情绪好了许多,便趁机替刘邦美言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觉得也有道理。
第二天早晨,刘邦亲带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急忙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灭秦,将军名声大,势力强,吸引了秦国主力,作战艰难,才没能率先攻入关中,有将军的黄河北激战,才有我在黄河以南进军的迅速,我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功劳当属项王,我心里也十分的清楚,丝毫不敢居功。现在有小人的谣言,挑拨你我弟兄感情,使您和我发生误会,不知是何用心……”项羽道:“这事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敢信?”
项羽看刘邦挺委屈,当即设宴招待刘邦。

㈧ 《鸿门宴》作文。

谈到楚汉之争,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鸿门宴了。由于司马迁传神的描述,不但使鸿门宴的过程曲折动人,极富戏剧性,更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下面笔者试从《鸿门宴》一文中分析刘邦的个性特征。
一、坚忍克己,胸怀大志。刘邦入关的真正意图,项羽的谋士范增看得十分清楚:“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本来,刘邦也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但为了早日实现心中的宏伟目标——建立至高无上的刘氏政权,他坚忍克已,因而赢得关中父老的一致好评,为他将来胜算项羽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鸿门宴上,项羽为了表明自己的权势高于刘邦,设宴之时自己特意东向而坐,而让刘邦北向而坐。此时的刘邦明知项羽是在有意贬低自己,但为了自己的宏图大业,他隐忍不发,甘居下坐。
二、善用人才,虚怀若谷。刘邦善用人才,像张良,樊哙等这样一批能臣勇士都对他忠心耿耿。同时,他又虚怀若谷,善于采纳他人意见。他每走一步棋,必然卑躬征询。鸿门宴前他认真地听取张良的意见,拉拢项伯,恭敬地“以兄事之”,并“奉卮酒为寿”,与之约为婚姻,使项伯成为自己的保护伞;为了打消项羽对自己的疑虑,又接受项伯意见,第二天一清早就亲赴鸿门向项羽谢罪 ,因而得到项羽的信任;范增早就看出刘邦入关的的真正意图,于是鸿门宴上趁机想要谋杀刘邦,因而鸿门宴上杀机又起。为了只身逃走,刘邦再次接受樊哙的意见,最终在鸿门宴上逃过了杀头的危机。
三、遇事冷静,当机立断 。刘邦先行入关后,由于曹无伤的告密,加上范增的煽风点火,令项羽勃然大怒,准备第二天就来攻打刘邦。紧急关头,刘邦并未自乱阵脚,他自忖以自己的十万大军来敌项羽的四十万大军,会如卵击石。因此他不想逞匹夫之勇,而是沉着冷静下来,与众谋士商议。商讨之后,当机立断,接受张良意见,马上笼络项伯。鸿门宴上当项羽说出是曹无伤的告密后,他不动声色,可等他回到军营,就立即诛杀了叛徒。刘邦的这一当机立断,为他的将来的宏伟大业消除了隐患。看到紧张的宴会气氛稍为缓和,刘邦又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借口“如厕”,以便趁机逃走。当想好对策,准备逃走时,又谨慎的交待张良,叫张良拖延时间,稳住项羽,等他回到军营后方可向项羽进献白璧与玉斗,从这里读者可以再次看到刘邦的遇事冷静和当机立断。
四、能屈能伸,有勇有谋。为了化解两军的对立情绪,也为了求得自保,刘邦亲临项羽军中释嫌。明知这一去可能有去无回,可他能够从容赴宴,这既表现了刘邦的能屈能伸,又表现了他的才能和胆识。为了用言辞进一步打消项羽的戒心,刘邦在鸿门宴上的言辞,可谓尽显其智谋。“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郄”,刘邦首先讲到自己和项羽的战友情谊,接着讲到他和项羽的战略分工,再言及自己无意立下了大功,终没料自己对项羽的赤胆忠心却遭到了不详其名的小人的“离奸”。寥寥数语,却分析得鞭辟入理,有理有节,使项羽对他的猜忌全部撇清。
鸿门宴虽是楚汉之争的开端,却通过会前斗争、宴会场面与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刘项两人的不同性格。读者可以从刘邦的这些个性特征中,窥见楚汉之争中刘邦能够真正取胜的原因。

㈨ 作文缩写《鸿门宴》(800字)

一、以成败论鸿门宴中项羽,他骄傲,没把刘邦放在眼里;迂腐,死抱着仁义观念,没杀掉政敌;愚蠢,居然透露曹无伤是内奸。是一个不成熟的政治家。
二、以人性,英雄的理念来分析鸿门宴中项羽,真英雄也。他光明磊落,反对阴谋诡计;待人宽厚,能容忍别人的过错;对刘邦他心慈手软,心存善念;对项伯,他是用人不疑;对樊哙,他是从谏如流;对英雄,他是抛弃阵营偏见真心赞赏。历史上英雄败于小人的悲剧层出不穷,他是令人敬佩的又是令人嘘唏的英雄。
谈刘邦
一、从他收买项伯看,有政治手腕。
二、从他进咸阳后的一系列措施来看,有雄心(野心),有能力。
三、从他敢于赴鸿门宴看,是个敢于一搏的政治赌徒。
四、从他面对张良的责问,把过错失推给他人的表现来看,是个薄情寡义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政客。
五、从他对项羽的奉承来看,他是变色龙,善于应变。
六、从他采纳张良、樊哙的意见来看,他从谏如流。
七、从他回军营后立杀曹无伤来看,他做事果断,绝不手软。
八、从范增叙述中看,他喜女色,是个流氓。
他是一个成就了大事的小人。?

鸿门宴可谓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峰会也正体现了项羽的弱点,这注定了他在政治上始终是一个失败者。

项羽自小狂傲自大,年仅二十余岁便口出狂言,以“彼可取而代之”来评论当时仍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因而其初起时,便自矜功伐,而这又是他被世人评价为“为人不忍“的根源所在。这一点在鸿门宴中便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为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为二不忍;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为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为四不忍。这一切不仅使他丧失了杀刘邦的时机,而且导致最终的“乌江自刎”。

项羽的失败源于他性格的弱点,这也体现在他的用人上。其实项羽并不是一个完全不识人才的人,但他被人蒙蔽了——与项羽有姻亲关系的卑微小人都被项羽委以重任,执掌大权。这样怎能不埋没有识之士呢?

项羽这么做,也源于他的本性。他是以欺诈而兴起的:侍奉怀王而杀怀王;属宋义部下又杀宋义;刘邦入关灭秦当称王关中,他却改封其为汉中王;田荣率众归附,他又斩杀夺掠……他的这一切所作所为使他总感到仇敌就在身边,而不敢一刻放松,左顾右盼,只有自己的兄弟和亲戚可以信赖。但季父项伯却告密刘邦;堂弟项庄不识时机;老友吕马童逼其自刭……

㈩ 假如项羽鸿门宴杀了刘邦 作文800字左右

如果项羽杀了刘邦,就不会有楚霸王乌江自刎!你也不会有今天的作业专了,项羽就成了属有勇有谋的大英雄!项羽在鸿门宴中犯下多处错误,显而易见这些错误不进断送了江山美人,而且送了自己性命。其错误有三;一是优柔寡断,成大事者一定要心狠手辣,六亲不认,不择手段,诸如曹操,李世民,赵匡胤,等等。项庄要杀刘邦,本来是有很大机会成功的,不项项羽却被刘邦假象骗过,心生犹豫,未能下决心杀之。此一错也。二是死要面子,脸皮太薄。刘邦一来赴宴,直接撂倒干掉,哪里忎多废话?项羽却怕人非议,未曾下手。此二错也。三是刚愎自用,目空一切。项羽根本就没看得起刘邦,没有把刘邦作为自己最大的对手。而且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此三错也。 我打字慢,用一指禅打的,600字就要命了,我把主要的写出来,你自己扩写一下吧。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