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民族团结感人的小故事300字

民族团结感人的小故事300字

发布时间: 2020-12-01 18:05:38

1. 求有关民族团结的名沿警句及感人小故事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 民族团结的小故事(200-300字)

假的!骗人!

3. 民族团结小故事

日本侵占台湾50年-两抄岸袭人民反对割台
腐败无能的清廷可以割台,但是中国人民不会同意丧失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割台凶讯传出,全国震惊。痛恨卖国、反对割台,成为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也成为各界的行动。当时正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纷纷集会上书。在都察院前,排队上书请愿的队伍长达一里多,他们强烈要求“严饬李鸿章订正和款,勿割台湾”。更多的台湾同胞站在反对割台第一线,举起武装抗日义旗,“抗倭守土”。6年前的清朝进士丘逢甲在5月25日,与台湾军务帮办刘永福和俞明震、副将陈季同、抚垦局局长林朝栋等人一起,议决“义不臣倭,自主保台”,成立抗日领导机构。当时在台湾的清朝军队和各地团练义军约有7万人,但武器落后、简陋,缺少有效的指挥、联络机制,战斗实力有限,最终还是不敌日军,被日本侵占。

4. 民族团结小故事300字

体现民族团结的故事: 1.和亲使者——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 2、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今天人们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唐太宗贞观12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正值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 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在宫中选定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王侯之女,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对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15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这支队伍,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 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而远嫁,这支送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5. 民族团结小故事250字

2004年9月28日,居住在北山的哈萨克族牧民卡热木的女儿努尔巴克突然感到肚子特别痛,她要生小孩了。可是,按时间算还不足月。于是,他们急忙从北山来到团部,因他们不太懂汉语便找到了派出所,所长石建新接待了他们。在介绍完情况后已是21时,当时医院的医生全部到外团参加考试去了,经护士初检后认为是难产,需要立即进行剖腹产手术。于是,护士、民警立即同外出考试的医生联系迅速赶回,这边护士也在忙着给手术室消毒。医生到达后,经全面检查后就开始进行手术。24时手术成功,母子平安。7天后,努尔巴克出院了,由于没有车民警们又开车将她们母子送回到了40公里外的北山牧场的家。

昭君出塞,促进匈奴与汉团结统一。
文成公主及金城公主和亲吐蕃。 王昭君嫁给匈奴单于,缓和了当时两国边境的紧张气氛,为两国人民赢得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十八局集团青藏铁路指挥部多次派出了宣传调研小组,利用节假日深入村寨,采取一组帮一户、定点挂钩等方法,给群众宣传《教育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安多中学建在县城南边的一个半山坡上,校舍沿山坡成阶梯状而建,受地形影响,没有供学生活动的操场,从建校那天起,学生就没有上过体育课。该项目部的领导知道后利用施工间隙时间,派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为学校平整了一个大操场。并派出工人对校舍进行了修缮,用废弃砖块修砌了乒乓球台,用铁管安装了单杠和双杠。另外指挥长韩利民、党工委书记李继业带头捐款箱,职工们也纷纷接囊,100元、50元、10元、5元……为学校购买了篮球、乒乓球拍等体育用品,并多次购买了面粉、苹果、收音机等物品捐赠给牧民,帮助他们解决一点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6. 学校民族团结一帮一小故事

校园民族团结感人故事 毛桥小学 六(1)班 学生:张贤 指导教师:陈玉华
一个民族就像一滴水,一滴水很容易渗到沙土里面去,如果56滴水混合起 来,就成一片汪洋大海;我们每个人就像一束阳光,一束能照到多大的地方呢?13亿多束太阳光混在一起,无比耀眼,灿烂发光,能照亮全世界;我们每个人就像一根筷子,一根是很容易折断,13亿多根筷子绑在一起,就坚如长城,民族团结就是这样的。
有一次学校举行了拔河比赛。我们班取得了第一名,我们班有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在拔河比赛中感觉到了团结的力量非常的巨大。如果他们说那是汉族,那是回族,那样分得话,力量不会聚中在一个地方,很容易受到别的班强烈打击,不会取得好的成绩来。他们为了自己班变更加优秀,更有出色,而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一起进步,遇到困难,共同商量克服困难 。不会因为不团结成绩不好,纪律不好,各方面都差 ,而受到别的班同学的嘲笑 ,看不起。一个国家相当于一个班集体,一个多民族的班集体,我们每个人都不分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的话。我们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都平安生活,中国变得更加强盛, 具有一个巨大民族团结力量的国家。我们团结起来,不让任何一个民族分裂都得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又汉族,也有回族,但我们都非常和睦相处,我们都像一家人一样生活。老师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不仅关心我们学习,还关心我们的冷暖苦饿。我们在课堂有师生关系,下课后就想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开玩笑玩。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硬比钢还强… ’’这首诗天天在耳边唱响,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团结起来,聚集比铁硬比钢还强的力量,使校园变得更加和谐,使中国变得更加强盛。

新闻纪事:新疆校园里的民族团结故事

2009年07月28日 12:02:26
“和他们交往我的生活更多彩了”
乌鲁木齐市第20中学的热依汗·古丽已经在讲台上站了13年,新学期她将担任“双语”班的老师,她有点紧张,但一想到身后有很多汉族同事她信心倍增。
7月21日,一说起汉族同事对她的帮助,热依汗·古丽打开了话匣子。
2004年牞乌鲁木齐市第20中学实行了民汉合校,热依汗·古丽多了很多汉族同事,在那之前她几乎没有汉族朋友,那之后她惊奇地发现,汉族和维吾尔族一样待人热情,爱帮助别人。
3年前,在学校的“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中,她和同是教化学的李元忠老师结成了“一对子”。
从那以后,李元忠每次有了新的教学资料都要多准备一份,给热依汗·古丽讲解,热依汗·古丽把自己学到的再传递给学生。每次化学组集体备课,他都会对热依汗·古丽提合理建议。今年他们分别送走了一个高三毕业班,复习时用什么书、用什么资料、用什么样的练习试卷,热依汗·古丽都要和李元忠商量。
该学校化学组有17位老师,有8位是少数民族,现在李元忠不光和少数民族同事关系很好,在学校以外还交了不少维吾尔族朋友。和热依汗·古丽变成“一对子”后,让李元忠对维吾尔族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自从和热依汗·古丽结对子后,感觉和这个民族很亲。”李元忠说,现在他们不仅是同事还是朋友,汉族的节日他会收到热依汗·古丽的问候,维吾尔族过节时他会给热依汗·古丽送上祝福,工作中常相互开玩笑。
随着时间推移,热依汗·古丽对李元忠产生了像哥哥一般的信任。写论文遇到问题她会打电话给李元忠,备课时遇到困惑她会向李元忠请教。3年来,热依汗·古丽汉语授课水平提高了,以前她在课堂上总把一些专业术语弄错,李元忠一遍遍耐心地给她讲解,让她课后多练习。
数理化一直是民语班学生的弱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化学的瓶颈,热依汗·古丽经常追着李元忠了解他班上的学生是如何学习化学的,李元忠会把学生们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热依汗·古丽,这样的交流对她班上的学生帮助很大,化学成绩慢慢提高了。看到热依汗·古丽的学生成绩提高了李元忠也很高兴,同时也更欣赏爱学习的热依汗·古丽。
去年暑假,热依汗·古丽参加网上培训课程,面对大量的习题她很着急,为了帮她顺利完成学习,李元忠给她当起了老师,给她讲解网上的难题。他们都是班主任,他们还常交流如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李元忠说:“我们结对子不光增强了不同民族老师间的了解团结,还带动了各自班级之间民汉学生的交流和了解,我们是学生行为的风向标,‘7·5’事件一点都不会影响我和维吾尔族同事朋友的交往。”
从一位民语老师成长为“双语”老师,热依汗·古丽的背后有很多汉族同事的支持:“徐老师是电脑专家,给我教了很多电脑和网络知识,出去玩,高老师一直帮我提行李,还有黄老师……汉族同事们都很热心,我的进步就是李老师和其他汉族老师帮助的结果,和他们交往,我的生活更多彩了。”(记者张雪红)

7. 民族团结的事例 300字

中华民族也算比较团结的,你可以找找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抗日的资料。

8. 民族团结的小故事(200-300字)

李光勇,乌鲁木齐路政管理局驻小西沟社区“访惠聚”工作队的一名普通队员,憨厚老实。他的结亲对象叫马龙,一家三口住在苏州东街祥和北三巷,一家人仅靠卖凉皮和烧烤的微薄收入为生。

李光勇每天都要去三凉店看看他们,在一声声问候声中,他们的心更近了,握手、拥抱、拉家常,一个个温馨的场景都令人动容。4月3日一大早,李光勇提着一套新生儿服装套盒来到社区,我们都说:“李哥,你家亲戚也不知道是生男孩还是女孩呢?”“就是么,我也挺着急的啊。

也想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所以我就买了两套,一套蓝色一套白色。”李哥看着手中的宝宝服笑着说。衣服送到马龙家不久,接到医院电话孩子出生了,马龙乐呵呵地拿着衣服赶去了医院,口中不停的说:“阿哥你送的礼物正好派上用处。”一件小小的礼物不算什么,可马龙一家人的心是暖暖的。

一幕感人肺腑的谈心,一段暖心和谐的民族团结故事,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是挂在墙上的标题,不是喊出来的口号,而是真真切切的感情和行动。



(8)民族团结感人的小故事300字扩展阅读:

小故事也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

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同时,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跌宕起伏,从而阐发道理或者价值观。 这种故事往往以一种很普通简单的叙述方式,并从中引申出一些道理。

9. 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100-200字 急需啊!!!!给分

日本侵占台湾50年-两岸人民反对割台
腐败无能的清廷可以割台,但是中国内人民不容会同意丧失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割台凶讯传出,全国震惊。痛恨卖国、反对割台,成为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也成为各界的行动。当时正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纷纷集会上书。在都察院前,排队上书请愿的队伍长达一里多,他们强烈要求“严饬李鸿章订正和款,勿割台湾”。更多的台湾同胞站在反对割台第一线,举起武装抗日义旗,“抗倭守土”。6年前的清朝进士丘逢甲在5月25日,与台湾军务帮办刘永福和俞明震、副将陈季同、抚垦局局长林朝栋等人一起,议决“义不臣倭,自主保台”,成立抗日领导机构。当时在台湾的清朝军队和各地团练义军约有7万人,但武器落后、简陋,缺少有效的指挥、联络机制,战斗实力有限,最终还是不敌日军,被日本侵占。

10. 关于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1、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出使西域是一个历史上的事件,班超在西域30年,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胁迫西域各国出兵,寇掠东汉的河西等地。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镇抚西域各国,西域与汉断绝65年的关系至此恢复。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才从西域返回洛阳。

2、彝海结盟

“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

在通过彝区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文成公主进藏

文成公主进藏是指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并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修建宫室。

4、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5、汉乌和亲

元鼎二年(前115年)随张骞至长安的乌孙使者回国,报告汉王朝的强盛后,增强了乌孙王昆莫对汉王朝的信任。

他再次派使者到长安,表示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请求与汉和亲。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作为公主嫁给昆莫,并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

细君死后,汉王朝又将楚王刘戊之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这两次和亲,对于巩固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使乌孙成为汉在西方牵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发展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