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蝴蝶的故事300字
『壹』 关于蝴蝶的传说
蝴蝶的传说
在浩如烟海的民间故事宝库里,有关蝴蝶的传说很多,但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梁祝”、“庄周梦蝶”、“霞郎雯姑的故事”(云南大理蝴蝶泉的传说)。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在江浙一带可谓家喻户晓,更随着越剧和小提琴的乐声走向全国、飞向世界。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是一对同窗共读、两情相悦的情侣,但是在封建社会被迫女扮男装出门求学的祝英台,要想和自己的同窗梁山伯实现自由恋爱,是不被允许的。因而,在故事的最后,为了反抗包办婚姻、追求幸福生活,祝英台在封建势力的威逼下,和自己的同窗情侣梁山伯双方殉情,死后化为一对美丽的大蝴蝶,形影不离,实现了理想中的爱情。故事的主题,着重表达了“梁祝”对封建势力压迫下的自由与幸福的抗争。
庄周梦蝶的故事,稍微读过中国古典文学的,多少会知道。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庄周,曾经梦见自己变为一只“栩栩然”活生生的蝴蝶,一觉醒来并不见蝴蝶,还是自己,他很奇怪,分不清究竟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变成了蝴蝶……故事出自《庄子*齐物论》,借此向世人浅显地说明一个道理,代表着古代大思想家庄周的理论精髓,庄周认为:世间万物的差别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事物的真、伪、是、非没有客观标准。这故事表面看只是和蝴蝶有关,但实际上民间还有一个版本:庄周本身就是一只蝴蝶,最终他又幻化成蝴蝶永远留在了人世间。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真正的思想家是永生的,历经实践检验的真理是永恒的。
霞郎雯姑的故事在云南大理广为流传,实际上就是蝴蝶泉由来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勤劳美丽的白族姑娘雯姑,同一个年青的樵夫霞郎相爱。有一天,统治苍山、洱海的俞王碰上雯姑,并想霸占她。在俞王的淫威下,姑娘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和心爱的樵夫拥抱着跳进了位于云南大理苍山云弄峰麓神摩山下的无底潭,潭底突然裂开了一个水洞,从洞里飞出一对美丽的蝴蝶,它们在潭边互相追逐,形影不离。于是,各种蝴蝶从四面八方向这对蝴蝶飞来,群蝶相聚,翩翩起舞。这个无底潭就是现在的蝴蝶泉。由于雯姑霞郎殉情之日是农历四月十五,人们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蝴蝶会。蝴蝶会期间,附近白族青年男女纷纷集聚泉边,唱山歌,弹三弦,观彩蝶。这个故事和“梁祝”一样,表达的是同一主题思想。
以上三则有关蝴蝶的传说,除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外,“梁祝”和“霞郎雯姑的故事”都是爱情悲剧,但是口头文学的创作者们把希望留给了人间,让他们双双化做蝴蝶,在和熙的阳光下飞舞,享受爱情的愉悦,并且子孙繁衍,流传千古。
最后,也许有的读者在看过这三个有关蝴蝶的传说后,心中会留下疑问:他们为什么要“化”为蝴蝶,而不是别的飞禽走兽或宠物?他们都化成了哪一种蝴蝶?这些问题,后来已有人做了考证,但由于以上三则故事都是民间文学创作,因而他们化成了哪一种蝴蝶也是人为的认定,没有什么科学根据,所以请大家只当作是茶余消闲、趣闻而已。
故事的主人公最后之所以都化成了蝴蝶,是因为:蝴蝶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它是和平、自由、坚贞爱情、幸福生活的象征,这在许多出土文物和古代画卷中都得到了证明,世人喜爱美丽的蝴蝶。世人喜爱蝴蝶,
和平的环境是第一位的,在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环境中,谁又有心情去欣赏美丽的蝴蝶呢?连性命都朝不保夕,自由、爱情和幸福又从何谈起呢?民间文学创作者们希望他们永远生活在和平环境中,获得自由和新生,享受爱情和幸福。
至于他们都化为哪一种蝴蝶,对此认定一般有三个依据:一、体型较大、色彩美丽;二、雌雄异形、一目了然;三、盛产于他们的故乡。
庄周所化的蝴蝶,在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的“三言”中已有说法,传说中的庄周蝶是一只采百花之精、夺日月之秀,得了气候、长生不死、翅如车轮的白蝴蝶,但自然界中纯白的蝴蝶可以说并不存在,因而有人把他认定为鹤顶粉蝶,该种是我国产粉蝶最大型者,蝶翅白色、围住顶角的三角形有橙红色斑块。
梁祝所化的蝴蝶,经前辈昆虫学家认定,他们所化的蝴蝶是玉带凤蝶。玉带凤蝶属凤蝶科,有尾突,飘然起舞,十分美丽;雄蝶翅呈黑色,后翅中部有一条黄色的横带,“玉带围腰”是古代为官的象征,此蝶乃梁山伯也;雌蝶前翅也呈黑色,但后翅有大片玫红色斑纹,可谓“彩裙艳丽”,是祝英台。玉带凤蝶分布于浙江和南方各省的的柑桔产区,幼虫以桔叶为食。
霞郎雯姑所化之蝶,是多型凤蝶,又称美凤蝶,这也是一种雌雄异型的凤蝶,雄蝶正面是纯黑色的,反面翅基部有红色斑;雌蝶的后翅色彩鲜艳,花纹多变,多数无尾突,少数有尾突,“多型”蝶之名,由此而得,盛产云南。
『贰』 关于蝴蝶的神话故事
彻底晕了,总感觉我们在聊天~
我发上来的这几首诗些希望楼主仔细看啊,有的是赞美蝴蝶的,有的是说蝴蝶太柔弱的,不正是符合了楼主的要求了么?
因为这不是什么很有名的诗,估计是网上的网友原创的,所以出处不明,敬请谅解!
楼主怎么不看完呢?后面还有现代诗啊!
【古诗】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二联,大抵说往事如烟)
《春夕旅怀》
崔涂(唐)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惜春,思乡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骄儿诗》
李商隐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
(写少年活泼飞奔追蝴蝶抓柳絮)
《杂诗之八》
(晋)张协
述职投边城,羁束戎旅间。
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
借问此何时?蝴蝶飞南园。
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
闽*越衣文,胡马愿度燕。
土风安所归,由来有固然。
《和主薄季哲怨情》
(南朝)谢眺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
《春感诗》
(唐)李白
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
《古意二首》(之二)
(南朝)梁武帝
飞飞双蛱蝶,低低两差池。
《曲江二首》(之二)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伴莫相违。
[水调歌头](泛湘江)
(宋)张孝祥
此事天公付我,
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
蝶梦水云乡。
[思佳客]
(宋)吴文英
迷蝶无踪晓梦沉,
寒香深闭小庭心。
《晚日后堂》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
岸柳垂长叶,
窗桃落细跗。
花留蛱蝶粉,
竹翳蜻蜓珠。
《答外》
刘令娴(女)
鸣鹂叶中响,戏蝶花间鹜。
《满江红·点火樱桃》
(南宋)辛充疾
蝴蝶不传千里梦,
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
归难得。
(希望王师北定思念故乡)
《青陵台》
(唐)李商隐
青陵台畔日光斜,
万古贞魂绮莫霞,
莫讶韩凭为蛱蝶,
等闲飞上别枝花。
《李义山诗集》
《咏蝴蝶》
(北宋)谢逸
狂随柳絮有时见,
舞入梨花何处寻。
江天春晚暖风细,
相逐卖花人过桥。
(谢逸作蝴蝶诗三百首,人号谢胡蝶,《豫章诗话》 )
《荆南竹枝词·咏梁祝》
(清)史承豫
读书人去剩荒台,
岁岁春风长野苔。
山上桃花红似火,
双双蝴蝶又飞来。
宁波梁祝墓上,宜兴祝英台读书处,常有蝶聚,当地设“双蝶节”于农历三月一日 (祝英台生日)
《江行》
(唐朝)鱼玄机
大江横抱武昌斜,
鹦鹉洲前万户家。
画舸春眠朝未足,
梦为蝴蝶也寻花。
后二句,极言江上春色迷人,虽在梦寐之中,亦觉情思摇漾。空灵隽妙,传神语外。
《晴景》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
应疑春色在邻家。
《咏蛱蝶》
梁简文帝
复此从凤蝶,
双双花上飞;
寄语相知者,
同心终莫违。
咏英台化蝶句
(宋)薛秀宣
蝶舞凝山魄,
花开想玉颜。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李商隐<蝶>四首
其一
孤蝶小绯徊,
翩翾粉翅开。
并应伤皎洁,
频近雪中来。
其二
叶叶复翻翻,
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
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
昭君觅故村。
年年芳物尽,
来别败兰荪。
其三
初来小苑中,
稍与琐围通。
远恐芳尘断,
轻忧艳雪融。
只知防灏露,
不觉送尖风。
回首双飞燕,
乘时入绮栊。
其四
飞来绣户阴,
穿过画楼深。
重傅秦台粉,
轻涂汉殿金。
相兼唯柳絮,
所提是花心。
可要凌孤客,
邀为子夜吟?
转尾连环诗<春> 清·佚名
古代回文诗是一种诗歌体裁,以奇趣著称,有多种形式。这里介绍两首与蝴蝶相关的回文诗。
转尾连环 清·佚名
春晴喜鹊噪前津 鹊噪前津柳媚新
津柳媚新花恋蝶 新花恋蝶去来频
频来去蝶恋花新 蝶恋花新媚柳津
新媚柳津前噪鹊 津前噪鹊喜晴春
[柳媚:柳树婀娜多姿的妩媚样子]
“转尾连环”是回文诗体的一种,由十六字首尾连成环形,可左右旋读各得七绝一首。读法:第一句从“春”字起左旋,后三句均从前一句的第四字读起。右旋读法同左旋读法,至左旋读法第一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上花落未成荫。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
【现代诗】
(一)蝴蝶梦
来生我仍要
做一只蝴蝶
为你绽放最斑斓的色彩
在夏日的草地
在宁静的幽谷
那里曾有我翩翩的遐思
有我今世的梦迹
来世我仍要
做一只蝴蝶
自神秘的夜谷姗姗而来
停在你寂寞的窗外
随你每一次抬头
我便轻盈地飞舞 飞舞
飞累了 就悄悄地随你入梦
不再醒来
(二) 如果我是一只蝴蝶
如果我是一只蝴蝶
我不要做在百花园里穿梭的那一只
我愿做一只林中的蝴蝶
当然 我也知道
蝴蝶是离不开花的
花因为蝶而大放异彩
蝶因为花而存在
当然 我也知道
铁树也有开花的时候
所以 哪怕要守望千年
我也要逢着那一棵开花的树
才会翩翩起舞
要么 我宁愿选择自生自灭
(三) 蝶语
我是一只蝴蝶
却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
请给我一片多彩的羽翼吧
让她带着我
在自由的天空轻舞飞扬
不要说我顾影自怜
别再说我孤芳自赏
我本是一只脆弱的蝶
并不想飞过沧海
我只要悠悠 幽幽地飞
其实 我一直都很向往那些花儿
亭亭玉立 傲然绽放
每一朵都透着爱意
每一片都散着芬芳
但是 我不知道
能不能飞近
该不该飞近
(四)蝶飞
飞舞 飞舞
那是一只不食人间烟火的蝶
轻灵 飘逸
散着古典的韵味
一朵花 含羞绽放
亭亭玉立
映入了蝶儿的视野
就那么一瞬间
它的眼神大放异彩
但终究没有飞近
就那么若即若离地
保持在一米之外
飞舞 飞舞
轻灵 飘逸
散着独特的韵味
那是一只与众不同的蝶
却仍注定飞不过沧海
便一直翩跹在红尘之外
『叁』 有关蝴蝶的故事,越简短越好。
三只蝴蝶飞到一支燃烧的蜡烛附近,想要探究火的特性。
一只蝴蝶首先朝蜡烛飞了过去,回来后它说:“火是发光的。”
另一只蝴蝶飞得离火焰更近了一些,结果烧焦了一只翅膀。它飞回来后说:“火是燃烧的。”
第三只蝴蝶飞得更近,消失在了火中,再也没能回来。它知道了它想知道的一切,但是它已经不能把它知道的一切告诉大家了。
『肆』 关于蝴蝶的故事 要短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勤劳美丽的白族姑娘雯姑,同一个年青的樵夫霞郎相爱。有一天,统治苍山、洱海的俞王碰上雯姑,并想霸占她。在俞王的淫威下,姑娘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和心爱的樵夫拥抱着跳进了位于云南大理苍山云弄峰麓神摩山下的无底潭,潭底突然裂开了一个水洞,从洞里飞出一对美丽的蝴蝶,它们在潭边互相追逐,形影不离。于是,各种蝴蝶从四面八方向这对蝴蝶飞来,群蝶相聚,翩翩起舞。这个无底潭就是现在的蝴蝶泉。由于雯姑霞郎殉情之日是农历四月十五,人们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蝴蝶会。蝴蝶会期间,附近白族青年男女纷纷集聚泉边,唱山歌,弹三弦,观彩蝶。
『伍』 蝴蝶的作文三百字作文
前几天,总是沉浸在阴雨天中,在我看雨时,发现蝴蝶竟然不怕雨淋,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的脑海中不仅冒出了这个问题。
为了解开谜团,雨一停,我便去捉来了一只蝴蝶来一探究竟。当我的手一触摸到蝴蝶时,感觉到手上有一层粉末,滑滑的,我把蝴蝶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一不小心把蝴蝶给放了,而蝴蝶翅膀上的粉末也被我弄的所剩无几,少了粉末的蝴蝶飞得很低很慢。这粉末是什么呢?为什么少了粉末蝴蝶就飞得很低很慢呢?我的问题越来越多。
我拿来放大镜,又捉来一只蝴蝶,仔细观察它翅膀上的粉末,发现经过放大的粉末是一片一片分布在翅膀上,我心想:这会不会是蝴蝶不怕雨淋的谜底呢?这粉末会不会是蝴蝶的“雨衣”呢?为了证明我的猜测,我细心的寻找着答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蝴蝶翅膀上的粉末是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是蝴蝶漂亮的衣服,鳞片里含有各种色素,使蝴蝶外表靓丽,并且会闪耀出光泽。小小的鳞片如屋顶上的瓦片般重叠排列,而且含有优质具有防水的功效。但是一次性的,一旦损坏就不能再生,所以没了鳞片的蝴蝶无法防水,翅膀沾了水就飞不高飞不快。
星期六,我和爸爸去青少年宫艺术楼观看蝴蝶展。通过观察,我知道了光明女神蝶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蝴蝶,钻石般的翅膀上闪烁出耀眼的莱姆绿和天蓝色的亮光,美妙绝伦。当你置身于此,眼前突然闪现出这幻影迷离的色彩,你不觉得自己仿佛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吗?那枯叶蝶的产地是峨眉山,整个轮廓似一片枯叶,翅膀上杂有黑色和灰斑,很像是叶片上的病斑,与寻常枯叶上所见到的生菌和霉菌无异,真乃绝妙之至!当它停在树上,很难与枯叶分开,连鸟类也难分辨。我还知道金斑缘凤蝶是中国名蝶,身上有黄色大斑,世界保存不到十只。小天使凤蝶据说是是传说中的小天使,也很漂亮!还有那七彩凤蝶、爱神鸟蝶、飞龙粉蝶、巴黎翠凤蝶、爱情鸟蝶、欢乐女神蝶……你知道吗?世界上的蝴蝶一共有一万四千多只,十七种。原来,蝴蝶也有这么多的奥秘。以后,我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去探索大自然中更多的秘密。
『陆』 中国古代故事(300字左右,10篇)
1,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还是推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2、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多次更易,先后用过“到”、“过”、“入”.
3、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著名诗人宋之问曾经官至考工员外郎,但因事屡次贬官。后在贬谪途中经过江南,到著名的灵隐寺游览。一天夜里,皓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一联:“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反复吟诵,又总觉得不满意,没法写下去。寺里有个老和尚,点着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夜深了还不睡觉,有什么事啊?”宋之问回答道:“我刚才想对此寺题诗一首,却思路不顺,出不了佳句。”老僧要宋之问把他的诗诵一遍,听完后他自己又反复吟诵了几遍,最后说道:“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一听大为震惊,对这两句诗的遒劲和壮丽感到十分惊讶。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诗一直续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就再也找不到了。寺中有知道底细的僧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在宋之问的追问下,他回答说:“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逃走了,没有抓到他们。将帅们担心漏掉了大头目,不知道会有多大的罪责,就在当时战死的几万人中,找了两个与他们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报送朝廷。后来虽然知道他们没有死,也不敢再抓捕来送给朝廷了。”因此,徐敬业后来得以在衡山落发为僧,直到九十多岁才死。骆宾王当时也落发为僧,并遍游各处名山,后来到了灵隐寺。据称他到灵隐寺一年后便去世了。但宋之问贬谪途中游灵隐寺,应当是公元705年以后的事,那时骆宾王已经至少是八十岁的人了。
当年他们虽然兵败,但因为当初起兵是为了复兴唐朝,所以后来有时抓到了他们,也都设法为之开脱,把他们放了。只是当时罪名很大,骆宾王的诗文大都散失了。后来唐中宗即位,下诏书搜求骆宾王的诗文,只收集到了几百篇,仅仅是其全部诗文的一小部份,经过整理后以《骆宾王文集》之名而传世,后来清代又稍有增补,重刻为《骆丞集》。那首骆宾王帮宋之问所作的《灵隐寺》诗,因为只有两句(或四句)是宋之问所作,所以也收在《骆丞集》中。但有些不相信骆宾王身世的人宁愿认为那是宋之问的诗,把它归入宋的诗集中。
《灵隐寺》一诗传出后,曾经引起一时的轰动,特别是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对仗工整、景色壮观,读之令人心胸开展、豪情满怀,因此人们争相传抄。但与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们还能从骆宾王其它诗中找到,比如《叙寄员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负十余年……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其中“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与“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极其相似,其思维和描述方法上的一脉相承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这首诗中也反映了骆宾王曾经有过归隐求道的思想。虽然这种思想还偶尔地反映到他的其它一些诗中,但当时骆宾王毕竟太执著于世间时局的转变,未能走入道中,只有到了兵败后无路可走时,才终于走上了自己早就应该走的入道之路。
『柒』 编寓言故事关于蝴蝶作文300字
一天,狮子饿了,就跑到森林里小动物多的地方站着,等待小动物们自投罗网。专
小动物们属看见狮子在那里,早被吓得四散逃窜。这时,一只老虎在此路过,看见狮子亲切地说:“老兄,怎么了?怎么站在这里呢?狮子有气无力地说:“我饿了,来找些吃的,我正等小动物们呢。”老虎听了哈哈大笑,对狮子说:“你站在这里,小动物们看见你,早就吓跑了,谁敢在你面前露面?你应该躲在草丛后面,等他们来时,出其不意、迅猛出击!还愁没有美食么?”
可狮子却不以为然,老虎只好走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一只小动物也没在它面前露面。最后,可怜的狮子被饿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动脑,要思考,不能不听劝告而一意孤行,如果这样,付出沉重代价的将会是自己。
『捌』 关于蝴蝶的故事和寓意
有一种蝴蝶叫桑相,它的翅膀里有一个世界。它每扇动一次翅膀,里面的世界就经历一次轮回。
『玖』 蝴蝶的故事
蝴蝶泉
蝴蝶泉又叫无底潭。
古时候,云弄峰下有个叫羊角村的地方;住着一位如花似玉,心灵手巧的姑娘雯姑。她的勤劳和美丽使小伙子们做梦都想得到她纯真的爱情。云弄峰上有个英俊的白族年轻猎人名叫霞郎,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为人善良。有一年,雯姑与霞郎在三月三的朝山会上相逢,一见钟情,互订终身。苍山下住着一个凶恶残暴的俞王,他得知雯姑美貌无比,打定主意要雯姑做他的第八个妃子。于是派人把雯姑抢入宫中。霞郎知道后,冒着生命危险,潜入宫内救出了雯姑。俞王发觉后,立即带兵穷追。他俩跑到无底潭边时,已精疲力竭,带着刀枪火把的追兵已到眼前,危急中两人双双跳入无底潭中。次日,打捞霞郎和雯姑的乡亲们没有找出两人的尺体,却看见从深潭中翻起的一个巨大气泡内飞出了一对色彩斑斓、鲜艳美丽的蝴蝶。彩蝶在水面上形影不离,蹁跹起舞,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无数蝴蝶,在水潭上空嬉戏盘旋。从此,人们便把无底潭称为蝴蝶泉。尽管这是一个传说,然而每当农历四月,山花烂漫之时,确实有成千上万,形态各异的蝴蝶到泉边相聚
『拾』 什么是蝴蝶的典故传说
有关蝴蝶的传说很多,但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梁祝”、“庄周梦蝶”、“霞郎雯姑的故事”(云南大理蝴蝶泉的传说)。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在江浙一带可谓家喻户晓,更随着越剧和小提琴的乐声走向全国、飞向世界。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是一对同窗共读、两情相悦的情侣,但是在封建社会被迫女扮男装出门求学的祝英台,要想和自己的同窗梁山伯实现自由恋爱,是不被允许的。因而,在故事的最后,为了反抗包办婚姻、追求幸福生活,祝英台在封建势力的威逼下,和自己的同窗情侣梁山伯双方殉情,死后化为一对美丽的大蝴蝶,形影不离,实现了理想中的爱情。故事的主题,着重表达了“梁祝”对封建势力压迫下的自由与幸福的抗争。
庄周梦蝶的故事,稍微读过中国古典文学的,多少会知道。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庄周,曾经梦见自己变为一只“栩栩然”活生生的蝴蝶,一觉醒来并不见蝴蝶,还是自己,他很奇怪,分不清究竟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变成了蝴蝶……故事出自《庄子*齐物论》,借此向世人浅显地说明一个道理,代表着古代大思想家庄周的理论精髓,庄周认为:世间万物的差别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事物的真、伪、是、非没有客观标准。这故事表面看只是和蝴蝶有关,但实际上民间还有一个版本:庄周本身就是一只蝴蝶,最终他又幻化成蝴蝶永远留在了人世间。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真正的思想家是永生的,历经实践检验的真理是永恒的。
霞郎雯姑的故事在云南大理广为流传,实际上就是蝴蝶泉由来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勤劳美丽的白族姑娘雯姑,同一个年青的樵夫霞郎相爱。有一天,统治苍山、洱海的俞王碰上雯姑,并想霸占她。在俞王的淫威下,姑娘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和心爱的樵夫拥抱着跳进了位于云南大理苍山云弄峰麓神摩山下的无底潭,潭底突然裂开了一个水洞,从洞里飞出一对美丽的蝴蝶,它们在潭边互相追逐,形影不离。于是,各种蝴蝶从四面八方向这对蝴蝶飞来,群蝶相聚,翩翩起舞。这个无底潭就是现在的蝴蝶泉。由于雯姑霞郎殉情之日是农历四月十五,人们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蝴蝶会。蝴蝶会期间,附近白族青年男女纷纷集聚泉边,唱山歌,弹三弦,观彩蝶。这个故事和“梁祝”一样,表达的是同一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