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学故事的感想作文400字以上
㈠ 以数字的故事为题的作文400字大全
深夜,0、1、2、3......9聚集在一起, 说着自己的遭遇。0说:“我实在受不了 啦!人类帮我印在日历上,假钞上,我 头都要大起来了!”1也跟着反映道:“何 止呢,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字 自然也写的不好,把我写的歪的歪,倒 的倒。”其他数字也开始了七嘴八舌的 议论。于是,数字们趁着黑夜,离开了 地球。 第二天,人们各个都4点起来,因为他 们不知道时间呀!这倒好,没了数字, 可让工作人员吃了大亏,工作了7、8个 小时,他们也不知道。逛街的女士更是 倒霉,就说付帐吧,一拿出钱,这是多 少都不知道,拿出几张大票子就给了店 主。还有制作衣服,店主刚拿出皮尺, 便想起了没数字,只好随便乱做几下, 瘦的人穿上了宽大衣,胖的人则穿上了 紧身衣。“哎”字现在成了大多数人的口 头禅。 终于有一天,数字回来了,可是数字回 来,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情况如下: 1.由于董事长每天多让工作人员多干 了...(Sorry,等我除一 除)...4.5625461小时,过了a天才恢 复,所以员工让董事长赔偿每人n元。 2.女士买衣服多付给了店主x元,店主经 历了那么多天没有数字的生活,忘了衣 服的价钱!3.女士们穿了那么多天乱七 八糟的衣服,差不多已经到了精神崩溃 的地步,要求赔偿v元。 经过律师的精心探讨,决定判董事长与 店主无罪,而判数字有期徒刑987654 3210年!
回答:一阵风把桌上的数学本掀开了。 忽然,从里面跳出了一群快活的数字, 他们叽叽喳喳地又说又笑。 在说笑时,“1”突然说了一句:“最近, 小主人经常把我们这些数字搞混,结果 在考试时丢了不少分。不如我们来选一 个数字之王,让他来管理大家。你们 说,好不好呀?”“好!好!”其余9个数 字欢呼道。“1”接着说:“我是最小的奇 数,而且自然数里我是最靠前 的……”“呸,你最靠前。”“2”打断了“1”的 话,“你前面还有个“0”呢!看看我吧。 我是质数中最小的,而且我还是偶数中 唯一的质数呢!你也不拿块镜子照照自 己,你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算什 么东西!““你、你……”“1”气得说不出话 来。这时,“6”也站出来大声说:“你们 一个是最小的奇数,一个是偶数中的质 数,还不都是我的约数!(“1”和“2”在 一旁你瞪着我,我瞪着你,一句话也说 不出来。)要做数字之王也还没轮到你 们这些小辈呢!哼,还是我做数字之王 才对。” …… 大家都已经争几个小时,也没争出个结 果来。沉默了大半晌的数学本爷爷终于 发话了:“你们争了这么久也没争出个 结果,未免太伤和气了,不如你们觉得 谁的数值比较大,就让谁来做这个数字 之王吧!”听了数学本爷爷的话,“0”跳 了出来,得意洋洋地说:“我不管站在 谁后面,谁就能扩大十倍,可我和小数 点要是站在谁前面,谁就得缩小十倍。 你们扩大缩小都是我的功劳!哈哈,这 个数字之王我当定了!”“哼!没有我们 在你前面撑腰,你不还是一个普普通通 的0吗?就你那德性,还想当数字之 王!”其他的数字异口同声、义愤填膺 地说。 大伙儿见“0”那么神气,都生气地走了。 剩下他一个,孤零零的,比谁都 小,“0”心里难过极了。
㈡ 生活中的数学 故事 7篇 不少400字、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来到超市买东西。
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我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我让妈妈买些火腿肠,妈妈同意了。可是刚走几步,我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我犹豫了。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于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我把我计算的过程说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直夸我爱动脑。 还有,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㈢ 求一个数学作文,400字左右,400字必须有300字全是关于数学方面的,急!急!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㈣ 急求10篇关于数学家的故事或数学发展史的读后感大约400字左右
这些天,阅读了校长给数学教师推荐的《人民教育》中蔡宏基的《捕捉数学史中的教育基因》一文。刚开始,看到以“字母表示数”为例,正好是我们年级选择上实验课的内容,所以粗略浏览了导入和体验部分,觉得我们如果要上这节课,也会如此设计,于是就没有看下去。想着读了还要交体会,于是拿起来重新看了一遍,读到文章的反思和运用部分让我耳目一新、心为之一震。在多年注重课堂形式多样之后,这节课却以纯数学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本身的魅力。在这节课蕴含了丰富的数学学科知识和深厚的学科素养,还有就是从数学发展史较好的捕捉了教育基因,是数学学习变得丰富有趣。我想,这样的一节课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本身的乐趣,并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读完这篇文章,我思绪澎湃,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对数学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原来数学是如此之美,数学课也能上得如此精彩!想想之前的我,每当家长询问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学数学时,我一直都很理直气壮的回答,是因为数学是一门很抽象,枯燥的学科。学完此文,我深感惭愧,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是数学真的就是枯燥乏味,还是教数学的我们没有了解数学的乐趣呢?我也在思考着,为什么在我的数学课中没能将数学之美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被数学的魅力吸引而萌发浓厚的兴趣呢?要做到这些,我缺少了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和思考,结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我觉得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在教学中,也能从设计中较好的体现数学基础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也能考虑学生的特点,设计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我能让学生在设计图案时感受图形变换之美。可是,根本没能深入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挖掘出数学本质的美并以此去引导学生,由此去探究数学魅力,激起学习的兴趣。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师,很少有接受过高等数学的教育的,大部分教师还是中师毕业,然后去进修到大专的,有些进修的也不是数学专业,我也是如此。所以以我们的知识和能力,要上出一节如此精彩的数学课,我想我还有很多不足,具体如下:
首先是本人对数学本质美的认识和对数学发展史的了解欠缺。学生之所以不喜欢这门学科,可能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门学科,没有认识到这门学科的美妙之处,如果我们教师能在课堂上时不时的向孩子们讲一些数学的历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也许真能找到一条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的捷径。这不禁让我想起在校本思维训练课程中的尝试,正是那一个个的数学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才使得孩子们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我何不将之带到数学课堂当中呢?要做好这些,必须先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储备。通过上网收集资料,我将在08阅读年中,于本学期认真阅读M·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一书,了解数学的乐趣所在,下学期将阅读有关数学发展史的书籍,提高对数学学科发展的了解。
第二是对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了解,从而在教学设计中很少思考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没有从的大教学发展观去设计教学。以前就听到过中学数学教师埋怨小学数学教师的话,当时很是愤愤不平。可读了这篇文章后,感到确实如此。要实现小学到中学的顺利过渡,我将在今后的阅读计划中加入学习初中,甚至高中数学课本的内容,提高数学学科知识的储备。
第三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之前的我,还很满足于目前的状况,所教班级在年级排名不错,公认的年级差班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达到了中等。在每学期的实验课中获得了几次“十节好课”,感觉真不错。可读完文章,我感觉自己要这样下去,就会跟不上时代脉搏。
感谢校长推荐了这样一篇好文章,不止是找到自己的不足,更明确了个人发展的方向。最后,引用屈原的“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结束。
㈤ 有关数学的故事读后感或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各400字)
我最敬佩数学家是华罗庚。他聪明、好学、勤奋、爱国,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 华罗庚很聪明、好学。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很勤奋。他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华罗庚很爱国。 1936年夏天,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像华罗庚那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像印象中曾听过一个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
这些天,阅读了校长给数学教师推荐的《人民教育》中蔡宏基的《捕捉数学史中的教育基因》一文。刚开始,看到以“字母表示数”为例,正好是我们年级选择上实验课的内容,所以粗略浏览了导入和体验部分,觉得我们如果要上这节课,也会如此设计,于是就没有看下去。想着读了还要交体会,于是拿起来重新看了一遍,读到文章的反思和运用部分让我耳目一新、心为之一震。在多年注重课堂形式多样之后,这节课却以纯数学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本身的魅力。在这节课蕴含了丰富的数学学科知识和深厚的学科素养,还有就是从数学发展史较好的捕捉了教育基因,是数学学习变得丰富有趣。我想,这样的一节课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本身的乐趣,并爱上数学这门学科。读完这篇文章,我思绪澎湃,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对数学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原来数学是如此之美,数学课也能上得如此精彩!想想之前的我,每当家长询问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学数学时,我一直都很理直气壮的回答,是因为数学是一门很抽象,枯燥的学科。学完此文,我深感惭愧,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是数学真的就是枯燥乏味,还是教数学的我们没有了解数学的乐趣呢?我也在思考着,为什么在我的数学课中没能将数学之美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被数学的魅力吸引而萌发浓厚的兴趣呢?要做到这些,我缺少了什么?带着这些疑问和思考,结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我觉得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在教学中,也能从设计中较好的体现数学基础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也能考虑学生的特点,设计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我能让学生在设计图案时感受图形变换之美。可是,根本没能深入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挖掘出数学本质的美并以此去引导学生,由此去探究数学魅力,激起学习的兴趣。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师,很少有接受过高等数学的教育的,大部分教师还是中师毕业,然后去进修到大专的,有些进修的也不是数学专业,我也是如此。所以以我们的知识和能力,要上出一节如此精彩的数学课,我想我还有很多不足,具体如下:首先是本人对数学本质美的认识和对数学发展史的了解欠缺。学生之所以不喜欢这门学科,可能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门学科,没有认识到这门学科的美妙之处,如果我们教师能在课堂上时不时的向孩子们讲一些数学的历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也许真能找到一条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的捷径。这不禁让我想起在校本思维训练课程中的尝试,正是那一个个的数学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才使得孩子们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我何不将之带到数学课堂当中呢?要做好这些,必须先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储备。通过上网收集资料,我将在08阅读年中,于本学期认真阅读M·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一书,了解数学的乐趣所在,下学期将阅读有关数学发展史的书籍,提高对数学学科发展的了解。第二是对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了解,从而在教学设计中很少思考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没有从的大教学发展观去设计教学。以前就听到过中学数学教师埋怨小学数学教师的话,当时很是愤愤不平。可读了这篇文章后,感到确实如此。要实现小学到中学的顺利过渡,我将在今后的阅读计划中加入学习初中,甚至高中数学课本的内容,提高数学学科知识的储备。第三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之前的我,还很满足于目前的状况,所教班级在年级排名不错,公认的年级差班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达到了中等。在每学期的实验课中获得了几次“十节好课”,感觉真不错。可读完文章,我感觉自己要这样下去,就会跟不上时代脉搏。感谢校长推荐了这样一篇好文章,不止是找到自己的不足,更明确了个人发展的方向。最后,引用屈原的“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结束。
㈥ 《数学的故事》读后感(感想600字以上)
从图形到数目,从几何论证到代数消解,从特殊求解到寻找通式,……你可能无法感受每一次飞跃带给发现者的惊喜,但想想你从Cantor那学来的对无穷的理解,那就是古人发现零时的心情。
透过三角学,几何被翻译成了代数;透过映射,我们在无穷间看出了大小;透过群,方程变得像某种对称结构般美妙……每每一把利剑撕开未知的阴霾,那片少有人知的黑白就被抹上了色彩。
虽然自求解高次方程之后我就变成了过客,可我知道了:数学真的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就好像n^2-(n+1)(n-1) = 1不是来自代数变换,而是源于某个染缸前的起舞。
(6)一个数学故事的感想作文400字以上扩展阅读:
《数学的故事》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变革,数学是如何适应社会、宗教、文化和艺术的需求逐渐发展至今的。
作者把自己对数学的深挚热爱倾注于字里行间,用浅显易懂但又不平庸的语言,将数学这门深奥和复杂之学科的发展轨迹和内在动因生动地描绘出来。
㈦ 数学故事读后感400字
我最敬佩数学家是华罗庚。他聪明、好学、勤奋、爱国,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 华罗庚很聪明、好学。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很勤奋。他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华罗庚很爱国。 1936年夏天,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像华罗庚那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像印象中曾听过一个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
㈧ 数学家的故事给我的启示400字作文选
今天,我在家里做作业,做完后,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细柳教育孩子》.
细柳是一个继母,她对亲生的儿子和不是亲生的儿子在教育方面同样对待.对两个儿子教育非常严格,最终两个儿子都成了才.
她对大儿子时,让他上学,他不上学说:“ 我要放猪,”于是他就和佣人们一起吃住,日子久了,他已是忍无可忍.他才意识到上学比放猪好多了,后悔没听妈妈的话,就对妈妈说:“我不放猪了,我要上学. ”妈妈让他亲身感觉到上学好,后来他的儿子中举当了县令.细柳自己亲生的二儿子和大儿子一样不好好学习,还喜欢花钱.有一天细柳给了二儿子三十两银子,还给了一个很大的假银子,最后他把三十两银子全花完了,已为还有那么多银子.可他把假银子给了别人时被认出是假银子,就把他入狱了.这本来是细柳故意让儿子进狱吸取教训,和教育大儿子的方法一样.二儿子出狱后懂得了许多道理,也开始好好学习,最后成了当地的富翁.
听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要从小好好学习.
㈨ 写1篇关于谈谈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感受的作文400字
学习数学不仅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热情,而且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才可能把数学学好。从分析数学学习活动可知,学习方法既受课堂教学的制约,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所以,我们一方面提出与课堂教学相配合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又根据数学学习的自身特点,概括出一些特殊的学习方法。
一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方法
与数学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就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方法等的基本方法。
1、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预习的方法,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或预备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时间的安排上,预习一般放在复习和作业之后进行,即做完功课后,把下次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其要求则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思考一些问题,钻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练习题或习题;时间不允许,可以少一些问题,留给听课去解决的问题就多一些,不必强求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