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青春的谚语故事大全

青春的谚语故事大全

发布时间: 2020-12-02 14:37:34

Ⅰ 求关于青春的故事 名人名言 谚语 主题都是关于青春的 3者选一样就好了

黄金有价,青春无价。——佚名

青春的辞典里没有失败的字眼。——(英国)李顿

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唐)李贺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明)于谦

滥用青春,胜于虚度青春。——(法国)乔治·库特林

青春一去不复返,事业一纵永无成。——(英国)勃朗宁

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俄国)果戈理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英国)萧伯纳

只要人心中有了春气,秋风是不会引人愁思的。——(现代)冰心

百金买*马,干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清)严复

青春是诗歌丰收的季节,而老年则更适宜哲学上的收获。——(德国)叔本华

青春的实质是充实;青春的诗意是浪漫;青春的证明是无悔。——(现代)张群

假如青春是一种缺陷的话,那也是我们太快就会失去的缺陷。——(英国)罗威尔

有了金钱可以在这个世界做很多事,唯有青春却无法用钱购买。——(奥地利)莱曼特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对我来说,它永远是鼓舞的源泉。——(现代)巴金

青春是奇异的;我看到少女们浪费青春,就替她们伤心,实在是无比的罪恶。——(英国)萧伯纳

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现代)雷锋

青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它催发着青年人的躯体,启迪着他们的智慧。同时它也灌输着热烈的感情和坚强的理智。——(现代)李准

青春——人的一生中最美好年岁。它是一个人的生命含苞待放的时期,生机勃发、朝气蓬勃;它意味着进取,意味着上升,蕴含着巨大希望的未知数。——(现代)岑桑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创建青春之家适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寄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生。——(现代)李大钊

青春应该怎样度过?有的如同烈火,永远照耀别人。有的却像荧光,甚至也照不亮自己!不同的生活理想,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一个人在战斗中站的位置。——(现代)吴运锋

青春不仅仅是月亮、林荫、交谊舞,也不仅仅是为了使地球多一个高等动物。假如你能让青春放逐出自己的思维,让它驰骋在大自然纷繁的境地,回旋在物质的深层结构,奔波在宇宙无限的区域,那么你会为之迷恋,为之振奋,为之倾注出自已的全部热血。——(现代)姚雄

青春并不像一袭新衣,好像我们仔细少穿一点就可以保持簇新似的。青春,当我们有它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每天穿用它,而它则很快就会消逝。——(英国)霍士脱

少年人不会抱怨自己如花似锦的青春,美丽的年华对他们说来是珍贵的,哪怕它带着各式各样的风暴。

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贵的东西却不甚为人所爱惜,最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进它的消逝。谁能保持得永远的青春的,便是伟大的人。——(现代)郭沫若

Ⅱ 经典谚语故事

潮汕俗语“无好家神通外鬼”意指吃里扒外,胳膊往外拐。这个俗语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某乡有一户贫穷人家,生活十分困难,常常缺米断炊,过年过节也只能向人家借一点钱勉强度日。他家的灶神(司命公)总觉得供奉的东西太少了,不若大户人家,有肉有菜。于是越想越生气。某日,阎王要抓一个替死鬼。正巧这事被灶神得知,他觉得报复的机会来了,竟然跑去向鬼差“推荐”自家的主人。可恨这位“家神”不但没有保佑这家人幸福,反而串通鬼差要来害自已人。幸好灶神的所做所为都为主人梦中获悉,醒来后气愤万分,遂将灶神牌位扔出门外,连声骂道:“无好家神通外鬼!”
凡事学大丈 俗语:“凡事学大丈”意指做事心中无数,盲目跟从。“大丈”本指大姨父,潮汕习俗大人跟小孩称呼对方以示尊敬,所以襟弟称襟兄也称“大丈”。
“凡事学大丈”这个俗语,源出民间流传的一则“傻女婿故事”。传说以前有一位傻女婿要到岳母家祝寿,妻子怕他出洋相,便告诉他:“大姐夫是个知书识理的人,到了我妈家,你就跟他学着做就行了。”翌日,到了丈母娘(岳母)家,傻女婿便细心注意大女婿的一举一动,认真模仿。在筵席上,大女婿举杯向丈母娘祝寿,他也举杯祝寿;大女婿为丈母娘夹菜,他也夹菜;规规矩矩,很有风度。丈母娘心想小女婿虽没读书,也甚懂理,心里很高兴。席间大女婿掰分一粒蚶吃,并用手帕将蚶壳包下,然后又吃豆粉汤。小女婿一不留心没看清楚,以为大丈吃蚶是连壳吞下,心想这可能是礼貌吃法。于是,也拿了一粒蚶放进嘴里,拼命往喉咙里咽。这谈何容易,他被哽得好苦。大女婿见襟弟这般傻相,忍不住大笑一声,谁料刚吞下的豆粉丝从鼻孔中喷了出来。傻女婿见状,惊惧万分,忙把蚶壳吐出,连连说:“大丈啊大丈,你那‘蛤蟆吞涎’已经把我哽得半死。这一着‘牛囝穿鼻’我确实学不来!”弄得大丈哭笑不得,众人却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斫断手指头
潮汕人比喻某些人做错了事之后决心改正,痛改前非或指某个人下定了决心,总是用“斫断头指头”这个俗语。
唐朝玄宗年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当时的名将张巡守睢阳城,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只好派手下大将南霁云向其它城守将讨救兵。南霁云带了三十名骑兵,奉命突围到附近的临淮关搬救兵。敌军数万人发现南霁云等的踪迹,就四面拦截,不放他过去。南霁云左右驰射,人马所到之处,好象闪电一样,倏尔明灭,使得敌军神摇目眩,不知所措。南霁云突围成功,到达淮阳时只损失两名部下,唐朝的将军们都妒忌张巡的威名,坐视其败,不愿伸出援手。临淮的守将贺兰进明,尤其如此。南霁云苦口请兵,贺兰进明只是不答应。南霁云悲愤之至,在宴会中拨出佩剑,砍断一只手指,鲜血淋漓地斥责贺兰进明自私,座中人不禁为之泪下。
睢阳城破,张巡、南霁云等被俘不屈,以身殉国。
潮阳及澄海都建有双忠公祠,以纪念张巡和许远。而南霁云“斫断手指头”的这个典故,也随之流传。但其语义已有所演变。
</p>

Ⅲ 关于谚语的故事

1、倒楣

“倒楣”一词本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事不顺利或运气差。大约在明朝末年,那时“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限制了知识分子聪明才智的发挥,加之考场舞弊之风甚盛,所以一般的读书人要想中举是极为不易的。

为了求个吉利,举子们在临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竖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做“倒楣”。

2、半吊子

半吊子、二百五流行甚广的俗语。常指那些憨傻、缺心眼或行为鲁莽之人。那么,为什么称这些人半吊子、二百五呢?

原来这种诙谐的称谓与古钱币有关。古钱币外园中间有方孔,曰“孔方兄”。古人为了便于数钱、付钱和携带方便,就用绳子从孔中把钱串起来,一千枚为一贯,后来叫一串,到了清朝,一串又称一吊。一千枚钱称一吊,一枚钱又称一个子,那么五百钱就是半吊子,用半吊不够一吊的数,比喻心眼不够数。

五百即半吊,半吊的一半是二百五,比喻心眼更不够数。所以一般人都很忌讳二百五这个数,如商品价格应为250的,标价249或251也不标250,发补助该发250的,发260也不发250等等。

由此可见,半吊子、二百五都是从钱引出来的,用来嘲讽那些智商低、行为鲁莽做错事的人。如某某半吊子,谁做了不应该做的事就:“你二百五呀!”等等。

3、马虎

宋代,京城一位画家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

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小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此后,“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4、敲竹杠

近年来开车遇上“碰瓷”的新闻可是不少,“碰瓷”也可以用“敲竹杠”来描述。而“敲竹杠”的由来与走私竟有着密切联系。

清代,朝廷严禁鸦片,各地水陆要塞均设卡检查。某水运客商在毛竹刚生长时就剖开嫩竹,藏进烟土,躲避检查。

一次,商船行至绍兴码头,该关卡一名师爷走上船用烟竿敲得竹杠“咯咯”响,客商以为师爷看出了破绽,便掏出数两银子塞给师爷,请求不要再“敲竹杠”。从此,“敲竹杠”一词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5、装蒜

“你不要装蒜”,是在找人算账而对方装糊涂时常用的词语,那么“装蒜”源自哪里呢?相传乾隆皇帝有一年春天到南方巡查,看到地里一片青蒜长得绿油油,便称赞了一番。

翌年冬天去又去巡查,可惜这一季节青蒜尚未长出。为讨好皇帝,当地官吏差人把许多水仙移植到一起,远远望去其叶子酷似青蒜,乾隆看后果然赞不绝口,这位官吏也因此得以升迁。打这以后,人们就把弄虚作假或不懂装懂嘲讽为“装蒜”了。

Ⅳ 谚语故事

谚语故事:

1、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

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於「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2、头悬梁,锥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孙敬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3、瞎子打灯笼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

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到了。”盲人一想,对呀!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4、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可高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黄肌瘦。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

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浇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个丑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浯。

5、此地无银三百两

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积攒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他总是怕别人偷去,就找了一只箱子,把三百两银子钉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可是他还是不放心,怕别人到这儿来挖,于是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半法,在纸张上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字,贴在墙角边,这才放心地走了。

谁知道他的举动,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半夜,王二把三百两银子全偷走了。为了不让张三知道,他在一张纸上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贴在墙上。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看银子,银子不见了,一见纸条,才恍然大悟。

(4)青春的谚语故事大全扩展阅读:

1、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3、古今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

Ⅳ 几个小学生用的谚语故事,急!!!

金苹果
天神宙斯与天后赫拉结婚时,古老的地神该亚送给他们一株金苹果树。宙斯把金苹果作为最高奖赏。
有一天,他想到下界的人类,便召集众神开会,讨论应该把金苹果奖给哪个行业的人。
海神说:“应该奖给那些勤劳的船夫,他们出没波涛,沟通水陆。”
战神说:“应该奖给那些勇敢的军人,他们出生入死,不惜牺牲。”
火神说:“应该奖给那些灵巧的工匠,他们制造器械,造福人类。”
缪斯说:“应该奖给那些天才的艺术家,他们沟通心灵,美化生活。”
宙斯说:“是谁哺育了这些勤劳、勇敢、灵巧、天才的人们呢?”
他把金苹果奖给了教师。

松鼠和松鸡
见松鼠忙忙碌碌地采集核桃、松籽、蘑菇,松鸡忍不住说道:“朋友,你爸爸、妈妈留给你那么多好吃的,你还费这么大的劲,瞎忙乎啥?”
“父母留下的,总有一天会吃完。”松鼠说,“我还得靠自己贮备食粮,不敢有半点儿偷懒。”
松鸡“格格”发笑,笑松鼠有福不会享,说自己的生活过得潇洒又自在。松鸡在吃食方面从来都是挑挑拣拣的,非常讲究,再好的果子,它也是这儿叮几口,那里啄几下,就丢在一边不再理会;许多果实被它糟蹋了。松鸡不但不心疼,还得意地宣称:“这是我的福分;松鼠那穷命,甭想沾边儿。”
不久,下了几场暴雨,树林里的野果被冲洗一空,很难寻到充饥的食物。
这天黄昏,松鼠冒雨采蘑菇归来,见自己树洞贮藏室外,吊着一只鸟儿。赶近一瞧,竟是松鸡!
原来,松鸡肚饿难挨,趁松鼠不在家,便把脑袋伸进洞里偷吃,一时啄得太猛,嘴里叼的食物太多,吞不下喉咙,头又抽不出来,便活活卡死在小洞口了。

快乐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询问,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年轻人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成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般下水了,年轻人们把老师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学生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忙于做别的事情时突然来访。” .

天气谚语四则
一、看云识天气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二、看风识天气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三、看天象识天气
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四、看物象识天气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Ⅵ 有故事的谚语

1.知识是抄智慧的火炬。
2.读一袭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Ⅶ 小学生谚语故事,要稍短一点.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下面是古人故事
头悬梁 锥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快乐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询问,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年轻人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成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般下水了,年轻人们把老师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学生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忙于做别的事情时突然来访。” .

Ⅷ 有关谚语的故事

谚语故事

--------------------------------------------------------------------------------
作者: gtme2003 发表时间: 2005-11-01 15:45:59 点击: 171 回复: 0

点击发表评论

1.「傻瓜缴学费学习,聪明人以傻瓜缴的学费学习」-- 巴西谚语

有一个楞头楞脑的流浪汉,常常在市场里走动,许多人很喜欢开他的玩笑,并且用不同的
方法捉弄他。
其中有一个大家最常用的方法。
就是在手掌上放一个五元和十元的硬币,由他来挑选,而他每次都选择五元的硬币。
大家看他傻乎乎的,连五元和十元都分不清楚,都捧腹大笑。
每次看他经过,都一再的以这个手法来取笑他。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有爱心的老妇人,就忍不住问他:
「你真的连五元和十元都分不出来吗?」
流浪汉露出狡黠的笑容说:
「如果我拿十元,他们下次就不会让我挑选了。」

2.「多数人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们的无能,而是他的心志不专一。」 ----吉鲁德

有一个外科医生告诉学生:
「当个外科医生,需要二项重要的能力:
第一、不会反胃,
第二、观察力要强。」
接著,他伸出一只手指,沾入一碟看来令人作呕的液体中,然后张口舔舔手指。
他要全班学生照著做,他们只好硬起头皮照做一遍。
医生颔首一笑说:
「各位,恭喜你们通过了第一关测验。
不幸的是,第二关你们都没通过,因为你们没注意到我舔的手指头,不是我探入碟中的那
根手指。」

3.「不要害怕你的生命会结束,而要害怕它从未开始。」 ----格雷斯‧;汉森

有一个人搭船到英国,途中遇到暴风,全船的人惊慌失措,他看到一个老太太非常平静的
在祷告,神情十分的安详。
等到风浪过去,全船脱离了险境,这人很好奇的问这老太太,为什麼一点都不害怕。
老太太回答:
「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马大,已经被上帝接走,回到天家,二女儿叫马利亚住在英国
。刚才风浪大作时,我就向上帝祷告,如果接我回天家,我就去看大儿,
如果留我性命
,我就去看二女儿,不管去那里我都一样,所以我怎麼会害怕呢?」

4.「没有乌云,没有暴风雨,便没有美丽的彩虹。」---- 芬生

有一朵看似弱不禁风的小花,生长在一棵高耸的大松树下。
小花非常庆幸有大松树成为她的保护,为它挡风挡雨,每天可以高枕无忧。
有一天,突然来了一群伐木工人,两三下的功夫,就把大树整个锯了下来。
小花非常伤心,痛哭道:
「天啊!我所有的保护都失去了;从此那些嚣张的狂风会把我吹倒,滂沱的大雨会把我打
倒!」

远处的另一棵树安慰她说:
「不要这麼想,刚好相反,少了大树的阻挡,阳先会照耀你、甘霖会滋润你;你弱小的身
躯将长得更茁壮,你盛开的花办将一一呈现在灿烂的日光下。
人们会看到你,并且称赞你说,这朵可爱的小花长得真美丽啊!」

5 . 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当你的孩子正在学习走路时,你会给他几次机会?
你会在他跌倒十次之后,让他改坐轮椅吗?
还是只给他二十次学走的机会,若学不会走路就要他放弃?
或者当你身边有五十个人叫嚣著劝你放弃,你就决定让他坐轮椅呢?
我想你的答案是: 不会。
的确,当我间每一位父母,会给你的孩子几次机会呢?
他们都说:
我会给他无数次机会,直到他站起来,学会走路为止!
是的,一直坚持到底者,最终都会站起来。
为什麼许多父母只给孩子一次联考的机会?
为什麼常用失望的口气告诉孩子不适合某种行业,要求他转行呢?
而许多人竟也因为没有坚定的信念,一遇挫折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因此放弃了他们的理
想。
其实,凡事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6 .上帝的延迟并不是上帝的拒绝。

有一个人,他在二十一岁时,做生意失败。
二十二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
二十四岁时,做生意再度失政。
二十六岁时,爱侣去世。
二十七岁时,一度精神崩溃。
三十四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三十六岁恃,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四十五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
四十七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
四十九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
五十二岁时,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这个人就是林肯,因为他坚信上帝的延迟,并不是上帝的拒绝,因此能屡仆屡起,最终成
就不凡。

7.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麼事,而是要做那些事来改善它。

佛家说逆境是「增上缘」,可遇而不可求。
遇到困难时,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麼事,而是你即将用什麼态度来面对,做些什麼事来改
善它。

8 .我对我的生命完全负责。

成功者对事精百分之百负责,负责的定义是永远握有主控权,如果不能主控生命,很可能一生随波逐流。

对生命负全责者,他为自己而活,并学习替别人著想。

把心化为水,以身为容器,反映世界的影子,我在影子中找寻自己的价值

Ⅸ 民间故事谚语

02.穷算命,富烧香

到处算命的人多心态迷茫,这种人多贫苦;烧香的人多有信仰,心态稳定,这种人更容易发财。

点评: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03.富人妻,墙上皮;穷人妻,心肝肺

做富人的老婆,富人不会把你当个宝,而只是当做一块墙皮,你在他心里的地位并不重要;而穷人就不同了,穷人会把他的妻子当做心肝宝贝。

这句话也是告诉一些比较物质的女孩,不要为了自己的一些虚荣心而终身遗憾。

点评:物质条件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能不能持久,“三观”是否一致很重要。

04.男人无妻家无主,女人无夫身无主

如果一个男人没有老婆,男人的家里就会有不同的女人出现,没有一个固定的女主人;而女人呢,如果到了年龄没老公,身边的男人就会频繁更换,身体不属于一个人。

这句话其实也是告诉人们,到什么时候办什么事,该结婚就赶紧结婚。只有结婚后,生活才能真正安定下来。

点评:婚姻大事,人生大计,就是今天也应该重视。

05.十年鸡头胜砒霜

如果一只鸡活得时间很长,等它死后,鸡头是绝对不能吃的,因为这个鸡头比砒霜还要毒。

为什么这样说呢?在过去,人们不太懂其中的道理,只知道这个鸡头吃了对身体有害,其实是鸡平日里会吃进一些重金属,而时间长了以后,鸡头中的重金属就会超标。

点评:过去有句恶毒的话,“人到老,奸猾似贼”,人老了,如果满脑子积攒的都是一辈子的圆滑世故,那就“有毒”;如果保持童心,快乐就多一些。

06.为朋友两肋插刀

在评书《隋唐演义》中,秦琼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上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

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后来就误传成了在肋上插刀。

点评:朋友之间真诚就好。友谊不要有“道德绑架”,反而成了负担。

07.剃头匠的担子,一头热

指婚恋或者合作双方,一方热情主动,而另一方则却冷淡漠然。

过去,走街串巷的剃头匠挑着扁担,扁担一端是宽沿儿深底小铜盆,铜盆下有圆桶,内装炭火炉,使水保持一定热度,为客人洗头刮胡子用;另一端是凳子,作为理发顾客的坐具。

因此,有了这句俗语。

点评:只是“一头热”当然不行,但是世间事都是先要“一头热”,才有后来的“两头热”。

08.三句话不离本行

这句俗语来源于古代笑话:

木匠、厨子与和尚一起走路,一路上每个人都夸自己干的行当好。

后来和尚说:“咱们不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从现在起谁也不再说本行话好不好?”木匠和厨子都表示赞成。

三人立下罚规:谁要再讲本行话,就罚谁摆一桌酒席请客。

于是谁也不轻易说话了。三人走累了便来到一颗树下歇脚。

木匠盯着大树端详了一会儿,点着头说:“这棵大树长得真好,足够做条船。”

厨子指着木匠说:“你犯规啦!”

木匠只好认输,可是又说:“我请你俩倒没啥,可惜我做不好菜。”

厨子忙说:“做菜你别愁,我包啦!”

木匠一听乐了,说:“你也犯规啦!”

一直不敢说话的和尚一看木匠、厨子都输了,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阿弥陀佛,我可赢了。”

点评:干什么讲什么,卖什么吆喝什么,人都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