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关于权力的名人故事

关于权力的名人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03 00:55:29

㈠ 给我一些为了梦想而放弃了……(学业、地位、权利之类的)并且最终获得了成功的名人事例,谢谢!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舌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 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陷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击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角边的甜甜的笑……

㈡ 精神道德不畏权利不贪财的名人故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朱自清:不吃乞求之食

㈢ 生活的一切都和性有关,除了性本身,性关乎权力.哪个伟人说的,不要回答“弗兰西斯”

这句话的原文是“Everything in the world is about sex. Sex is about power.”-Oscar Wilde(奥斯卡•王尔德)从谷歌图书上可以搜到。

拓展资料:回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答-1900年11月30日),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世纪英国(准确来讲是爱尔兰,但是当时由英国统治)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尽管王尔德的悲剧童话作品不论故事背后暗藏的是同性还是异性的情愫,他所用的语言词藻对情爱的修饰近乎一种浮华的美,但这种美对于世俗之爱的爱情最终的幻灭与消逝无济于事,能够达成完满的唯有博爱的基督和至上的艺术。正如王尔德自己所言"艺术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真实,而是复杂的美。"他以的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示唯美主义风格的悲剧故事,打造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美。

㈣ 反映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名人名言

法律名言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列宁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孟德斯鸠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
——【美】霍姆斯《普通法》
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
——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
——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
——著名的法律学者
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
——古罗马格言
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
——安提戈捏
法谚云,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
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
——法谚
自己不能成为自己案子的法官。
——法谚
法官谙知法律。
——法谚
任何人不得转让超过自己权利之权利。
没有程序的正义就没有实体的正义。
——法谚
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能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
——法谚
无救济即无权利。
——法谚
法不禁止即自由。
——法谚
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举证责任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
——法谚
在法庭上,只有证据,没有事实。
——法谚
察是法庭的仆人。
——法谚
存疑时有利于被告。
——法谚

法官不能因没有法律而不判案.
——法谚
约定必须遵守。
——法谚
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
——法谚
特例不应成为立法之依据。
——法谚
以公正的逻辑代替武力的逻辑是法律本质的全部所在。
——卜思天·儒佩基奇
人们在利用法律所给予的保护他们权利的机会时,财产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拉基斯
程序决定了法治与恣意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
——[美]道格拉斯
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利,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予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
——[英]洛克《政府论》
只要爱自由,就足以建立共和国,但是,能够维护共和国和使它繁荣的,只有爱法律。
——[法]马布利
你所说的话不一定正确,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法]伏尔泰
那不知道自己缺乏自由之意志的人才是真正的贫穷者。
——[德]尼采
人一出生就口含一枚金币,一面写着平等,一面写着自由,这枚金币叫人权。
——卢梭
法律应当与道德保持一致。
——[美]富勒
<br>
法律应当与权利保持一致。
——[美]德沃金
法律应当与正义保持一致。
——[美]罗尔斯
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德]马克思

㈤ 一些关於权利的名人事例

最著名的美国辛普森杀气妻案

㈥ 有哪些名人一生追求权力,最后却不善而终

希特勒 墨索里尼 日本天皇 等等法西斯

㈦ 中外名人对权力的看法态度

权力是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由于权力往往同暴力、腐版败等社会阴暗面有权说不清道不明的密切联系,因此,权力被很多人是为社会的阴暗面--权力是用于同他人斗争而进行自我扩张的工具。尽管权力给人的印象是黑暗的,有时是邪恶的,但只要运用得当,权力就能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把人类引向正义所希望的理想境地。这就看个人对权力是怎样一个基本认识的。
美国学者彼得.布劳从控制论的角度,认为权力是通过否定性制裁而施加的控制;J.马里顿在《民族与权威》一书中把权力看成一种支配力量,认为支配者可以通过权力去强迫被支配者;把权力看成一种能力的观点比较普遍。马克斯.韦伯把权力看做是“把一个人的意志强加在他人的行为之上的能力”。权力也是一种资源,多数国人对权力的观点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本人也同感...呵呵!

㈧ 权利容易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出自哪位名人

阿克顿爵士,原文是“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利绝对使人腐败。

㈨ 不畏权利所迫的名人有哪些

这个问题确实提的好,有云:“成者王,败者寇”,也有云:“不以成败论英雄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英雄呢 ?
一, 何人是英雄?

谈到英雄,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马上想起曹操与刘备煮梅论英雄的故事。当年刘备臣属曹操。一日,曹操邀刘备赴宴,席间评论起天下英雄。刘备举出当世握有重兵,雄居一方的各位诸侯,称他们为英雄。但是都被曹操嗤之以鼻。曹操举出这些人各自的弱点,认为他们都不是真正的英雄,当世的英雄只有曹操本人,和面前的这位出身布衣,目前还寄人篱下的刘备。刘备一听大惊失色,酒杯落于地。这时天上正响一巨雷,刘备趁机掩饰说,因惧雷而落杯。曹操听了便轻视了刘备,后来终于让刘备寻机脱身,后来三分天下。

这曹操的眼光确实利害。天下众多有权有势的豪杰在他眼里不屑一顾。但偏偏看出这位刘备将来的成就无可限量。而且竟被他说中。他与刘备论英雄,就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看法。刘备被捧为英雄,不但未喜,反而大惊落杯。因为他知道曹操妒才,必然会除掉他,才故意示弱。曹操还是被蒙骗过去,是曹操的疏忽呢?还是刘备命不该绝?

以这个故事开头,因为它带出了本文的主题:就是什么样的人是英雄?在对英雄们研究过以后,希望能够发现出规律:如何才能成为英雄。

古人说,美女爱英雄。其实,哪个不崇拜英雄?哪个不敬仰英雄?哪个不希望自己就是英雄。但是,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英雄呢?

自古以来,对英雄的定义没有统一说法。而时代变了,古人说的英雄同今天人说的英雄又有很多区别。比如,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士兵炸毁了敌人几辆坦克,马上就成了英雄。一个清洁工扫地几十年,突然哪一天做了什么好事被发现,也成了英雄。在现代社会里,英雄的概念比较广阔。在这里,要讨论的是从历史的角度谈古代那种英雄的概念。

本文要讨论的英雄是指曹操谈的那种有远大抱负的豪杰之士,“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那些能够一呼百应、叱吒风云、万民敬仰、天下归心、文能定国、武能安邦,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发挥英雄本色,建功立业的人才可以称为英雄。
二,谁能成英雄?

英雄靠时势,也要靠自身。英雄待时而动,顺势而起。但是,起动以后还要靠自己的本事创造一片事业。

英雄要看清形势走向并顺势操作。正所谓,逆势者亡,顺势者昌。

有些人自命为反潮流的英雄,但是,他们的事业往往是事倍功半,要耗费数倍的力气,但却鲜有成功。

英雄善于掌握方向。就像船上的舵手,让事业成为顺风的航船,避开暗礁险滩,直到安全进港。

所以,英雄就像是具有高超技能的弄潮儿,时机未到,则潜伏不动,静如处子。时机一到,则顺势而发,动如脱兔。

但是这些英雄还是离不了时势的影响。尽管他们能够认清时势,掌握时机,并利用形势,但是如果时势离之而去,他们也会受困。就像楚霸王那样,力拔山气盖世,但是最后因“时不利”而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所以,仅能利用时势的,虽然是英雄,但仅能称为时雄,也就是说是一时之雄,因时而称雄。他们虽能称雄一时,但最终还是要被人征服或收服。

这些人都不是真英雄、大英雄。

三,谁是大英雄?

一般意义上的英雄只是些在某些方面有所长,且善于利用时势,而领一时风骚的人物。这些人虽有所长,但也有所短。遇到高明的对手,最后只能臣服。

与之相比,真正的大英雄就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完人。

气概上:顶天立地、不信鬼神、不惧天地、欲与天公试比高。他们不靠命运、不待时势、不惧困难、不畏艰险,坚信人定胜天。他们仁心宅厚,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他们惠泽万民,以建立太平盛世为目标。他们气宇轩昂,妖魔鬼怪见之退避;他们胆量超人,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他们胸襟开阔,天下之才趋之若骛;他们大义凛然,为正义敢闯龙潭虎穴。

能力上:泽被天下、惩恶扬善、才华横溢、学贯古今、能文能武、智勇双全、审时度势、神机妙算、精通韬略、领袖群伦、恩威并用、号令群雄。就像毛泽东当年所描绘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所以,大英雄是英雄中的英雄。从道德文章,文韬武略各方面看,都是旷世奇才。知识渊博,论天下形势如同掌中观纹;腹藏玄机,帷幄之中可决胜千里之外。论道德可比圣贤,写文章字字珠玑,讲韬略算无遗策,藏胸中百万雄兵。如此,则安天下舍我其谁?这样的人才数百年才会出一位。中国不是有句古诗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吗。

四, 英雄论现实意义

大家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代英雄们虽然已经消逝,但他们的故事却长流人间,不断地激励者一代代的后人。即使在当今科技发达现代化的时代,重温古人的旧事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区分假英雄和真英雄(大英雄)就是有现实意义的。

对于那些整天抱怨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人,不应该再用这样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时势造出来的英雄不是真英雄。如果你是自信有真才实学的英雄,就应该奋发图强。要知道,锥处囊中,锋芒迟早要露出。所以,你不能虚度光阴,而应该更加努力,增加自己的实力,以应付未来的艰巨挑战。

而且,能造时势的才是大英雄。如果你自认是大英雄,那就应该身处困境而不馁,要为自己创造机会,创造形势。中国有句名言:“人事未尽,不可言天命。” 怨天尤人,不是英雄本色。

当然,在现实社会里,不是人人都想,都有能力,或者都当得成大英雄。但是那种忧国忧民,奋发图强的精神是永远具有教育意义的。在现代安定和平的社会里,人人都应该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持续地学习,不停地进取,在所从事的领域达到令自己满意的目标。不愧对亲人,不虚度此生。这样的人就是大英雄。正所谓,行行出状元。
五, 英雄主义与团队精神

谈了许久的英雄,也许会被人误认为在吹捧个人英雄主义。其实,英雄主义不等于个人主义。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这个问题已经讲得比较清楚。英雄个人本领再高,还是离不开民众的支持和部属的努力。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还要绿叶扶。离开了支持,一个人本领再大,也会变成虎落平阳,龙困沙滩,被犬欺,被虾戏。

所以,再大本领的英雄,也要团结部属,凝聚力量。一个人要成事业,离不开人才。要成英雄,就必须要发现人才,聚集人才,善用人才,并善待人才。为建立一个能够打拼的团队,英雄还要能够管理人才。有才能的人,也必然心高气傲,难以驾驭。唯有真英雄才能降龙伏虎,人才也需要真英雄来领导。英雄主义同集体精神和团队精神是相辅相成的。网络里找的

㈩ 历史上有哪些先大有作为然后因沉浸在权利和富贵中而堕落的名人

亡国之君夫差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亲率大军“兴师伐越”,双方激战于木隽李(浙江嘉兴附近),结果以吴军惨败、阖闾重伤收兵告终。阖闾归途创发不治,临终之际召来太子夫差,嘱其千万勿忘越国杀父之仇而逝。夫差即位,发誓不报仇雪恨誓不罢休。 吴王夫差当初被立为太子其实也不是容易的。阖闾是个很有眼力的人,王位本来是由其长子波继承,可惜波英年早逝,于是“诸公子争立”。有心计的夫差觉得伍子胥在阖闾面前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遂多方游说于子胥:“王欲立太子,非我而谁当立,此计在君耳!”伍子胥当时也认为夫差是个不错的人选,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次伍子胥的选择最终还断送了自己的性命。阖闾不久召子胥谋立太子事。伍子胥遂举荐夫差:“今王欲立太子者,莫大乎波秦之子夫差,”(另有一说夫差是阖闾子而非孙)。而阖闾却认为夫差“愚而不仁,恐不能奉统于吴国”,但由于伍子胥的力荐,赞称夫差“信以爱人,端于守节,敦于礼义”,阖闾终于同意立夫差为太子。即位之初的夫差,亦颇能励精图治,当时吴国君臣一心整军强国。最终吴越夫椒一战,吴军大胜,攻占越都。根据双方和议,公元前492年,勾践携妻子及众大臣和手下三百人前来吴国充奴。顺便提及,当时伍子胥力谏要攻灭越国,他认为有越无吴,有吴无越,两国势不两立,绝不可赦越。可惜夫差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最终导致亡国之祸。在吴当奴的日子,勾践居于石室之中,为吴王养马驾车,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尝粪舔蛆,破衣烂衫,赢得吴王信赖,三年后终被赦归。对此举,伍子胥曾极力劝阻,夫差执意不听。放虎归山的勾践,一面继续对吴卑谦臣服,一面却刻意复仇,暗中制定破吴九术(一说七术),其第四术为“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原来当日在夫差身边为奴的日子里勾践观察出其“淫而好色,惑乱沉湎,不领政事,”遂决定投其所好,于越国上下求索,觅得美女西施和郑旦,精心调教后献于吴王。吴王美姝在侧,心花怒放,不能自持。不久郑旦病逝(葬于吴中黄芽山),此后西施专宠一身。夫差早把国事政事丢在脑后,日日醉倒温柔乡。 公元前476年至475年,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越国终于东山再起,大举伐吴。此时国力已是强弩之末的吴国再也不是越国的对手了,兵败山倒。夫差此际后悔已晚,走投无路,最终被迫伏剑自尽。其坟在吴都西北三十里之阳山附近。吴国既亡,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惊心动魄的吴越争霸历史舞台落下了帷幕,留给后人几多感叹几多遐思。李白千古绝唱《苏台览古》、《越中览古》吟道:“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寥寥数语,唱尽人世沧桑,繁华一梦。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