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缩写作文
❶ 作文:向大家介绍《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400字
诸葛亮到了祁山,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去占领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作为据点。让谁来带领这支人马呢。当时他身边还有几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可是他都没有用,单单看中参军马谡。
马谡这个人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也出过一些好主意。因此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却看出马谡不大踏实。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诸葛亮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
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衔亭,张郃的魏军也正从东面开过来。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太冒险。”
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一再劝马谡没有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
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郃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
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禁也禁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
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不慌不忙地向后撤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又丧失了不少人马。诸葛亮为了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决定把人马全部撤退到汉中。
❷ 讲一个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作文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❸ 三国作文故事第一回
中午到时,妈妈让我去阳台倒水。本欲速达,拉开窗户,一泼水,正欲走之,却偶见了一朵独放的卮栀子花,不知何人许下,初看花开,竟这般悠闲,叶尖水珠泛着点点闪烁。我曾很自命不凡,以得陶潜之闲远,摩诘之清腴。好原野之无际,喜奇山之险峻,却未得过这般悠然自得。(信手拈来,文采不菲)街上卖花的很多,七里飘香,却又都不如这一朵自然:时感气势磅礴;时感怡情悦性;时感鼻尖淡雅;时感文雅安祥。好似清香的茶,若干天后,风韵犹存。第一次不正如这般吗?
幼时的我,怕冷怕热,冬天里平均4天感冒一次,每天裹着5、6层衣物上学,很是烦劳。可一天,我却在电视里看见一群人光着膀子下河——说是去冬泳!上网查了一下,哈哈,终于得了个不感冒的秘方——洗冷水澡!虽说那时的我还不知那意味着什么,只记得以前,我经常去南充游泳,游泳池并不是温泉,应该是凉水,可也不冷啊!我壮起了胆子,冒着凶残的冬风,冲进了浴室。毕竟正处十月中,温度不与六时同。忽碰冷水吃不消,“冷啊!”不由自主的叫出了声,我打起了退堂鼓,却忽然想起从前几乎每天不消停地吃…吃…吃药,我下定了决心。后来,我并没有为此而感冒,却改掉了怕冷的毛病,第一次真好!
人的一生有许多的第一次,不知道“第一次”代表什么,也许是愉快的、幸福的,也可能是痛苦的、惆怅的,有些“第一次”很容易忘记,而有些“第一次”是刻骨铭心的。
正如同第一次呼吸,是孩子给父母的礼物;第一次失败,是世界给你们的祝福;第一次成功,是命运给世人的鼓舞……
❹ 我喜欢的三国故事作文500字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ω ̄=
我喜欢三国故事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主要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王朝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概括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和这一时期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个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合上这本书,我不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因为我被三国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所感动,但同时我也浓深的体会到:不论是哪一个朝代都不可能永久成立,这在历史上是可以一目了然的。因为历史上没有几个皇帝是顺民意的,然而共产党却不一样。
人非圣贤,孰能无缺?人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说:诸葛亮,足智多谋可是没有武功;吕布,有勇气谋;刘备,很讲义气,讲诚信,但武功不够高强。读了这些,我感受到我们应该尽量改正自己的缺点,最大限度的改善自己,虽然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做到十全十美。
当我读到诸葛亮草船借箭,智退司马懿,奇造木牛流马等奇招的时候,我感受到孔明的那种迎难而进、善于思考的精神。这些恰好是我的缺点,每当我在做作业时,一旦遇到难一些的题目,就只会逃避,不去思考,只会把它们抛到脑后,之后就把它忘到九宵云外去了。但老师一点拨,我却是能够完成的。其实我并不笨呀!那是因为我存在畏难思想,有了依赖思想,总想得到现成的,从这里我觉得我应该向诸葛亮这位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和正治家学习,学习迎难而进、善于思考的精神,让自己尽量做到十全十美。
诸葛亮曾说过一句名言,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这句话,不但能给国家军队启发,还能给我这个小学生启发。我考试的时候,总是手忙脚乱,从不从从容容。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感受到做什么事,都应该有事前准备,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令自己把事情弄砸了。比如像我们写毛笔字一样,在还没有下笔之前,就得先把这个字先写在心里,让自己先心有成竹,然后再下笔,这样就可以写好了。
我喜欢《三国演义》,因为里面讲了好多古代历史故事,描写了许多人物。他们是怎么打仗的,和他们的聪明才智,所以我喜欢三国演义。我学到了许多聪明才智。
❺ 三国的故事什么记叙文作文500
让我感动的三国演义历史故事《三国演义》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三国演义》,读完此书,我从中受益非浅――世纪少年应有“胆”有“识”。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通过设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为可能,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过目不忘,即使抛开了它们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我最敬佩的要数诸葛亮了,他是一个忠臣,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且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可为是个奇才!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聪明就是让我学习的最好榜样! 再说关羽,一个黑脸,大胡,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也是五虎大将之首。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关羽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而且我对他的感觉也不好,虽说是一个人才,非常聪明,且善于打仗,但有谋权篡位之心。不过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没有杀刘备,虽当时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并不是很坏,毕竟他还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❻ 源于三国故事的作文300字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了吴、蜀、魏在激烈的征战中争夺天下,许多的英雄人物都不幸战死、病死,最后司马炎、司马昭统一了天下,创立了晋国。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很多身经百战和足智多谋的英雄,如刘备、关羽、张飞……,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常山赵子龙和诸葛亮。赵子龙是英勇无比,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在孙权和曹操十万大军的夹击下还是保护了刘阿斗,杀死了很多敌军,逃回了蜀国。不幸的是他没有和诸葛亮一起“六出祁山”,当时赵子龙病逝后,诸葛亮说了一句话,“子龙病逝就像断了我的一臂”。我也认为子龙的病逝让蜀国没有机会统一天下。( 玮宁文学 www.wn-steel.com )
诸葛孔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被请出了茅庐,协助刘备统一天下大事,他计谋多端,深谋远虑,他的病逝让人十分惋惜、悲叹,他的病逝让蜀国不能统一天下,但是人们铭记他的品德、智慧。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表达出了对诸葛亮深深的追思。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看,我还知道一首词,那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否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是这本书的最好写照。
❼ 小作文三国演义故事梗概400字白话文
网络知道
三国演义梗概400字作文
小作文三国演义故事梗概400字白话文查看全部5个回答
小作文三国演义故事梗概400字白话文
我来答
热心网友
2017-11-21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编写。这本书已家喻户晓,但是我初次拿着到这本书,看着看着,被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令我爱不释手。
孔明一生铺佐明君,为国家着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过什么要求。他常常协助使自己的国家打了胜仗,是一个出色而又尽心尽力的军师。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个软弱无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岁就活活的累死了。这个名副其实的无能阿斗皇帝,还把人害死了,真是不应该呀!
刘备、关羽、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他们在讨伐黄巾起义军胜利后,却只得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无眼哪!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平原县的县令。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刘备是皇室后代,父亲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所以,他们三人就像现代中人们的公仆,为人民服务。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触手可及。这些人物很值得我们学习。
平时,我不太喜欢帮助别人,如果别人遇到了难题,我就不太喜欢帮助别人,但是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就不这么做了,好像自己变得开朗大方起来。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❽ 作文《难忘的三国故事》
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里面有着许许多多和《三国演义》类似的事例,谈上个三天三夜也谈不尽,这些“三国式事例”也给我带来了不少喜怒哀乐,是我美好的记忆也是我不可磨灭的遗憾,其实我的“三国”事件也有着许多如果呢!
如果我每次考试都能跟曹操一样的谨慎多疑,或许我的成绩就会更上一层楼了。可别以为老罗笔下那个疑心病特重的曹操的性格就是“老奸一个”没什么好处,这谨慎多疑对我在学习中的考试可有用处了!我是一个有时考试总是会对那些不该扣的分数总会扣的人,都是因为我看待那些个人认为简单的题目就不专心、留神导致的粗心大意,检查时却仍不注意这些,曾经就有几次考试因为这样败北尝到了不少“苦头”。我在试想着,倘若我能像曹操那样多疑,无论对简单还是困难的题目都一律不放过,谨慎得如果没有做到“万无一失”就心里不踏实的人,我想我的成绩一定会更加的令我满意,所以现在的考试我也就在实行“曹操式答卷法”,对每一道题也都是十分的“谨慎多疑”。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像刘备那样“勤政爱民”、“惜用将才”,我想我的学习之路将会变得更加幸福、美丽!在五年的小学之中,我换了几次班主任老师,虽然他们的教学方法各式各样,但他们最相同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是“刘备式主公”,对自己的学生亦是百般关心,也十分器重班里在哪方面有才赋的同学,六年来因为有这么多好老师所以我们班无论班风和成绩都得到了上级的表扬,看来“刘备式”的老师可能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我在此也希望能再次遇到这种在学习上关心学生、器重的班主任。
如果我能像诸葛亮那样做个“好军师”、“顶梁柱”,我想我们的集体会变得更加“强大”。我在班里可以一个有名的“小军师”了,在足球队里我就犹如一个“主教练”“控制”我方的局势,我的同学们也很“服从”我的看法,我叫他们赶快射门他们也就听我的“命令”,并不是因为我把他们“收买”了,而是我跟诸葛亮一样刚“出山”踢球就深得民心了,虽然我的“操控”下有时也会出现失误,也不是百战百胜的强队,但我们也算是数一数二的,我们的劲敌还有许多,其实我真的希望能跟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半仙半人”的,但这却是那么的不可能。我不能整天只沉浸在幻想之中,我坚信,以我的努力,我是一定能成为队里的“撑天柱”的!
如果我在乒乓球赛时能不像关羽那样的大意、骄傲,或许现在我的家里多一张奖状了。上次的乒乓球赛我经过自己几个月的艰苦磨练技术有所提高,在乒乓球赛中与“各路英雄”死拼终于杀到了四分之一决赛,我发现成功是离我多么的近,是否成名就在此举了,可是却栽在了这一举上。比赛开始后因为实力的差别我一直处于优势,对手直被我逼得无可反击,故我就开始傲慢起来,有了轻敌之心验证了“骄兵必败”那句话,果然我分了神被对手一连翻成了2:2平进入决胜局,决胜局我慌了手脚虽然还跟他拼到了赛点“决一死战”但还是因为我的大意把球打飞了。就这样,我万分遗憾地“名落孙山”,直至现在我还在为那件事而叹息。
如果有些同学不像周瑜那样嫉妒别人,我想我们的班集体会变得更加的和谐。看到别人比自己厉害就不爽想伤害他人,这就是嫉妒,当然,在我们班里也有着许多“周瑜式”同学。有同学某方面比自己厉害就总是在背后说那个同学的坏话,让别的同学难堪,在学习生活中还总是故意刁难别人,几次还差点打架。说实话,他们看别人厉害不爽我看他们这样也不爽,我讨厌嫉妒,嫉妒会伤害同学之间的友谊,影响到集体和谐,无论从哪方面都没有好处,我想如果那些同学要是收回嫉妒之心,“退化”为羡慕,我想这集体会变得更加友好!
如果同学们都能像姜维那样的对江山社稷忠义,我想我们班一定能更加的优秀!我们班可是传统的“优秀班集体”,因为有着好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才能“终成正果”,但一件事是绝对不能“十全十美”的,班里必定有许多比较叛逆、爱捣乱的同学,有时总会成为“害群之马”害班里扣分,根本不关心这个集体。我想如果那些同学有一天能“弃暗投明”,像姜维那样的忠肝义胆,这个集体就更加的“厉害”,更加的“天下无敌”!
这类“三国式如果”在我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有“三国式事件”生活才会有趣,无论它的如果他的如果是喜或忧,我坚信我的生活会更加的精彩!
❾ 三国演义梗概(500字)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9)三国故事缩写作文扩展阅读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的,称为嘉靖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继嘉靖本之后,新刊本大量出现,它们都以嘉靖本为主,只做了些插图、考证、评点和文字的增删、卷数和回目的整理等工作。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整理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等,内容没有大的改动。
❿ 三国蜀国故事作文。关于蜀国的从头到尾
书中写的曹操的几次败仗很让人回味,那就是:“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真是败的残不忍睹。可曹操或卷土重来,或反攻,且大败之后必大笑。
“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是曹操败的最凄凉的时候。火烧之后,又赶上了倾盆大雨。正是“火厄之后遭水厄”呀!八十多万大军,几乎片甲不留。可曹操却连连大笑,说敌人乏谋少智。
初战马超时,曹操败的割须弃袍,勉勉强强捡回了一条小命。若是项羽,恐怕就要“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了。可曹操并不气馁,他观察到马超勇有余智不足的特点,用反间计来反间马超和韩遂,大败马超。
我要说,《三国演义》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小说中的曹操在逆境中的顽强意志,是《三国演义》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