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里的小故事读后感
㈠ 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读后感50个字
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读后感
《笑猫日记之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笑猫日记--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有一只很帅的笑猫他和美丽的虎皮猫结了婚。虎皮猫生了四个孩子,老大叫胖头,胖头胖脑;老二叫二丫,老二很可爱;老三叫三宝,老三机灵活泼;老四,却很弱小,取名小可怜。
因为小可怜天生的瘦弱,得到他们一家人更多的疼爱。他的哥哥姐姐都喜欢他!有一次,虎皮猫推着滑板车四个孩子躺在棉被里晒太阳。三宝挨着小可怜最近,因为虎皮猫和笑猫知道三宝是哥哥姐姐里边最喜欢小可怜的一个,也是最体贴他的一个。又有一次,笑猫和虎皮猫带着四个孩子出来玩,老大在树下滚皮球,老二在树下唱歌,老三带着小可怜在树上爬树。笑猫和虎皮猫在下面看着树上的两个孩子,三宝在后边紧紧跟着小可怜,生怕他一不小心摔下来。还有一次,笑猫拿出棉被来晒棉被。把棉被晒好他让四个孩子上棉被,小可怜在最中间,那时候小可怜刚出生不久还没睁开眼(他是四个孩子里睁开眼最晚,学走路最晚的一个),小可怜闻着太阳的气味慢慢睁开了眼睛,和以前吃奶的样子似的趴着闻着太阳的气味,可爱极了,笑猫和虎皮猫看着眼前的小可怜无比的激动。
小可怜一家人过着快快乐乐的日子。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那一个冬天的早上,天气特别特别的寒冷,小可怜被冻僵了。笑猫从洞里要去寒冷的洞外拿石头堵住洞口。因为还没堵住洞口,他的哥哥姐姐为了小可怜屁股向外堵住风,虎皮猫吓坏了,紧紧抱着小可怜想让他变暖和!可是,小可怜还是死了,他的身子实在太弱了!死前他叫了一声爸爸,还叫了一声三宝哥哥。他终于会说话了,这是他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最后一句话。
小可怜终于会说话了,尽管他只叫了一声爸爸一声三宝哥哥。但我相信如果他能活下来,他肯定会对他的家人说出更多更多的爱和不舍!
㈡ 汤姆索亚历险记洞中历险读后感
在这本书里,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带着我来到了他的童年,在他的童年里,淘气的汤姆索亚带我来到他的家庭,他的学校。
他喜欢和哈克贝恩、乔埃哈波、班恩罗杰、吉姆哈林斯……一起玩耍。他有一次说出了真相,把印第安乔告上法庭,把可怜的墨菲波特解救了出来。又有一次,他把哈克和乔埃叫到荒岛上,来当海盗。还有一次,他把撒切尔法官的女儿贝琪撒切尔从难以走出的“迷宫”里救了出来最后他又和他的好朋友哈克一起寻宝他们把蕴藏在地下的宝藏成功地挖了出来,汤姆又把自己的机智发挥出来了,他把宝藏藏在了两个小口袋里,吃力地运了出来。
汤姆的童年是充满叛逆和冒险的,我希望大家能跟着这个机智勇敢的小主人公,共同感受童心的透明,青春的美丽,人生的温馨,自由的可贵……
让我们为自己的童年,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进入他的童年,进入他的回忆吧!
说到读书,那可是我最大的爱好。我读过的书不计其数,其中最富有童趣的要数《汤姆索亚历险记》了。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主人公汤姆的勇敢和正义。
一天,汤姆和伙伴哈克在坟地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杀人案。但凶手波特却冤枉哈波,于是,哈波被抓了。汤姆决定在法庭上证明一切。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可是杀人案,况且,当时杀人犯波特也在场,他就不怕波特吗?正因为汤姆有超强的正义感,所以他才不顾一切救哈波,要还他清白。我对他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又有一次,汤姆和伙伴贝琪在游玩。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通道又纵横交错的大山洞中迷了路。他们被困在里面几天几夜。贝琪是个女孩,她那时再也走不动了,全靠汤姆冒着生命危险探路,直到走出山洞。
多勇敢啊!在死神面前毫不示弱。汤姆的一举一动,无不证明了他的勇敢。一般的人首先会被自己吓倒,而他却勇敢地面对并解除了所有的困难和危险!
读了这本书,我也变得勇敢正义起来了。现在,我终于明白,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有多大。在以后的人生坎坷中,我一定会想起这个名字——汤姆!
㈢ 不可思议的洞穴读后感
在一次和朋友的谈话中,他跟我说了一本书,就是《洞穴奇案》,用朋友的话说 " 极具神奇色彩,堪称法学独秀之一 " ,最让我有一种去看的冲动的就是,他告诉我 " 你对此案例的所有看法都会在法官的看法当中 " .所以就专门去图书馆找了这本书,读罢此书不由长吁一口气,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书中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法律专业术语,对于我这个法学初生牛犊来讲确实应接不暇。然而,我就是带着一种 " 要产生自己独特的法官之外的见解 " 的非正常思维去读的,一看就不舍得放下:一个虚拟的案例,竟能引发如此多的观点,逻辑般的充满了法律、哲学、正义、人性情感太多的思辨,让我不禁深深陷入其中,领略这法律的无尽魅力和作为法律人的无限风光。
该书主要讨论的案例是由美国20 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学评论》发表了一个假象公案:五名洞穴探险人受困山中,水尽粮绝,而且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持生命以待救援,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他四人,维特摩尔使这一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四人任执意抽签,而恰好选中了威特摩尔做牺牲者。获救以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本书的前一作者围绕这一案例进一步虚构了最高法院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1998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设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也针对这个案子各自发表了判决意见。本书可以说就是十四位法官判决书的集合。
自然我们不是每天都面临着洞穴探险者案那离奇的事情,我们置身其中的政治、法律、文化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书中所说或者是大异其趣,但这些都不影响我们从其论述中获得富有现实意义的教义和理性,同时也是对于正义和社会整体道德情感关注和热议,所以我们才会对那些似乎与我们不是有太大关联的李丽云案、许霆案和邓玉娇案的关注。因此我可以说,虽然对于洞穴奇案没有陪审团,没有媒体大众的关注,甚至可以说是几个大法官坐而论道,但其中的严禁法律推理,公开理性论辩以及对于公平正义的探求确实让人叹为观止。因每个人的经验、判断各不相同,所以就举两个例子,谈谈几个大法官的主要观点和辩论中的精妙技巧。
首席大法官的主要观点是:法典规定,任何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必须判处死刑。根据这一条,我们基本是可以断定其是 " 不仅公正明理,而且是法律所允许的唯一方案 " .然而福斯特法官以 " 探究立法精神 " 为题,用了两个新观点巧妙的绕过了首席法官的罪刑法定挂点:实定法是建立在人在社会中可以共存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失去了这一基础,实定法就不再适用,而是用自然法则,因此本案不适用于联邦现行法律;其次法律的规定应该通过它显而易见的目的来规定,因此他认为本案应该判无罪。另一论点就是饥饿是否构成紧急避难的问题,认为饥饿不是杀人理由的唐丁法官举了另外一个例子:被告沃尔金由于盗窃一个面包被指控,被告的抗辩理由是自己当时处于饥饿状态,法庭没有接受他的答辩理由。因此唐丁法官认为 " 如果饥饿不能成为盗窃事物的理由,怎么能成为杀人并以之为食物的正当理由呢? " 而另一方赞同积极避难的斯普林汉姆法官却认为沃尔金案与本案有很大的差异性:首先,沃尔金可能不是一直处于饥饿状态或者有生命危险,不知其挨饿程度;其次,除了犯罪,沃尔金还可以有其他的选择,比如找工作甚至乞讨等等,然而本案中的探险者没有这样选择,杀人成为了唯一的途径。这样的精彩辩论怎能不让我拍案叫绝!
㈣ 《笑猫日记》之《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读后感500字
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笑猫日记中从外星球来的孩子》。这本书的版封面可吸引人了,权有一个小男孩坐在星球上,背靠着一颗银杏树。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猫给他献花呢!
故事说道:二丫和三宝都找到了自己拥有的本领,可胖头的前程让笑猫非常担心。之后,胖头在笑猫的帮助下,胖头用自己专注的特点学会了弹钢琴。之后,他们遇见一个“从外星球来的孩子”。胖头为了把那个“从外星球来的孩子”变成地球的孩子,还学会了笑。之后,孩子的爸爸为他买了一架钢琴。谁知那孩子如此有天赋,在一个雨天里孩子和胖头获得了观众的鲜花和掌声。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世间的爱是多么得重要啊!胖头用他的爱,让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恢复健康。我们又有何不为呢?让我们伸出自己的双手,为这个社会献出一分爱吧!
㈤ 战争中英雄的故事读后感60字曰记
星期来天挂水回家时,自无意中翻开了一本有关与革命的书,第一篇就是抗日小英雄《火云鹰》,这使我冒出了许多小问好,为什么叫火云鹰呢?为什么······我带着小问号开始读。
在抗日联军第一军里,有一个受到大家尊敬的少女,大家都称她为“火云鹰”,她是少年连的排长,在战火中抢救、护理了许多的抗日战士。而她的真名却无人知晓。
1936年的秋天,某部班长在一次战斗中受了重伤,被火云鹰送往“山洞医院”救治,两个月后,战友出院后,日军便发现了“山洞医院”。
战友都想冲出去,和日军战斗。火云鹰不肯,让战友们躲起来,自己把火把放在自己的棉衣上,燃烧起来,日军见了以为是火神降临,便纷纷逃窜,可火云鹰一打滚儿,野草烧着了日军也烧得面目全非,大火烧了一夜,日军的焦尸遍地都是,而在山洞中的战友,再也见不到火云鹰了。
在抗日战线中,有多少人为国家而牺牲,为别人的生命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人为隐藏他人而牺牲?
当我们过着舒服的日子时,最不应该忘记的是谁?是以前为我们付出的战士,没有他们也没有现在的生活,所以,请记住他们吧。
㈥ 笑猫日记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的第一章的读后感
我为大家介绍一本书,这本书是我特别爱读的书之一,它就是著名作家杨红缨阿姨写的《笑猫日记》系列之《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
这本书主要写笑猫和虎皮猫生下了四只四个模样、却一样可爱的小猫,但其中一只小猫却在一场寒流中不幸死去了。我觉得这本书写得最好的地方是虎皮猫生出四只小猫的时候和小猫"小可怜"死去的时候,这两个地方分别写出了虎皮猫生出四只小猫的艰辛和失去孩子的悲伤。
杨红樱阿姨在写虎皮猫生小猫时这样写道:虎皮猫一直痛苦地呻吟着,"留在虎皮猫肚子里的小猫把虎皮猫折磨得死去活来,从下午生到晚上,也没生下来。深夜,虎皮猫终于把她肚子里最后的一只小猫生下来了。这时,她已经耗尽了最后的一丝力气。"读完这段内容,我好像看到了一只母猫旁边躺着四只闭着眼睛、毛还湿漉漉的小猫,而这只母猫正努力地想睁开眼睛看看她的孩子。
但是,一只叫"小可怜"的猫,身子不好,已经奄奄一息了。
小猫"小可怜"快死的时候,笑猫"听见了小可怜呼唤我的声音,这声音很小很小,我把脸贴在她那冰凉冰凉的脸上。她的眼睛半睁半闭,无力地望着我。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我知道,我亲爱的孩子就要离我而去了。我是她的爸爸,我却救不了她!""虎皮猫一直把小可怜抱在怀里。她不肯相信,小可怜已经死了。从下午到傍晚,从深夜到第二天天明,她就那么紧紧地抱着,紧紧地抱着小可怜冰凉的尸体。"这段内容又让我感到很悲伤,一条生命又消失了,并给了笑猫和虎皮猫很大的打击。
这本书是我一口气就读完的,我完全被书里的内容给吸引了。读完这本书,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妈妈生我时的艰辛。
㈦ 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读后感怎么写
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读后感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杨红缨的笑猫日记:《小猫出生内在秘密山洞》。里面容讲了笑猫和虎皮猫有四个小猫,老大叫“胖头”,他爱吃爱睡,就是不爱运动。老二叫“二丫”,她漂亮、优雅、温柔善良,模样和性格都像虎皮猫。老三叫“三宝”,很淘气,很可爱,也是四只小猫中唯一会笑的猫。老四叫“小可怜”,是虎皮猫难产生下的小猫,瘦弱多病,在全家人的呵护下,她已经熬过了寒冷的冬天,但是在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她死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
这本书让我得很感动,因为在虎皮猫怀孕的时候,笑猫对她很有责任感,虎皮猫把小猫生下来了,并对小猫很负责任。最让我感动的是为小可怜挡风的胖头、二丫、三宝。
你看,连胖头这么懒的人,都在紧急时刻去帮助他们的小妹妹--小可怜,这就是伟大的亲情。
㈧ 洞穴奇案读后感 谭治
[洞穴奇案读后感 谭治]
读罢此书,不由长长吁出一口气,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洞穴奇案读后感 谭治。一个虚拟的案例竟会引发出如此多的观点,让我不禁深深的陷入其中,领略着法律的那无尽的魅力,让仍在法律门口徘徊的我深深为之折服,经受了一次不小的震撼。
全书的十四个观点从数量上看的确不多,但是其中却囊括了成千上万人的看法,当我抱着自己的观点,兴致勃勃去探索书中的法律真谛时,却发现书中一些法官的观点,推理,逻辑无情的质疑着我的观点;随着阅读的深入,经过自己仔细的推敲,惊喜的发现某个法官证词的漏洞,然而,很快就发现,这个漏洞早已存在于另一个法官的观点中,也正印证了在读此书之前听到的一句话“你对此案例的所有看法都会在法官的观点之中”。这种从失望到希望再到失望的感觉让我体会得淋漓尽致、
再说说自己的观点吧,阅读了这些法官的陈词之后,我依然坚持了自己最初的观点,就是被告四人应该维持有罪判决,并应予立即执行。当然这是基于一个法科学生的立场而提出的,如果我不是一个懂法的人,我也会对被告四人给予同情,认为他们不应被判处死刑。然而,一个法律人或者说是未来的法律人,其思维方式必是与“非法人”不同的,这个相异之处就在于我们遇事是运用法律思维去判断此事的是非,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某事的合法性,这个“法”就是白纸黑字,被所有人所接受的法律条文,而不是某些法官所谓的立法精神,因为那是无法准确把握的,没有一个足以使所有人信服的标准,读后感《洞穴奇案读后感 谭治》。现在我们都尝试着用法律思维去分析这个问题,那我们很容易的就发现,被告四人是不存在合法性基础的,其“故意杀人”的事实是毫无瑕疵的,如此而言,该案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案子了,至于其背后那复杂的事件起因以及情有可原的客观事实,就不应属于法律思维所考虑的范围了,作为一个合格的法律人,只需要遵从法律,排除其他任何的干扰,不能把自己的清感因素加入进去,这不也正是司法独立,公正客观的要求吗?当然,该案若从除法律以外的视角去看,的确有很多不必处死四人的缘由,但是法律就是法律,既然制定出来,每个人就应无条件遵守,不允许有例外。如果仅是为了多数人的生存权,就不得不牺牲少数人的生命,我想这也不是法律所提倡的人人平等精神吧。还有一点,被杀的那人在最后时刻反悔,却依然未能逃脱被谋杀的命运,这也值得每个人深思······
〔洞穴奇案读后感 谭治〕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㈨ <<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读后感
暑假里抄,我读了《笑猫日记袭》中的《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讲的是虎皮猫为笑猫生下了四只小猫,胖头、二丫、三宝、小可怜,它们四个的模样长得一样可爱。虎皮猫刚生下小猫时,笑猫一直没闲着,二丫先睁开了眼睛,其次是三宝和胖头,小可怜却过了好久才睁开眼睛的,它是闻到了太阳的味道才能睁开,而这时虎皮猫已经带着胖头、二丫和三宝去学走路了。大年初一那天,他们全家去给马小跳和杜真子拜年。一场寒流突如其来,让小可怜永远离开了他们,虎皮猫说:“天堂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的地方,小可怜会在那儿等着我们。”读完之后,我特别心疼小可怜,希望它在天堂里过得很好。同时,从这本书里我也知道了怎么和猫做朋友。碰巧的是,我家也刚刚养了一只小白猫。
养猫虽然是一件很麻烦的事,需要给它买厕所、猫砂、玩具和猫粮,还得给它打防疫针、剪指甲,但是我们全家人都细心照顾它,从不让它饿着、冻着,还给她洗澡、梳毛。我们一点也不希望像小可怜一样的悲剧发生。
我还告诉我的爸爸妈妈,不管小猫怎么淘气都不要对小猫生气,因为你对它生气它就会对你生气,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大家都要把猫当成朋友。
㈩ 水懒的洞穴这本书读后感怎么写
洞这本书的读后感100字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如果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呢?
(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