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文学家的故事

文学家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18 03:25:21

A. 文学家的故事

一、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内10个字,夹在书页容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二、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
三、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刻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他晚上寒冷时,夜读难奈,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汗驱寒坚持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B. 文学家的故事最少300字

(海明威,E.)(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
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C. 大文学家小时侯的故事

雨果

一个夏天的中午,时值少年的雨果路经法国巴黎法院门前的广场,他看到木柱上绑着一个年轻女子,据说是犯了所谓“仆役盗窃罪”,一个刽子手钳起一根烧红的烙铁,向她裸露的肩背按了下去,那女子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惨叫,……这一“惨叫声”成了雨果“心灵上永远不能磨灭的呼喊”。以后雨果的作品中,都有那“受苦受难”的女子的影子。雨果的作品有着明显的人道主义倾向。在雨果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出版了26部诗集、12个剧本、21部论著、20部小说,他的全部作品都以仁爱为万能的人道主义思想为核心。1885年雨果逝世,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里,有受到过红十字会救助的伤残士兵、地震和水灾中的灾民,还有遭受迫害的巴黎公社社员,……。

鲁迅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朝花夕拾这本书有很多关于鲁迅的。

巴尔扎克小学时的作文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巨匠。他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趣事。

一天,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拿着一本破旧的作业本问巴尔扎克:“大作家,你给我瞧瞧,这小子有没有天分,将来是不是块当作家的料?”

巴尔扎克接过作业本后,认真地看了看,胸有成竹地说:“嗯,这小子天赋不高,灵气不多,凭这很难当作家。”

老太太听后,发自内心地笑道:“好小子,我以为你们当作家的什么都懂,没想到,你连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作文都看不出来!”

巴尔扎克也禁不住笑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老太太竟是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老师。

巴尔扎克的判断显然是错了,因为他只看到了孩子的基础,却忽视了孩子将来的努力。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出世就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巴尔扎克在成名之前,他写的那些文稿不断地被退了回来,他陷入困境,负债累累。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开水。但是他挺乐观,每当就餐,便在桌上画上一只只盘子,上面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

正是在这段最为失意的日子里,巴尔扎克破费了700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玛瑙的粗大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鞭策自己的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

正是这句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座右铭,支持他度过了难关。后来,柳暗花明,他果然成功了,成为享誉世界的大文豪。

巴尔扎克的作业和手杖,又一次证明了无数成功人士坚信的箴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成功就是一直在努力。

【大仲马和小仲马】:小仲马是大仲马的儿子,大仲马是当时很著名的作家,在文学领域声望很高。小仲马也喜欢文学,但他频频投稿都没有被采纳、都没有成功过,大仲马得知这一情况,就建议小仲马每次投稿的时候都注明“我是大仲马的儿子”,但小仲马拒绝了,他想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后来,他终于创作出了世界闻名的《茶花女》。

【巴尔扎克与父亲】:巴尔扎克小时候很爱好文学, 父亲却硬要他学习法律.他就是不服从父亲的旨意, 父子之间常为此事发生冲突.
一天, 父亲再也按捺不住气愤, 质问巴尔扎克: ”我让你学习法律, 你为什么要学习文学?”
”爸爸, 您知道, 我对法律是毫无兴趣的.”巴尔扎克非常亲切地对父亲说.
”毫无兴趣! ”父亲暴怒地快要跳起来, ”你有兴趣的是什么?是文学! 搞文学谈何容易, 我看你根本不是搞文学的料! ”
”那不一定! ”巴尔扎克摇摇头, 非常自信地说, ”一个人的成功, 往往取决於他的信心和努力.”
”信心和努力?那好, 从今天起, 给你两年的期限, 搞不成, 就得学习法律, 你敢答应吗?”
”敢! ”巴尔扎克斩钉截铁地回答.
从此, 巴尔扎克被父亲关在房子里, 整天埋头写作.这期间, 他写了一个历史剧, 由於自己的阅历有限, 对剧本的特点了解不够, 没有成功.但巴尔扎克并没有丧失信心, 他坚信, 只要有决心、肯努力, 一定能在文学上取得成绩.
一段时间的写作实践, 使巴尔扎克感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很浅薄.於是, 他拼命阅读世界文学名著, 广泛地接触社会和了解人生.他天天出入於图书馆和书店, 总是来得最早, 离开最晚.有一次, 他在图书馆里翻阅资料, 边看边记, 忘记了时间的早晚.图书馆的人员下班了, 也忘记招呼巴尔扎克一声.第二天早晨, 图书馆的人员来上班了, 发现巴尔扎克还在边看边记.为了读书, 巴尔扎克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巴尔扎克在一部小说中需一打架斗殴的情节, 就到街上去观察.好容易遇到两个青年人争执, 他就故意从中煽风点火, 想让两个人打起来.谁知两人看穿了他的”诡计”, 合起来把他轰走了.
巴尔扎克写起文章来就闭门谢客, 甚至家里人也不让进他的书房.有一次他把屋门锁了, 从窗户跳进屋里, 再的把窗紧闭上.来访的人见门上落了锁就自动回去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 巴尔扎克出版了小说《朱安党》, 赢得了法国文学界的一致赞扬.以后他又陆续完成了《人间喜剧》等97 部小说, 确立了他在法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

希望对你有帮助

D. 关于一著名文学家的故事

是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

E. 6个文学家的故事

1.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一日突然对司马说道:“余早年曾游历东平,颇喜其人情风土。”
司马昭一听,立马任其为东平太守。阮籍走马上任,先查看了府宅官衙,当即下令,拆除府邸内重重叠叠的墙壁。使原本在各自房内办公的官员,一下子处在可相互监视、内外沟通,而阮籍又能一览无余的大庭广众之下。他们不敢再有小动作、不敢再有懈怠,生怕被别人抓住什么把柄。东平的办公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随后他又精简法令、督促生产,鼓励农耕。等到他觉得东平的事已经办完,就又骑着毛驴逍遥自在去了。屈指一算,其在东平为官不过短短十余天,就留下了一个官衙畅达,政通人和的清平世界。而这对于阮籍不过玩玩而已。让那些挖空心思、老于宦海而毫无作为的官僚们立刻显得狼狈不堪。
难怪李白有诗曰:“ 阮籍为太守,骑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
不久阮籍又提出要去北军步兵营担任校尉,到任后却整天泡在兵营的酒窖里,喝的烂醉。原来阮籍一生好酒,肯担当校尉,只因北军步兵营的厨师善于酿酒。
阮籍以青白眼看人,如若世俗凡胎就以青眼视之.
还有谢灵运的狂妄:天下才一石,之健居八斗,我占一斗,古今名士自争一斗。
玄学家嵇康铸铁深山,而不理会权贵钟会的拜访,后被钟会诬陷,断头台上,一曲《广陵散》终成绝响。三千太学生跪地为其请命。

F. 文学家的故事 短点 有题目

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阿Q正传》。鲁迅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1 鲁迅早上要接待很多的客人要到早上2,3点钟才能写作他往往要到4,5点钟才睡,睡觉连衣服动不脱,为了能起床以后不用穿衣,能节省时间。

2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难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G. 文学家的故事有哪些(100字以内)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H. 五个文学家的故事

思想太丰富了
马塞尔·埃梅(1902—1967年)是20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有一天,一名记者对埃梅抱怨说,现代社会阻碍了人类的自由发展。
“我不同意你这种说法,”埃梅温和地说,“我觉得我是完全自由的。”
“但是,毫无疑问,你得承认你的自由受到限制。”
“这倒是的,”埃梅答道,“我不时发现我极大地受到词典的限制。”
作家选择决斗的武器
乔治·库特林(1858—1929年),法国知名的剧作家和幽默作家。
有一次,一位自命不凡的年轻作者想一鸣惊人,便写信给库特林,借三个微不足道的理由向他提出决斗,但这一封信实在上不了桌面:字迹潦草,甚至有许多字拼写错误。
库特林很快给他写了回信:“亲爱的先生,因为我是伤害你的一方,该由我来选择决斗武器。我要用‘正字法’来决斗。在接到这封信之前你就已经失败了。”
巧问巧答
雨果写完《悲惨世界》之后,将书稿投寄给一位出版商。稿子寄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音,于是,他在纸上画了一个很大的“?”寄给了出版商。隔几天,出版商回信了,雨果拆开一看,上面也是一个字没有,只画了一个“!””
他知道有希望了。果然,他的《悲惨世界》不久就出版了,并大获成功。
笔杆贩子
有一次雨果出国旅行到了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就问他:“姓名?”
“雨果。”
“干什么的?”
“写东西的。”
“以什么谋生?”
“笔杆子。”
于是宪兵就在登记薄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贩卖笔杆。”
给自己喝倒彩
乔治·费多(1862—1921年)是法国著名的戏剧家,他成功地创作了许多滑稽,《马克西姆家的姑娘》一剧曾轰动一时。但在他刚开始创作时也曾受能上能下观众的冷遇。在一个瞥脚的首场演出的晚上,费多混在观众当中,同他们一起喝倒彩。
“你是发疯了吧!”一个找到他的朋友拉住他说。
“这样我才听不见别人的骂声,”他解释说,“也不会太伤心。”
把斗赢的送来
有一次乔抬·费多在饭店里用餐,女招待员送来一只缺了腿的龙虾,他毫不掩饰地表示自己的不快,招待员解释说,在蓄养池里的龙虾有时会互相咬斗,被打败了的往往会变成残肢少腿的。
“那好,请把这只端走,”费多吩咐道,“把斗赢的那只给我送来。”

I. 文学家的故事

<<莫泊桑拜师>>全文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一天,莫泊桑带着自已写的文章,去请福楼拜指导。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莫泊桑急切地问。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所获。接着,他又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万般无奈,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画,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哟?那富丽堂皇的马一回事,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于是,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一千三百万字的作品。从《灭亡》《激流三部曲》到《寒夜》,这位热情勤奋的作家创作了多部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巴金说过:“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去。”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认识到了一位讲真话的老人,一位永远怀有赤子之心的老人。 也许,理解巴金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他的作品。惟有阅读,才能让我们感受到那属于他的永恒的青春。 2009年7月11日,集“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三项桂冠于一身的季羡林先生走完了他98年的生命历程,含笑西去。先生风风雨雨的近百年人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真实写照。我与季先生素不相识,但他的学问和人品深深地感动着我,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的精神,与日月同辉。正如日本作家书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所言:“死并非作为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就是一种精神力量,……”

J. 现代文学家的故事200字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