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贾岛推敲的故事

贾岛推敲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18 03:26:40

『壹』 贾岛推敲的故事

“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是说作者居住的长安已是深秋时节。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
贾岛是个爱思考的苦吟派的诗人
韩愈是个有涵养讲道理的人

『贰』 贾岛推敲到底是怎样一个故事

  1. ”推敲“故事: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推”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差人把他带到韩愈面前。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2. 贾岛简介:

    贾岛,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贫寒,落发为僧,法名无本。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题跋版刻像庵。19岁云游,识孟郊等,因和推敲韩愈。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时任长江(四川蓬溪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但后又普州司仓参军,卒于任所。有《长江集》10卷,录诗370余首。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

  3. 历史评价:

    贾岛的诗喜欢描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

    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郊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叁』 求贾岛推敲的故事

推敲的来历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

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那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肆』 贾岛斟酌"推敲"二字的故事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京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专树,僧敲属月下门。”又想用“推”字,炼字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吟咏,伸出手来做推敲的姿势,看到他这样的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作代理京城地方的长官,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地走到韩愈仪仗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作着手势。这样一下不被左右的侍从推到韩愈面前。贾岛如实地回答说出所得的诗句,不知用了“谁”还是用“敲”字无法确定,所以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马思考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驴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呆了好几天,韩愈因此与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伍』 王安石与贾岛推敲的诗句有哪些故事

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当然,还有一种回答:
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心象物化为定型产品的操作情况.
【来 历】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典故
推敲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字词解释:
1.赴举:参加科举考试
2.京师:京城,此指长安
3.炼:锤炼,这里指反复思考,写诗的人叫“炼字 ”
4.吟哦:吟咏
5.引手:伸手
6.讶:对……感到惊讶
7. 韩退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在文学城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8.权:临时代理.
9.车骑:车马
10.已:停止.
11.俄:不久,指时间短.
12.具:全部
13.神游象外: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游,离开.象,眼前事物.
14.立马久之:让马停下来许久
15.辔:驭马的缰绳,这里指马.
16.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9.与为布衣之交:跟贾岛结交为朋友.
17.留连:舍不得离开

『陆』 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什么

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斟酌、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物化为定型产品的操作情况。
基本解释
[weigh; deliberate] 斟酌字句。亦泛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推敲字句
详细解释
后蜀 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 贾岛﹞忽一日於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 岛 似不见。时 韩吏部 愈 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 岛 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 岛 方觉悟。顾问欲责之。
岛 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 韩 立马良久思之,谓 岛 曰:‘作敲字佳矣。’”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谓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宋 张孝祥 《念奴娇·再用韵呈朱丈》词:“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 明 徐渭《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 清 孔尚任《桃花扇·投轩》:“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 吴组缃《山洪》二:“ 三官 认真的沉着脸,觉得这话值得推敲。”

『柒』 贾岛推敲的故事600字

著名唐代诗人贾岛与“推敲”的故事也发生在衡水。贾岛是今涿州人,少时因家境贫寒,曾在位于现景县县城西南约50里的庄科村边的云盖寺落发为僧,法名无本。贾岛自幼肯学善思,才思敏捷,尤精诗文。出家不减其志,一有空闲就读书做诗。

一天,他云游归来,天色已晚,这时群鸟归林,月挂蓝天,万籁俱寂,云盖寺掩映在银白色的月光中,不觉诗兴大发,随口吟成“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诗句。开始觉得,来到自家的庙门,用“推”字显得随意。后来又觉得夜已深沉,寺门已闭,还是用“敲”字显得有气息。到底用哪个字好,一时没有拿不定主意。其实,这两句诗是贾岛《题李凝幽居》诗中的两句。这首诗是这样写的:“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后来,他云游长安,骑着毛驴徜徉在街头。突然想起那两句诗,一边走欣赏着长安的景色,一边为“推”、“敲”二字苦思冥想,没成想竟然撞上了韩愈的马头。韩愈质问:“何故?”贾岛连忙把为诗句中用“推”还是用“敲”字之事,向韩愈诉说了一遍。已经大名鼎鼎的韩愈见状,不但没有生气,而且深为贾岛的字斟句酌的刻苦精神所感动,提出用“敲”字较好的建议。

『捌』 贾岛推敲故事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 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 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 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手一边做着“推”的姿势,一边做着“敲”的姿势,反复斟酌。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的第三节。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 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两个人并排骑着自己的坐骑回到了韩愈的家,后来二人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