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唐县革命故事作文600字

唐县革命故事作文600字

发布时间: 2020-12-07 16:25:36

① 唐县的公园作文400字

同学们,你们去过茂山公园吗?茂山公园一年四季的变化你们知道吗?
春季,专茂山公园上的果树相属继开出了美丽的花,白色的梨花,像是扑着粉,粉红的樱桃花,像是戴上了粉嫩的花冠。它们咧开鲜艳的嘴唇,喷吐着醉人的芳香,引来蝴蝶翩翩起舞,招来蜜蜂嗡嗡欢唱。
夏季,茂山公园就更美了。各种美丽的野花竞相开放,有的吹起红色的喇叭,有的撑起蓝色的小伞,有的甩开金亮的丝绒……非常的美丽。
秋季,茂山公园更是五颜六色的了。有火红的枫叶,有金黄的柞树叶,还有翠绿翠绿的松树……山里红树上挂满了红红的果实,一个个果实就像一盏盏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
冬季,茂山公园一片雪白,就像是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如果有树挂的化就更美了,一个个树枝上挂满了小冰条,非常美丽。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同学们,你们看了我描述的茂山公园一定很心动很想来看看吧!让我们多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就会感觉到它们的美。

② 唐县旅游大茂山作文

同学们,你们去过茂山公园吗?茂山公园一年四季的变化你们知道吗?版
春季,茂山公园上权的果树相继开出了美丽的花,白色的梨花,像是扑着粉,粉红的樱桃花,像是戴上了粉嫩的花冠。它们咧开鲜艳的嘴唇,喷吐着醉人的芳香,引来蝴蝶翩翩起舞,招来蜜蜂嗡嗡欢唱。
夏季,茂山公园就更美了。各种美丽的野花竞相开放,有的吹起红色的喇叭,有的撑起蓝色的小伞,有的甩开金亮的丝绒……非常的美丽。
秋季,茂山公园更是五颜六色的了。有火红的枫叶,有金黄的柞树叶,还有翠绿翠绿的松树……山里红树上挂满了红红的果实,一个个果实就像一盏盏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
冬季,茂山公园一片雪白,就像是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如果有树挂的化就更美了,一个个树枝上挂满了小冰条,非常美丽。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同学们,你们看了我描述的茂山公园一定很心动很想来看看吧!让我们多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就会感觉到它们的美。

③ 有关尧文化的作文。字数600字。

尧是华夏文明的始祖。尧文化是标志着华夏文明孕育形成时期的文化。从《尧典》以来,有关尧的记载都比较具体明确,又和考古资料基本吻合上看,尧是真实的历史存在,他是人不是神,以尧为代表的尧文化也不是超越历史的。在中华民族步入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为增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谋求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给尧和尧文化以科学的认定是必要的。下面,就什么是尧文化、尧文化发祥于晋南、与高邮发祥说商榷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看法。不当之处,希望学术界专家指正。什么是尧文化
任何一种历史文化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内涵。尧文化亦不例外。我们认为,尧文化并非单一的陶唐氏部落或唐尧一个人在位时的文化,它应该是包括虞舜在内的我国原始社会向第一个阶级社会过渡阶段,在华夏族的中心地域内,吸取诸多地域文化的先进成果,融合、升华为一体,发展到华夏文明形成时期的文化。尧文化形成的时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成果报告”,夏禹即位的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参照《史记·五帝本纪》《集解》中皇甫谧考证的五帝在位年代 ① ,推定华夏族人文初祖黄帝始建华夏部落联盟是公元前 2500年~前2400年间。尧舜在位是公元前2200年~前2070年间;尧文化形成的地域,是司马迁所说的,舜“之中国践天子位”〔1〕的“中国”,(《史记·五帝本纪》、《集解》云:“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已故的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论证说:“中国”之称最初见于尧舜,尧舜所都,指晋南一块地方) ② 。尧文化形成的内涵,是同时具备了文字、铸铜器、宫城建筑、礼仪制度等华夏文明形成的标志。以上时间、地域和内涵三位一体,缺一都不可称之为尧文化。
尧文化是具有综合体性质的更高一个层次的文化,虽然其中含有诸多地域文化的因素,但这些因素都不能取代尧文化的主体地位,而且在未融入尧文化之前,他们也只能是一种有着自身特征的地域文化,是绝不能称之为尧文化的。正如氢元素和氧 元素化合成水,在未化合之前,氢是氢,氧是氧,是不能称之为水的。我们说尧文化的发祥地,是指最早形成尧文化的地方,而不是尧文化中的某个因素来自什么地方。在讨论尧文化及其发祥地时,这是首先需要界定清楚的。
尧文化发祥于晋南
尧文化发祥于晋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证明。
一、晋南是华夏族、华夏文明的肇基之地
晋南地处黄土高原东南部的“三河”之中,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大平原的结合部。这里有宽阔的河谷台地,土质肥沃疏松,加之古代气侯温和湿润,适宜于木石农具耕作和农作物生长。地势高,能防水灾;交通方便,易于各部族的聚集、交流、融合。又有硕大的天然盐池,无疑是先民们发展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的好地方。
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在陕西兴起的炎帝部落向晋南地区发展,从山东及东南沿海一带兴起的九夷部落也以蚩尤为首向晋南一带扩张,他们先后与从北方迁到河南新郑一带壮大起来向晋南地区进发的黄帝部落相遇。于是,为了争夺晋南地区的战争,便在公元前2500年~前2400多年间发生了。先是炎帝“侵凌诸侯”,黄帝“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2〕。“阪泉”在什么地方?大都说在今河北涿鹿东南,而沈括的《梦溪笔谈》则认为在晋南的运城盐池附近。我们认为前说不足为据,因为争夺晋南地域的炎、黄两家,绝不可能离开晋南,率领部众到千里之外的河北去决一雌雄。后说可信,一则运城盐池位于晋南,就地争战,乃兵家常事;再则,据《梦溪笔谈·辩证一》说:“解州盐池方一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有溢,大旱未尝涸”。《说文》解:“坡者曰阪,一曰泽漳也”。阪泉其实就是坡泉,此与《梦溪笔谈·辩证一》描述的地势正合。结果,黄帝“三战而后得其志”,打败了炎帝部落,并与其结成部落联盟。
后来,由于东方的“蚩尤作乱,不用帝命”,黄帝又“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3〕。“涿鹿”又在何处?说法也不少。不过,和阪泉不在河北同样道理,涿鹿也绝不会在河北或晋南以外的其他地方。《史记·五帝本纪》(索隐)云:涿鹿“或作‘浊鹿’,古今异字耳”。“鹿”与“陆”同音假借,“浊鹿”又可写作“浊陆”。运城解州镇西25里有浊泽,《史记》载:战国时期,赵、韩伐魏,两次交战于此,说明浊泽一带乃战略要地。由此看来,“浊陆”可能就是浊泽边的陆地。浊陆一战,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4〕“中冀”指冀州之地,晋南正在此范围之内。擒杀蚩尤后,黄帝“乃命少昊请司 马 鸟师,以正五帝之宫”。“鸟”是东夷的氏族图腾,“五帝之宫”是部落联盟的主庙。意思是命少昊统领东夷的氏族部落加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于是,诸侯“咸尊黄帝为天子”。这“天子”的说法,虽属后人附会,但从此在以晋南为中心的“三河”地区,建立起以黄、炎部落为主体、包括东夷等氏族部落在内的部落联盟却是真实的(这意味着来自北方、西方、东方以至南方的地域文化在晋南与中原文化的碰撞结合)。黄炎部落联盟地处中原,人多势盛,号称“华夏”。《说文》曰:“华,荣也”。引申为光华、兴盛;“夏,中国之人也。”引申为中原大族。“华夏”就是兴盛的中原大族。
从此,华夏族、华夏文明进入了孕育发展时期,到尧舜时,随着民族、民族文化融合的不断扩大加深,遂成为一体,以龙图腾为族徽的华夏族,以文字、铸铜器、宫城建筑、礼仪制度为标志的华夏文明终于形成。二、陶寺文化遗址群的证实
发现于晋南襄汾县的陶寺文化遗址,是一处规模恢宏的反映龙山文化晚期发展到极高水平的文化遗址。该遗址总面积300多万平方米。从地域上看,它西临汾河,东靠塔儿山(古称崇山或唐山),北距 古平阳(今临汾市西南)仅 10余公里,恰在尧文化中心的晋南地域之内。从年代上看,根据碳素年代和树轮年代测定,约当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恰把黄帝阪泉、浊陆之战,始建华夏部落联盟到尧舜时华夏族、华夏文明的形成囊括其中。遗址以公元前2200年左右为界,分为连续发展的早、晚两期。早期反映着华夏族、华夏文明的孕育发展;晚期反映着华夏族,华夏文明的孕育形成。陶寺文化遗址的发掘不但印证了晋南是华夏族、华夏文明的肇基之地,而且真实地反映了华夏族,华夏文明从孕育到形成的发展过程。下面着重就陶寺文化遗址晚期的出土情况,对华夏族、华夏文明的孕育形成加以论证。晚期1000多座墓葬,成组成排地集中在一起,基本为成人仰身直肢单人葬,头朝东南,没有人殉现象,虽然仍属氏族社会的埋葬方式,但墓型上已出现了大、中、小的明显区分。大墓极少,占不到总数的百分之一,其墓穴宽大,墓主皆有木棺,随葬品丰厚,多达一、二百件,其中有成套的漆木器、陶器,还有表示身份高贵的鼍鼓、特磬、彩绘蟠龙陶盘,以及玉钺等礼器。而小墓最多,占到总数的80%以上,一般无葬具,也无随葬品。大、小墓葬相差如此悬殊,反映了贫富分化,贵贱等级有别的严重程度。据此推断,大墓的主人当属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权贵,小墓的死者必是氏族部落中的一般平民。这与文献记载的尧舜军事民主制时期,私有制发展,阶级分化严重,国家权力机构萌生的情况相吻合。尤其是晚期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铜铃,专家们认定是中国早期铜器中年代最早的复合范铸造品。在居住地出土的一件陶扁壶上有朱笔书写的“文”字,古文字学家确认与殷墟甲骨文属同一系统,其字型结构与甲骨文十分相近。晚期遗址中,近年又发现了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城址,还有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的宫殿区,和祭祀区内1400多平方米的天文观测遗迹。文明时代指阶级社会的形成,文明时代的主要特征和标志,是铸铜器、文字、宫城建筑、礼仪制度的产生。这说明到尧舜时期,以尧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已经孕育形成。陶寺文化遗址晚期的大墓中,一般都有一件红彩或红、白彩绘的蟠龙纹陶盘出土,表明唐尧时代是把赤龙作为华夏部落联盟的图腾加以崇拜的。这和《汉碑·咸阳灵台碑》记载说:尧母“庆都游观河滨,感赤龙,交始生尧”,“厥后尧求祖统,庆都告以河龙”,是一致的。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从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蟠龙纹形象上看,它头似鳄、角似羊、身似蛇,口衔枝叉似鸟羽,这不正是华夏部落联盟是由炎帝氏族的羊图腾、东夷氏族的鸟图腾、中原氏族的鱼鳞类图腾等合为一体的象征吗!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在尧之前是隐蔽的。如《国语·晋语》载:有娇氏女,感神龙首生炎帝;《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说:黄帝“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都不知具体所指。到了尧的时代则具体明确了。龙被确立为华夏部落联盟的图腾,标志着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华夏族作为一个稳定的共同体已经形成了。从此,龙备受尊崇,华夏族人开始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华夏族的历代帝王也称自己是“真龙天子”陶寺类型的文化遗址,迄今发现80多处,其面积多在一万平方米以上,有的达数万平方米,以至数十万、上百万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文化遗址都集中在以临汾盆地为中心的晋南地区,其他地区没有。这就无可辨驳地证实了晋南不仅是华夏族的肇基之地,而且是尧文化的直接发祥地。正是因此,苏秉琦先生在他的《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 ③ 中感慨地说:“小小的晋南一块地方曾保留远至 7000年前到距今2000余年前的文化传统。可见这个‘直根’在中华民族总根系中的重要地位。”“直根”就是“主根”,它表明晋南才是华夏族、华夏文明的直接源头尧母庆都“观于三河”的“三河”在哪里?把“观于三河”和“常有龙随之,……赤龙感之”联系起来看,只有黄河流域以晋南为中心的“三河”地区,才与史实相符。因为,其一,以龙为图腾的氏族部落一直生活在黄河流域,感龙而生的传说也都发生在这一带。这在前面已经例举,不再重复。由此看来,庆都只能是观于黄河流域的“三河”地区,才能“常有龙随之,……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其二,司马迁说:“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5〕。这“三河”明显是指以晋南为中心的三河地区。又《汉碑·咸阳灵台碑》记载:“昔者,庆都兆舍穹精氏,姓曰伊,游观河滨,感赤龙,交始生尧”。足见,汉人心目中的“三河”,也就是“河滨”。“河滨”指哪里?《史记·五帝本纪》在“舜耕历山,……陶河滨”下,〔正义〕引《括地志》云:“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亦名历山”。又云,舜陶河滨的“陶城,在蒲州河东县北三十里,即舜所都也,南去历山不远”。由此看来,“三河”、“河滨”一回事,都是指晋南永济一代的地方。古时,永济正在“三河”地区的黄河岸边。
“生于丹陵”的“丹陵”又指什么地方?丁文认为是指高邮的神居山一带。因为神居山不仅在“三阿之南”,而且是一块面积80000多平方米,相对高10~20米的有着红棕色土壤的丘陵。“红”即“丹”,红色的丘陵,就是“丹陵”。
我们认为,这一说法不正确。“丹陵”指的应该是山西上党地区长子县城南丹河的发源地“丹林”。《山海经》曰:“沁水之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水出焉”,即指此。“林”与“陵”近音,故“丹林”亦称“丹陵”。
经考证,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炎帝部落东迁时,有一支先迁到河南洛阳一带建伊国,后又渡河北上,进入上党地区建耆国。这就是《竹书纪年》所记的“先国伊,继国耆”的伊耆氏部落。今上党东北的黎岭有耆国遗址。《史记·周本纪》〔正义〕曰:“耆国即黎国、在上党东北”。200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上党东北的黎城县发掘了西周的黎侯墓,出土了黎侯即耆侯的青铜器铭 ⑤ ,从而证实了这里确曾是伊耆氏部落的居住地。上党长子县城南的丹陵,恰在伊耆氏部落的居住区内,这与文献记载的尧初生时,“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相吻合。又《帝王纪》说:“帝挚初即位,封异母弟放动于唐”。遂后,唐人世居于唐。周初,唐有乱,周公灭之,成王“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6〕。上一世纪末期,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和山西考古研究所合作,在河、汾之东方百里的方位内,经对天马一曲村遗址的发掘,果然发现了晋国早期从文侯到武侯的八位晋侯及其夫人墓葬 ⑥ ,从而证明了晋国的始封地和尧封于唐的唐地,确实在晋南塔儿山(古唐山)麓的今冀城一带。唐地离上党长子县城南的丹陵不远,这又与尧生在丹陵、“及长,封于唐”的文献记载相吻合。
塔儿山四周的广大丘陵地区,为陶寺文化遗址群的聚集地。庆都“观于三河”,在其西南;尧生于丹陵,在其东北;尧“封于唐”,在其东南;尧都平阳,在其西北,都在山西晋南与晋南相邻的晋东南地域之内。从地望上看,以上诸地不仅环环相扣,自成锁链,而且也都与有关尧的文献记载、考古资料相吻合。这说明尧的故里和尧都平阳一样,都在尧文化的发祥地晋南和晋南毗邻的晋东南一带,是无可非议的。

④ 唐县的特产作文300字

唐县核桃
古籍称胡桃、羌桃。唐县是我国最早种植核桃的地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核桃有许回多优答良品种,主要有纸皮核桃、薄壳核桃、露仁核桃、穗状核桃、早熟核桃等普遍具有壳薄、果大、含油量高等特点。。核桃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干果、油料、木材、药物四用树种。核桃仁营养价值高,并具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利三焦、润肺等药用价值。

⑤ 我的家乡唐县为题的作文

我爱你,白洋淀1楼 山有山姿,水有水色,“平湖万顷碧,峰影水面浮”,这种势吞日月、波涌天地的是太湖;“一色湖光万顷秋”,这种湖平似镜、碧波盈盈、有着一山二堤三岛美景的是西湖;地处莽莽群山、巍巍高原,湖水与天相连、气势非凡的那是高原之湖——青海湖。而以“华北明珠”名闻全国的白洋淀,却另有它的风姿。 春之前奏: 2月,寒风还吹着哨音盘来绕去日寸,早已领悟大自然规律的白洋淀,坚冰开始发黑,冰丝也由冬日的横丝变成竖丝,这是白洋淀的“铲河期”。往日驰骋冰画的冰床此时已被拉上岸来,驶船又有冰凌阻隔:聪明的白洋淀人于是或用铁皮船开道。或是在木船下钉牢冰床,无论冰面还是水面,都可照样行走。这时的淀水在松动的冰层下潺潺流动,像低吟,像浅唱,像哼着歌儿一步步向解冻迈去。惯于同春寒搏斗的芦苇,顶着闪光的冰帽钻出水面。那股子顽强劲,真叫人慨叹不已。它是白洋淀上传递春天信息的使者,随着苇锥小紫转绿的变化,春风也开始戏弄着船头,轻轻抚摸岸边的娇嫩草芽,那水浪撞击船头的微响,那风拨水草的沙沙声,真像是慈母用心声哼着催眠曲。待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季节,白洋淀上早已是一幅水鸟翔集、万船竞发的生气勃勃的画面了。这时候岸边的垂柳绿了,淀中的芦苇绿了,白洋淀上到处是象征生命的绿色,到处散发着绿色植物的芳馨。这个时候,如果你乘一只木船,划划停停,随心所欲地听凭和煦阳光的照射,柔如轻绸的春风拂面,掬一捧微带凉意的淀水,看一眼参差不齐的村落、长堤,真让人尘念皆无,去忧解烦,心头无限畅快! 夏之旋律: 夏日炎炎,芦荡里响彻着水鸟的清脆鸣叫声。这个季节正值荷花盛开,芦苇葱茏茂密,菱叶镶上紫边,鸡头出水成形。 船行在白洋淀的芦苇荡里,能读出无尽变化的诗意。芦苇荡宽窄长短不一,苇地随着芦荡曲折变化,有的面积大些,有的面积小些,芦荡相通,东转西拐、有时明明看着挺宽的芦荡,划进去却是壕;有时看似很窄,划进去却柳暗花明与另一个淀相通,眼前会倏地出现一个宽阔的大淀。迎面扑来的芦苇不见了,淀水如同牵引着诗话的神韵在流动了。这个季节,泛舟荷花淀,就会看到那千姿百态的荷花。倘若有哪家的女孩摘顶荷叶顶在头上,坐在船头,混在荷丛中,那可真是人与荷花相媲美,成为白洋淀上的出水芙蓉了。 夏季的白洋淀是多姿多彩的。清晨水雾缭绕,云烟氤氲,芦苇经过一夜水的滋润,显得格外水灵,就连淀里的水草、菱角牌子也都是那么生机勃勃的。从苇丛中飞出的水鸟扑楞着翅膀,拍打着水面,你追我逐,就像人们正作着晨练这个季节,白洋淀上的游船极多,大的有豪华的龙舟、木舫,小的有三人、五人乘坐的小船;快的有风驰电掣般激起一溜浪花的快艇,慢的有人工划的木船,荡啊荡的穿行苇壕间和大淀中,像是诉说一个无尽无休的古老故事。秋之交响: 七八月,正是秋雨绵绵的季节。用白洋淀的话说:“七菱八落”,原来那隐藏在菱角牌子下的嫩菱已经成熟了,一条条从水村涌出的采菱船,在黎明时就奔向菱角淀。姑娘媳妇们蹲坐在船的同一侧,让船倾斜,以便靠近水面便于采摘。她们在船舷上说着、笑着,双手不停地翻动菱牌,从叶下水中摘下一颗颗老菱。如果有幸参与一次采菱,那将不仅收获菱角,而且还可以欣赏白洋淀秋景,听白洋淀姑娘唱歌,这又是一种精神享受。秋季,正是风扫落叶、百花凋谢的季节。然而,在白洋淀上却有一种花开了,那就是芦花。这花,开得十分灿烂,或是紧紧抱在一起,或是呈倒置的伞状向四周散开。与其它花不同的只是芦花盛开的季节,正是芦苇成熟的标志。这时,我们常常看到,夕阳下,一对对傍在一起的六舱,排成“一”字形,载满芦苇,载满阳光,载满欢乐返乡了。一天的疲劳也锁不住打苇人的歌喉。粗犷的渔歌、渔家号子此起彼伏,更映衬出人们劳动后的愉悦。大淀的上空飘着芦花,村庄的房上落下芦花,人们的头上、衣服上也缀满簇簇银白的芦花满淀芦苇割净了,神奇的苇荡也能让人们站在高处一览无余了。然而,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淀中常常留有一块块的芦苇没有割。这是“汕地”,那是专门留给大淀冰封以后潜藏在冰下的鱼儿“取暖”的。等真的冰冻实了,鱼儿躲进“汕地”避寒了,那也就正是白洋淀上打冰夹鱼出冬汕的时候了。

⑥ 唐县美景作文三年级300字

富、风景秀丽,被人们称为“草原明珠”,这个地方就是美丽内蒙古。它是一回座草原小城,虽然比答不上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城市,但却有着那里难得的洁净与美丽。这里有远近闻名的敖包山,山上有一座座古庙,仿佛在向人们介绍锡林浩特的历史。这里的草原最美丽,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草原上点缀着洁白的羊群,牧民在草地上骑着骏马放声高歌,所有的一切构成了草原上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牧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每当有客人来临,他们就会拿出最美味的奶食、可口的马奶酒招待客人,并且献上草原人民温暖的祝福。这里的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夏天烈日炎炎,水干涸了;还有那高大挺拔

⑦ 作文我的故乡是唐县500字

我爱你,白洋淀1楼 山有山姿,水有水色,“平湖万顷碧,峰影水面浮”,这种势吞日内月、波涌天地的是太湖;“容一色湖光万顷秋”,这种湖平似镜、碧波盈盈、有着一山二堤三岛美景的是西湖;地处莽莽群山、巍巍高原,湖水与天相连、气势非凡的那是高原之湖——青海湖。而以“华北明珠”名闻全国的白洋淀,却另有它的风姿。 春之前奏: 2月,寒风还吹着哨音盘来绕去日寸,早已领悟大自然规律的白洋淀,坚冰开始发黑,冰丝也由冬日的横丝变成竖丝,这是白洋淀的“铲河期”。往日驰骋冰画的冰床此时已被拉上岸来,驶船又有冰凌阻隔:聪明的白洋淀人于是或用铁皮船开道。或是在木船下钉牢冰床,无论冰面还是水面,都可照样行走。这时的淀水在松动的冰层下潺潺流动,像低吟,像浅唱,像哼着歌儿一步步向解冻迈去。惯于同春寒搏斗的芦苇,顶着闪光的冰帽钻出水面。那股子顽强劲,真叫人慨叹不已。它是白洋淀上传递春天信息的使者,随着苇锥小紫转绿的变化,春风也开始戏弄着船头,轻轻抚摸岸边的娇嫩草芽,那水浪撞击船头的微响,那风拨水草的沙沙声,真像是慈母用心声哼着催眠曲。待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季节,白洋淀上早已是一幅水鸟翔集、万船竞发的生气勃勃的画面了。

⑧ 关于尧文化的作文600字

尧文化的作文
尧是华夏文明的始祖。尧文化是标志着华夏文明孕育形成时期的文化。从《尧典》以来,有关尧的记载都比较具体明确,又和考古资料基本吻合上看,尧是真实的历史存在,他是人不是神,以尧为代表的尧文化也不是超越历史的。在中华民族步入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为增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谋求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给尧和尧文化以科学的认定是必要的。下面,就什么是尧文化、尧文化发祥于晋南、与高邮发祥说商榷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看法。不当之处,希望学术界专家指正。什么是尧文化
任何一种历史文化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内涵。尧文化亦不例外。我们认为,尧文化并非单一的陶唐氏部落或唐尧一个人在位时的文化,它应该是包括虞舜在内的我国原始社会向第一个阶级社会过渡阶段,在华夏族的中心地域内,吸取诸多地域文化的先进成果,融合、升华为一体,发展到华夏文明形成时期的文化。尧文化形成的时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成果报告”,夏禹即位的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参照《史记·五帝本纪》《集解》中皇甫谧考证的五帝在位年代 ① ,推定华夏族人文初祖黄帝始建华夏部落联盟是公元前 2500年~前2400年间。尧舜在位是公元前2200年~前2070年间;尧文化形成的地域,是司马迁所说的,舜“之中国践天子位”〔1〕的“中国”,(《史记·五帝本纪》、《集解》云:“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已故的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论证说:“中国”之称最初见于尧舜,尧舜所都,指晋南一块地方) ② 。尧文化形成的内涵,是同时具备了文字、铸铜器、宫城建筑、礼仪制度等华夏文明形成的标志。以上时间、地域和内涵三位一体,缺一都不可称之为尧文化。
尧文化是具有综合体性质的更高一个层次的文化,虽然其中含有诸多地域文化的因素,但这些因素都不能取代尧文化的主体地位,而且在未融入尧文化之前,他们也只能是一种有着自身特征的地域文化,是绝不能称之为尧文化的。正如氢元素和氧 元素化合成水,在未化合之前,氢是氢,氧是氧,是不能称之为水的。我们说尧文化的发祥地,是指最早形成尧文化的地方,而不是尧文化中的某个因素来自什么地方。在讨论尧文化及其发祥地时,这是首先需要界定清楚的。

⑨ 美丽唐县唐县作文 800字

其实抄,每个人都是一朵智慧之花,只是花儿开放的时节和事件的长短与别人不同。

在田野上,看到拿一朵朵盛开的花朵,此时稚嫩的你是否想到了你自己了呢?

爱迪生发明灯泡时是32岁,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时分别是26岁和32岁。看看吧,伟大的人们在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时他们都处于青年时期,那处于青春年华的我们是否也该努力了呢?

是的,我们都应该开始奋斗,开始为我们的人生奋斗了。

她,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他,从小就被老师认定的坏学生,永远都学不好的哪一种坏孩子。他和她从小学开始知道高中一直是一个班里的。学习的差距让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从小时候的无话不说,到现在的无话可说。学习的成绩成了她与他交流的最大障碍。

从小,一直都是这样的。直到,长大后。

⑩ 唐县的西胜沟有哪些特点或传说400字作文

国梦就是汇聚了无数中国人组成的大梦,而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目标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有了它,不管遇到了多少挫折,我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前行。只为了有朝一日我们的梦想能在苍穹中翱翔。
从小,我就喜欢阅读与历史故事有关的书籍,在慢慢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徜徉。越是读我越为我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只有祖国这样人杰地灵的地方才能涌出这等人才!纵观历史,从盘古劈开天地,女娲造人开始,再到现今的“中国梦”历经了无数个春秋,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九章算术》的撰写为探索数学的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本草纲目》的精妙令当今的医学界叹为观止,成为医学界的一道不可越狱的鸿沟;《孙子兵法》内容的博大精深,思想精邃的富赡,逻辑的缜密严谨令人惊叹不已;《论语》的简短精辟就像美酒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再看齐白石的大虾,徐悲鸿的马,唐伯虎的仕女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但我关注最多的还是那些历史人物。想当初诗仙李白力士脱靴,贵妃磨墨,对那等权贵不屑一顾,何等狂傲与洒脱!“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何等豪迈,世间几人能有?却不幸被奸臣秦侩所害,扣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一代名帅岳飞只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便就此陨落。蜀汉丞相诸葛亮不出家门而知三分天下尽显其智,《出师表》更是写出了一身赤胆忠心,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心生敬佩!
每当我看到这些历史人物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为他们所感染。当我看到《离骚》的作者,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怀着满腔的愤懑以及对祖国的忠诚,幽幽长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而后投汨罗河自尽时,不禁为他感到愤慨,若非主公昏庸,小人谗言,一代忠臣又怎会落得如此地步!难怪老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当我看到宋代名臣文天祥一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感动了。面对高官厚褥依旧拒绝,面对元皇不跪,面对威胁不屈,这是何等的坚持,只求一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竹的傲骨、梅的傲气,怎的一个傲骨铮铮!
这,就是我们华夏的先贤吗?敬佩的同时,我也极为骄傲,我们同为华夏的儿女,继承着炎黄子孙的傲骨。自然也要像那些先贤们一样,用满腔热血作为华夏养育的回报。翻开历史的篇章,我们也阅读了无数个令我们心潮澎湃的故事,让热血的我们心生向往。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漫长的历史中画上浓重的一笔,留下我们的足迹?或许这很遥远,也许不可能实现,但只要努力过就可能实现!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