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小学生文明成长故事大全
⑴ 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古代的时候有一个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庙,于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走着内走着,他越来越迷路,不容知道该往哪里走。这时,他身边刚好有一个老伯伯走过,他一把挡在老伯伯前,大声吼道:“喂,老头儿!快告诉我XX寺庙在哪里!还有多远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静地说:“无礼(五里)。”于是那个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还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庙。这时候,他寻思着老伯伯的话,突然明白了什么……
⑵ 二年级文明新风的故事有哪些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社会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郑州现在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举一动弘扬民族精神。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都与文明息息相关。垃圾箱旁,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拥挤的车厢里,为身旁的老人让个座;在十字路口,静静地等待绿灯亮起;走在路上,热情地为陌生人指路……点点滴滴的文明汇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言一语彰显郑州文明。我们平时说话时的每一个字,都能看出这个人是否文明。一句“您好”“谢谢”,就能使别人心情舒畅;一句“对不起”,可以让别人的怒气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恰恰相反的是,每当你说出一个不文明的字眼,别人就可以看出你并不是一个文明的人,而且,这种不文明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影响别人美好的心情。所以,做一个文明的人吧!
一点一滴汇聚你我之力。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文明人。然后让自己的家庭变成一个文明的家庭,千千万万个文明的家庭才能换来文明的城市!为了配合创建文明城市,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一心一意推动郑州发展。让我们用一句句热情的话语温暖彼此的心灵;用一个个文明的行为塑造自身的形象;用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印制郑州的名片。让我们用文明的新风为郑州助力加油!
⑶ 文明养成小故事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孔融让梨】: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总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忍气吞声”的林肯】:
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委屈奖的来历】:
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以尊重换尊重】: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⑷ 小学生文明礼仪故事
我非常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处处讲文明,讲礼貌。记得有一次吃完晚饭后,我和爸爸高高兴兴下楼去散步,当时爸爸一边走一边吸烟,突然间爸爸将烟头扔到小区路边略有些发干的草坪上,我看到后赶快走过去,弯腰将烟头拾起放到路边的垃圾桶里。我责问爸爸:“我们经常看电视里的文明30秒,您怎么还这么做?您这样做是不文明的行为。”像这样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我想做个小学生就要做个讲文明讲礼仪的好学生。 见到老师总能主动问好。以前我见到老师总低着头就走了,可自从有一次,妈妈让我把一瓶料酒给楼上的阿姨送过去,从那以后我见到认识的人就问好。那天,妈妈让我把料酒给阿姨送去,我去了,可我叫了一声没人答应,我就走了,妈妈说刚才还在你再去看看,我就又去了。我放大了胆子敲了一下门,听到有人说请进,我就进去了,对阿姨说:“阿姨这是您的料酒。”说完就走了,回到家妈妈说:“对了,就要这样做,从小讲礼貌,长大了走进社会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最感人的是一次故事会上,一位女同学在讲《小红帽》时,因一时紧张,讲了一半讲不下去了,只见得她急得脸发白,汗直流,越急越想不起来。这时课堂上异常的安静,没有一个人起哄,嘲笑,也就在这时只见主持人走近她、轻轻地说道,“别慌,再想想”,并随手塞给她一张手纸让她擦汗,台下的同学不约而同的鼓起拿来,鼓励她。在这文明、友好的气氛中她渐渐镇静下来,终于坚持讲完了故事。这仅仅是我班“文明”之风吹拂下绽开的一朵小花。
⑸ 小学生文明礼仪故事
1. 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闵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齐闵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闵王逃回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闵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
2 .团结友爱--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按语: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3.勤俭自力--忍辱负重
陆逊,字伯言,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最初在孙权的将军衙署做东西曹令史,后来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管县中政事。县中连年亢旱,他开仓赈济贫民。劝农督桑,政绩优异。当时吴郡、会稽、丹阳一带,山贼骚扰,侵害百姓。陆逊获得准许自行招兵,深入险隘征讨,一一荡平,被升为定威校尉,屯驻利浦。
镇守陆口的都督吕蒙,计划夺取荆州,扬言有病回到吴国的京城建业(今南京市)。陆逊去见他,对他说:“你的防地和关羽相连,怎么不远远地离开?没有适当的人接替实在令人担心。”吕蒙说:“你说的完全对,可是我病重了。”陆逊说:“关羽恃着勇气惯于欺凌别人。如今建立了攻打樊城、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的大功,意气骄横思想松懈,只专心北伐进军,不留意我们,听到你病了,一定更加不会作防备。我们出其不意地进攻,定然可以成功。你见了主上,要好好商定主意。”吕蒙见了孙权,就推荐陆逊接替自己,并说:“陆逊计谋深远,才能足以担当重任。他还没有名声,关羽不会顾忌他。若任用他,叫他不动声色暗中行事,一定可以成功。"孙权就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代替吕蒙镇守陆口。”陆逊到了陆口,写信给关羽,称颂功德,表示庆幸自己能得到盟军强有力的庇护,措辞极为谦恭。关羽本来就轻视陆逊,认为他只是个书生,后生小子;看了来信非常高兴,不再有什么防范。陆逊奏报孙权,提出偷袭荆州的方略。孙权就暗中调动军队行动,派陆逊和吕蒙为前锋部队,一出兵就攻战了公安、南郡,跟着又攻下宜都、房陵、南乡。关羽在樊城前线得到急报赶紧回师,却已进退失据,部下士兵逐渐溃散,终于败走麦城,被吴将潘璋所截杀。荆州全部落入东吴手中。陆逊以功劳升为右将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
刘备为报杀关羽、夺荆州之仇,亲自统率七十万大军讨伐东吴。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五万人马前往抵御。刘备从巫峡、建平直至夷陵连营七百里,先派吴班带领数千人在平地立营,显示老弱,进行挑战。吴军将领都纷纷要求出战。陆逊说:“ 这里头一定有阴谋诡计,我军只许坚守,静待局势的变化。”果然刘备在山谷中埋伏了重兵,因诱敌不成,只好作罢。陆逊认为刘备军队初来,锐气正盛,应当避免交锋。敌方求战不得,相持日久,自然松懈,然后再捕捉战机。可是部下的将领体会不到他的意图,以为他害怕强敌,懦怯畏战,都心怀愤恨不满。这些将领,有的是孙策时的旧将,有的是公室贵戚,就各恃身份,不想听从号令。陆逊按剑厉声宣布:“我虽然是个书生,但接受了主上的重任。国家所以要委屈诸位听我节制调度,是因为我有些长处,能够忍辱负重的缘故。各人要负责严守隘口,不得妄动。军法无情,切莫违犯!”后来,刘备移营于山林间,陆逊用火攻计,火烧七百里连营,乘胜追击,蜀军兵败如山倒,刘备连夜逃回白帝城去了。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一句成语:“忍辱负重”。意思是能不避怨谤,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选自:成语春秋
⑹ 小学生文明礼仪故事200字左右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
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重在表现。主要包括四点:①谦虚礼让②谈吐文明③举止端庄④讲究卫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点,也不愧为“礼仪之邦”的成员了。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
我非常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处处讲文明,讲礼貌。记得有一次吃完晚饭后,我和爸爸高高兴兴下楼去散步,当时爸爸一边走一边吸烟,突然间爸爸将烟头扔到小区路边略有些发干的草坪上,我看到后赶快走过去,弯腰将烟头拾起放到路边的垃圾桶里。我责问爸爸:“我们经常看电视里的文明30秒,您怎么还这么做?您这样做是不文明的行为。”像这样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我想做个小学生就要做个讲文明讲礼仪的好学生。 见到老师总能主动问好。以前我见到老师总低着头就走了,可自从有一次,妈妈让我把一瓶料酒给楼上的阿姨送过去,从那以后我见到认识的人就问好。那天,妈妈让我把料酒给阿姨送去,我去了,可我叫了一声没人答应,我就走了,妈妈说刚才还在你再去看看,我就又去了。我放大了胆子敲了一下门,听到有人说请进,我就进去了,对阿姨说:“阿姨这是您的料酒。”说完就走了,回到家妈妈说:“对了,就要这样做,从小讲礼貌,长大了走进社会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最感人的是一次故事会上,一位女同学在讲《小红帽》时,因一时紧张,讲了一半讲不下去了,只见得她急得脸发白,汗直流,越急越想不起来。这时课堂上异常的安静,没有一个人起哄,嘲笑,也就在这时只见主持人走近她、轻轻地说道,“别慌,再想想”,并随手塞给她一张手纸让她擦汗,台下的同学不约而同的鼓起拿来,鼓励她。在这文明、友好的气氛中她渐渐镇静下来,终于坚持讲完了故事。这仅仅是我班“文明”之风吹拂下绽开的一朵小花。
去年夏天,我们班转来一位新同学。他长着圆圆的脸,炯炯有神的眼,高高的个子,挺拔的身材,上眼一看就很惹人喜欢.当老师请他做自我介绍时,他跨着大步,走上讲台,很大方的讲道:大家好,我叫吴家鹏,来自北京丰台……介绍还没讲完,我已从心里萌生出一种敬佩之感。
时间慢慢的过去了,在这半学期里,这个同学完全出乎老师和同学们的意料。原来他是一个非常调皮,不讲礼貌的孩子。平时出风头,爱打架,爱骂人,看见同学乱拍乱打,拿同学当哥们,走起路来横冲直撞.我们班的同学真拿他没办法。虽然他学习成绩优秀,可是大家都非常气氛,非常讨厌他。
就是这样一个同学,通过这样一件事,他变了。有一次,我们学校要表演一个关于文明礼貌的小品。可能老师是为了教育他吧,让他当了主角.他的角色是由一个不懂礼貌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他的台词句句扣人心弦,让人非常感动。他表演的也很出色。可喜的是这个小品在市里还获得了一等奖。当学校开庆功大会时,老师嘉奖了他.给他颁发奖品时老师深情的对他说:真的希望你能像小品演的那样,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当时,他深深的低下了头,眼里闪着泪花,诚恳的说:老师,您放心吧!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从那以后,吴家鹏真的变了。听不见他骂人的声音,看不见他打人的身影,看到的是他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以礼待人。看见老师,他第一个问好,看见同学,他会把灿烂的笑容送给你,他真的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同学了。
当老师再一次表扬他时,他笑了,同学们笑了,老师也笑了
⑺ 小学文明故事(几十字)
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让人感到美好文明的事情。那一次过马路的经历,就让我记忆版犹新。
那天放学权,我正准备过马路回家,可是路上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不大一会儿路边就聚集了很多人。放学的时候,也是车流“高峰期”。司机们好像都很着急回家,车开得都很快。以前这样的时候,人们都要等很久才能过马路。正在人们都着急的时候,有一辆车停在了斑马线的前面,司机挥手示意我们大家先过马路。这时候,我们的心里都很感激他。于是大家都向他伸出了大拇指!司机也开心地笑了。
只要大家都互相谦让,生活就能变得更加美好!
⑻ 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古代的时候有一个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庙,于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走着走着,他越来越迷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时,他身边刚好有一个老伯伯走过,他一把挡在老伯伯前,大声吼道:“喂,老头儿!快告诉我XX寺庙在哪里!还有多远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静地说:“无礼(五里)。”于是那个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还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庙。这时候,他寻思着老伯伯的话,突然明白了什么
⑼ 小布丁的文明成长故事
路漫漫,我们选择宏伟的目标,毅然奋进.在前进中我们披两肩霜花,洒一路豪歌,谱写了一回曲又一曲优美的答乐章.选择,我们愿选择美丽的人生.
花儿面对更替变换的四季选择绿意盎然的春天,青松面对辽阔的大地选择峻峭悬崖,腊梅面对大地选择了冰天雪地的北国,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与众不同的精灵们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选择.
智者信仰着真理选择桀骜不驯,勇者渴望超越选择了奋斗不息,善者祈祷和平选择了舍生取义.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选择,但无论是什么选择,我们都要让它成为我们的骄傲.
择一颗炽热的心,可广交天下之友;择一颗平和的心,可以享受“采菊东篱下”的悠闲;择一颗博爱的心,可挑起万家忧乐的重任;择一颗不凡的心,可以作出惊世的创举.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选择了归园田居,享受着“飞鸟相与还”的乐趣;孟子面对生与义,主张“舍生取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正义观.今天不少的大学毕业生,一走出校门便选择了落后的西北地区,这是他们的有价值的选择,是无悔的青春心!
雄鹰搏击蓝天,海燕喝退惊雷,只要放飞自己,无愧于心地选择,我们就是雄鹰,我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