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表达父爱的故事
『壹』 关于古代母爱的故事名称及内容
孟母三迁
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截发留客:
《晋书·陶侃母湛氏传》记载:陶侃年轻时家境贫寒,一次范逵来到他们家投宿,没有东西招待客人。他母亲湛氏悄悄剪下头发卖给邻人,买了些酒菜招待范逵。范逵知道此事后赞叹说:“非此母不生此子。”
『贰』 古代关于母亲的著名故事
1、陶母剪发退鱼
陶母是东晋时期名将陶侃之母,他年少时就有大志。有一次同郡人范逵到陶侃家作客,而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的车马仆从确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把自己拖地的长发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到集市上换来了几担米。
随后,她又把房屋的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家里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连随从的人也都一一照顾到了。陶侃在青年时期还做过鉴察鱼梁事物的小官,他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他母亲把原罐封好交给送来的人退还,同时附了一封信责备陶侃。
2、欧母画荻教子
欧母是北宋欧阳修之母,她丈夫在儿子四岁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儿子。欧阳修父亲在世时,家中经济比较宽裕,可自从他去世后,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渐贫寒。
但欧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养大,并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欧阳修识字。当时家里穷,家里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然后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
3、徐母大义
徐母是三国时代的徐庶之母。徐庶早年与诸葛亮、庞统同为好友,曾经投靠刘表,后来成为刘备的军师。赤壁之战前,曹操听谋士程昱说徐庶在为刘备出谋划策,就想将他纳为己用。程昱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骗至许昌,请徐母写信召唤徐庶。
没想到徐母是忠奸分明、深晓大义的老人,她识破曹操的奸计,坚决不从。程昱就进一步献计,伪造了一封徐母的信,召徐庶来到许昌。徐庶是个孝子,收到这封假信后,他只得辞别刘备,投降曹操。
4、孟母三迁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说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自己儿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认为此处也不适合自己儿子居住。
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觉得这才是自己儿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5、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母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的时候,励子从戎,把“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叁』 古代父爱的例子
父爱
父亲节的故事
和许多现今流行的看法相反,父亲节并不是为了使节日卡片专制造商能卖出更多属的卡片而建立的,事实上,当父亲节最初出现时,根本就买不到父亲节卡片!
1909年,居住在华盛顿的约翰·托德女士首先提出“父亲节”这个想法。她想用一个特殊的节日来表达她对父亲的敬重之情。她的父亲William Smart是内战时期的老兵,他妻子(托德的母亲)生第六个孩子时难产死了,他便守寡了。他拖着刚出生的婴儿和其它五个孩子在华盛顿东部的乡村农场上艰难地维持着生活。托德成人之后才意识到他父亲单身一人在抚养他们六个孩子时所表现出的坚强和无私。
第一个父亲节于1910年6月19日在华盛顿出现。同时在美国的其它城镇人们也纷纷开始庆祝父亲节。1924 年,卡尔文总统也开始支持在全国建立父亲节的建议。最终,约翰逊总统于1966年签署了总统意见,宣布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
父亲节不仅是庆祝父亲的节日,而是所有充当父亲角色的男人们,如继父、伯父、叔父、祖父、年长的男性朋友等等所有值得尊敬的人们。
『肆』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1. 孝感动天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伍』 古代的母爱故事
一、童心与母爱
卡斯林·诺利斯
在我十四岁的那年夏天,我和妈妈伴着几个比我小的孩子在一个海滨度假。
一天早晨,我们在海滨散步时遇见一位美貌的母亲。她身边带着两个孩子,一个是十岁的纳德,另一个是稍小一点的东尼。纳德正在听他妈妈给他读书。他是个文静的孩子,看上去像刚刚生过一场病,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东尼生得一双蓝色的眼睛,长着一头金黄色的卷发,像是一头小狮子,既活泼,又斯文。他能跑善跳,逗人喜欢,生人碰到他总要停下来跟他逗一逗,有的人还送他一些玩具。一天,游客们正坐在海滨的沙滩上,我弟弟突然对大家说,东尼是个被收养的孩子。大家一听这话,都惊讶地互相看了看。但我发现,东尼那张晒黑了的小脸上却流露出一种愉快的表情。
“这是真的,是吗,妈妈,”东尼大声说道。“妈妈和爸爸想再要一个孩子,所以,他们走进一个有许多孩子的大屋子里,他们看了那些孩子后说:‘把那个孩子给我们吧。’那个孩子就是我!
“我们去过许多那样的大屋子,”韦伯斯特夫人说,“最后我们看上了一个我们怎么也不能拒绝的孩子。”
“但是,那天他们没有把那个孩子给你们。”东尼说。他显然是在重述一个他已熟知的故事。“你们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说,‘我希望我们能得到他……我希望我们能得到他。’”
“是的,几个星期以后,我们就得到了。”韦伯斯特夫人说。
东尼伸出手,拉着纳德,“来,我们再到水里去。”孩子们像海鸥似地冲到海边的浪花里。
“我真想不通”,我妈妈说,“谁舍得抛弃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呢。”过了一会儿,她又补充道,“明明知道他是被人收养的,但他却丝毫不感到惊讶。”
“相反,”韦伯斯特夫人答道,“东尼感到极大的快乐。似乎觉得这样他的地位更荣耀。”
“你们确实很难把这事情告诉他。”我妈妈说。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告诉过他,”韦伯斯特夫人回答说,“我丈夫是个军队里的工程师,所以我们很少定居在什么地方,谁都以为东尼和纳德都是我们的儿子。但是,六个月前,在我丈夫死后,我和孩子们碰上了我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她盯着那个小的,然后问我,‘哪个是收养的呀,玛丽?’”
“我用脚尖踩着她的脚,她立刻明白了过来,换了个话题,但孩子们都听见了。她刚一走开,两个孩子就拥到我的跟前,望着我,所以,我不得不告诉他。于是,我就尽我的想象力,编了个收养东尼的故事……你们猜结果怎样?”我说:“什么也不会使东尼失去勇气。”
“对极了,”他妈妈微笑着应道,“东尼这孩子虽然比纳德小一些,但他很刚强。”
在韦伯斯特夫人和她的孩子们将要回家的前一天,我和我妈妈在海滨的沙滩上又碰见那位母亲。这次她没有把两个孩子带来,我妈妈夸奖了她的孩子,还特别提到了小纳德,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孩子对他的母亲有这样深的爱,文静的小纳德竟对他母亲如此地依赖和崇拜。不料夫人说道:“你也是一位能体谅人的母亲,我很愿意把事实告诉你:实际上东尼是我亲生的儿子,而纳德才真是我的养子。”
我和妈妈屏住了呼吸。
“如果告诉他,他是我收养的,小纳德是受不了的。”韦伯斯特夫人说,“对于纳德来说,母亲意味着他的生命,意味着自尊心和一种强大的人生安全感。他和东尼不同,东尼这孩子很刚强,是一个能够自持的孩子,还从来没有什么事情使他沮丧过。”
去年夏天,我在旧金山一家旅馆的餐厅里吃午饭,临近我的餐桌旁坐着一位高个子男人,身着灰色的海军机长的制服。我仔细观察了那张英俊的脸宠和那双闪烁着智慧的眼睛,然后走到他跟前。我问:“你是安东尼·韦伯斯特先生吗?”
原来他就是。他回忆起童年时我们一起在海滨度过的那些夏日,我把他介绍给我丈夫,然后,他把纳德的情况简单地告诉了我们。纳德大学毕业后,成了一位卓有成就的化学家,但他只活到二十八岁就死了。
“母亲和实验室就是纳德那个世界里的一切,”东尼说,“妈妈曾把他带到新墨西哥去,让他疗养身体,但他又立即回到他的实验室里去了。他在临死之前半小时,还忙着观察他的那些试管。死的时候,妈妈把他紧紧搂在怀里。”
“你妈妈什么时候告诉你的,东尼?”
“你好像也知道?”
“是的,她早就告诉过我和我妈妈,但我们都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
东尼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沉默了好大一会儿。
“我很难想象,在我的一生中,我还能献给母亲比我已经献出的更加深切的受。”他说,“现在我自己也有了一个孩子。我开始思索,在这二十多年里,母亲为了不去伤害养子那颗天真无邪的童心,而把亲生儿子的位置让给他,她自己心里会是怎样一种滋味呢?”
二、白发亲娘
赵丽军
命运再一次朝我背过了脸。经过慢长的20天的治疗,刚刚出院一星期,无情的病魔又一次侵袭了我,我不得不再次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这一次,我没有告诉母亲。母亲已经六十多岁了,长年住在京郊那个偏远的小山村。可是第二天,白发苍苍的母亲在姐姐的带领下,一脸焦急地走进病房。看见我,她止不住老泪纵横。之后的两天里,见到我输液,她默默流泪。看见我抽血,她忍不住抽泣!看母亲控制不住自己的悄绪,姐姐们连哄带劝,终于把母亲送回了老家。
谁想到,连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都记不清的老母亲,竟然不知怎样记下了我的长长的手机号,而且学会了给我的手机打电话。每天早、中、晚三次,她都会准时把电话打进我的病房,一声声的担心,一句句的叮咛,再有,就是一遍遍地要求再来病房陪伴我、守候我。
那天中午,在我睡意朦胧的瞬间,忽然发现门外站者个熟悉的身影。我一下子睁大了眼睛。正在迟疑间,我的年近古稀的老妈妈,已经头发蓬乱、一脸是汗地站在了我的面前。
“妈,您怎么来了?”
“哎呀,闺女,你可好些了?瞧把我急的!”
“这么远的路,您怎么来的?谁把您送来的?”我惊讶地连声发问。
“我自己偷着跑来的!你在医院里躺者,我哪放心得下。在家里吃不香、睡不着,再不来,要把我折磨死了!”
泪水一下子模糊了我的眼眶。我激动得扑在母亲怀里,痛哭失声。
已是深夜。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年迈的母亲,终于如愿守在了女儿的病橡劳。她实在太累了,带着一丝甜蟹,带者一脸满足,我的白发母亲,她深深地、深深地睡着了。
『陆』 中国古代关于父爱和母爱的典故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内。《格言容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柒』 古代关于母爱的故事
您好。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内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容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
『捌』 古代有什么家喻户晓的父爱的故事
古代表示这类故事的多半是母爱~~父爱基本没有,更多的是孝子一类的。
『玖』 古代名人关于父爱的小故事
五子登科这个故事不错
『拾』 关于父爱的古代诗歌
父亲
古人将父子关系列入三纲(父为子纲)。其实父子关系是自然的人类天性。有古专诗为证:“良知好向孩属提看,天下无如父子亲。”但是,历史上,为什么歌颂父爱的大大少于母爱呢?那是古人要求父亲的形象是“严父”。“严父”是为了扮演教子的角色。古人认为,父亲的责任在于“教”:“父者何谓也?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
古中国对父亲教子的压力较大的。名句:“子不教,父之过”。要求父亲们,教好孩子,使其行为规范化,合乎社会要求。称:“父当以教为事”。如果士大夫家庭不教子,就是未尽“父兄之责”。北宋邵雍有诗:“我今行年四十五,生男方始为人父。鞠育教诲诚在吾,寿夭贤愚系与汝。”表达了诗人将担负起教子的责任,并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