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励志上学的事实故事

励志上学的事实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09 11:03:42

㈠ 关于励志成才的故事

一、周恩来来 小时候在学堂读源书,先生问孩子们:“读书是为什么?”别的孩子说为吃饭、养家、当官……只有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美国国务卿赖斯小时候与家人一起去白宫参观,但却被告知不准黑人进入。赖斯倍感羞辱,从此发誓 要比白人付出更多努力,做白宫的主人。
三、汉武帝刘彻年少时看到父皇因为匈奴战事而劳心费力、心力交瘁,看到边关百姓被匈奴人杀害的战报,看到当初吕后写给匈奴单于的求和信,励志要击溃匈奴,扬大汉国威 。

㈡ 求几个用来激励自我,刻苦学习的学生的真实例子!

立志、修身、治学

杨隆骞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能够有机会同大家共同探讨立志修身治学的问题,我非常高兴。下面我谨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讲一讲希望对于大家有所启发。

一、立 志

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宗元是同学们都十分熟悉的。他的散文“小石潭纪”、“扑蛇者说”、“黔之驴”等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也许我说一个出自于他笔下的另一个寓言,不知道在座的各位知不知道。这就是他所写的“麋江之鹿”。说有一个猎人,上山打猎射杀了一只母鹿,当他看到那只小鹿的时候不忍心杀死它,就把小鹿领回了家。没有单独的地方养,只好同一群猎狗养在了一起。开始猎狗总想吃小鹿,猎人见到以后就用鞭子抽猎狗。最后猎狗也就放弃了吃小鹿的念头,同小鹿关系也融洽了,相互信任,游戏玩耍。一天猎人上山打猎,篱笆门没有关好。小鹿趁机逃了出来,跑到了山上,走着走着遇到了一群野狗。小鹿还以为是自己家中的伙伴,就凑了上去想跟它们玩耍。野狗看见了到口的肉,就把小鹿给吃掉了。可怜的小鹿直到死也没有搞清是怎么回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学家孙武的《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这个寓言中的小鹿既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也没有正确地认识周围,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所以才闹了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我们应当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什么教训呢?首先就是要认清当前我们面临的客观形势。现在可以说是我国几千年来国家形势最好的时候,经济发展,国家强大,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当然更重要的是当前给每一个人自我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遇。只要你肯努力,刻苦学习。那你就会前途无量。但是你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口膨胀,我们所面对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像2007年全国有1010万参加高考的考生,高校只录取567万人。国家的发展给每一个人提供了自我发展的机遇,严峻的竞争又使我们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自己你现在是怎么认识的呢?你在所在学校、班级学习的怎样呢?自己的竞争实力怎样?发展后劲怎样呢?你人生的目标是怎样定位的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在这里我可以问一问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立志就是确定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目标。目标是人们心目中的希望和企盼,是我们行为预期要达到目的。作为人们现实的出发点和未来的归宿,目标决定了人们前进的方向、运行的坐标。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时刻坚定自己的信念,调整自己的前进方和自己的努力程度,为实现自己的人生定位不懈进击。目标也是自己努力进取的发动机、原动力。是检验自我发展自我建树的标尺。胸中怀有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心中没有大目标,一根稻草压弯腰。有人把将来当什么,干什么工作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显然有一点太具体了。生活是个万花筒,谁也无法预见它会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说立志,确定人生的目标不能够太具体了,而应当是一种信念。人为什么要或者?怎样活着才有意义?这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人应当运用什么作为自己看待评价周围事物、周围人的标准?这是这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是非观等等,归结起来就是人的世界观。空洞的大道理说得再多也没用,理想、世界观必须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简单地说我们每一个人,要从小立志要做一个被别人承认的人,被别人需要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做一个别人讨厌的人,不需要的人,没有用的废人。具体地说,首先是自己所在的家庭里父母的承认,家庭离不开你、需要你,你能给家庭带来欢乐、温暖,这样你就对自己的家庭有用。在家庭需要的同时,你也就有机会取得社会上的承认,社会上需要,只有如此你才对社会有用。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你在一个家里能不能被承认,是不需要考试的,检验的标准就是你对自己的家能够做了什么?做了些什么?处在上学阶段的孩子,那就看你学习成绩好不好,能不能给父母、给家庭争光?学校毕业了那就看你能比能找到工作,自己养活自己。当然你能给家里做一些贡献更好,这样家庭不仅承认了你,需要了你,你也对家庭真正发挥了作用。上学和到社会上参加工作,是评价一个人有用没用的两块试金石。有一些孩子考学可以,大学毕业了,可是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无法自立,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没有办法蹲在家里,成为“啃老族。”根据统计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人,自理能力最差,约有87.5%呆在家里吃父母。现在我们的立志,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更好,如果没有那样的机会和可能,那起码要做一个对于家庭、社会有用的人。不要成为家庭的累赘社会的包袱。一个领低保的小可怜。同样的天同样的地,为什么有的人有所作为,为什么自己一事无成,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和自责吗?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体现为一往无前的决心,所向无敌拼力进取的气势,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一种精神。

不管你怎样说,一个学生在学校里被人承认的依据是考试的成绩,也就是分数。人的志向在学校里取决于分数。毕业之后能被人承认的依据,就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胜任工作并且挣到钱。挣到钱是社会对你的承认,也是你对社会作贡献所应得的报酬。不管你的志向如何,在学校里必须靠高分,在社会上必须多挣钱。因为做不到这两点你就无法生存。一个人有用没有用,家庭和社会需要不需要你,首先是你能不能被社会承认。只有被承认,才为社会需要,你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一定要弄清楚这三者相互的依存关系。从承认到需要再到发挥自己的作用。至于将来到底干什么工作,能和自己开始的预想一只当然好,如果不一致也没有关系。只要为社会承认、为社会需要、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就行了。自己的作用发挥了,也就为民族的兴旺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一个人当他看到社会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发展进步,国家因为自己的努力而繁荣昌盛,民族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兴旺发达该是何等地高兴和自豪啊!

二、修 身

社会是一个由家庭细胞组成的群体集合。既然是群体那就需要每一个个体的人都要遵守相关的要求。孟子说过:“无规矩无以成方圆。”现在也演变成了一句俗话:“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其实,要保证社会正常存在、正常运行,必须要有规矩。法律,就是国家制定的,用国家机器保障的,强令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规矩,违反者要受到惩罚和制裁。道德是寓存在人们头脑里的规矩,只不过“道”是用来对外的,形成了众人眼里、口中的规矩,哪个人在生活中违反了,就要受到别人的白眼和议论,唾沫星子可以淹死人就是“道”的威力。德是人们自己心中自我约束的规矩,谁违反了就要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每当人们遇到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对人一套对己一套,马列主义手电筒光照别人不照自己的,都会说他是两面派。这就是道与德的背离。所以说,一个人个人的道德修养说到底就是要自己管住自己,做到行为有序,遵守规矩。行为守序是确保社会存在和正常运行的基础。当一个人以个人主义为圆心,以个人利益为半径所画的圆,其个体是封闭的,是与他人格格不入的,而且在一有适当的环境,就拼命地追求根个人利益最大化。这样势必会危害公共利益。德的核心就是一个人的自我平衡、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反省、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等的能力。

(一)自我平衡

人们生活在社会上,自我的感觉来自于周围客观环境对于自己的影响。人们心中不健康因素的滋生正源于外界的影响。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得到的比自己多,受到别人的尊重等。开始是羡慕,羡慕之余就难免心里酸溜溜的。开始是对于自己的谴责,接着难免不产生厌恶的情绪。这时羡慕就在自己的心中变了味,此刻就是嫉妒的开始。嫉妒正说明了心中的不平衡。一个人如果从嫉妒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心中自然就不平静,总想宣泄自己的情绪。此刻的所作所为只能有害无益。所以说保持平和的心态,平衡的心态是保持健康心情的起点。特别是在当前竞争非常激烈的时候,竞争对手云集。有一些人必然采取一些下三烂的手段,如在比赛中向领先者使绊子,向餐饮业竞争对手投毒等。我们一定要防止红眼病,可以羡慕但是绝不嫉妒。羡慕可以给自己增添前进的动力,而嫉妒一经变成行动,则会使自己走上绝路。学会在生活的倾斜中保持自己的平衡、平和心态。自我平衡就是保持自己内心的和谐。

(二) 自我约束

努力使自己形态平和,保持自己内心的和谐,这就要求自己必须学会自我约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那就是尽量少接触不接触坏的东西。像黄、赌、毒、网等能使人上瘾的东西,最好压根就不接触,一点也不沾。世界上好的行为动力定型,被称之为习惯。英国的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起就开始的,那就是最完善的习惯。”而坏的动力定型,坏习惯被称为“瘾。”凡是能使人成瘾的东西千万不要沾。不管是谁,当他成瘾之后,要想戒掉那是非常非常吃力的。毒瘾、网瘾,经过研究都属于病态。除了个人的毅力之外,还需要医生治疗。而往往收效甚微。就连吸烟形成的烟瘾,牌桌上形成的赌瘾戒起来也非常困难。约束就是自己管住自己,让干的千方百计地干好,不让干的无论如何不要干。一个人的自制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要千方百计的训练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对于纷繁变化的大千世界诸多诱惑,自己要建立攻不进、攻不破的坚强防线。

(三)自我调节

面对外界的诱惑,努力保持平和的心态,需要不断地自我调节。一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在人生的顺境时,自我约束能力最强。而当它处于人生逆境的时候、在远离别人监督的时候,自制能力就显得有些弱。古代在讲个人修养的时候,总强调“慎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失意的时候,在远离众人的时候。要看到自己的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未来。不能破罐子破摔。调解、排解自己心中的不健康因素。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人生。心态的不平和总体上来说是暂时的,调节是治疗心态达到心态和谐的良药。如果还没能够想通,思想就会继续钻牛角尖。人在生理上的痛苦莫过于饿饭,而在心理上的痛苦莫过于想不通。想不通就是钻牛角尖,此刻就需要去同别人交谈,找心理医生。想方设法排解自己的心病。只有健康的心态,才能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斗志。

(四) 自我控制

约束同控制两者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这里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提出来,正是要体现两者的区别。约束是在事件没有发生的时候,自己所采取的态度。而控制则是具体面对诱惑的时候,把握住自己。往往有许多时候,有些人因为年轻,涉世不深,阅历太浅。一些事情被蒙蔽做错了,迈错了第一步。当第二次又面对同上次类似的问题时,控制就是有效把握住自己。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再一、再二不能再三。这就是说允许人犯错误,但是绝不允许一犯再犯。控制就是要有效防止犯同样的错误。一个人自制能力强弱,是一个人思想品德高低的主要标志。一个管不住自己的人,就像是一辆手刹和脚刹全都失灵,以每小时120千米速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的破汽车,说不定就会在那里翻车。要想顺利的行使在人生的高速路上,那就得修好管住自己的手刹和脚刹,防止人生列车的倾覆。周围的刺激是外因,而自己头脑里的私欲则是内因,当外界的诱惑同自己的私欲发生了共鸣,思想也就开始变成了行动。俗话说个人主义是万恶之源,控制首先要注意管住自己的私欲。

(五)自我反省

我们面对和处理人生各种问题,有时尽管没有走弯路、犯错误,但是总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时候。曾子说:“与日三省吾身。”就是不断地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认真地反思、反省。究竟有哪些做的有缺欠,不尽人意,哪些可以做得更好。反思和反省是对自己过去已经想过的、做过的,以现在的标准进行自己心中的评价。努力不要让人生留下遗憾。反思、反省,可以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差距,确定自己今后奋斗的目标。

(六)自我激励

自信是开启人生成功之门的钥匙,。自我激励就是从相信自己开始,激励自己在今后继续努力,不断进取。人在逆境的时候,需要勇气,别人的鼓励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决心。自己的决心自能来自于自信。只有自信才能自主,自主才能千方百计的争取自立,只有自立才能够赢得自尊。在赛场上运动员是在观众、拉拉队的喝彩声钟鼓齐前进的勇气。而自我激励则是自己给自己当观众,当拉拉队。激励可以坚定信念、可以鼓舞斗志、可以鼓起勇气,激励你勇往直前。

(七)自我发展

发展是当前的主旋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发展。只有当每一个人真正自由发展并取得成果的时候,社会的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对于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发展就是从小立志,努力学好做人,完善自我思想品德修养;发展就是不断刻苦学习,在开发智力的同时形成自己胜任工作的能力。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今天比昨天强,明天比今天强。要努力做到强于自己的祖培、父辈。在追赶中、在创新中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懂规矩、守规矩。在学校做一个听话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听话就是服从,服从一方面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私欲,另一方面要克服所面临的困难。不要面对事情的时候总喜欢找借口,须知借口是推诿的开始,是没有办法、没有主意一筹莫展的表现,是逃避责任推诿的开始。要求做的必须努力做好,不让做的无论如何也不要做。这是确保发展的前提。

三、治 学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除了学做人之外,就是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学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在这里孔子把学习分解成“学”和“习”。怎样来理解学和习呢?学就是模仿,照着别人外界的样子去做,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模仿地向别人就会说你聪明,相反模仿能力差就有人说你笨。习就是对于所模仿的东西包括思维、语言、文字、动作等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重复。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刻苦重复练习。学需要吃苦,但是习更要吃苦。人们常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无一不是叫我们吃苦反复练习。有一句人们都熟悉的话“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并不科学。失败是在前进中碰壁或挫折,如果还是继续按着原有的路径走,那迎接的只能是继续失败。怎么会成为成功之母呢?只有当吸取了教训之后,改进了原来的方法进行新的重复试验才有可能成功。所以说,“有效的重复才是成功之母。”勤能补拙,就是靠多遍的重复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学习的过程就是将公共知识向自己头脑里的转化,把公共知识记在自己的脑袋里。记忆是学习么开始,现在的“好记星”“诺亚方舟”等数不胜数的学习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你记住。记不住的学习是荒唐的没有意义的学习。怎样才能记住呢?有些人记忆力强,很快就记住了,而有的人就得花大气力反复的背才能记住。不过尽管那些记忆快的人,重复的次数少,但是他们忘得也快,所以重复是学习的关键。很长一个时期里,人们大谈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似乎理解了就能记住了。这实际上是不现实的。理解是一个过程,只要不是强求一律的统一结论,人们的理解其实不尽相同。更何况同一个问题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理解随着时间、环境、人们自己心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应当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俗话说得好:“熟读百遍其义自现”讲得不就是这个道理吗?记忆是学习之本,而要实现记忆,就得反复的重复记和背。遗忘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重复是医治遗忘的惟一良药。当然记忆并不能解决一切,记忆、理解是学习的重要过程,但不是一切。如果说记忆理解是“知”,那么更重要的是“行”。“行”需要能力,知识要在人的头脑里实现向个人能力的转化。通常已经形成的自然科学知识,讲的都是一些人们所公认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规矩,像数学、化学、物理中的公式就是明证。而社会科学知识也同样是一些规矩,法律的条文不就是吗?语法不也是吗?这是因为这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所得出的规律。但是对于具有开拓性的创新来说,那就不是学习规矩了,而是发现认识规律。书本知识和客观外界的需要我们认知的新知识的区别主要在这里。前者只要苦读就够了,而后者则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敢于探索的决心和勇气。照着已经有的规矩做是能力,敢于创新则是更重要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在思想上控制得很严格,所以阻碍了人们的创新。这样说不知何时不合适,外国人们的思想是活跃的,而行为是守序的。中国人的思想是守旧的,行为是混乱的。需要首先要解决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其次是解决知识和能力的问题。

学习是一个吃苦的过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自己掉馅饼的好事。苦就是学习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时间、精力、体力的耗费是很自然的。能不能吃苦是学习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艰难困苦玉成汝,吃苦不仅学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也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了自己的进取精神。据个例子说,甘肃省会宁县的学生,在智力上没有什么优势,他们高考升学率高,主要的不就靠自己苦学、家庭苦供、老师苦教,全社会苦逼。正是这几苦使会宁成为了高考状元县。对比人家寻找自己的差距,结论非常明显简单。那就是自己的苦没有下到、没有下够。会宁的学生不仅是学习苦,就是生活也是非常苦的。这些我们能受得了吗?现在兰州不就有不少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会宁去,在那里上学。让孩子从生活学习中感受会宁学生的吃苦精神。吃苦是一种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精神,缺乏这种自我改变的勇气,也就缺乏进取精神。不要满足于现状,要在不断的改变自我的过程中走向成功。

学习首先形成的能力就是应试能力。敢不敢考试,会不会考试,能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学习的首要目标。只要高考的指挥棒还在发挥作用,分数就是评价学生学习优劣、好坏、高下的最重要的标准。这也同样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学校教学成果的依据。学习必须要形成应试能力,应试能力也就是一个学生的竞争能力。缺乏这种能力,谁也不承认你,你只能被淘汰出局。不承认你,谁也不需要你,你也就是一个没用的人。现在人们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其实这句话并不准确,知识只能打造一个人的实力,而只有分数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说:“知识打造实力,分数改变命运。”当前,各行各业包括学习的竞争都十分激烈。缺乏坚强的实力,良好的竞争心态是无法考出好的分数来的。什么是素质,对于一个学生来讲敢考试,会考试,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数就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最根本的素质。

当前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所接受的信息途径多、信息量大。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有意思的东西没用,没意思的东西有用。”凌晨,人们围坐在电视前,看世界杯比赛,心里比球员还激动。当踢进了一个求大家近乎于癫狂地大声叫喊:“好球!”时间、精力全都耗费了,可是没有哪一次考试考你谁踢进了那个球。语文、数学、物理、地理、历史、化学等相比世界杯比赛就没意思的多了,一点也无法让人激动起来。可是考高中、考大学都需要它。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人们所接受的知识,同自己记住的知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事实上知识记忆的多少,同接受的信息量成反比。“接受的信息量越多,记住的越少。接受的信息量越少,记住的越多。”这就是生活中不可抗拒的铁的法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很有道理的。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如果能活80年,那只有29200天。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我们能不能把有限的生命用在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旺发达、社会的发展进步上,那就取决于我们今天能否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地学习。“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在攀登上不畏艰险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让我们牢记马克思的教诲从现在起刻苦努力学习,力争步入辉煌。

(本文为2007年6月20日在永登城关初级中学报告稿)

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2007年7月8日,省老教授关爱团团员,西北师范大学杨隆骞老师,应临潭县教育局、西北民族大学三下乡基地、临潭县三中之邀,在该校作了题为“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讲座。临潭县教育局局长丁汝麟,书记陈琳,西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书记冶生贵、副院长刘长才、临潭三中魏主任以及120多名在校学生,20多名西北民族大学支教学生听了讲座。

在讲座中,杨老师强调了勤奋学习,就必须吃苦,吃苦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练习。直到记牢、理解、搞懂、弄通、会读、能写、会算、会用。并且能在考试时考出好成绩。实现公共只是想自己头脑中的转化。在学习重要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要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勇于吃苦。成功的道路就是一个不畏艰苦的奋斗过程。鼓励同学们在不断刻苦努力学习中成才。

讲座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与会的大中学生都受到了启发和教育。杨老师还向临潭教育局、临潭三中赠送了《杨隆骞指算法》一书。

手操指算受欢迎

2007年8月2日,省老教授关爱团团员,西北师范大学杨隆骞老师。应西北师范大学化工学院三下乡同学之邀,在兰州安宁区十里店第二小学,给在校的四五年级学生及支教的大学生共80多人讲述了由自己研究、开发的“益智手操”,和“手指算法”。讲课中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动手练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学习,同学们对这种开发智力、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手操指算法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最后杨老师又勉励同学们从小立志,为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命运、改变国家命运、改变民族命运而秦风刻苦学习。

㈢ 刻苦学习的名人事例

1、鲁迅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2、范仲淹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3、王充

王充是东汉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从小就酷爱读书。可是他家里非常穷,根本没钱买书,王充便把街市上的书坊当成自己的书房,每天在那里孜孜不倦地读书。

不管炎夏,还是寒冬,王充每天都早早来到书坊,拿起自己要看的书就读起来。一翻开书,他就似乎什么都忘记了,一会儿点头微笑,一会儿双眉紧蹙。

他读完这家书坊里的书后,又跑到另一家书坊去读。几年下来,他几乎读遍了街市上所有书坊里的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后来,王充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巨著《论衡》。

4、孙敬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5、孙康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㈣ 求关于学习的励志故事

1.贝多芬的故事

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㈤ 励志勤学小故事

王羲之练字
王羲之练字十分刻苦,十分用心。连走着、坐着、睡着,都想着如何把字写好。他多年如—日,临帖不止。临谁的帖,字就写得象谁的字,真是做到了临摩得微妙微肖。一天晚上,他又练字练到很晚。他夫人多次催他休息,他才上床睡觉;到了床上,躺在被窝里,他满脑子还是字帖,就不由自主地在他夫人的肚皮上,用手指当笔,不停地写了起来。
他夫人正闭着眼睛睡觉,被他手指划来划去,怎么也睡不着。就推开他的手,生气地说:“你有你体,我有我体,你想写就往自己身体上写吧。”
王羲之听了夫人的话,心里一动:“对,对,你有你体,我有我体。我不能老照着人家的葫芦画飘,我要创出自己的字体来。”
从此,他刻苦练字,不断创新,终于创出了自己的字体,成了中国的一代书圣。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周总理的故事

20世纪初沈阳一所小学里,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课堂上顿时寂静无声。片刻,一个同学毕敬毕恭的站起来回答:“读书为了寻求生路。”话音刚落,另一位同学说:“为了光宗耀祖!“这时,周恩来从座位上站起来,他昂首挺胸,大声回答道:“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腾飞于世界而读书。”当时他年仅12岁。为了使中华腾飞,为了振兴祖国,周总理就是抱着这样伟大的志向成长为“人民的好总理”。

㈥ 励志读书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版不久,他觉权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着名的大思想家。

㈦ 古今中外刻苦读书的故事

悬梁刺股
《汉书》曰:“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是为“悬梁”。而“刺股”,则见于《战国策》,说的是苏秦攻读《太公阴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

映雪囊萤
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 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车胤传》后以“映雪囊萤”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凿壁偷光
古书记载:“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西汉时著名的经学家匡衡,幼年时期,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他常常读书读到黄昏日暮,才遗憾地收起书本。有一天晚上, 他突然感到什么地方有微弱的光亮射来。睁眼搜寻,他发现原来是自家墙破,邻家烛光由墙的缝隙中透出。于是他找来凿子,把墙上的缝隙凿大,果然有了一束亮光。他拿书就着光束去看,直读到邻家熄灯之后。由于勤学苦读,匡衡的学问长进很快,后来受到汉元帝赏识,被封为安乐侯,当上了宰相。

立雪程门
程是指宋代理学家程颐。立雪是指学徒站在雪中虔诚求道。“程门立雪”的原意是说: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站着。用来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教。
这则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程门立雪”也可说成“立雪程门”。

㈧ 古今中外刻苦读书的小故事

1、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3、八十二岁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

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4、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5、负薪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

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㈨ 名人励志读书的故事

周恩来,字翔宇,号飞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月5出生于江苏淮安。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随堂伯父周贻谦到奉天银州(今辽宁铁岭),入银岗书院读了半年书。秋天,伯父周贻赓接他到沈阳人东关模范学校学习。这时,少年周恩来在老师的教育和《革命军》、《猛回头》等书刊影响下,已树立读书救国的大志。
1913年 8月中旬,周恩来考人天津南开学校。当时的南开,是一所仿照欧美近代教育制度开办的比较有名的学校,创办人严范孙,是晚清翰林,一位主张教育救国的开明人士。校长张伯苓,是一位非常爱国的很有名的教育家。在他们的主持下,学校不仅严格要求学生具有爱国意识,学好文化科学知识,锻炼好身体,而且提倡并支持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组织各种社团,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实际工作能力。
周恩来人学初期,国文、英文成绩欠佳,经过奋发努力,很快赶上,各科成绩均优。尤其是在南开教育的培育下,他“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初步爱国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在课外,他非常关心时事,经常阅读具有爱国民主思想的报刊、书籍,如《民权报》、《民立报》、《大公报》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的著作,以及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论》等。他还积极参与敬业乐群会、校风报社、新剧团、演讲会等学生社团的活动,担任各种负责工作。
在检察厅拘留期间,周恩来等团结难友学习政治、文化,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周恩来在5月28日至6月7日期间,还连续 5次向难友系统地宣讲马克思主义。
在全体难友的坚强团结和共同斗争下,反动当局为挽回面子, 在经过形式上的审理之后,终于被迫于7月17日释放全体代表,天津各界立即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庆祝斗争的胜利。
周恩来出狱后,于 8月初,他主持觉悟社年会,总结“五四”运动以来天津的学运经验教训,认为必须联合全国各进步团体,共同改造旧中国,挽救国家危亡。他们主动与李大钊等领导的北京进步团体联系。8月16日,周恩来等觉悟社社员11人,到北京陶然亭举办茶话会,邀请北京少年中国学会、青年工读互助团、人道社。曙光社 4团体代表共20多人,商讨今后救国方针。周恩来代表党悟社,倡议与会各团体联合,共同改造社会,挽救中国。李大钊代表少年中国学会发言,提议各团体有标明主义的必要。8月18 日,五团体代表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再次开会,决定成立名为“改造联合”的组织,通过《宣言》和《约章》,宣布要联合全国各地的革新团体,共同进行改造社会,挽救中国的斗争

㈩ 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手不释卷:吕蒙
牛角挂书:李密
韦编三绝:孔子
闻鸡起舞:祖逖
凿壁借光:匡衡
囊萤映雪:车胤
悬梁刺股:苏秦

详细内容自己搜搜就是,呵呵。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