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故事小报
⑴ 春天小报内容
一、活动设计方案
1、活动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②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朗读能力等多种能力。
2、活动参加者:四年级三班学生
3、活动时间:两课时
4、活动准备
①带领学生到公园去春游。教师选择能反映春天特色的典型景点,指导学生观察、写作。
②排练小话剧《漫游古诗亭》。
③收集赞美春天的词、句、段、诗。选择10个成语写在小纸条上。
④把打标点的那段话写在幻灯片上。
⑤在黑板上画出游览图。
5、活动程序与指导
(一)激情引入
1、教师装扮成知识老人走上讲台。
2、知识老人一边宣读贺信,一边指着黑板上的游览图。
亲爱的同学们:
在今天我们开展的主题为“寻春”的语文活动课上,你们将渡过成语河,穿过造句林,钻过标点洞,爬上故事坡,走进古诗亭,登上作作文台,勇攀小报峰,去欣赏美丽的春色。我预祝你们活动成功!
知识老人
二、活动开始
1、渡“成语河”
①主持人(男):首先,我们将乘船渡过“成语河”,必须要说出带有“春”字的成语,才能顺利到达彼岸。
②第一小组的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出带有“春”字的成语。
2、穿“造句林”
①主持人(女):渡过了“成语河”,便来到了茂密的造句林。
②第二小组的同学以抽签的形式,根据抽出的带有“春”字的成语造句。
3、钻“标点洞”
①教师用幻灯打出
春天来了它来到教室里静静地听小学生读书唱歌它来到操场上欢乐地和小学生一起游戏它来到河岸上让柳树吐出嫩绿的新芽
我们热烈地欢呼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②用击鼓传花的形式进行,鼓声停,花传到谁手里,谁就打出标点符号。
4、爬“故事坡”
①主持人(女):山下,春光明媚。可是山上烧炭的老爷爷的小屋里,春天还没有到来。他摸着隐隐作痛的腿,常常自言自语地唠叨:“春天来了的话,我的腿也会好起来的。春天快来吧!”山上有只小松鼠,最喜欢老爷爷了。它也在想:老爷爷盼望着的春天,要是早点来到山上就好了。可是,春天却还迟迟不来。
有一天,小松鼠不知想起了什么,飞快地往山下跑。原来它想到山下带点春天的东西送给老爷爷。
②主持人(男):刚才女主持人所讲的故事的名字叫《小松鼠送春天》。可是,她只讲了一半,请大家接着把故事编完。
③教师放歌曲《春天在哪在里》。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构思。
④各组派一名代表讲自己续编的故事。
⑤请一位“小画家”上台,把以上同学续编有故事中春天的景物添画在造句林里。
5、进“古诗亭”
①主持人(女):没过多久,春天也来到山顶上。看到这美丽的春色,“古诗亭”里的人们诗兴大发。请看小话剧《漫游古诗亭》。
②学生表演,评选出最佳演员,教师颁发“百花奖”。
6、登“作文台”
①主持人(男):走出古诗亭,登上作文台,公园里美景便尽收眼底。小作家们经过仔细观察,也写出了一个个精彩片段、一篇篇优秀作文。
②翻开作文本,同桌之间互相诵读。
③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上台朗读,全班同学注意听,教师进行评议。
7、攀“小报峰”
①教师要求第个人在课后办一份“春”报,在下周的语文活动课上评比。
②在课堂上设计版面草图。
(三)总结谈话
1、持人(女):同学们都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在这阳光明媚、新芽萌发的春天里,你想到些什么?
2、学生逐一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开展的“寻春”活动非常成功。希望你们珍惜人生的春天,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4、全班齐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活动在歌声中结束。
二、活动总结
阳春三月,我以《寻春》为主题上了两节语文活动课。通过活动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游览图,这一直观的美的展现,很快地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漫游“成语河”、“造句林”、古诗亭“,学生欣赏到了语言的美、朗读的美,进而感受到了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学生通过爬“故事坡”、登“写作台”、攀“小报峰”,把生活中的美感材料经过思维加工,进行了美的创造。活动
结束时的总结谈话,由大自然的春天联想到人生的春天、祖国的春天,由大自估的绚丽联想到美好的生活,使学生对美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本次活动,学生围绕“春”字,带出成语16个,造句10个,上台编故事4个,上台朗诵作文4篇,表演话剧1部,设计板面草图70幅。不仅增长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朗读能力及表演能力、绘画能力。
附:
漫游古诗亭
(小话剧)
人物:同学代表甲、乙丙,古诗亭主人,杜甫。
时间:阳春三月的一天
地点:古诗亭
甲:叔叔,你这古诗亭里的空气多么新鲜,风景多么美丽啊!
古诗亭主人:对,这里的景色确实很美。你能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吗?
甲、乙、丙(异口同声):能!能!
甲:我来背诵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乙:我来背诵唐朝诗人白民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岁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丙:我来背诵唐代诗人杜甫的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身着古装,自言自语上):哎,谁在念我的诗啊?
古诗亭主人(惊喜):啊,这浊杜甫吗?来,让我来介绍一下,他就是一千多年关我国有名的诗人杜甫。
甲、乙、丙:杜爷爷,您好!
甲:杜爷爷,我还喜欢您写的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呢!
杜甫:噢,是哪首诗啊?
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点头):好,背得不错。
甲:杜爷爷,你的诗写得这么好,你能告诉我们写作的一些秘诀吗?
杜甫(抚摸孩子的头):孩子们,要想写好写景的作文,写作前必须要仔细观察。观察得越仔细,写出的文章才越生动,越具体。
甲、乙、丙:谢谢杜爷爷!我们一定照您说的话去做。
⑵ 求有关“春天的故事”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冬色爷爷送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温柔地抚摸你,像年轻的母亲的手。
随着春姑娘轻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
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优美的旋律。
天空上,怎么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孩子们在防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啊,春天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生机勃勃。
啊,春天真美啊!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吧。
⑶ 春节手抄报中关于春节的故事有哪
关于春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流传最广的是下面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⑷ 寻找春天的故事手抄报该怎么做
你可以在小报上写春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贴年画 等的来历.
如:闭门吃年饭的来历:原来吃年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开着门的,玉帝想要;了解民间疾苦,就派铁拐李下凡查看.因此人间吃年饭的时候,提着篮子在各家乞讨.讨完饭,他把讨来的东西给玉帝看,谁家穷,谁家富,一看就知道了.据此,富的,玉帝让他一年遭几次灾;穷的,让他一年发几次财.这事传到了人间.有一户人家很快想到了应对之策.他们先紧紧关上大门吃饭.吃完饭,把大门打开.等到铁拐李来这儿讨饭,看见桌上空空的,在门上放了两块金子.后来一年,其他人家都照着这户人家学起来.这下,铁拐李就知道他的任务被人们知道了.从此以后,闭门吃年夜饭就流传了下来.
⑸ 关于年的故事手抄报版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年兽,是传抄说中的一种袭怪物,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头如狮子,并有犀牛角的凶恶怪兽叫“年”,人称“年兽”。年兽又称年,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恶兽。相传古时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兽就会进攻村子,凡被年兽占领的村子都遭受到残酷的大屠杀,头上的犄角就是屠杀武器。屠杀结束后,年兽会吃掉所有人的头颅。为了防止有人诈尸或侥幸逃脱,年兽假装离开村子后折回来屠杀幸存者,甚至让村子发生剧烈的晃动。就连婴儿、孩童都难以幸免。人们利用年兽怕红色、怕巨响、怕火光的三大弱点,放爆竹,贴门联,驱赶年兽的进攻
打字不易,望采纳
⑹ 春天的故事手抄报有吗
转瞬间严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人间。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姹紫嫣
⑺ 金猴迎春过大年春节故事绘本小报怎么制作
参考网络图片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人流如潮,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节日的闲暇,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到处都散发着节日风采。
街道两旁,卖烟花炮竹的小摊子随处可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街上的颜色也比平时鲜艳多了。只见彩旗飘扬,各色商家标语、条幅迎风招展。商场门口挂着一只
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湛蓝的天空中,一只只彩色气球在阳光的照耀下艳丽夺目。微风拂过,大小气球迎风起舞,又仿佛在向路人点头致意,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
娃娃,十分可爱。 商场里欢快嬉闹的场面透过明亮的玻璃门窗,射入路人的眼里,使人不由自主地随着彩色的人流,汇入其中,感受节日喜悦的气氛,令人流连忘返。春节是大人
的节日,更是小朋友们的节日,儿童玩具、书籍、文具柜台更是异常热闹,孩子们来了一拨又一拨,领走心爱的玩具,留下欢声笑语,喜悦的心情“随处可见”,人们的脸上都写
着呢!
春节的家中也不同平日,门上都倒贴“福”字,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晚上,大家还要一起放烟花,如墨的夜,朵朵烟
花在黑暗中盛开,瞬间绚丽已极,迸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彩。目不转睛地盯着这花儿绽放,还来不及在脑海中印上花魂,她已迅速地消逝了。烟花美得就如一个幻影,总让人疑心这
花是不是真的在眼前开放,虽然眼前还在晃动着那缭乱的花 。随着“轰”的一声,一束烟花 “飞”上了天空。紧接着,更多的烟花“飞”了出来。随着噼噼啪啪的一阵像放鞭炮
似的声响,烟花“绽开”了!不一会儿,天空便热闹起来。景象好美啊!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各种颜色的星花纵横交错,一时间,照亮了夜空,照亮了我们的笑脸
。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闪耀着种种光芒,它们显得是那么神奇,又是那么值得大家细细品味。月色已深,但耳边还是不断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
或许,这就是节日的气氛吧!
⑻ 我身边的故事手抄报例子
最美司机:吴斌
2012.5.29
5月29日中午,杭州长运集团司机吴斌驾驶从无锡开往杭州大客车,在途经沪宜高速公路时,突然有一铁块从空中飞来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再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吴斌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在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将车辆缓缓停下,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并告知车上旅客注意安全,然后打开车门,安全疏散车上的24位旅客。最后,吴斌因伤势过重瘫坐在座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