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票证卡背后的故事作文

票证卡背后的故事作文

发布时间: 2020-12-13 05:54:39

A. 有关票证博物馆的作文

讲述故事,让他们思考"。在藏品方面,博物馆优先考虑澳大利亚穆斯林创造的现代艺回术。 法豪尔表示,该博物馆答...29条相同新闻
幻化时光穿梭机 法拉利重启恩佐博物馆凤凰网山东频道 2014-03-03 08:13:00
法拉利官方宣称,他们在2014年1月27日就关闭了位于摩德纳的法拉利博物馆,并开始对它进行全面改造。经过改造后的博物馆与此前简直判若两地,法拉利方面将博物馆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交互中心,法拉利品牌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以及恩佐·法拉利先生经历或创造的那些美好瞬间被投影打在博物馆四周的墙壁上...33条相同新闻
驻加拿大大使章均赛出席"紫垣撷珍--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开...环球网 2014-03-07 15:41:00
安大略省省长维恩在致辞中,首先连续用了三个"非常"以强调能够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欣赏到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馆藏珍品是多么令人激动。继而,她以童年参观博物馆时的美好回忆对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在过去一百年里创造的成就表示了赞许。最后,维恩省长对中加博物馆间的馆际交流与合作表示了感谢

B. 邮票的故事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的心里话实在太多太多了,就像海滩上的沙粒一样多。当我呱呱落地时,你就毫无怨言的担当母亲的责任。当我第一次牙牙学语时,你的眼睛里顷刻间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小时候我天天吵闹着让妈妈给我讲故事,于是妈妈不知疲倦的给我读书,一讲就是几个小时,直到我进入甜甜的梦乡。是妈妈让我爱上了读书,从读书中我读出了做人的道理,分清了人世间的善与恶。开启了我智慧的大门。妈妈你是我第一位启蒙老师。每天晚上你都无数次起来给我盖好被子,而你却从来都没有睡过一个踏踏实实的觉。转眼间我就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在这四年里,你费了多少的心血,你的爱是多么的无私与伟大。每天早晨妈妈都早早起来,给我准备可口的早餐,每天无论刮风下雨都接送我上学、下学,每天都陪伴我写作业到很晚,全然不顾自己的疲劳,当我已经呼呼大睡时,妈妈却没有一丝困意,难道妈妈不累吗?不,是妈妈在为我着急操心。妈妈我还想对你说,请你改一改脾气太急躁的坏毛病,虽然我干什么事情都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我会尽全力改掉这个坏毛病的,那妈妈能不能对我有点耐心呢?妈妈我想对你说,你为我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我知道妈妈是想让我过得更好,可你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啊!千万不要太劳累了。

C. 一张电影票的故事作文

在我家的相册里,珍藏着许多照片。每一张就是一个美好的瞬间,一段甜美的回忆。
瞧,这张照片是2004年10月2日照的。那天,秋风瑟瑟,晚风习习,爸爸妈妈带着我去节日里的公园游玩。
我可高兴了,嘴里哼着歌,欢蹦乱跳地向公园里奔去。公园里玩的可多了,有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灯展;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还有北方来的冰雕呢。
我们一家人穿上厚厚的羽绒服进入了一个蒙古包似的穹体里。呀——真冷!一股寒气迎面扑来;我一进去就想出来,但里面许多巧夺天工的冰雕作品吸引了我。有“北京天坛”、“宫中玉女”、“西天取经”、“黄鹤起舞”,还有而儿童滑梯呢!当我来到“南京中华门”前,想摸一下门前高大的冰狮子。于是便踮着脚、努力地想去触摸着狮子身上的铃铛。这时,爸爸的照相机不知什么时候“啪”地闪了一下。一张我在中华民族象征——中华门前摸狮子的有趣的照片就这样永远地定格下来。
这张照片留下了美好的一瞬间,让我难以忘怀

D. 票证的历史故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匮乏,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出,国家在1953年10月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从此百姓生活进入了长达40多个春秋的“票证时代”。那时,各类票证五花八门充斥山城,粮票、肉票、布票、盐票、油票、煤票、烟票、蔬菜票……就连买糖果糕点、火柴肥皂也要凭票,票证渐渐成了城乡居民吃饱穿暖的一种保障。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票证才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或许再没有哪个国家会比中国的票证多,回首当年滋味万般的票证情结,我们不应该忘记它们,因为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方寸纸片,蕴藏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丰厚内涵,浓缩了共和国那段坎坷历史,记载了这座城市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艰难轨迹。
追忆——
物资匮乏的清贫日子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里,人们想必不会忘记各大超市的琳琅满目,丰盛至极。而时光倒流到上世纪80年代前,同样的节日,人们所考虑的却是怎样用几张节日里特别发放的票,给餐桌上添些油水。50年代中期,随着粮票的出现和广泛运用,关涉油肉布煤等百姓日常生活的各种票据也相继出现。
“那个时代,票比钱管用,没票寸步难行。”52岁的陈前荣是原九龙坡区蔬菜公司职工,这是他最初对票证的强烈印象。那时他还是个小毛孩,家中有父母兄妹五口,全家一个月凭票领100斤粮食,肉、油是每人每月半斤。“那时正是娃儿长身体的时候,哪里够吃嘛!你看我现在恁个瘦,都是那个时候亏了身体的结果。”他打趣说。
孩提时的陈前荣最巴望的就是过年,因为政府会增供粮食、肉油,如此不仅可以打牙祭,父母也会用存了整整一年的布票给他做套新衣裳,“这在当时是件很奢侈的事,因为小伙伴们大都穿着有补丁的衣服”。
虽说日子苦了点,还是有让他兴奋的事。读书时他一直是班上尖子生,为此学校奖给了他一张工业票。他兴奋地拉着妈妈去买皮鞋,谁知到了商店才发现根本就没有男式皮鞋,于是他委曲求全让妈妈买了双女式皮鞋,照样穿到学校去洋气了一番。想起往事,他忍俊不禁。
粮票开始使用时,65岁的王新明正在读高中,一月有32斤粮,而父母是普通居民,每人只有25斤。由于母亲在肉店工作,所以每月家里可以吃点油荤。不过好景不长,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开始,那时他已是沙区一家油漆厂木工,每月有些收入,“但没有票还是买不到东西,有钱也不是万能哟”。
记得1960年有天下班后到馆子吃饭,他用二两粮票要了碗素面,谁知香喷喷的面条刚放上桌,一个小孩冲进馆子端起面碗就跑。那时他听说街上有人抢饭,没想到还真遇到了,于是追进一条胡同把小孩挡住,孩子可怜兮兮望着他,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棉花票对他说:“叔叔,我们换嘛,这个给你。”当时他哭笑不得,虽然自己饿得前胸贴后背,最后还是把面条让给了孩子。
都说当家才知柴米贵,75岁的李开贞婆婆也经历了物资匮乏年代的酸甜苦辣。那时她和丈夫带着4个孩子挤在一间10平米的小屋里,虽说丈夫是单位党委书记、市劳模,收入相对较高,但是当时的“九等十级”分粮制度规定干部的粮食定额更少,所以家里的吃饭问题就格外严峻了。“娃儿多,又有老人要照顾,只有亏自己。”李婆婆眼泪花花回忆。有次母亲生病,她用一斤肉票买了猪蹄,准备炖汤给母亲补补,考虑到孩子,又在汤里加了海带。晚饭时,她发现小儿子不停吐清口水,以为病了,再三追问,才知他看见家里炖了蹄花汤,却又不敢偷吃肉,只好吃了碗海带,哪知很久没沾油水的肚子不受,结果一直反胃。李开贞松口气后,第二天赶紧又拿了半斤肉票给儿子买肉补身体。
回味——
特殊年代的符号标志
眼下20来岁的重庆年轻人,对于粮票之类的票证往往不知所云,但对于他们的父辈和祖辈来说,这些票证却能勾起他们对于物质稀缺年代最深切的回味。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即使是在重庆这样的大城市,物质也非常匮乏:从1953年11月到第二年9月,重庆开始实行粮食、棉布计划供应。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下发《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生活在中国的每一个城镇居民,都必须凭所在城镇户口领取购粮证和粮票。1956年11月6日,重庆宣布对食用植物油实行定量分配、凭票供应,农民每人每月定量为5两,城市居民每人每月定量为7两,植物油零售价格每市斤0.48元。
10月2日,市票证爱好者联谊会会长韩孝基对记者感叹说:民以食为天,在票证年代里粮票被人们视为生命票,“最初的粮票采用16两制计量,1959年改为10两制计量,1985年起改为公斤制。每逢佳节政府还会发行特殊票证,比如糯米只有到春节才作为年货凭证供应一次。全国有通用的全国粮票,有限用于各个省、市、县的地方粮票,还有军用粮票与个别单位发行的单位内使用粮票。需要到异地出差,就要通过手续把地方粮票兑换成全国粮票,所以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分别有个外号叫‘满天飞和团团转’。”作为上月票证收藏文化展示会的组织者,韩孝基表示:“今天我们集藏票证,不仅仅是为了保留那段艰苦岁月的痕迹,更重要的是抚今追昔,温故知新。”据他考据,从1955年到1988年,由重庆市粮食局发行的各种市内通用粮票有100余枚,“重庆粮票精致大气,其印刷工艺于细微处也一丝不苟,作为主图的麦穗玉米红灯笼、枇杷山与大礼堂、红岩村和朝天门无不充满颂扬与希翼。”
同样喜欢研究票证的收藏家余超伦告诉记者:“票证是历史长河中一朵灿烂之花,每一枚票证都是洞见历史的窗口。”在他收藏的上万张票证中,相当部分是1967年到1974年的语录票,“语录票票面以‘革命圣地’、‘工农兵形象’、毛主席语录为装饰图案,原封不动的政治口号随处可见。有些粮票写着‘打倒苏修’,无非是让老百姓吃饭时也不要忘记批判修正主义。”
从70年代开始,余超伦收藏的重庆票证种类有数十种之多,常见的分为四类:关于吃喝的有细粮票、粗粮票、糕点票、豆腐票、奶粉票、盐票、肉票等;关于穿戴的有布票、棉花票等;关于日用百货的有肥皂票、火柴票、烟票、蜂窝煤票、煤气票等;专用票证则有用于高干、婴儿、产妇和病人按规定之外的特需票证和多在春节额外供应的节日票等。
票证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符号标志,它留给人们的是不堪回首的苦涩。他说,“为了用足票证,人们想尽办法,商业购货券和肉票、布票要集中使用,3年困难时期甚至有人因为饥饿画粮票而获罪。”
感慨——
悲剧开始以喜剧收场
这样的画面经常发生在中兴路旧货市场:9月30日,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出现在市场楼外,手里提着个鼓鼓囊囊的皮包,沿着小路逡巡着,最后在一家摆放着各种票证的地摊前停下来,问老板收不收粮票,老板连连点头:“收,收!”中年人打开皮包,内层里整齐叠放着花花绿绿的票证,然后不紧不慢的说:“还有豆腐票、火柴票、肥皂票……”
曾几何时,那些充斥在我们身边的票证已悄然消失,当它们再度出现时,这些曾左右过我们生活的纸片竟成了收藏家们青睐的佳品,历史的沧桑变化,怎不令人感慨万千!“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黑格尔曾说在很多时候历史往往是以悲剧开始,而以喜剧收场。”市博物馆史学家庄燕和说,“新中国历史上这段票证故事,我们完全可以在它悲剧的真实之中,发现一种喜剧的审美效果。”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缩小了消费品定量配给的范围。到1983年,国家统一限量供应的只有粮食和食用油两种,1985年长达30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被取消。1992年—1997年间,票证制度终于在全国范围内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时代的结束预示着中国由计划经济的短缺时代走向市场经济的过剩时代。1996年间,重庆曾在部分区域发行了最后一套印刷精美的地方粮票,但它几乎没人使用就被直接送进了收藏市场。
沧海桑田,如今悄然走进重庆人新生活的是一系列消费账单。现在,市民已经习惯定期收到一叠账单: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宽带费……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更使名目繁多的“卡”成为市民的新朋友。无论是逛街购物、请客吃饭还是出门打的、看病住院,银行卡以及各种衍生卡已成为市民的随身之物,刷卡消费已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票证时代”到“账单生活”的转变,折射出的正是重庆乃至中国几十年来社会结构深层次的变革。

E. 作文 我和海南中学校园卡的故事

前身是创建于1923年的私立琼海中学。学校创建初期,社会动荡,处境困难。钟衍林先生团结其同仁兴学育人,不辞辛劳,筹资建校,克勤克俭,艰苦创业,几经劫难,壮志不衰。为了海中的创建和发展,他倾尽了毕生的心血。新中国建立后,琼海中学改为公办,并由琼南中学等三所学校先后并入,改称广东海南中学。1959年被定为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1988年海南建省后,被定为海南省重点中学。近几年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海南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海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全国绿色学校。
母校对每一位学子都有着特殊的情结。
1956年,我在农村读完6年小学之后,荣幸地考上了全岛中学的最高学府——海南中学。读完初中二年级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休学一年,继而由刚参加工作的兄长支持复学读完初中三年级,并被保送入高中部学习三年。中学阶段跨越七年,而在海南中学校园内呆了整整六年,于196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
早在母校55周年校庆之时,我曾写下发自肺腑的文字:我,一个文盲世家的后裔成长为第一代大学生,一个农舍的子弟成长为共产党一员、人民的干部,这是党给的前程,老师授的智慧。现在,那种感恩之情依然不减。海中学习生活的景致,一帧帧,一幕幕,仍让人神往。
我爱海中,爱那满腹经纶、诲人不倦的师长。当年海南中学的师资水平是一流的,后来许多初中老师升为高中老师,高中老师被选调到高校任教。我读初三时的语文老师吴荫华,每节课都讲得引人入胜,作文 讲评更是生动感人。他讲授《松树的风格》被认定为教学典范,教育部门曾在我们班举办过这一课的公开教学,组织全岛语文教师前来观摩。代数老师潘云,上课从来不带课本和教案,但其熟练程度可以说是倒讲如流。特别是他凭多年经验编出一套简明扼要的例题,每每对学生都起到举一反三的启迪作用。化学课、物理课的教学,除了课堂讲授外,还在课外组织实验室操作和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政治老师不满足于课本讲授,相当注重时事政事宣讲,让学生的思想紧跟形势。

F. 一张电影票的故事作文800字

发电影票了,大伙儿高兴极了,目光都集中在中队委朱静身上,盼望着她早点把票发到自己手中。突然,朱静抽出一张票,看了看,迅速放进了自己的裤袋。我和同学们看到朱静这胆大妄为的举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吱声。我心想:“朱静啊朱静,你是个中队委,应该以身作则,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你怎么能把好票先留起来呢?”这时,多嘴多舌的陈明不管三七二十一,站起来大声吼道:“朱静,你太自私了,把好票留给自己!”陈明的话正好说出我们的心娶话,于是我和另几个同学也附和着闹了起来,教室里顿时像一锅开了的水沸腾起来。
有的说:“朱静,真想不到你这样自私。”有的说:“朱静一向关心集体,不可能这么做。”看到这情景,朱静的脸一下子变得通红,大步跑回座位,捂住贼伤心地哭了起来。陈老师走进了教室,看见教室乱哄哄的,拿起教鞭在讲桌上敲了两下,教室里的喧闹声像收音机关了电门一样“嘎”地止住了。陈老师叫于幼菌同学把朱静裤袋里的电影票拿出来看一看。于幼菌从朱静裤袋里掏出电影票大声念道:“三十排二十八号。”大家愣住了,不知谁带了个头,教室里马上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G. 我和邮票的故事作文四年级500字

我有一本美丽的集邮册,翻开一页又一页,里面的邮票琳琅满目,可我的目光总会停留到一张老鼠的邮票上.
这张邮票面积750平方毫米,面额45分.我和它有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呢!想知道吗?那就看看下面的故事吧!
暑假,我和朋友在外面玩,玩着玩着,就满头大汗了,便到附近的一个邮局里吹吹空调.一边休息,一边欣赏邮票.我忽然被一张邮票吸引住了:一只可爱的老鼠在洒满金黄叶子的路上散步.它的眼睛大大的,镶嵌脸的两旁.尾巴托在地上.整个身体毛茸茸的,可爱极了!我看了看我的钱包,几张钞票孤零零的躺在里面,这点钱根本不够买这张邮票.我只好回到家,闷闷不乐地看电视.可又想;如果我表现好一点的话,说不定妈妈还会奖励我呢!说干就干!我又是整理房间,又是做家务的.我省吃俭用,终于攒够了钱.我拿起钱包,拔腿就跑.到了邮局,我问服务员,这种邮票还有没有.可她的答案却让我十分失望:这种邮票卖完了.
回到家,妈妈竟然知道我要去买邮票!还问我买到没有.我没回答.妈妈就知道了答案."你没买到,我买到了." '啊?不会吧!" "怎么不会呢?这不是吗!"妈妈把那张邮票给了我.我激动得跳了起来,抱着妈妈又是亲,又是闹的.
这就是我与邮票的故事.你的呢?

H. 《票证故事》详细介绍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匮乏,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出,国家在1953年10月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从此百姓生活进入了长达40多个春秋的“票证时代”。那时,各类票证五花八门充斥山城,粮票、肉票、布票、盐票、油票、煤票、烟票、蔬菜票……就连买糖果糕点、火柴肥皂也要凭票,票证渐渐成了城乡居民吃饱穿暖的一种保障。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票证才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或许再没有哪个国家会比中国的票证多,回首当年滋味万般的票证情结,我们不应该忘记它们,因为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方寸纸片,蕴藏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丰厚内涵,浓缩了共和国那段坎坷历史,记载了这座城市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艰难轨迹。 追忆—— 物资匮乏的清贫日子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里,人们想必不会忘记各大超市的琳琅满目,丰盛至极。而时光倒流到上世纪80年代前,同样的节日,人们所考虑的却是怎样用几张节日里特别发放的票,给餐桌上添些油水。50年代中期,随着粮票的出现和广泛运用,关涉油肉布煤等百姓日常生活的各种票据也相继出现。 “那个时代,票比钱管用,没票寸步难行。”52岁的陈前荣是原九龙坡区蔬菜公司职工,这是他最初对票证的强烈印象。那时他还是个小毛孩,家中有父母兄妹五口,全家一个月凭票领100斤粮食,肉、油是每人每月半斤。“那时正是娃儿长身体的时候,哪里够吃嘛!你看我现在恁个瘦,都是那个时候亏了身体的结果。”他打趣说。 孩提时的陈前荣最巴望的就是过年,因为政府会增供粮食、肉油,如此不仅可以打牙祭,父母也会用存了整整一年的布票给他做套新衣裳,“这在当时是件很奢侈的事,因为小伙伴们大都穿着有补丁的衣服”。 虽说日子苦了点,还是有让他兴奋的事。读书时他一直是班上尖子生,为此学校奖给了他一张工业票。他兴奋地拉着妈妈去买皮鞋,谁知到了商店才发现根本就没有男式皮鞋,于是他委曲求全让妈妈买了双女式皮鞋,照样穿到学校去洋气了一番。想起往事,他忍俊不禁。 粮票开始使用时,65岁的王新明正在读高中,一月有32斤粮,而父母是普通居民,每人只有25斤。由于母亲在肉店工作,所以每月家里可以吃点油荤。不过好景不长,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开始,那时他已是沙区一家油漆厂木工,每月有些收入,“但没有票还是买不到东西,有钱也不是万能哟”。 记得1960年有天下班后到馆子吃饭,他用二两粮票要了碗素面,谁知香喷喷的面条刚放上桌,一个小孩冲进馆子端起面碗就跑。那时他听说街上有人抢饭,没想到还真遇到了,于是追进一条胡同把小孩挡住,孩子可怜兮兮望着他,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棉花票对他说:“叔叔,我们换嘛,这个给你。”当时他哭笑不得,虽然自己饿得前胸贴后背,最后还是把面条让给了孩子。 都说当家才知柴米贵,75岁的李开贞婆婆也经历了物资匮乏年代的酸甜苦辣。那时她和丈夫带着4个孩子挤在一间10平米的小屋里,虽说丈夫是单位党委书记、市劳模,收入相对较高,但是当时的“九等十级”分粮制度规定干部的粮食定额更少,所以家里的吃饭问题就格外严峻了。“娃儿多,又有老人要照顾,只有亏自己。”李婆婆眼泪花花回忆。有次母亲生病,她用一斤肉票买了猪蹄,准备炖汤给母亲补补,考虑到孩子,又在汤里加了海带。晚饭时,她发现小儿子不停吐清口水,以为病了,再三追问,才知他看见家里炖了蹄花汤,却又不敢偷吃肉,只好吃了碗海带,哪知很久没沾油水的肚子不受,结果一直反胃。李开贞松口气后,第二天赶紧又拿了半斤肉票给儿子买肉补身体。

I. 作文一张电影票的故事

《一张电影票的故事》可以在开头总结性的说一下关于电影票的意义,中间讲述关于这张电影票故事,适当的加一些感受和心理活动,最后写出你从这张电影票以及这个故事给你的感悟再总结一下全文即可。

我轻轻翻开记事本,里边夹着一张稍微发黄的电影票。我笑了,看着那上面印着的“8排,05座”,我仿佛再次回到了那天。

正值夏季,我与昕颐和章鱼结伴去看的一部新出的电影。几朵云悠闲地在天上逛,知了在树上合奏着乐曲。阳光像一片片散落的向日葵花瓣,轻盈地落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唱着歌,欢笑着走进电影院。出了电梯,我们争先恐后的地跑到柜台前正要开口,却被一个人用手蒙住了嘴。我转过身,果然是昕颐!她笑嘻嘻地说“别急嘛!先讨论一下谁买票呀!”

我们找到就近的座位坐下。我说“我来买就好啦!你们等着,我去去就回!”正要起身,被章鱼一把摁在了椅子上说:“停,怎么能这样?忘了你给我们买的水果茶啦?”昕颐插了进来:“不是说好了我去买的吗?”我和章鱼都笑了,哪有这回事儿啊?她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可能是我记错了吧,嘿嘿。”

章鱼起身:“我去一下洗手间。”我和昕颐正打算偷偷去柜台买票,冷不丁被一个人同时拍了一下。回过头来,才看见章鱼笑眯眯地拿着三张电影票,说:“我早就料到了这种事,所以我早就在网上买好了。你们真的以为我去洗手间了吗?NO!我只是去取票了而已!”

我们约定好了,要把电影票珍藏起来。我把它小心翼翼在夹在我最爱的记事本中,夹在我最喜欢的一页。旁边写上昕颐与章鱼的名字,再补上她们的号码:08排6座和08排07座。

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把票归回原处。又默念了一遍“08排,05座”,我感受到了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浓浓的友情。

J. 作文一张卡的故事三百字

嗨!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张小小的贺卡,可不要小看我,在我身上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我的主人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儿,就在上一个星期她把我打扮一番。给我穿上了一件蓝衣服,花裙子。我的衣服上还有小花小草,可漂亮了。小主人在我身上写了一句话——“祝李昂轩生日快乐!”

我被装进了小主人的书包里,里面很黑,书也很多。小主人一走一摇晃,我在她的书包里,都快撞晕了。过了一会儿这里安静了下来,原来是我的小主人到学校了。我听到了响亮的朗读声。

忽然,小主人打开了书包,轻轻地把我拿了出来。哇!终于出来了。我正在得意的时候,听到一位老师说:“今天是李昂轩同学的生日,谁给他准备了礼物,请拿出来。”我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小主人送了出去,只见李昂轩双手接过了我,高兴地把我看来看去,他感激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谢……谢谢!”这是才知道我被小主人当做礼物送人了……

这就是我的故事,一张贺卡的故事,你们喜欢吗?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