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求学的故事写一篇日记
㈠ 编关于“119”小故事写一篇日记
人生也由于这段日子而变的更加灿烂。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令我感到呆板回,却又不得不这样答。每每放学,已是披星戴月,独自背着承重的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到家,面对的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机械性地做着作业,有时,望着墨般天空,思绪已不知飞向何方。成天123,abc,之呼者也,生活很是枯燥!好容易盼到周末,最后盼来的不是休息只是大量的作业!我感到自己就是一只笼中鸟!心中的想法早已飞到爪挖国去了!始知所向金笼,不及林间自在啼!读书读书,原本明亮的双眼戴上了厚厚的眼镜,快乐的心不再自由翱翔于天际,只能独自躲在笼中!读书生活的苦,只有自己能品尝到,快乐也只有自己知道!苦中作乐是我们的拿手好戏!三五成群,讲着不知出处的笑话,聊着发生在身边的事,不论是什么味儿,只要能解闷就可以!只有看书能使我快乐!
㈡ 名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的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理论家。
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每看一本书,不是一上来就从头至尾地去读,而是对着书本闭目沉思,猜想书中写了些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再打开书。如果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如果与猜想的不同,他就认真地去读。华罗庚的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终于成为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有一次,他想买一部明代的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城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时值冬日,他顶风冒雪,连续十八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据说在他结婚那天,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当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却找不到新郎了。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仍穿着旧袍,全神贯注地在读书.
㈢ 《师旷论学》的故事写成一篇日记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内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容:“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说苑》中“师旷劝学”的故事里,七十高龄的晋平公还想学习,以提高个人素质,提升执政能力,但他又担心岁数太大,为时已晚,便向著名乐师师旷请教,师旷劝国君炳烛而学,并形象地将人生的三个阶段即少年、壮年、老年的学习分别喻为旭日东升、烈日当空和蜡烛之光。这三个比喻里就蕴含着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在内,尤其是烛光精神对人们的启迪更大。可见终身学习的理念古已有之,并非今人独创,学习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活动。
㈣ 写一篇家庭好故事日记
在我家抄,妈妈是“老大”,爸爸是“老二”我嘛自然就是“老三”啦!
我的家非凡搞笑,不信你往下看:
今天是星期六,全家休息。不知怎么了,“老大”突然说:“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老二”给我去烧菜洗衣,“老三”给我去扫地拖地。去吧!”于是,我们马上行动起来。“老二”去买菜,我在扫地,而“老大”呢,躺在床上,悠闲地看起了电视。“老二”回来了,一边炒菜,一边说:“今天,“老大”是怎么了,把自己的家务活都交给了我们。”在一旁的我说:“早知道我就不吃草莓了,吃了草莓真倒霉啊!”
㈤ 写在日记里的故事作文400字
丁尼生说过:“时间里没有今日,永劫里没有未来,永远里没有版过去!” 对于生命有限的权人来说, 我们应该用心跳来计算光阴。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燃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做到的,也就是竭尽全力要在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所以我可以告诉我的朋友们:请用今天点燃明天吧!因为时间长留,我们却会离去。
最好不要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就投人工作。也切勿坐耗时间,须知每时每刻都有无穷的利息;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朋友啊,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
我的朋友!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其实你不会知道智慧的总和是什么的,我的实践告诉我:
智慧的总和=献身工作+不浪费一分一秒。
㈥ 以“读书的故事”作题目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日记
有点长,你可以捡些段落来写!
书,人们称之为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的最大好处就是在于它能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我自从会认字后,便开始读书。我最早看书倒不是在上幼儿园时看的连环画一类的书,而是在六七岁时开始自己读格林童话 。
那时,我的妈妈每天睡觉前都会给我讲 格林童话里的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 聪明的裁缝灰姑娘啊,真是太精彩了。但是妈妈只讲了一会儿,就让我去睡觉了。我心里是十万个不愿意!梦里都在想着故事中的人物的结局。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格林童话来,糊里糊涂地读了下去。虽然很多字都不认识,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当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人物的悲欢离合也往往使我牵肠挂肚。
谈到格林童话,我有一次读到灰姑娘被她的继母虐待了,生了一场气,把书丢下了。第二次读到她俩个坏姐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心情顿时舒畅了许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上了一年级,便看了 十万个为什么 。这让我知道了各类科学的知识。每当有疑问时,只要翻翻这本书,问题就解决了。
上了二年级时,我看了杨红樱阿姨的书。淘气包马小跳的形象时常浮现在我脑海,笑猫的微笑也常常激励我。我很想拥有仙女蜜儿的魔法,也想和亲爱的笨笨猪一起玩耍。没有尾巴的狼让我明白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失去良知,比失去一条尾巴更可怕。流浪狗和流浪猫真挚的友谊让我感动……
到了三年级,姐姐推荐我看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在巴学园里,人人平等,没有歧视,没有嘲笑。小豆豆学会了怎样关心别人,从拾了自信。由于看窗边的小豆豆引起了我对作者黑柳彻子的兴趣,我又看了她写的小豆豆频道、丢三落四的小豆豆 等书。它们都让我看到了小豆豆的坚强、勇敢、乐观的精神。
到了高年级,我的知识面就更加广了。于是看了一些外国名著。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明白了要关爱人生、关爱他人。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使我懂得了要热爱学习,热爱读书。巴黎圣母院让我感受到丑与美的强烈对比……最近,我又看了四大名著,对我们中国的文化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书——我一身中最亲密的伙伴,无论在什么时候,它将伴我走过每一天。热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
㈦ 文言文日记有关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个人心得抄,仅供参考:首先,培养自己喜欢读古代诗歌,最好达到能背诵课本里的大部分诗歌,这是培养兴趣;其次,熟读课文中的所有文言文课程,这是巩固基础;再次,说说译文,不必一开始就追求通篇都译的非常精准,大意不出问题就行,但是,课文中关于文言文的词语注释、语句注释、虚实词注释等,一定要记住,这是学习文言文的根本,切记!最后,试着译重点文言文,不懂的就查书或字典,查完最好多默记两边,最好养成记在笔记上的习惯。最最后^_^,推荐几本书:先读《三国演义》、再读《东周列国志》,注:三国文言程度稍潜,且有意思;东周文言程度稍高,但有利于了解众多的古代故事,基本每次考试,文言部分的故事都包括了,哈哈。最最最后,读什么都作笔记,不认识的字的拼音、解释……
㈧ 读小英雄的故事,写一篇日记。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
故事写的是在晋察冀边区,有一个村庄叫芦花村,村里有一个小孩名叫雨来。他水性好,尤其擅长凫水,像个小鸭子一样灵活。一天,鬼子又来“扫荡”了,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李大叔被敌人抓住了,鬼子让他交出李大叔,可雨来宁死不屈。这下激怒了日军,敌人毒打威逼他,他没有屈服,更没有动摇,对于12岁的小男孩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相反他表现出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雨来机智、勇敢具体体现在许多句子中,如:“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的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是一处细节描写。鲜血滴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几行字上,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的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他的举动令我深深地感动......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作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因为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在现实中,如果有一天,敌人来到自己家,也是先引诱,后威逼的办法来问我们,别说威逼了,就连引诱这一关都不一定通过呢?这怎能保护革命者?怎能保护我们的祖国呢? 在他挪那口大缸时, 尽管很费力,可为了掩护李大叔,还是挪到了洞口。要在现实,我们这些整天被人伺侯的”娇气包”们中只要看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这又怎能保护李大叔呢?看看小英雄的一言一行,无不让我感叹,真是实事造英雄。看来一个人遭受挫折,经历磨难并不是一件坏事情,我们应勇敢面对。通读全文,感觉雨来在学校里学的那点东西往往多出我在学校的东西,因为他学到心里,落在行动上了。我一定要学习他的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精神,在现实在生活中树立起信心,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
虽然雨来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却能认真、刻苦学习,而我们呢,在这种和平的社会里,更应发奋读书,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在学校要争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㈨ 故事类日记
离家
今天早早的就起了床,其实起床还是被父母催着起来的。说来很奇怪,在版外面的时权候,自己可以独立的完成很多事,在家了,知道有父母可以依赖,反而很多事情变得困难了。
今天,要回学校了,家在郊区,离火车站还是有些远。家里面没有车,只能做公交车,中途转一趟车,还是比较方便的。但是路上要花两个小时,怕到时候敢火车太着急,爸爸妈妈很早就把我叫了起来。
这段时间,爸爸的身体不是很好,家里面的情况我是知道的,但是现在我也不能解家里的经济之苦,只拿多多宽慰一下父母。
起了床,父母一直在催自己,提醒自己不要落下东西。下了楼,爸妈正在吃饭,妈妈要上早班,爸爸这段时间倍受失眠之苦,还好昨天晚上爸爸睡了一会。
见我下楼,爸爸问我要不要再下一点肉丝面吃,或者到外面吃早餐。我看着电饭锅里的稀饭,也不想再多麻烦,直接坐在刚刚爸爸吃饭的位置,吃起了饭。
吃完早餐,爸妈帮我检查,然后爸爸我送到公交站。离家的时候,妈妈喊着爸爸“回来的时候再带两包盐!”突然觉得幸福也不过如此了。
一起自己总是不能明白,为什么父母总是要说那么多,现在突然明白,那些话语中满满的都是父母对我的爱啊!
㈩ 勤学好问的名人故事 300字左右(快 我马上就要 写日记)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专好文章,属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