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故事500字
Ⅰ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作文 600字 初1水平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我最敬佩的科学家是斯蒂芬·威廉·霍金,斯蒂芬·威廉·霍金出生的那一天,正是伽利略逝世300年祭日(1942年1月8日) 斯蒂芬·威廉·霍金
[1]。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47年,是因为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只有两根手指可以活动,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1973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1974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量子引力论。虽然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理论,但它的一些特征已被发现。例如,空间-时间在普郎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处于一种粉沫的状态。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纯态,因果性受到破坏,因此使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量子统计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个层次。 1980年以后,他的兴趣转向量子宇宙论。 2004年7月,霍金修正了自己原来的“黑洞悖论”观点,信息应该守恒。 本书的副题是从大爆炸到黑洞。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但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宇宙正是起始于此。 理论物理学的细节在未来的20年中还会有变化,但就观念而言,现在已经相当完备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真正是空前的。因为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所以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他有身体上的缺陷,可头脑聪明的很!尽管如此,译者(吴忠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门打开后,忽然脑后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译者尽量保持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疾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从他对译者私事的帮助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须驱动轮椅从他的家——剑桥西路5号,经过美丽的剑河、古老的国王学院驶到银街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办公室。该系为了他的轮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本书译者之一曾受教于霍金达四年之久,并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此书即是受霍金之托而译成中文,以供占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了解他的学说。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在富有学术传统的剑桥大学,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公众评价中,被誉为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点开始,时间由此刻开始,黑洞最终会蒸发,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他因患“渐冻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卢伽雷氏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他,近乎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但1988年仍出版《时间简史》,至今已出售逾2500万册,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著作之一。 他被世人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 早期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出生当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父亲法兰克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热带病专家,母亲伊莎贝尔1930年代于牛津研究哲学、政治和经济。 1942年1月,纳粹德军狂轰滥炸英格兰,伦敦遭受几乎夜夜不停的空袭。这迫使霍金一家搬离海格特的家园,迁到牛津避难。他们在霍金诞生后又回到了伦敦。童年时的霍金,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但喜欢设计极为复杂的玩具,据说他们曾做出一台简单的电脑。 1959年,17岁的霍金入读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攻读自然科学,自称用了很少时间而得到一等荣誉学位,随后转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1963年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病,当时医生诊断他只能活两年,他虽然活下来,但在往后数十年逐渐全身瘫痪并失去了说话能力。 霍金曾澄清自己当时并无酗酒,只感到自己有“悲剧性格”,并使自己沉醉于瓦格纳的音乐里。直至他遇上了首任妻子珍·王尔德(Jane Wilde),两人结婚后育有3名子女。23岁时,他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留在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 2007年4月,霍金在飞机上体验零重力。
这就是我最敬佩的科学家!
Ⅱ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 演讲稿
赞美你,伟大的科学家!你们那神奇而辉煌的一生,似星星耀眼的功勋,都让我们无限敬仰;你们那求真求实,创新奉献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是什么令科学家们奠定了向科学进军的目标?是早年那孜孜求学的精神。无数科学家,从小就扑进了科海之中。著名的真菌植物病理学家邓叔群,年幼时总在劳作之余跑到学堂外听课,或翻看父亲桌上的书籍。凭着一颗不穷的求学上进心,他方年13便以出色的考试成绩被清华学堂录取。少年时代的刻苦求学,为他走上科学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对啊,哪位科学家不是早年勤奋刻苦地学习?作为我们,未来世界的主人,该如何把握好今天?要努力学习,勤于思考。
是什么令科学家们敲开了科学大门?是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的求实创新精神。在旧中国和解放初期,一些来帮助中国找油田的外国专家,轻率地给我国戴上了贫油国的大帽子。地质学家李四光没有被外国的权威"结论吓倒,坚持认为我国国土辽阔,天然资源理应非常丰富。他和勘探队员一起风餐露宿,到可能含有石油、天然气的地区进行调查、勘探,终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一批特大油田,用事实证明了权威的结论是错误的。求真务实,探索创新,不正是我们必须发扬的科学精神?
是什么令科学家对科学探索如此痴迷?是为科学,为人类甘愿付出一切的坚强意志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居里夫人在那个破木棚里,既是学者,也是苦工,她以惊的毅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忘我工作,从数吨的沥青油矿渣找到了新的元素钋;从3吨铀矿渣中犹如大海捞针般的提纯出0.1克镭。为此她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与健康。居里夫人这种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多么令人崇敬啊!
是什么令科学家流芳百世?是那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两弹元勋王淦昌为了研制自己国家的原子弹、氢弹,放弃了许多名利双收的好机会,从1961年到1978年,隐姓埋名了17年之久,为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不分国籍,可科学家们却有自己的国籍。许多中国科学家都曾在国外留学,但最终他们还是回到了故土。因为他们的根在中国,情系中国。他们的中国心让我们敬佩,让世人称赞,更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向你致敬。你们的献身科学、奋力拼搏、坚忍不拔、契而不舍、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Ⅲ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的作文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春天,在北海公园,常常有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早晨上班从北门进园,南门出去,下午下班从南门进园,北门出去。这位老人就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从他的住宅到办公地点,正好经过北海公园。本来他可以坐汽车去,但是他宁愿步行穿过公园。他这样来来去去,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春天。 竺可桢走北海公园,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他是来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他研究物候的目的,是要掌握自然现象变化的规律,了解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以便为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服务。 他来到北海岸边,细心观察:哪天桃花开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这些自然现象的变化,他都作了翔实的记录。遇到工作紧张或者外出,就让他爱人帮着留心燕子什么时候飞来,也让他女儿帮着观察北海的冰什么时候初融,还让邻居的孩子向他报告哪天杏花开了第一朵。 每天早晨一起来,他就把那支放在白铜套子里的钢笔式的温度表拿到院子里放好,然后做早操。做完早操,又把温度表拿进屋里,记录量得的气温。这支温度表,他经常插在外衣左边的小口袋里。长久地插来插去,小口袋的盖布总是先磨坏了。这样,做衣服的时候,他爱人就请成衣工人多做一片小口袋盖布,留着拆换。 经过多年的观察,他积累了丰富的物候记录,绘制了北京春季物候现象变化的曲线图。这幅图表明了1950-1972年的23年中北京春季物候变化的迟早顺序,为编制自然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幅有意义的曲线图。 为了使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竺可桢并不限于在北海观察。他在70多岁的时候,还换上耐磨的网球鞋,到野外去工作。去时总带着那钢笔式的温度表,还带着罗盘、高度表和照相机。这是他的随身四宝。每到一处,总是先拿出罗盘定方向,接着用高度表测量海拔,用温度表测量气温,再用照相机把一些景观照下来,作为科学研究的资料。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实践,他写出了《关于我国气候若干特点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这篇学术论文,综合地分析了光、温度和降水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认为我国农业生产还有很大潜力,指出发挥这些潜力应采取的若干途径,给气候工作和农业生产开辟了崭新的前景。 “1964年2月6日,温度1℃-4.4℃,气压764毫米,地上积雪半寸。”竺可桢用红笔写了一段日记。这天下午1点半钟,他应邀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他走进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笑容满面,同他握手。他在毛主席床前的椅子上坐下,正要问好,毛主席先说话了。 毛主席说,看到他写的《关于我国气候若干特点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就想到农业八字宪法管地不管天;除了“土、肥、水、种、密、保、管、工”以外,还可以加上“光”和“气”两个字。 毛主席饶有兴趣地谈起太阳光怎样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的问题说,光辛辛苦苦地工作,不充分利用它,可惜。竺可桢向毛主席汇报了自己研究的经过和结果。一会儿,李四光和钱学森两位科学家也应邀先后来到。屋里的气氛更加活跃了。毛主席同3位科学家广泛地谈到地球形成和生物进化,地质时代和历史时代的气候变迁,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正电子和负电子的辩证法等等问题。3位科学家用心聆听毛主席的话,得到新的启示。座间谈笑风生,不觉已是暮色苍茫。临别时,毛主席对大家说,还有什么著作,送给他看看。第二天,竺可桢写了一封工工整整的信,把《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和《物候学》两本书送给毛主席。 “自由王国”没有止境,科学家的探索也不会停步。70多岁的竺可桢,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他从我国古代大量的史书、方志以及古人的日记、游记、诗词中寻觅古代气候的线索,写成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这部著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推重。它的价值在于充分掌握历史上气候变迁情况,古为今用,对气候的长期预报很有好处。竺可桢在83岁高龄,取得科学上新的成就,为祖国博得新的荣誉。 1973年5月27日,已是燕子归来、布谷鸟报到的时候。这天最高气温已达27度。下午5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会见美国科学家代表团,竺可桢也参加了。周总理亲切地告诉他:“你写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我看到了。你还可以对世界气候变迁作些通俗的解释。”临别时,又对他说:“现在到21世纪还有1/4时间,郭老还有19年才100岁,你还有17年才100岁,章士钊写书写到92岁。你还可以写出不少书来。” 竺可桢深受感动,向周总理含笑致意。他想,我也写到92岁吧!然而,他的身体渐渐不好了。他仍然关心气候的变化。他在这一年12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苏联气候界又在宣传地球变冷的消息,说列宁格勒近年比1940年左右低1℃。我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早已指出,这类1℃上下的变迁,过去5000年中极为普通,算不了地球变冷的证据。”他还用红笔在这段话前面写下“杞人忧天”4个字作为标题。这可以说是他的最后的著作。 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桢临终的前一天。在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用颤动的手执笔,在床上写下这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1-2级,晴转多云。”当时他已经不能到室外亲自观测温度,这是依照气象局的报告记录的,所以还注上“局报”两个字。这位卓越的科学家,一直到他光辉的一生结束时,才同他心爱的科学研究分手。他留下了人民需要的科学遗产。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后,都会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长久地放出光彩。 你可以稍微修改 每当我在幻想我长大当科学家的时候,眼前就浮现出爱迪生先生正紧张工作的情景。因为他是我最崇拜的人。 爱迪生先生是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企业家,但他年幼时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他家境十分贫困,住的是一间不过几平方米的平房,他只读了三年的书,只有初等的文化,就因没有钱加上妈妈生病退了学。一天,他母亲突然肚子疼,爱迪生先生请来医生,但是医生说他母亲得的是阑尾炎需要马上动手术,但是爱迪生家里没钱,买不起灯油。屋里只有一盏灯,无法做手术。 就在医生要走的时候,爱迪生先生灵机一动,他借来了朋友的好几面镜子,然后,把灯放在镜子的中间,镜子把光一反射。整个屋子都亮了起来,爱迪生先生骄傲的对医生说:“先生行了吗?” ”行了!行了!你真聪明。” 然后,经过手术,终于把他妈妈的阑尾切除了。 这样的例子在爱迪生先生身上发生过无数次。 爱迪生先生一生发明了3000多种东西,有电影、留声机、......但最让他自豪的是电灯,他为我们人类的财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爱迪生去世的时候,记者还纷纷的向世界报道说灯熄灭了。 爱迪生先生难道不伟大吗?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难道他不是我们的骄傲吗?.... 我最崇拜的人——爱迪生!
满意请采纳
Ⅳ 英语作文《我最崇拜的科学家》给一篇范文~
Wu Jianxiong, a female Chinese-American physicist, was born in Taicang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on May 31st, 1912. She went to the USA for further ecation in 1936. Four years later, she got the doctor’ degree in California University. After that she received lots of doctor’s degrees in many famous universities in the USA. She devoted her life to her research in physics and won many prizes in the USA and all around the world. She had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and she had been back to hold lectures many times since 1973. She set up a laboratory under her name in Dongnan University in 1992. On February 16th, 1997, she died of heart disease
Ⅳ 我最崇敬的科学家————居里夫人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 玛丽·居里 看到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就仿佛面对着一座高不可攀的丰碑。也许我只能怀着真诚却又惶恐的心情来写一些轻薄的文字了。 相信大家对居里夫人都有或深或浅的了解,在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一下。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出生于波兰,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 千百年来,漂亮、美丽就是一个女人最高荣誉,最大的资本,居里夫人已经具备了漂亮这一资本。但是,她为了做科学研究甘愿让酸碱侵蚀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丽的额头。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一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再送到化验室溶解、分析、沉淀。而所以的化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经停放用来解剖尸体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的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溶液的点点烧痕。然而,她的努力不是白费的。她提炼出镭,又把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财富无常的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但在这几十年来,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加上恶劣的实验环境和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使她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患上白血病。在居里夫人看来,科学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为了能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她曾带病回国参加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她所挚爱的科学事业。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居里夫人的这句话完整的诠释了她光辉的一生。在成名的道路上,她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她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Ⅵ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是爱迪生
严格意义上说,爱迪生不是科学家,是发明家。他只是利用了当时已经知道了的科学知识,版发明了大量的权实用的东西。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Ⅶ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 英语作文 介绍一下我最崇拜的科学家的事迹,80字左右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or rather Marya Sklodowska,was born in Warsaw on November 7,1867.At the time,the Polish capital was occupied by the Russians,who were seeking to weaken the local élite but nonetheless tolerated the burgeoning of the positivist doctrine advocated by Auguste Comte.Based on the value of experience and scientific reality,and applied to society,it was for many intellectuals the path of progress; it was to leave an indelible mark on Marya.Born into a family of teachers and brought up in an environment marked by a sense of ty and a lack of money,she led the most Spartan of lives.From the premature death of one of her sisters,and later of her mother,she drew the agnosticism that would later bolster her faith in science.As a brilliant and mature student with a rare gift of concentration,Marya harboured the dream of a scientific career,a concept inconceivable for a woman at that time.But lack of funds meant she was forced to become a private tutor.She made huge financial sacrifices so that her sister Bronia could fulfil her wish of studying medicine in Paris,nurturing the hope that the favour might be returned.
Ⅷ 我最崇拜的中国科学家150字左右
复我最崇拜的中制国科学家是钱学森。国外再好的生活条件,再优异的实验条件和政策都挡不住他的一颗热忱报国心,尽一生所学,成一国之强,尽一腔热血,成一国之梦。美国的一位军官曾言:钱学森能顶五个师。是的,其实何止五个,作为中国航天之父和导弹之王,他的贡献使中国国力步入了世界行列。由衷钦佩。
Ⅸ 作文:我最崇敬的科学家
彗星划过墨色的暗夜,就像科学的星火点燃我平淡无奇的生活,带给我莫大的兴趣和激动,给予我们对未知世界和生命物种的启示。使我不断的叩问,科学究竟是什么?
科学对人类乃至宇宙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它是万物运行的定理和规律。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书卷,有多少优秀的科学志士为了人类的发展而跋涉在这条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道路上、又有多少默默无闻的研究者为此奉献了一世年华乃至生命:邓稼先、居里夫人、哥白尼…我所能列举出的为真理而奋斗的科学家数不胜数。正是他们或她们满腔炙热的探索、毫无怨言的奉献精神,照亮了人类漫长而艰难的发展之路。
在科学求索道路上,我最崇敬的便是史蒂芬.霍金——那个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科学奇才。
在孩堤时代,他便与其他孩子不太一样,对事物抱有浓厚的好奇心,成绩优秀并顺利地考入长春藤名校—哈佛。他对科学,特别是物理兴趣盎然,进入大学后,更是致力于探索研究工作。他的人生轨迹本是一帆风顺的,但一场灾难却彻底颠覆了这幸福充满希望的局面,他瘫痪了,是除了手指和眼睛能微微活动的全身瘫痪。对于一个正处于人生颠峰的科学家,这无异于将他内心的热情全部沉寂在无声的死水中。但是,命运压不垮霍金的探索精神,他以难以想象的顽强毅力,克服了身体上的重重阻碍,获得了头脑与心灵的解放,并探索与吸收着科学含苞初放的光彩。对于他来说,科学的宝藏光彩四溢,但他愿把这一宝藏与人共享。他写成了一部闻名世界的著作《时间简史》,而这一著作,又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我们从没有留意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罢了。探索发现的精神是一种炙热如火的热情、一种坚持不懈的信念、一种坚定不移的决心!它是科学的火把、是探索的雷达、是解开迷团枷锁的钥匙。它为科学乃至未来打开了光明的前途。
科学探索的齿轮不能在我们这里停止,而现在我们坚定的梦想与信念便是火种。让我们接过先辈手中的火把,点燃新的希望,踏上永不停歇的征途... ...
我只知道这些了!(*^__^*) O(∩_∩)O SORRY!
Ⅹ 作文我崇拜的科学家牛顿420字
我最喜欢的科学家非牛顿莫属了。早年,牛顿虽然因为是早产儿而被嘲笑,但他仍不放弃一丝丝希望,努力不懈,用好奇心当钥匙,开启了「发现」这扇门,就比如牛顿在小小年纪就已经会制作木盒,令人钦佩,这正是因为他对许多物品都抱持着旺盛的好奇心才有的成就,而这些成就,使他名声大噪,也使他更积极的发现更多神奇的奥秘和世界上的许多秘密!
牛顿的好奇心造就了他更多的发现,地心引力就是众所皆知的最好例子,过程只是苹果掉到头上而已,就引发了牛顿极大的好奇心,许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不过就是苹果掉下来了,但牛顿却能想到:为什么苹果会掉落?而进ㄧ步发现了地心引力,由此可知,牛顿观察事物时,能「想的比别人远,看的比别人深」,令人意想不到ㄧ个曾被嘲笑的人,现在的成就竟然会让世人都目瞪口呆,真是不敢相信!此外,牛顿还发现了微积分学,使人更接近「神」的思考,也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二十叁岁时,他制造了非球面镜片,也试做反射式望远镜,我们才有现在方便的生活。后来他还发表了「冷却定律」与其他的新发现,被安女王任命为爵士。举凡牛顿以上的种种成就,不得不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把ㄧ生的时间都花在研究上,在老年时也不放过任何可以研究的时间,让我对牛顿的钦佩更深了。
牛顿的执着与勤勉,加上永不放弃的精神,创造了永垂不朽的传奇;也证明了成功绝不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