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倒翁的故事作文
1. 如何写作不倒翁的作文600字
关于不倒翁的作文
我读小学三年级时学习成绩并不好,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垫底。一次期中考试后,老师把我
叫上讲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我说:“王晓,你已经三次考试都在班里垫底了,如果下次在不考好 再不考好
,你,你就给我留级。”放学后,同学们都说我是傻瓜,我很伤心哭着跑回家。
回到家后,奶奶看我哭得这么伤心,就问我怎么回事,我把学校的事告诉了她,她听后什么
也没说,她把我带都她房间里,拿出一个 小玩偶, 对我说:“你能把他推倒吗?”“哼!他这么小,
我一推就能把他推倒。”没想到我推了几次也没推倒他,他每次都是刚要摔倒就又站了起来,我火了
,用尽全力一拳打了过去,我以为这次他一定会摔倒的,没想到他跟上次一样,刚要摔倒就又站了起来 。
这时奶奶走过来对我说:“孩子,你要坚强,你要像这个不倒翁一样,摔倒了还要站起来,挫折
是长有的,你要坚强一点来对待它、战胜它。”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心里非常喜欢这个不倒翁。
从此以后我学习更加勤奋了,别人做一片的做业,我做两篇、三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
末考试时,我以优异的成绩 的成绩夺得全班第七名。当我拿着这长第七名的奖状跑回家时,邻居张大伯突然
对我说:“孩子,你,你奶奶她,她去世了。” 这消息尤如晴天霹雳,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只觉得
天旋地转,然后就听见张大伯的叫声:“孩子,你怎么啦……。”
当我清醒过来时,我已经在医院了,周围正坐着爸爸妈妈在掉眼泪,当我正想怎么回事时,忽然又想起了奶奶去世的事,我鼻子一酸,两行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可我一见到我床前的不倒 翁时,奶奶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响起:孩子,你要坚强……
2. 不倒翁 感悟 作文
我的童年就像沙滩上那一个个美丽的贝壳,这些“贝壳”里面藏着一个个美丽的小故事 。现在,就让我打开其中的一个贝壳,给你讲讲这个贝壳里面的小故事吧!
那是一个星期五,老师布置作业时,要求大家做一个不倒翁。于是,我在星期五放学后开始做了。首先,要把材料准备好,我拿来一个鸡蛋、一支筷子、一张绿色的彩纸、一块橡皮泥和几支彩色笔,一切材料准备就绪了,我便开始做了。
我先把鸡蛋比较尖的一头往桌子上轻轻一磕,用小拇指把软壳捅破,然后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将蛋黄和蛋清试图倒出来,可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蛋清和蛋黄就是死赖在里面不肯出来,我急中生智,把一个筷子蛋壳中,缓慢的搅拌着,再取出筷子,摇了摇鸡蛋,蛋清和蛋黄终于被我“收服了”,我又用清水从小洞里灌进去,把鸡蛋内部洗得干干净净,最后,我拿了一块橡皮泥,将它揉成了一个小圆球,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蛋壳, 经过我反复地尝试,蛋壳终于可以站稳了。我要开始装饰不倒翁了!我先把小洞用透明胶封住,接着在彩纸上画了一个荷叶帽,把它剪下来,贴在小头上,正好挡住小洞,我再用咖啡色的水彩笔在两侧画了两根“小辫子”,然后在一面用黑笔画了个眼睛,中间又画了个黑黑的眼球,整双眼睛画好后,我在上面加了个睫毛。接着画鼻子,用肉色彩笔画了个鼻子。我再用纯粉红的笔画了个红扑扑的小脸蛋,最后用红笔画了个小嘴巴,可爱极了!忘了告诉你,我还给不倒翁起了个名字呢——婷婷,好听吧!
我太自豪了,我终于做成可爱的不倒翁了!
3. 我制作的不倒翁作文360字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做不倒翁。我拿了个大鸡蛋,把小的那头在桌子上小心翼翼地轻轻敲,生怕蛋壳破出一条缝。我拿起一看,咦,没破?!我再用力一点,呀,不好,蛋壳裂开了一条缝,我紧张地沿着裂缝剥出了一个硬币大小的洞。
接下来该把蛋清和蛋黄倒出来了,我把蛋往下一扣,蛋清乖乖流了出来,像一条白丝带,可蛋黄堵在了洞口,怎么也不肯下来。怎么办呢?对了,我拿来一根筷子,伸进洞里,把蛋黄搅成液体,呵呵,它乖乖地流出来了。
我拿来沙子,用勺子舀了一小勺,从小洞口往里灌,尽管我很小心,但不是有一些顽皮的沙粒逃到了外面。还是妈妈有办法,她把一张纸卷成漏斗状,把小口对准蛋上的小洞,只听“哗”地一声,沙子一粒不漏地全钻进了鸡蛋的肚子里了。
差不多装了鸡蛋的三分之一,够了,又加入一些蛋液,把沙子凝固住。
呀,没脸的蛋宝宝真难看,我给它画上一副方方的眼镜,大大的嘴巴像月牙,还给它画上腮红,一个红鼻子。可是那个破洞怎么办呢?有了!我眼前一亮,给它做顶帽子!我从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卷一下,变成了一顶海军帽,放在小洞上,蛋宝宝别提多帅气了!
我轻轻一推,鸡蛋不倒翁左右摇晃,好像在向我点头呢!
求采纳。、
4. 怎样制作不倒翁500字作文
周六,天空晴朗。我和妈妈出去散步,看见卖着各种各样的不倒翁,有的在微笑,有的看上去在发火,有的看上去在做鬼脸……我看到这里欣喜若狂,心里顿时想:多么好看的不倒翁呀!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您给我买一个不倒翁,好吗?”妈妈微笑地对我说:“这个东西能自己做的,比它还要漂亮。”我说:“真的吗?”妈妈说:“当然是真的了,不信,我们回家做。”说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学怎么做不倒翁的书。
回到家里,我就看了几遍书,从冰箱拿出一个鸡蛋,从柜子拿出一个碗,一根筷子,再从妈妈的针包拿出一根缝衣针。
我右手拿针,左手拿鸡蛋,用针轻轻地扎在鸡蛋上面。过了好一会儿,鸡蛋还是完好如初。急得我额头上都冒出汗了。我叹了一口气。忽然,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用针在鸡蛋壳上小心翼翼地钻,然后一点一点加力。终于,鸡蛋壳被针尖攻破了防线,出现了一个小孔。我喜出望外,趁热打铁,继续在小孔的周围钻,扩大战果。几分钟后,那个小孔变成和筷子一样大小般的洞,我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在蛋内搅拌几下,然后将洞口对准碗,用筷子在洞口来回地戳,把蛋清、蛋黄倒了出来。
我赶紧把鸡蛋用清水洗过,再用棉签把鸡蛋壳里面擦得干干净净,把橡皮泥揉成小球,小心翼翼地放进鸡蛋里。鸡蛋终于不倒了!我高兴极了,轻轻推了下,它先是向旁边倒了一下,又马上回过神来,向另一边倒去,几个来回后重新站住了。我知道成功已经不远了。我用透明胶带封住鸡蛋的小孔,生怕橡皮泥掉了出来。
最后一步——美化。我拿出水彩笔,用红色给它画上眼睛、耳朵、鼻子和嘴,用绿色给它画上手和脚。这样,不倒翁就完成了。
耶,我终于做成功了!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5. 我做了一个不倒翁三百字作文
从小到大,我做过许多的手工劳动,有小青蛙、小蜻蜓等……而今天,就给你介绍一段我认为最有趣的经历吧!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一个人在家里,做完了作业,家里因为暂时的停电,而不能晚电脑,也不能看电视。有什么办法能解解闷呢?突然,“手工制作大全”这几个字让我眼前一亮。我心想:不如做个小玩意吧!
心动不如行动,我马上从书架取出这本书。
我翻开书本,在目录上寻找这有趣的小玩意。这时,一个不倒翁吸引了我。不如做个不倒翁吧!
我马上跑到厨房,拿了一个鸡蛋,又拿了一个小碗和一只筷子。按照书上所说的,我在鸡蛋的尖头捅了一个小洞,然后,把蛋清和蛋黄倒入小碗中。蛋清慢悠悠地下来了,可蛋黄堵在口子上,就是不下来。怎么才能把它“请下来”呢?啊!对了!我“急中生智”,用筷子倒和了一下,它才一滴一滴地“从天而降”,直落到碗里。接下来,我又把蛋壳拿去洗干净,晒在太阳底下,让水蒸发掉。
好了,进行下一个步骤。
我看了看书,书上写着:把橡皮泥揉成一个小球,从口子中投进去,知道蛋壳可以站稳。我看到这里,心里凉了一大截:家里没橡皮泥怎么办?我苦思冥想着。突然,我灵机一动,可以用米来代替啊!我马上跑到厨房里弄了一大勺米。可是,问题又来了:怎么才能把大米们安全地“送”到蛋壳里呢?哎呀!我一眼瞄到了厨房架子上的漏斗,不是可用这个嘛!我一只手把漏斗和蛋壳扶住,另一只手往漏斗里倒米。最后,我用丝带把鸡蛋的口子封住,用固体胶固定好。一个不倒翁就大功告成了!
嗯?不对?好像还缺了点什么?对了,还没给它画花纹呢!我用荧光笔在上面写上了“HAPPYEVERYDAY!”
我又用手碰了碰不倒翁。不倒翁摇了几下,却没有倒。“耶!”我欢呼雀跃起来。
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有很大的成就感。而且,我觉得这个不倒翁告诉我:“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人生不也是如此。
望采纳
6. 关于不倒翁的故事
中国古代最牛官场“不倒翁”
唐朝灭亡后,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期间,契丹人灭了后晋以后,也曾对中原实行过短暂的统治。“五代”时期是一个形势极不安定的乱世,政权皇帝更迭频仍,官场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在这样一个动荡变乱的年代,连皇帝都坐不稳,冯道却营盘铁打,先后经历五朝,侍奉十一君,无论谁家天下他都做高官,朝朝为公卿,而且三次拜相,居相位长达二十余年。他为官时间之长,历任朝代之多,出任职务之高,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遍寻中国历史,冯道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官场不倒翁”。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人。其父亲熟读诸子百家,受唐朝尊崇道家风尚影响,对道家极为推崇。冯道出生不久,父亲便依据《道德经》开篇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其取名为道,字可道。年轻时,冯道曾做过幽州刘守光的参军幕僚。刘守光败后,他又转事大宦官、监河东军张承业。张承业任用他为巡官,以其颇通文学推荐给晋王,任河东节度使掌书记,多年声名不显。后唐庄宗李存勖即位后拜冯道为户部尚书、翰林学士。李存勖死后,明宗李亶即位,因李亶想文治国家,又因冯道“劝进”有功,于是提拔冯道做了宰相,冯道从此开始发迹。明宗死后,愍帝李从厚即位,冯道继续担任愍帝时期的宰相。不久潞王李从珂在凤翔造反,愍帝出逃,冯道率百官迎潞王入京。李从珂登基,即唐末帝,冯道继续担任宰相一职。后来,石敬塘与李从珂发生冲突,石敬塘不惜出卖国土和自称儿辈,换取了契丹的支持,灭掉了后唐,自己当上了皇帝,是为后晋。冯道在后晋任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后又加封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石敬瑭死后,冯道出任后晋出帝石重贵的宰相。契丹南下中原灭晋后,冯道又主动去投靠契丹,被封为太傅,跟从辽太宗耶律德光北归至常山(今河北元氏)。后来,契丹在人民反抗下北撤,后晋大将刘知远建立了后汉政权,冯道又跑到后汉,官至太师。不久,郭威造反,冯道又率百官迎郭威进入汴京(今河南开封),加入后周政权,被拜为太师兼中书令。冯道死后,被周世宗追封为瀛王。
通过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无论政权和皇帝怎么走马灯似的轮替,冯道的官运却一路亨通,长兴不衰,并且在这种不断的变换更迭中,一直泰然自若,久居禄位,而且每次均能进退得当,从未倒下过一次。他不但多年位极人臣,死后更被追封瀛王,五代末年其声望一度达到顶峰,实为历朝历代所罕见,他的过人之处在哪里?他的“官场不倒翁”秘诀又是什么呢?
一是不讲忠义,善于改变立场。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也是道德大滑坡的时代。以往人们所推崇的忠义廉耻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时兴了。武将们骄横跋扈,割据自雄,眼里根本没有中央,一个个都虎视眈眈的盯着皇位;文臣们唯唯诺诺,漠然居职,心里只想着保存自身,没有几个敢于出谋划策直言谏君的。大家都是和皇帝搭帮过日子,应付一天算一天,今天你给我俸禄我上班,明天换了主子还照样,君臣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忠义可言。李从珂起兵时,李亶没有来得及告诉大臣们,就匆匆逃到姨夫石敬塘的军中。第二天早晨,宰相冯道和大臣们上朝一看,皇帝没了,才知道李从珂马上就要进京了。按说李亶把冯道一手提拔起来做了宰相,于忠于义冯道都应该忠于李亶,但他不这么想,在换来换去的主子面前,你如果强出头硬是要忠于旧主子,难免招来杀身之祸;如果臣服于新主子,没准还能捞上一官半职。在认清形势、权衡利弊之后,冯道放弃了忠义,及时改变立场和观念,率领百官一起到洛阳郊外列队迎接李从珂,并献上了请李从珂当皇帝的“劝进”文书。就这样,冯道由前朝的元老重臣摇身一变,又成为新朝的开国元勋。
二是善于钻营,积极寻求靠山。
既然没有了道德廉耻,那么投靠一个主子并为其卖命的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实力。有奶便是娘,谁的奶多、奶好,就可能在乱世中立得长久,也就能靠得住。当时,北方军事实力最强的是契丹。石敬塘当了皇帝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兑现对耶律德光许下的诺言,一是要割让“幽云十六州”,二是要上表契丹自称“儿皇帝”。割地还好说,但自称“儿皇帝”,这实在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至于派人去契丹当“册礼使”递交国表,更是一件既要忍辱负重,又要冒生命危险的事。谁知,一贯善于钻营的冯道居然毛遂自荐,表示自己愿意去蹚这一道浑水。其实,冯道心里很明白,只有出使契丹,趁机巴结好耶律德光,取得更大的靠山,他在石敬塘那里的位置才能保得稳,把“爸爸皇帝”笼络好了,这“儿皇帝”也就好对付了。冯道在契丹被阻留了两个多月,经过多次考验,耶律德光认为冯道非常忠诚可靠,就决定让他回国。冯道故意说不愿意回去,并多次上表,表示对耶律德光的忠诚,想留在契丹。越是这样,耶律德光就越觉得应当让他回去,好让他为自己在石敬塘那里办事。冯道园满完成了这次外交任务回国后,连石敬塘对他也万分恭敬,因为冯道的背后靠上了契丹这棵大树。后晋末期,耶律德光率30万大军南下,占领了汴京。冯道看到后晋政权大势已去,便主动来投靠耶律德光。面对耶律德光的指责和嘲讽,冯道装憨卖傻,卑辞以对,低声下气,弄得耶律德光哭笑不得,不但没有难为他,反而给他高官厚禄。
三是居安思危,预先铺就退路。
一味的不讲廉耻,不讲忠义,一味的钻营投机,见风使舵,不遭天谴,必有人报!冯道深知,犯了众怒的人很少有机会存留下来。所以,冯道看似点头哈腰,但对局势的判断,又有清醒独到的地方。走这步棋时,同时也要考虑到下一步棋该往哪里走,为以后做好打算。契丹人南下后,一味的残暴统治,破坏生产,根本就没有长久在此统治下去的意图。居安思危的冯道也看到这种残暴统治是不能长久的,就开始为自己的后路着想。他想方设法的保护了一批被迫投降契丹的汉族官员,并向耶律德光进言,保存了干千万万中国百姓,早早的为自己日后的仕途留下了退路。他的这种做法,就连后来一直对冯道不满的欧阳修都认为“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冯)道一言之善也。”(《新五代史》)后来,在人民的反抗之下,契丹人被迫退出中原,撤回北方。当时在契丹做官的冯道随契丹军队撤到恒州(今山西大同),趁契丹败退之际,逃了回来归顺刚刚建立的后汉政权。作为一个外族政权的高级官员,冯道之所以敢回来,就是因为新朝中有很多他曾经救过的官员,民间有无数他曾经救过的百姓,他料定这些人定会感恩图报,为他保全。果然,冯道回来后,众人纷纷上言他的好处,不久就做上了后汉的太师。
冯道是五代时期的一个“异类”,是官场上的一个“精灵”,他历任五朝,甚至还做过契丹人的“伪官”。在常年的为官经历中,冯道摸索、积累、运用、发展了自己的做官经验,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官场秘诀,那就是“不讲忠义,只看实力;见风使舵,另投新主;预留后路,有官长乐”。冯道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官场不倒翁”,同时也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临难不赴,遇事依违两可,无所操决,唯以圆滑应付为能事。”
唐朝灭亡后,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期间,契丹人灭了后晋以后,也曾对中原实行过短暂的统治。“五代”时期是一个形势极不安定的乱世,政权皇帝更迭频仍,官场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在这样一个动荡变乱的年代,连皇帝都坐不稳,冯道却营盘铁打,先后经历五朝,侍奉十一君,无论谁家天下他都做高官,朝朝为公卿,而且三次拜相,居相位长达二十余年。他为官时间之长,历任朝代之多,出任职务之高,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遍寻中国历史,冯道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官场不倒翁”。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人。其父亲熟读诸子百家,受唐朝尊崇道家风尚影响,对道家极为推崇。冯道出生不久,父亲便依据《道德经》开篇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其取名为道,字可道。年轻时,冯道曾做过幽州刘守光的参军幕僚。刘守光败后,他又转事大宦官、监河东军张承业。张承业任用他为巡官,以其颇通文学推荐给晋王,任河东节度使掌书记,多年声名不显。后唐庄宗李存勖即位后拜冯道为户部尚书、翰林学士。李存勖死后,明宗李亶即位,因李亶想文治国家,又因冯道“劝进”有功,于是提拔冯道做了宰相,冯道从此开始发迹。明宗死后,愍帝李从厚即位,冯道继续担任愍帝时期的宰相。不久潞王李从珂在凤翔造反,愍帝出逃,冯道率百官迎潞王入京。李从珂登基,即唐末帝,冯道继续担任宰相一职。后来,石敬塘与李从珂发生冲突,石敬塘不惜出卖国土和自称儿辈,换取了契丹的支持,灭掉了后唐,自己当上了皇帝,是为后晋。冯道在后晋任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后又加封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石敬瑭死后,冯道出任后晋出帝石重贵的宰相。契丹南下中原灭晋后,冯道又主动去投靠契丹,被封为太傅,跟从辽太宗耶律德光北归至常山(今河北元氏)。后来,契丹在人民反抗下北撤,后晋大将刘知远建立了后汉政权,冯道又跑到后汉,官至太师。不久,郭威造反,冯道又率百官迎郭威进入汴京(今河南开封),加入后周政权,被拜为太师兼中书令。冯道死后,被周世宗追封为瀛王。
通过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无论政权和皇帝怎么走马灯似的轮替,冯道的官运却一路亨通,长兴不衰,并且在这种不断的变换更迭中,一直泰然自若,久居禄位,而且每次均能进退得当,从未倒下过一次。他不但多年位极人臣,死后更被追封瀛王,五代末年其声望一度达到顶峰,实为历朝历代所罕见,他的过人之处在哪里?他的“官场不倒翁”秘诀又是什么呢?
一是不讲忠义,善于改变立场。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也是道德大滑坡的时代。以往人们所推崇的忠义廉耻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时兴了。武将们骄横跋扈,割据自雄,眼里根本没有中央,一个个都虎视眈眈的盯着皇位;文臣们唯唯诺诺,漠然居职,心里只想着保存自身,没有几个敢于出谋划策直言谏君的。大家都是和皇帝搭帮过日子,应付一天算一天,今天你给我俸禄我上班,明天换了主子还照样,君臣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忠义可言。李从珂起兵时,李亶没有来得及告诉大臣们,就匆匆逃到姨夫石敬塘的军中。第二天早晨,宰相冯道和大臣们上朝一看,皇帝没了,才知道李从珂马上就要进京了。按说李亶把冯道一手提拔起来做了宰相,于忠于义冯道都应该忠于李亶,但他不这么想,在换来换去的主子面前,你如果强出头硬是要忠于旧主子,难免招来杀身之祸;如果臣服于新主子,没准还能捞上一官半职。在认清形势、权衡利弊之后,冯道放弃了忠义,及时改变立场和观念,率领百官一起到洛阳郊外列队迎接李从珂,并献上了请李从珂当皇帝的“劝进”文书。就这样,冯道由前朝的元老重臣摇身一变,又成为新朝的开国元勋。
二是善于钻营,积极寻求靠山。
既然没有了道德廉耻,那么投靠一个主子并为其卖命的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实力。有奶便是娘,谁的奶多、奶好,就可能在乱世中立得长久,也就能靠得住。当时,北方军事实力最强的是契丹。石敬塘当了皇帝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兑现对耶律德光许下的诺言,一是要割让“幽云十六州”,二是要上表契丹自称“儿皇帝”。割地还好说,但自称“儿皇帝”,这实在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至于派人去契丹当“册礼使”递交国表,更是一件既要忍辱负重,又要冒生命危险的事。谁知,一贯善于钻营的冯道居然毛遂自荐,表示自己愿意去蹚这一道浑水。其实,冯道心里很明白,只有出使契丹,趁机巴结好耶律德光,取得更大的靠山,他在石敬塘那里的位置才能保得稳,把“爸爸皇帝”笼络好了,这“儿皇帝”也就好对付了。冯道在契丹被阻留了两个多月,经过多次考验,耶律德光认为冯道非常忠诚可靠,就决定让他回国。冯道故意说不愿意回去,并多次上表,表示对耶律德光的忠诚,想留在契丹。越是这样,耶律德光就越觉得应当让他回去,好让他为自己在石敬塘那里办事。冯道园满完成了这次外交任务回国后,连石敬塘对他也万分恭敬,因为冯道的背后靠上了契丹这棵大树。后晋末期,耶律德光率30万大军南下,占领了汴京。冯道看到后晋政权大势已去,便主动来投靠耶律德光。面对耶律德光的指责和嘲讽,冯道装憨卖傻,卑辞以对,低声下气,弄得耶律德光哭笑不得,不但没有难为他,反而给他高官厚禄。
三是居安思危,预先铺就退路。
一味的不讲廉耻,不讲忠义,一味的钻营投机,见风使舵,不遭天谴,必有人报!冯道深知,犯了众怒的人很少有机会存留下来。所以,冯道看似点头哈腰,但对局势的判断,又有清醒独到的地方。走这步棋时,同时也要考虑到下一步棋该往哪里走,为以后做好打算。契丹人南下后,一味的残暴统治,破坏生产,根本就没有长久在此统治下去的意图。居安思危的冯道也看到这种残暴统治是不能长久的,就开始为自己的后路着想。他想方设法的保护了一批被迫投降契丹的汉族官员,并向耶律德光进言,保存了干千万万中国百姓,早早的为自己日后的仕途留下了退路。他的这种做法,就连后来一直对冯道不满的欧阳修都认为“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冯)道一言之善也。”(《新五代史》)后来,在人民的反抗之下,契丹人被迫退出中原,撤回北方。当时在契丹做官的冯道随契丹军队撤到恒州(今山西大同),趁契丹败退之际,逃了回来归顺刚刚建立的后汉政权。作为一个外族政权的高级官员,冯道之所以敢回来,就是因为新朝中有很多他曾经救过的官员,民间有无数他曾经救过的百姓,他料定这些人定会感恩图报,为他保全。果然,冯道回来后,众人纷纷上言他的好处,不久就做上了后汉的太师。
冯道是五代时期的一个“异类”,是官场上的一个“精灵”,他历任五朝,甚至还做过契丹人的“伪官”。在常年的为官经历中,冯道摸索、积累、运用、发展了自己的做官经验,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官场秘诀,那就是“不讲忠义,只看实力;见风使舵,另投新主;预留后路,有官长乐”。冯道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官场不倒翁”,同时也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临难不赴,遇事依违两可,无所操决,唯以圆滑应付为能事。”
7. 我要写一篇《制作不倒翁》(作文)。要一个好开头。
有一天,爸爸妈妈有事不在家,我一个人呆在家里很无聊,于是想:不如我做一个不倒翁来玩玩吧!我想到这里,就开始做不倒翁了。
我准备了蛋壳,沙子和彩色笔,开始制作了。我把一些沙子放进大半圆里,这样可以做为不倒翁的身子,我又把小半圆扣在大半圆的上面,作为不倒翁的头,接着我开始给不倒翁画上彩画了,可不知为什么,我总是画不好,我非常生气,把彩笔往桌上一扔,去看电视了。我看着看着,突然想起某人说的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想到这里,我把电视关了,提起精神,认真地给不倒翁画上彩画,最后,我终于画好了。
我终于成功了!
我看见超市的一个不倒翁很漂亮,但是价格太贵了,于是,我决定自己做一个不倒翁。
做不倒翁要准备这些材料:水彩笔、彩色纸一张、珠子一个、蜡烛、鸡蛋一个,还有碗和钉子。
首先用钉子在鸡蛋的顶上打一个小空,把蛋黄和蛋清倒在碗里,注意做这一项工作要有耐心,倒完之后把蛋壳的里外都洗干净放到太阳底下晒干,如果你等不及的话就用电吹风吹干,把珠子放进去,蜡烛点燃后把蜡烛油滴进蛋壳里以便让珠子固定;然后我就拿水彩笔轻轻的在鸡蛋壳上画上眼睛、鼻子、嘴巴等;最后把彩色纸折成一个帽子,粘在洞口上。就这样,一个可爱的不倒翁做好了。
这是我亲手做的不倒翁,我一直珍藏着。
8. 我做成了不倒翁 作文
我做成了不倒翁
我的童年就像沙滩上那一个个美丽的贝壳,而这些贝壳里面藏着一个个美丽的小工艺品。现在,让我打开一个贝壳,给你讲讲这个贝壳里面的小工艺品吧!
星期五老师布置作业时,要求大家做一个不倒翁。于是,我便在星期六开始做了。首先,要把材料准备好,我拿来一个鸡蛋、一个碗、一支筷子、一卷双面胶、一块橡皮泥和几支彩色笔,一切材料准备就绪,我便开始做了。
我先把鸡蛋比较尖的一头往桌子上一磕,用小拇指捅破,然后用筷子轻轻地将蛋黄和蛋清搞在碗里,搞好后,我把鸡蛋壳拿到水池里清洗,洗了几次后,终于洗好了。我抽了一张纸,卷成长条儿,塞进鸡蛋壳,过了一会儿又拿出来,鸡蛋壳里面也干了。于是,我拿了一块橡皮泥,掰下一块,揉成了一个小圆球,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蛋壳,这时,蛋壳有些站起来了。我便反复地试,蛋壳终于可以站得比较稳了。我便用白色胶带把口给封了。接着,我要开始装饰不倒翁了。我先用咖啡色的水彩笔在两侧画了两根“小辫子”,然后在第一面用黑笔画了个眼睛,中间又画了个黑黑的眼球,整双眼睛画好后,我在上面加了个睫毛。接着画鼻子,用青色彩笔画了个鼻子。我再用纯粉红的笔画了个红扑扑的小脸蛋,最后用红笔画了个小嘴巴,可爱极了!忘了告诉你,我还给不倒翁戴了个小帽子呢!
做小工艺品真有趣,我以后要多多做!
9. 作文 制作不倒翁600字
“妈妈,给我弄一个鸡蛋壳,我要做不倒翁.” 星期天,我兴致勃勃地对妈妈说。真是出乎预料,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我赶紧找来做不倒翁的材料:鸡蛋壳、米、水彩笔。工程开始了.先把鸡蛋里的蛋清和蛋黄去掉。没想到,在去蛋清和蛋黄时总把蛋壳弄烂了。可我不灰心,想:鸡蛋壳太脆了,有什么好材料呢?突然我看见桌上的乒乓球,高兴地叫了起来:“乒乓球!”我兴奋极了,赶忙拿起乒乓球。先沿着它的“赤道”剪了一半下来,一边剪还一边说:“对不起,为我做一次牺牲吧!”乒乓球剪好了,不倒翁的身体也就做好了。接着往不倒翁的身体里放上一些米。再要给不倒翁带上漂亮的帽子。我左思右想,该用什么做呢?哈!用彩色的蜡光纸!我把纸卷成漏斗的形状。然后用胶水粘在乒乓球上,可乒乓球和胶水像死敌一样,总不粘在一起,而米也全都掉了出来。我又找来双面胶,呵!双面胶就是不一样,和乒乓球和睦相处。这时,我把米从帽子的顶端倒了下去。最后,在乒乓球的脸上画画。在球体上画画,可难哩!我先在脸上画了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再画上猪鼻子,还把嘴巴画成了牛嘴。画好了,从远处看,还真是“一表人才”,走近一看,便像一个小丑,真滑稽。
开始检查不倒翁的质量了,我把不倒翁往左边摇了一下,哈!它又居然稳稳地站直了。我兴奋地叫道:“我成功了!” 做不倒翁,既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又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我喜欢亲手制作的不倒翁,还要学习它不被困难打败的精神。
10. 《做不倒翁》的优秀作文2一3百字三年级
今天我做了一个精美可爱的不到翁。
我先把鸡蛋尖的那一头轻轻的敲一个小洞,用针筒把蛋黄和蛋清全吸出来,接着装点水在蛋壳里,轻轻的摇一摇,洗干净蛋壳把水倒出来。然后我到外面找了一些沙子,装到蛋壳里。就在我为不倒翁装饰时,我把帽子戴歪了,我用手一拿蛋壳被我弄坏了。哎第一次失败了。
我照着第一次的样子又做了起来,而且比第一次还要认真细心。到了给不倒翁装饰时候,我为它戴上帽子,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真是可爱极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把不倒翁做好了,我给它取了个名字“永远不怕失败”因为我觉得失败不可怕,但不能灰心,只要认真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