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科学家的故事300字左右
『壹』 古代科学家的故事五百字左右的作文
我读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之建筑大师鲁班这篇文章。
这个故事讲了专鲁班出生在一个世属代木匠家庭,从小没机会上学,所以他爸爸送他去一位著名木匠那里学手艺。鲁班很聪明,十分好学,老师傅很喜欢鲁班,所以把自己的技术全都教给了他。有一年,鲁国国君限鲁班在十五天内要砍伐三百棵楠木。他在山上砍伐楠木发现了一根草,又发现小草边长了一些小刺,他想:如果用有刺的工具来代替斧头砍树行不行?他马上跑下山让铁匠作出了有齿的工具----锯子。用它去锯树,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将300棵楠木全部砍好,就这样鲁班发明了锯子。
鲁班是一个十分爱钻研的人,无数的发明创造充实了这位能工巧匠的一生。后人用各种方式来怀念这位不朽的中华之魂。
读完这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是鲁班有迎难而上的精神,鲁班又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分析的好习惯。让我认识到自己最珍惜的东西不要轻易放弃。例如:舞蹈技能的培养,还有武术的提高。
望采纳
『贰』 一个科学家的故事作文600字最好
今天,奶奶给我买了一本我梦寐以求的书——《科学家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首先是外国的,有“发明大王”爱迪生;“炸不死”的诺贝尔;蒸气机的发明者瓦特;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忘我工作的牛顿……最让我感到骄傲的是我们中国的科学家,有一生造桥的茅以升;博学多才的张衡;奋斗终生的华罗庚;发明毛笔的大将军蒙恬……其中最吸引我的还要算是茅以升了。茅以升是我国现代的桥梁专家。汹涌澎湃的钱塘江的大铁桥,建设亚洲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和许许多多雄伟的大桥,都倾注了他无数辛勤的汗水和心血……1907年端午节,茅以升家乡举行了一场龙舟赛,秦淮河上的文德桥,黑压压地挤满了观众。11岁的茅以升一直盼望着今天,可是他却在前一天晚上生病了,只把希望寄托在小伙伴们身上。而小伙伴们却焦急地跑来:“不好了!文德桥塌了!”茅以升问:“人们都安全吗?”“死了几百人了,桥上桥下别提多惨了!”从此,茅以升更加努力地去研究桥,无论是任何有关桥的资料和图片,他都会像宝贝一样收集起来,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为了著名的桥梁专家。读了这篇故事,我知道了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也为我们国家有这么多优秀的科学家的而感到自豪。同时,我也明白了只要你肯下功夫,知难而进,做任何事一定都会成功的。
『叁』 科学家的小故事 作文
邓稼先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
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
(故事1)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 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象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 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 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有了正确的参照物,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与行动,切忌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
『肆』 有关爱迪生科学家的故事 作文不少于800字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
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故事2:
汤姆斯·爱迪生,生于一八四七年美国的渥海渥州。他只念过三个月的小学。学校老师说他“愚呆”,亲友们也都这样称呼他。而他的母亲并不相信这一点,亲自做他的教师,引导他去读一些书。不到十二岁,他就读完了不少难读的书,他的父亲还引导他攻读过牛顿原理。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
爱迪生很喜欢科学。他很小就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储存了几百个各种试验用的瓶子,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他把平时省吃俭用的钱,全部花在购买化学用品和化学仪器上。但光靠这个钱是不能满足试验需要的、于是,他就到火车上当卖报童。他每天清晨登车,晚上九时后回家,搞完试验常常到深夜才能休息。后来,他发现火车上行李车厢中有一间吸烟室未用,他就把家中地窖里的试验品搬到这上来,坚持做化学试验。在这里,他还学会使用陈设在这儿的一台印字机,并能用电报号码记录当地新闻,办了一份报纸。这份报纸大受欢迎,销路可观,此时他才十二岁。有一天,火车摇晃,行李滑下来,把他试验用的一支磷杆摔到地下,车厢立即着火。火被赶到现场的人扑灭了,可是车长却打聋了他的耳朵,造成终身残废。车长还把他的“四轮实验室”和“旅行印刷房”里的东西统统踢到车下。
困难和挫折没有影响爱迪生搞科学实验的决心,他又在家中建起了试验室。遭电打、烧毁衣服,在试验中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的脸部被硝酸烧得不成模样了。既使这样他也从不灰心。爱迪生最早所作的努力,大大有助于他以后的发明创造。但是,和其他伟大的发明家一样,爱迪生所走过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他当过夜班电报生。在书摊和图书馆消磨很多精力。但由于几次失业,最后不得不到纽约投奔朋友。
爱迪生不辞千辛万苦来到了纽约。这个时候,他口袋里连一个小钱也没有。他饿急了,只好向人讨了点茶水喝,这是他到纽约后的第一顿饭。在这里,他好久才找到朋友,但他的朋友也处在失业之中。饥因交加的爱迪生,容仪拙陋,衣着褴褛,被人看不起。后来,他被允许夜宿在一家电池室里。刚好室内设置一台发布市价的通信机器,在他到来的第三天早上,这部机器出了故障,由于他留心钻研,很快帮助人家修好了这台机器,而被留下来,这才找到了工作。从这以后,他奋发努力,与人合作改革,市价通信机而崭露头角。不久,他开设了一个生产这种通信机的小工厂,逐步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伍』 机器人代替科学家出差会发生什么故事,作文不低于300字
那么,这次演讲的主题是要求我们讲:“创新在我身边”。可能有的同学就会想:哎哟,这机器人和创新有啥关系哟?其实上,机器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可能你们又会想:这跟我有啥关系呀?我好像用不到创新呢!也没什么可以创新的呀!其实不然,创新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说:我和我的同学在我们学校的兴趣小组学习机器人,有一次,我们在编辑程序、控制机器人去完成一个任务时,要求让机器人接触一个圆柱形物体一段时间,但不能让这个物体滚出指定的范围!老师就告诉我们,这一段程序要控制好,不能撞得太猛!我和同伴就想到一个创新的方法:先用机械手臂控制住那个物体,再去推那个物体,结束时再松开机械手臂。后来我们用这个方法实验了几次,效果果然很好。无意中,我们就小小地创新了一下。这时我明白: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生活中就随时都可以创新!
对于创新,大家还要注意一件事:就是,千万不要放过你头脑里的灵感一现,大胆去尝试。
记得去年七月份,我们代表学校去参加机器人比赛,因为当时当地的气候、场地等原因,导致我们在比赛过程中战术方案无法顺利实施。怎么办?这时我和同伴急中生智。于是,重新选择了一条路线,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赛后老师表扬了我们的大胆创新行为,让我们对创新又有了新的认识。
根据中国的提案,从2001年起,设立了“世界知识产权日”,大家知道是哪一天吗?就是前几天的4月26日。设立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鼓励知识创新。所以,社会在进步,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应该用发现的眼睛不断创新,正所谓: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机会,只缺少发现的眼睛!创新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
我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当中,就像小树吸取阳光雨露一样,老师们不仅让我们收获知识,同时还让我们收获创新的方法和勇气,让我们一天天茁壮成长。
『陆』 科学家的故事作文 400字
邓稼先,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的名字。他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8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祖国要求他制造原子弹时,他义无返顾地同意;当苏联单方面撕毁和约,撤除相关人员时,他自己带头攻关,并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当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时,他并没有因成功而放弃工作,而是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85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同志专程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
邓稼先,中国“两弹”之父。当他生病时,他还一直想着工作,正因为祖国有他这样的好儿子,我们国家科技武装技术才能如此的先进。他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
『柒』 介绍一位科学家的故事 作文400字
网上搜去
『捌』 作文:一位科学家的事迹鼓舞了我300字
你可以将爱因斯坦科学家加进去,效果很好!!!
丢弃错误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最伟大的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是及时地改正错误,丢弃错误。只有丢弃错误,才能走上一天通往成功大门的路。
据说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人员问他需要什么用具,他回答说:“我看,一张桌子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钢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管理人员奇怪地问:“为什么要大的?”爱因斯坦答道:“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每个平凡或伟大的人都会犯错误,只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人,不断的丢弃错误,才能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也是一样嘛!
当我们选择用学习时间来看电视,玩电脑时,我们便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就还是好学生;当我们以生病为借口不出去上间操时,我们便又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我们不再逃避做间操,我们就还会受到老师的好评;当我们在小测验中遇到了难题便选择抄袭时,我们又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停止这个手段,用心去思考这道题,我们便还是清白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样,每天反省自己,及时地发现并丢弃错误,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尤其是身心尚未成熟,世界观还没有定位的我们,更需要及时地发现并改正错误,丢弃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苏步青爷爷的故事读后感
王安琪
今天我看了一本关于苏步青爷爷的故事书籍,他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数学大师。
我从书中了解到:苏步青爷爷小时候很顽皮,结果其中考试考到了倒数第一名,他的老师就给他讲了一个牛顿小时候的故事,因为牛顿是个乡下孩子,成绩也不好,一直被城里的孩子瞧不起,但是越是这样他就越是发奋学习,终于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使同学从此肃然起敬。
从此,苏步青就像跟过去换了一个人,不但再也没有逃课,成绩也越来越好。学期终了,他出人意料地考了全班第一,第二学期,第三学期------他都是保持了第一。自此,苏步青爷爷开始了他一生漫长而辉煌的数学家生涯。
看了这篇文章,我今后要学苏步青爷爷学习的精神,纠正缺点,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发奋努力,长大一定会有出息的。
《钱学森的故事》读后感
温曜诚
今天我读了钱学森爷爷的故事,觉得他很伟大。
他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爷爷多么伟大呀!他为我们中国做出了太多的贡献,他是我国的骄傲,我长大以后也要向他学习。
《“低能儿”爱因斯坦》读后感
浦正阳
今天,我看了《“低能儿”爱因斯坦》这个故事。故事讲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四岁时还不会说话,他上小学时,仍然显得很平庸。学校的训导主任还向爱因斯坦的父亲断言:“你的孩子将一事无成。”但父亲没有对孩子失去信心,而且想尽办法让孩子振作起来。他给爱因斯坦买了积木,让他搭房子,搭好一层便表扬一次,谁知爱因斯坦一下搭了十四层。
在父亲的帮助下,爱因斯坦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且努力学习,走上了漫漫的科学征途。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其实,科学家小时侯也不一定都是聪明的,父母和周围人的帮助很重要,不过,只有靠自身的努力和自强不息地学习 ,才能成为科学家。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王赵云骁
今天,我看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讲牛顿的故事。牛顿以前做实验的时候,发生了几件有趣的事。我就知道两件。
一件事是“鸡蛋便怀表”。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牛顿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痴迷,就连手表都能当成鸡蛋来煮。另一件事是吹泡泡。有一段时间,人们发现牛顿每天都在太阳底下出泡泡,他们以为牛顿在玩,其实牛顿是在研究阳光反射的现象。从这点可以看出牛顿很会动脑筋。
牛顿的科学成就无与伦比,但他却谦虚的说:“那时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牛顿指的是在他之前的科学家们。我们一点要记住: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读了些故事,我明白了,凡是有很大成就的人,并不是光靠他的聪明,而是他的聪明加上勤奋才会有成就的。我一定会勤奋学习,长大成为有成就的人。
读书笔记
吴倩辰
今天,我读了《发明家毕升的故事》,说早先印书,都是把书刻在整块木板上印。后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
毕升因为善于观察,看见几个小朋友在玩过家家,把玩具随心所欲地摆来摆去,所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带给我们很大的方便,一直到今天还是用这种好方法,所以我们大家应该感谢他。
现代的筋斗云飞机
谢明耀
一九零三年十二月十七日美国莱特兄弟制造了一架以内燃机作动力的单人驾驶飞机,并试飞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莱特兄弟不知面对了多少困难挫折而他们很耐心的研究,一次性试飞成功了。
他们的耐心细心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长大以后也要发明一辆未来的警察车,像光速一样快,来保卫人们的安全。
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科学家的故事》。
这本书主要讲了许多科学家经历种种磨难,最后终于成功的事情。 小荷作文网
这本书既给我了知识,又教育了我,比如诺贝尔拼命刻苦钻研的精神和阿基米德到死还想着帮人们解开未解开的难题的品质等。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牛顿,他生在意大利,是一个近代科学历史上的经典的物理学的大师,他曾发现了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落体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为未来人们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玖』 帮忙写一篇关于科学家的故事的作文
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1867--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