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给驼背治病的寓言故事

给驼背治病的寓言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17 17:54:56

㈠ 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1、一毛不拔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说的是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阎王笑道:“看你,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做人呢?”

看到这个寓言故事,我想到小时候经常听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古代有个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十分吝啬。由于他整天盘剥穷人,累得病倒了,差一点昏死过去。三天后,他稍稍清醒了一下,看见屋里挤满了送终的亲友,想要表示什么。他的大侄说,六叔,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他摇摇头。

二侄问,是不是有笔银子放在哪里,不曾交代?还是他妻子明白,看见两根灯芯同时燃点,就挑掉一根。这时六叔才微微舒了一口气。突然,快断气的六叔流着泪,凑近妻子的耳朵,想跟她说话。

他说,我死后,可把我留下的两张便纸分给前来吊孝的亲戚。我死后,别用棺材来盛我,挖个坑,把我埋了就成。我死后,不要请和尚念经,我在黄泉下自己会念经的。我死后,把我的皮剥下来,卖给皮匠;把我的毛拔下来卖给做刷子的人,一根别丢了……说完就咽气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做人要敢于舍,有舍才有得,不舍哪有得。

一毛不拔的连一根毛也舍不得拔掉丢失,这样的人极端自私,要远离这样的人。

2、庸医治驼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曲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驼者随直,亦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也哉!

●说的是,从前有个医生,自己夸耀自己能治驼背,他说:"背弯得像弓一样的人,像虾一样的人,像环一样的人,如果请我去医治,保管早上治傍晚就像箭一样笔直了。"有个人相信了他,就让这个医生给他治驼背。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到门板上践踏。驼背人的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马上就死了。那人的儿子想要到官府去告状,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我只管治驼背,不管人的死活。

这个寓言故事说了两个道理:

一是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以科学有效的措施。故事中的庸医扬言他专治驼背,经他着手的病人,都能治好。但是他的治疗方法却是用两块木板夹住病人,用人在木板上面踩踏。

这显然不是科学的治疗方法。

我们每个单位在年初时都会提一些年度目标,向职工展示美好的前景。比如许多单位都会说要改善职工生活,提高职工福利待遇。

这本是个很好的愿望,也是受职工欢迎的愿望。但如果在实现这一目标时,不是通过正规渠道,那就成庸医了。

这种例子不是少数。如有的单位通过乱收费来增收,有的通过非法手段来增收。今天报上刊登的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已判刑,就是要求每一个私营业主向纪委缴四十万元买一块纪委颁发的保护牌,不买的话就通过种种手段刁难,甚至把业主双规。

这样的人不是庸医是什么?这样不但没有为职工谋好利益,反而损害了职工的利益。

二是一定要分清轻重,不能本末倒置。寓言中的庸医把病人治死了,驼背的儿子找医生评理,他却说,我只管把他的驼背弄直,哪管他的死活。他的错误就在于顾此失彼,轻重不分,本末倒置。

在回答治驼背与救性命这两者之间谁更重要的问题时,他选择了前者,即轻者。而对更重要的性命,他却忽视了,因而酿成了把活人治死的恶果。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也经常要治理一些不良现象,如职工上班不遵守纪律、工作积极性不高、违犯操作规程等等。

在出台一项管理措施或有关政策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其实施的后果,避免因为治理了这些问题,又衍生出了其它更加严重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操作走样,或是因为政策、措施本身不完善,必须及时纠正,以免酿成恶果。假如寓言中的医生听到病人呼救时,能及时停下来,病人就不至于丧命了。

3、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这个寓言是什么意思呢,他说的是,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呢?”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姑且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了,还随意戏弄别人的庄稼!”陶侃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恳地耕地,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

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劳动果实,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这一美德,并因此换来了一方百姓的丰衣足食。尤其是青少年,没有经历过艰苦的岁月,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该珍惜粮食。

4、黔驴技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这篇寓言以黔驴的可悲下场,警戒那些毫无自知之明的人,必将自招祸患。

5、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

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

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

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

魏王说,我相信了。

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申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就是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不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精彩,更多内容,请关注【诗词歌赋曲】

㈡ 愚医治驼讲述了什么故事

1、愚医治驼讲述了:
从前有个医生,自我吹嘘能治驼背,说:"背弯得像弓一样的人,像虾一样的人,像铁环一样的人,如果请我去医治,保管早上治晚上就像箭一样笔直了。"有个人相信了他的话,就让医生给他治驼背。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践踏它。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马上就死了。那人的儿子想要到官府去申冤,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我只管治人驼,不管人的死活!"
2、原文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廷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之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3、出处:《庄子‧寓言.愚医治驼》
4、教训
①、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以科学有效的措施。寓言中的庸医扬言他专治驼背,经他着手的病人,都能治好。但是他的治疗方法却是用两块木板夹住病人,用人在木板上面踩踏。这显然不是科学的治疗方法。
②、一定要分清轻重,不能本末倒置。寓言中的庸医把病人治死了,驼背的儿子找医生评理,他却说:“我只管把他的驼背弄直,哪管他的死活!”他的错误就在于顾此失彼,轻重不分,本末倒置。在回答治驼背与救性命这两者之间谁更重要的问题时,他选择了前者,即轻者。而对更重要的“性命”,他却忽视了,因而酿成了把活人治死的恶果。

㈢ 一家五子,一个驼背一个瞎子一个灵巧一个老实一个拐子的寓言故事。结果是,其父很会用人,家里过的很好。

说明人都是有用的,只要你有优点,你就会发光!

㈣ 《扁鹊治病》两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盲目自信,要听取别人的话

采纳哦

㈤ 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从

文章以时间为序,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扁鹊“四见”的局势,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阐明一个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

㈥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对待自己的缺点,
错误
,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

㈦ 从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个寓言故事得到了什么启发

扁鹊治病受到的启发,是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纪昌学射启发了,我们无论学什么技艺,只有练好基本功,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成功

㈧ 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从中我明白了什

主要讲了扁鹊见蔡桓公,为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讳疾忌医,不信任扁鹊,造成最后身死的故事。
寓意: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要防微杜渐。要善于批判主观猜忌,知道拒绝忠告的危害。

㈨ 《医治驼背》寓言的讽刺意义

从前有一个自称专门医治驼背的大夫,在招牌上写着:“无论驼得什么样,专像弓的、像虾的、像锅的,只属要经本人的医治,立马便直。”有个患者信以为真,于是找到他医治。这个大夫拿了两块木板,把一块木板放在地上,让驼背患者趴在上面,把另一块木板压在患者的背上,然后用绳子绑紧。接着便自己跳上木板拼命地在上面乱踩起来……驼背患者疼得大喊救命,他也不理会,结果患者的驼背终于给弄直了,但是人也一命呜呼了。驼背的儿子前来与这个大夫评理,这个大夫却说:“他只是要我把他的驼背弄直,所以我只管把他的背弄直,他的死活与我何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味的追求目的而不在意手法,即使目的达到了,也会偏离原来的方向.是无效的.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