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小英雄故事800字
A. 简单爱国小英雄的故事
1、王朴,也叫作王璞。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住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
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让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一起,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
“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鬼子和你这个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的,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
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
于是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大声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打倒狗汉奸!”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八路军、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2、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将他狠狠地摔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3、李爱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抗日小英雄。1942年春天,11岁的李爱民担任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
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
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八格亚路,举起手来!”冷不防,已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领。另一个日本军官直盯着爱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来!”
“我是来放驴割草的。你们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驴吗?”李爱民机智地回应。
鬼子看他满身是粪,像个放牲口的穷孩子,一脚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几句,调头而去。小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赶着小毛驴直奔小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第二天深夜,鬼子在这里的临时据点被八路军14团战士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
可惜,这个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为保护乡亲落入敌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2岁。
4、石宝芹,1932年11月生,江苏响水县陈家港南林人。1947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再次占领陈家港后,严密封锁,大镇区内生活资料严重匮乏。石宝芹为谋生计,经常用火油,火柴等到王集(今南河)头甲一带去换些玉米,面粉,山芋干等,回去充饥度日,在频繁的往来中。
她们与南河区民主政府逐渐取得了联系。1947年秋,开始将南河区民主政府的油印宣传品带进被敌人侵占的陈家港,宣传土地改革,全国解放战争形式等提高群众觉悟。 农历腊月末的一天拂晓前,在新民街巷内挨户地把传单塞进门。
天亮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发现了共产党的传单,立即进行追查。由于叛徒告密,当天晚上,石宝芹等四人落入敌手。在牢中,敌人威逼利诱,但她们众口一词;“不晓得”,“不知道什么传单、小报”。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们坚贞不屈。翌年2月16日,四个姑娘被国民党军队押往南潮河闸堤内,反动军官对她们说:“还有最后机会,谁交待了谁就可以回家。”而四个姑娘齐声说:“你们要杀就动手吧,没有什么可讲的。”最后国民党军队残忍地将她们四人全部杀害。石宝芹英勇就义年仅16岁。
5、马秀英,1929年6月生。江苏淮安县石塘区南涧乡近采桥镇(今,淮安市朱桥镇洼圩村)人,出身于穷苦农民家庭。1945年10月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l946年2月担任石塘区黄卢(南)村妇女会长。 1946年12月,一天下午,石塘圩子的五六个还乡团分子来抓马秀英和妇女会成员。
此时,秀英和几个妇女会员正在黄卢村为联防队做军鞋。秀英接到村民报告,即分头转移。她扮成回娘家的小媳妇向东南方走,在洼圩北门遇上黄兆云带领的“还乡团”。黄兆云一眼认出秀英,一群还乡团分子像疯狗似的窜上来,一拥而上扭住她的胳膊,把她押到周庄圩子里。
在周庄圩子里,黄兆云妄图从她的口中得知我地方党组织的秘密以及妇女会成员的名单,对她软硬兼施,逼问共产党组织和妇女会员名单。
秀英被肆意凌辱,严刑拷打:鞭子抽,杠子压,灌辣椒水,坐老虎凳…… 面对酷刑,秀英斩钉截铁地回答:“要人头有一颗,要名单办不到!” 最后,黄兆云把她押到仇夏庄残杀。马秀英牺牲时年仅17岁。
B. 中国爱国英雄的故事
………………………………………………………………………………MY GoD
爱国英雄戚继光
在中国福建的于山,有一座戚公祠,常有游客前来瞻仰爱国英雄戚继光的雕像,缅怀他抗击倭寇的业绩。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出身在将门,受父亲教育影响,从小喜爱军事,并立志做一个正直的文武全才的军人。当时,中国的沿海常常受到倭寇的 侵扰, 戚继光十分痛恨倭寇的暴行,十六岁时,他曾经写下一首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意思是说,做官并不是他的愿望,他的愿望是祖国海疆的平静。17岁那年,他继承父亲的职务,开始了金戈铁马的军事生涯。戚继光一上任,摆在他面前的严峻问题就是倭寇为患。
倭寇是指日本内战中的一些残兵败将,以及部分浪人和商人,从十四世纪元代末年到明代初年,他们经常驾驶海盗船只,在中国沿海一带打家劫舍,杀人放火。到了十五世纪下半叶,倭寇越来越猖狂,他们与中国沿海一带的土豪奸商相勾结,有的甚至深入内地,攻陷州县,倭寇成了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大祸害。
1555年,由于戚继光在山东抗倭寇有方,朝廷把他派往浙江,任定海参将,这里是倭寇活动的中心地区,戚继光组织了一支由农民、矿工组成的军队。他还根据中国南方沼泽多,倭寇又惯于用重箭、长枪作战的特点,创造了一种“鸳鸯阵”,这是和敌人进行短距离肉搏的战斗组合。在战斗中,戚继光的军队先以火器、弓箭作掩护,敌人进入百步之内发火器,进入六十步内发弓箭,敌人再进,便用“鸳鸯阵”冲杀。
这支四千多人的新军,经过戚继光的严格训练,精通战法,军纪严明,战斗中屡战屡胜,深受人民的爱戴,人民称这支军队为“戚家军”。
1561年,倭寇数千人,驾一百多支战船,大举侵犯浙江台州地区,戚家军闻讯,神速迎敌,在台州一带九战全捷,全歼敌人。从此倭寇闻风丧胆。因为戚继光的英勇善战,军功卓著,很快得到升迁,转战到福建。
在戚继光和其他将领的共同努力下,抗倭寇战争节节胜利,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日趋安定,经济也逐渐繁荣起来。戚继光在抗倭寇战争中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绩,赢得了当时以至后世人民的称颂。
林则徐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C. 一个抗日英雄的故事(800字作文)
赵尚志:1934年3月底,赵尚志邀集十几支义勇军的首领,共同商议成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大家选赵尚志为司令。1934年6月28日,珠河反日游击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队伍扩大到450多人。哈东支队成立后,兵分3路,攻打了五常、宾县、方正等县城。三岔河激战两天一夜,歼敌百余。在肖田地,赵尚志率200余骑兵突遭500多日伪军的包围。他沉着指挥部队反击,双方一直激战到晚上。趁夜黑敌疲,他派出精兵携带30余马匹,突出敌人的结合部,敌误认主力突围,急忙尾追,留在原地的我军主力突袭其背后,歼敌130多人,赵尚志率部从容突出重围。
1942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在特务刘德山的引诱下,带领小分队去袭击梧桐河伪警察分所途中,被刘开枪击伤。赵尚志回手击毙了刘德山。他命令队员携带文件转移,自己忍着伤痛开枪掩护。最后,赵尚志终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在昏迷中被俘。赵尚志在生命垂危时刻,不吃不喝,怒斥敌人,宁死不屈。2月12日9时,年仅34岁的赵尚志闭上了眼睛。凶狠的敌人把赵尚志的头割下来送到长春请功,把他的躯体扔到松花江的冰窟里…… .
戴安澜 :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队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33年3月,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荣获五等云麾勋章。1937年8月升任第13军73旅旅长。次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戴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迫使言儿庄之敌后撤,得宝鼎勋章1枚。5月,升任第89师副师长兼第31集团军总部干训班教育长。8月,率部投入武汉保卫战,被第31集团军记大功1次。
1939年1月5日升任第200师师长。5月,率部参加抗击日军进犯的随(县)枣(阳)之战。9月,参加长沙保卫战。11月,参加桂南昆仑关作战。次年1月,在坚守昆仑关的战斗中,戴部确保441高地,毙敌百余人,毁敌坦克2辆、炮4门,缴获枪械百余支。11日,戴安澜身负重伤。国民党政府颁授四等宝鼎勋章。
1941年12月16日,第200师开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次年3月,参加东瓜保卫战。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同4倍于己、配备有步兵特种兵和空军的日军苦战12天,掩护了英军的安全撤退,并歼敌5000余人。4月25日,又率部克复棠吉。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10月16日,国民党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29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1枚懋绩勋章。
1943年4月1日,国民党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有1万多人参加的国葬。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毛泽东的挽诗是:“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殉命,壮志也无违。”蒋介石的挽词是:“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杨靖宇: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
杨靖宇指挥所部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根据地。
对敌斗争进入到异常艰苦的阶段。仅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有时一天打几仗。杨靖宇充分发挥他的指挥才能,一次又一次突破敌人的围攻,但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我方无粮食弹药补充,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饥困交加,难再力战。杨靖宇不得不决定各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以保存实力,待机重新集结。
1940年2月23日,孤身奋战五昼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壮烈牺牲。凶残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又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竟没有一粒粮食……
马本斋: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吉鸿昌:1933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回国任前敌总指挥,当时抗日队伍面临无法解决粮秣、被服的重重困难,吉鸿昌就变卖家产,将所得六万元支援军需,他坚信“师出有名,强虏必败”。有一次,部队出发前,他向全体官兵讲话:“有贼无我,有我无贼,非贼杀我,即我杀贼,半壁河山,业经改色,是好男儿,舍身报国。”说罢,挥刀上马,队伍浩浩荡荡向察北进军。吉鸿昌率部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他们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等城,在克复多伦时,激战五昼夜,吉鸿昌亲率突击队歼灭守敌,收复失地,这一胜利,震惊中外,迎头痛击了“抗日必亡”的谬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正当同盟军全部收复察省失地,准备出兵热河,收复东三省时,亲日派勾结日本帝国主义联合向同盟军围攻,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抗日烈火被扑灭了。吉鸿昌辗转回到天津继续进行反帝斗争。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被特务行刺受伤被捕,他面对“立时处决”命令,镇静安详地向敌人要了纸墨笔砚,挥笔疾书,写了自己怎样走上革命道路,历述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的罪行。在给妻子胡洪霞的遗嘱中写道:“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
殉难前,吉鸿昌身披斗篷,从容走上刑场,他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当如此,我何惜此头!”然后对刽子手们厉声说道:“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椅子来!我得坐着死!”他巍然坐在椅子上像泰山一般。他又向拿枪的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们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吉鸿昌面前举起枪时,他扬眉瞪目,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9岁。
总之,抗日英雄个人或者群体太多了,共产党和国民党抗日英雄参若星辰。他们的光辉业绩也必将彪炳史册。
这里有四五篇了
D. 10个中国爱国主义英雄事迹
1、黄继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2、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3、马立训
马立训是八路军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战争中,他共参加40余次战斗,完成爆破突击任务20余次。他苦练杀敌本领,不断革新爆破技术,采用偷爆、飞爆、空爆、连环爆等爆破方式,炸死日伪军500余人,被誉为“爆破大王”。
1942年7月,在攻打岳家村日伪军据点战斗中,他和战友总结爆破经验,利用军毯扎成炸药包,用手榴弹引爆,炸掉据点,全歼守军。同年8月,在山东泗水县孙徐战斗中,连续炸毁日伪军4座碉堡,炸死日伪军60余人。
1944年5月,在攻打山东平邑县庞庄日军据点战斗中,他炸开第一道障碍后,利用有利地形,又主动炸开据点门楼,部队得以迅速通过突破口向纵深发展。在鲁南天井汪围歼日伪军的战斗中,部队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层碉堡的密集火力压制,他奋勇冲上去,炸毁碉堡,为部队进攻扫除了障碍。
4、林则徐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1840年10月清廷革林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5、杨根思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
激战中,美军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40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英勇捐躯。
6、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5年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7、梁士英
1948年9月,梁士英参加解放锦州作战,被派到尖刀连8连2排5班当战斗组长。10月14日上午,总攻锦州的战斗打响了。梁士英首先登城,一个人用十几颗手榴弹击退了一个连的敌人反扑。在这关键时刻,梁士英提起爆破筒,冒着密集的子弹,将拉开导火索的爆破筒塞进碉堡里,正当他转身离开时,爆破筒又被敌人推了出来。
梁士英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躯死死地顶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堡被炸毁,梁士英壮烈牺牲,年仅26岁。战后,师党委给梁士英追记三大功,授予“特等功臣”光荣称号。锦州市人民政府将锦州西北门改称“士英门”,将惠安街改称“士英街”,以永远纪念这位不朽的英雄,伟大的战士。
8、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9、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刑前,监斩官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慷概就义,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10、邱少云
邱少云出生于四川铜梁,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
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E. 爱国小英雄的故事,快
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版发前给冬权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F. 爱国者的故事作文800字字
爱国者故事--“我是中国人”
吉鸿昌将军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将领.有一次,他被国民党政府派往美国考察.那时,中华民族被西方权贵污蔑成“劣等”民族,有些在外华人也为此自卑不尊.吉鸿昌却在胸前佩戴着一块小牌,上面写着5个字:“我是中国人”,昂首挺胸于美国人之中.
吉鸿昌为什么要戴这块独特的牌子?原来有一天,他和国民党使馆的一名官员去一家邮局寄包裹回国,邮局的工作人员知道他是中国人时,便轻蔑地说:“中国?我不知道中国,哈哈……”随行的使馆官员埋怨吉鸿昌说:“你为什么说你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是日本人,这样就能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一把抓住那个官员的衣领,大声说道:“你觉得做一个中国人丢脸吗?我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得很!我吉鸿昌誓不当洋奴!”他回到住处,当即写了这块牌子,并戴在胸前.
一日,一个英国人,一个日本人还有一只狗掉进河里,这时美国人首先对英国人喊道:“儿子别慌,我来救你!”于是英国人第一个被救上了岸;美国人紧接着对日本人喊道:“孙子别急,爷来救你!”于是日本人第二个被救上岸;而那只狗不停得叫着:“伟大的美利坚,人类的希望!”但是美国人就是不救它,英国人问道:“为什么不救这只狗?”美国人回答:“一只狗哪有儿子孙子亲?更何况我家的狗太多了,少一只无所谓,美利坚的利益才是第一位.”
G. 朱德爱国的一个故事800字
1928年冬日的一天,天刚麻麻亮,朱德军长又带领部分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到宁冈龙市挑粮.
这天,朱军长像往日一样精神饱满,穿
着一身灰布军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下山去.来到龙市,战士们有的用箩筐担,有的用口袋背;没有工具的战士索性脱下长裤,把裤口扎
紧,把粮食装满两条裤腿,往肩上一搭一样方便.这样,大家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越岭,穿行在井冈山的蜿蜒山径上.
那年,朱德军长已经40多岁
了.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粮和年轻的战士们一道走着.大家想:朱军长晚上忙着思考作战大计,白天还要挑粮,这可会累坏他.他们商量一起到朱德军长面前
提“抗议”,劝他少挑些.朱军长似乎看穿了大家的心思说:“同志们,今天我们来比比赛,看谁最先赶到黄洋界上的大槲树那儿!”一听说比赛,战士们劲头来
了:“好啊!谁先到大槲树谁是英雄!”一个战士灵机一动说:“朱军长,比赛可以,但有个条件.”朱军长问:“什么条件?”战士说:“你年纪大,不能挑那么
多,分给我们一点.”朱军长一听,爽朗地笑起来了:“那可不行!”说着,挑起担子就走了,留下了一阵笑声.
中午时分,队伍赶到黄洋界大槲树下
休息.黄洋界海拔1300多米,地势险要雄伟,一边是高山峻岭,一边是万丈悬崖.这里云海翻涌时如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故黄洋界又称“汪洋界”.休息时战
士们议论开来了,七嘴八舌地说,劝也劝不住,讲也讲不过,怎么办?最后大家叫一个机灵的小战士把朱军长的扁担“偷”来藏起来了.战士们认为这样朱军长可以
休息了.那知道朱军长砍来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实的扁担,并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人“偷”了.战士们看到朱军长
大步流星走在山路上,满脸是汗,军装湿透了,扁担压得弯弯,感动不已.这时,山道上响起一阵阵歌声:
同志哥,扁担闪闪亮,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井冈兵强马又壮,粮食充足装满仓;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保卫根据地,人民得安康……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H. 中国英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800个字
刘胡兰的童年时代,是在豺狼横行、暗无天日的年月里度过的。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遍了我国东北三省,并步步进犯,妄图吞并全中国。
刘胡兰的一家和许许多多贫苦农民一样,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血汗收成进了地主家的仓库,只有辛酸的泪水掉在空空的饭碗里。苦难的生活,在刘胡兰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埋下了仇恨地主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种子。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来到文水县,云周西村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就成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国的红色据点。在那阴云密布、极端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收集敌情,瓦解敌军,宣传抗日道理,八路军在云周西村设立了一个“敌工站”,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于是,刘胡兰与“敌工站”的干部有了较多的接触,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听他们讲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和抗日斗争的故事,还学习写字,学唱《国际歌》等革命歌曲,从中接受革命教育。
1942年,刚刚10岁的刘胡兰参加了抗日国儿童团。云周西村是个抗日的堡垒村,中共文水县委负责同志、晋绥吕梁军区八分区的同志,经常住在村子里,南来北往的抗日工作人员,也经常在村里落脚。刘胡兰多次出色完成为同志们站岗、放哨、送情报的任务,成为地下党忠实的“小警卫员”和“小交通员”。
有一天,县委负同志正在召开重要会议,刘胡兰坐在村边的土坡上“玩耍”放哨,两只大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不一会儿,迎面来了一个打扮得不三不四的人,这引起了刘胡兰的警觉。
她再仔细察看,发现不远处还跟着一伙日本鬼子。她马上意识到:“准是汉奸领鬼子抓抗日干部来了”。于是刘胡兰急忙站起来,趁汉奸不注意,往巷子里一闪拔腿就跑,一口气跑到开会地点,推门就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鬼子来了!”待敌人进屋搜查的时候,连个人影儿也没有找到。
1946年10月,阎锡山匪军在大象镇设立了据点,云周西村也被敌人划分为“开辟区”。这时,暗藏的特务开始蠢蠢欲动,被斗倒的地主恶霸勾结阎匪组成“还乡团”、“复仇队”,一时也猖獗起来。他们为非作歹,四处流窜,吊打革命群众,逼口供,要粮食,斗争越来越艰苦了。
在严酷的形势面前,刘胡兰勇敢地站到斗争的前列,鼓舞大家坚持斗争,不要被气势汹汹的敌人所吓倒。她一面组织群众开展斗争,安置转移干部和干部家属;一面利用夜晚,和武工队一起闯进敌人据点,声东击西,骚扰打击敌人,使敌人不得安宁。
1947年1月8日,天刚蒙蒙亮,驻扎在大象镇的阎锡山匪军突然袭击了云周西村,抓走了5个人。斗争越来越复杂,刘胡兰也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当时,各村的干部、党员和积极分子大部分都转移进山了。一天妈妈对刘胡兰说:“胡兰子,你在村里太危险,赶紧上山吧!”
刘胡兰听后摇了摇头,镇静地回答:“我是干部,不能随便离开工作岗位,在组织上没有通知以前,我是不能离开的!”三天后,刘胡兰得到上级指示:明天转移进山。她对父母说:“我要走了,告诉乡亲们要坚持斗争,我们很快就会打回来的!”
1月12日早晨,东方刚刚发亮,刘胡兰换上干净的罩衣,妈妈给她收拾着东西。想到自己今天就要动身到那向往久的吕梁山上,与党组织和同志们会合,刘胡兰别提有多高兴了。她想:参加游击队以后,一定要勇敢战斗,多消灭敌人,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
I. 爱国小英雄的故事,
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终于倒了下去。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两个小八路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少年游击队
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一行人刚被李公公带回村边,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