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好故事作文450字
㈠ 江西婺源的地方风俗作文450字
夏天的深复圳很热,直到制傍晚时分,姐姐才开着车带我们出发。到了那儿,我看见蔚蓝的大海,十分激动,巴不得快点去和大海亲密接触。海滩上的人真多呀,几乎是人挤着人,我们踩在细软的沙上,看着夕阳映红了海面,感觉是那么得新奇。
这时,爸爸对我说,不能光看,也进去游游泳。我正有此打算哩!马上急不可耐地钻进了刚刚租的帐篷里换上了游泳衣,拿着救生圈直奔向大海,心想:海水一定很冷,没想到十分暖和,在水里好象接受阳光的沐浴,是那么的舒适,我惬意地在海上飘荡着,想到难怪人们都到这里来,果然名不虚传。
㈡ 家乡的作文450字江西灵山
车溪,闻名如见景,是个世外桃源,是水的故里,在那幅立体的画面里,有一只古老专的水车车“吱呀吱呀”属的响着,那画面如一个古老的传说,经久不
衰地延续着她那动听歌谣.那种画面是梦里才会出现的,勾起人们对宁静的向往,不错,那里的确是个让心灵栖息的好地方.车溪的水是柔的,就像那天边的凉
云,清新而自然车溪的山是柔的,少了些让人触目心惊的悬崖峭壁,却多了那份醉人的绿,是那么沁人心脾,散发出令人神往的魅力车溪的水车是柔的,任意让溪水
从她的身上淌过,缓缓的移动着,低声吟唱着大自然的旋律.试想当你划着竹排行在着碧波之上,迎面吹来了习习微风,与清山绿水相伴,是何等的惬意,真有
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车溪是位温柔的姑娘,静静的坐在那儿,向蓝天白云吐露着心声,向溪水诉说那动人的故事,向青山吟唱着那娓娓动听
的山歌.风,轻轻的,轻轻的吹拂着这位美丽的姑娘,吹散了她头顶的乌云,让灿烂的阳光撒满姑娘的全身,铺上了一层闪闪的金光.车溪没有那份雍容华贵的
美,却拥有那纯朴的美,纯纯的,仿佛世间没有什么能够与之媲美,似乎不会被任何东西所污染,想必她一定是上帝心中那块神圣的净土!
㈢ 我家乡的故事作文450字
春季,乡下人家门前有各种各样的花:桃花、梨花、月季花等等这些美丽可爱的花儿,都争齐斗艳。你瞧瞧:这些小小的桃花,慢慢地抬起它们那害羞的脸蛋,像一个个年轻美丽的姑娘,正在适应着这美丽陌生的世界;那和桃花差不多大小的梨花,穿上了雪白色的衣服,像是一个正在睡梦中的花美人一样……这些花和城里的花是不一样的,你发现了没有?农村种的大多都是结果实的花,它们就像农民伯伯那样朴实,而城里的人大多都是种的观赏花哩!
夏季,乡下人家门前的小池塘里,已经开满了大大小小优雅而美丽的荷花。荷花的花瓣中白里透红,像一个个爱美的小姑娘,在自己的脸上擦了粉似的。顺着荷花绿绿的茎向下,一眼就望见了飘在水面上的大荷叶,那一个个大荷叶“懒洋洋”地“躺”在清澈见底的河流上,显得格外的美。荷花“姑娘”和荷叶“小子”当“搭档”简直是天生的一对。
秋季,是个丰收的季节,当然稻谷也不例外。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下的稻田,现在已经成熟了,变成了耀眼的金黄色。这些稻田一望无际,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这都是农民辛苦劳动的回报。一株株金黄色的稻子,沉甸甸的,粒粒饱满,重的弯下了金色的腰,好象是在说“主人,快来啊!把我收回家吧!我已经累的站不住了。”
冬季,大地都穿上了雪白的大衣。那纯白色的雪,覆盖在大地上、树上、屋顶和田野上,远远望去,一望无际。就像这个世界顿时老了几岁,头发花白。那白雪上没有被踩过的痕迹,也没有被扫过的地方。
㈣ 写一篇游江西秋收起义博物馆的作文450字
除了剪刀的起源,我最感兴趣的是3D影院放映的《古代战争中的刀剑》。这里向我们回介绍和展现了答刀剪剑“物开一刃为刀、伞故事,博物馆还展示了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新型雨伞,我下次还要来参观中国扇博物馆。不过今天。展厅里用星星点点的灯光投射在地面上,布置成一个雨境、刀剑的制作,我们只去了伞博物馆和刀剪剑博物馆。运河工业三馆分别是中国伞博物馆。千军万马。西湖绸伞还是杭州特产之一呢。||| 参观博物馆让我大开眼界,可以让两个人用,既美观又实用、伞的历史,体味冷兵器时代刀剑的魅力,双刀相交为剪”的独特文化!最特别的是星期天、中国扇博物馆,两面开刃为剑、中国刀剪剑博物馆,而且只有一个柄、生活趣识。我们在展厅里了解刀剪剑的历史文化。||| 我们先去了中国伞博物馆、伞的制作,这里综合展示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伞文化,婴儿车伞等等,也可以从生活化视角去体验民间风俗、伞历、制伞工艺技术以及伞艺术,我们来到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是世界首创的伞主题博物馆,我们就在“蒙蒙细雨”中慢慢了解伞的起源。||| 接着。双人伞很可爱。还有带电灯的伞,妈妈带我去参观运河工业三馆,让我感受到战争中刀光剑影的氛围、奋力拼杀的场面让我觉得非常震撼
㈤ 关于江西红色文化六年级450至500字作文!急求,谢谢!
一个爱说谎的鸭子
有一只鸭子,它叫酷酷比。说它酷,它不酷,倒是很爱说谎。它天专天在河
边游手好闲属。
有一个穷的只剩一间稻草屋书生好心收养了这只爱说谎的鸭子。这只鸭子
就更放肆了。它跟以前的那些朋友说:哈哈!我现在每天都吃金的。连我的餐
巾纸也是金的。怎么样?佩服吧。那些朋友都很羡慕它,抢着说:酷酷比,看
在我们是你的知心好友下,就送我们一点吧!它们又怕酷酷比不答应,就说:
明天傍晚
6
点,在小桥上等我们,记住,要带一些好东西来。如果你不赴约的
话,或是两手空空,看你以后的日子怎么过!酷酷比想:都怪那个穷书生,如
果他不收养我,那我就不会说谎。不会说谎,就不会引来这些灾难。怎么办呢?
它左思思,右想想,终于,它想出了一个办法,偷。
它来到镇上最富的人家那,偷了一个又一个的金币。正当要拿最后一个时,
主人出来了。它做贼心虚,想要逃走,但被主人发现了。主人不敢相信偷东西
的是一只鸭子。主人立即叫来其他人,一定要抓住它。酷酷比慌了,连忙逃命。
终于,一个仆人抓住了它。只听主人说:把它宰了,正好晚上缺鸭子呢!晚上,
酷酷比成为了这家人的盘中餐。
那些酷酷比的朋友急了,怎么那么久还不来?它们哪知酷酷比已经成为了
人家的食物了。
㈥ 我的故乡宜春作文450字
江西过年的习俗“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过年不是大年三十那一天,而是一个时期。为了“年”,人们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共同渲染那种期冀已久的年味:“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打磁粑,二十九炸和卤。”一切都是按着传统的程序进行,所以这些日子乡邻们是家家飘香,户户欢腾,看见你从家门口过,大都会热情地叫你进去尝尝新炸的丸子,孩子们则会拿着竹签串着肉丸鱼丸红薯丸子等等互相尝鲜,同时还会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几天就过年了。大年三十终于来了。家里的大大小小都早早起了床,连鸡、狗都比往常欢快,他们同主人们一起准备着过年。按风俗,女人们都走进厨房准备年饭,熬浆子贴对联是男人们干的事。贴对联要先贴正屋,对联的内容虽然年年都在变,但年年总是那些字,先把横批贴个“福星高照”,还要注意上联和下联,右为上左为下联,不然别人会笑话。再接着贴各房门,然后还要贴些竖条的“小签”:“出方大利、开门见喜”那是贴正屋门上的,“百无禁忌、万事如意”要贴正屋正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那是贴谷仓和牛猪鸡圈的,“小心火烛”贴厨房。大门或院门最后贴,过路人一看,大门都贴了新联,就知道这家要准备吃年饭了。家乡的年饭一般是中午吃的,讲的是辞旧岁,看谁先吃年饭,过早年,预示着“一年之计在于春,勤劳换来好收成”。在十一点左右,村里的鞭炮声就陆续响起,此起彼伏,要持续2个多小时,农村吃年饭放炮仗也有讲究,寓意是赶起灾难去除邪恶(事实上鞭炮产生的硝烟在农村阴湿的天气中能起到杀菌作用),所以一挂鞭炮中间不能熄火短响,炮声越急越密越响,来年就越兴旺。放了辞岁的鞭炮,还要奏上欢快的音乐,一家老小就开始吃团圆的年饭了。但吃年饭的风俗也不尽相同,邻居有一家是从湖北搬来的,我们都叫他“尖蛮子”,大抵意思是不厚道,太懒,年饭和年夜饭一块吃。他们每年都是晚上过年,噼哩啪啦一通炮响,老远人都笑说:“蛮子家过‘晚年’了”。
㈦ 介绍南昌的作文 450字左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我很早以前就会背诵的千古佳句,今年暑假,我回了一趟老家南昌,终于有机会登上了著名的滕王阁。滕王阁始建于唐代,一千多年来屡毁屡建,至今已达二十八次之多,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滕王阁的建筑特色与众不同,有着“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之气势,所以名扬四海、众所皆知,引得历代不少名士到这里来游览、吟诗作对。王勃一篇《滕王阁序》便冲破云霄、一鸣惊人,博得十几代人的青睐,被认为是难得一见的千古佳作。文学家韩愈撰文:“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其有“江西第一楼”之誉,因其高度和面积都胜于其它阁楼,所以被列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来自:作文大全现代的滕王阁连地下室一共分为九层,各层都有十几个檐角向上翘着,仿佛是展翅欲飞的孤鹜,举目仰望雄伟壮观。步入阁楼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第一层的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代至明代江西名人共80位。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壁,令人叹为观止。第五层是用笔墨展现滕王阁历史的最佳处,苏东坡手书王勃作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就在其中。登上顶层,感觉到江水从楼底穿流而过,虽然没有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但整个南昌市的一派大好风光却尽收眼底:笔直、雄壮的八一大桥,宽阔、秀美的秋水广场,还有高楼林立、充满现代气息的洪谷滩开发区……,这就是我那人杰地灵的故乡!
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啊,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你将见证古城南昌的腾飞,我愿你永远美丽!
㈧ 江西萍乡太屏山的作文450字
国庆期间,我和复妈妈来到婆婆的制老家。妈妈跟我讲,她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快乐地度过的。一下车,成片成片的金黄色就涌入了我的视线,我这才醒悟,现在是收获的秋季了。
在我的记忆中,婆婆老家的房子是非常简陋的。可当我今天来到这里,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却是一座漂亮宽敞的小洋房,原来那简陋的瓦房已经无影无踪了。现在农村发展真快,村子里的人们都盖上了楼房,我的外公、外婆也拿出一些积蓄把那旧瓦房重新盖成了小洋房。
我四处参观了一下新房。放眼朝前户人家的场上一看,呀!那白乎乎的一片是什么呀?我连忙拉着妈妈,带着满腹的好奇心走近一看,是一种很小很小的蚕宝宝,我问妈妈:“现在不是已经到了蚕茧收获的时候吗?怎么还会有小蚕呢?”妈妈耐心地告诉我:“这小蚕又叫蚁蚕,早期的蚕茧已经上市了,现在这种是晚期的。”我仔细地观察着蚁蚕,它们真的是很小很小,只有1厘米长,用手摸起来软软的、凉凉的。别看它们小,可是它们的小嘴巴很厉害,一直在不厌其烦的嚼动着,桑叶一会儿的功夫就破了一个很大的洞。看着这些蚁蚕,我不由想起了一首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㈨ 江西的土屋作文450字
江西的土屋
昨天,回农村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又见20多年前建造的一间灶房土屋,仿佛是一头负重奋进的巨牛还在那里静静地站立着。
它,外观看:深深的砖砌屋基已被青绿色的苔萱所笼罩,厚厚的泥坯土墙略显斑斑驳驳,方正的大红瓦覆盖在人字形的屋顶上,结结实实的屋脊山瓦像牛背脊骨突兀着。从屋内看,长年的烟熏火燎已使内墙面近乎漆黑,与镶嵌在灶台上的白色瓷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连体的一大一小的铁锅被秫秸密织而成的锅盖严严实实地覆盖着,灶膛是漆黑的,案板是粉白的罩面,像是很长时间没有洗刷过,砖铺的地板因为常年的脚踏已不见纵横砖形。整体看,作为西厢房,和混砖瓦房的正堂屋相比,无论是高度还是建筑质量,都是不般配的。但是,同样凝聚着父母一辈子建房造屋的辛勤汗水和心血,他们不舍得拆换新的,抱着怀旧的心理,觉得只要还能住,就保留着,让后代好不忘那住土屋的艰难岁月。
是的,我对老家的土屋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老家的土屋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在老家的土屋住了整整20年!
我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经历过解放后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和人祸并行的岁月,震惊中外的59年、60年饿蜉遍地的“信阳事件”就发生在我的家乡。我不但出生于家徒四壁的土屋,那时吃人民公社大食堂,连自家土改时分给的两间破茅屋也被“一大二公”冲公为集体财产。听奶奶过去常讲,,我家吃大食堂每吨4口人的口粮不够我一个幼儿吃的,后来饿得差一点要命,我本来两岁会走了,因饥饿反而又不会走了,连北京的毛主席也半年不吃肉,住房更是不能提,三间土屋住两家,哪还有个人的一点儿财产啊!
到了1961年,中央及时调整农村政策,大食堂解散,我们20多户社员才从周边两个村里搬到地形较高的地方,俗称岭上,学名新岗寺,新组建一个村庄,现在都叫新庄。像中原大平原的广大农村一样,我家的住房经父母的手建过六次,也是伴随了他们的大半生呕心沥血建房造屋,生儿育女,各自成家立业。这八次建房随着家庭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一分为二:前五次为土屋,后三次为砖瓦房。我记事我家在新庄所建的第一座房是两间土屋。建土屋说着容易做着难。难的是太贫穷,有时连饭都吃不饱穿不暖,哪有钱买砖瓦梁檩呢?容易的是就地取材,有的是土是力气,宅基地宽绰,每户半亩地左右,不经上级批准,生产队当家。一般人家盖三间房的程序是:先是地基划线铲平夯实,用砖砌根基5至7层,泥巴灌缝,墙宽1.2尺以上。后是墙体为土坯垒成或硬草泥堆成。再是垒出山墙,上木梁一对,脊檩三根,余为二檩、三檩各6根分别被棚在梁上“人”字架上。然后用拖把粗的毛竹做肋条,填充秫秸杆用草泥抹平,再铺用秫秸杆编织的箔摊平上草泥,用麦秸杆,或是专门种植的茎杆细且坚硬耐雨水沤的檴草修缮而成,最后,用草泥对墙体进行厚厚地粉刷抹平,这样才算大功告成。此土屋是祖祖辈辈流传下的穷人的住房,其优点是冬暖夏凉,建造廉价;其缺点是和砖墙相比太不经风雨,特别是怕发大水,怕地震。1975年我们所遭遇的“75.8”特大洪水把全村100多间土房几乎全部淹倒,仅余我家东临三间瓦接檐土房未倒,原因就是他家殷实,根基砖砌13层,洪水只淹没到12层,故岌岌可危,有经无伤,算是大幸!
就说我家1962年所建的两间土屋,那是年轻的父母第一次建房造屋。在那个饥不饱腹的特殊年代,父母勒紧腰带,硬是从牙缝里省出钱来,从县城木材公司买了三根檩,没钱付运费,父亲分三趟,来回180华里,把他扛回家,把肩膀都磨破流血,半个多月才痊愈。一根房梁和门窗是赊销别人的,3年后才还完账。没钱买竹竿做椽木,就完全用秫秸捆成把代替。土墙是父母脱坯打墙干成的,只是到了砌屋山上梁檩缮草才找几个人帮忙,两间土屋他们用了一个月才盖好住上,当一家4口人住进新屋时,父亲也累垮躺倒了,休息半个月才缓过气来。后来3个弟弟3个妹妹十多年来都相继出生在这两间土屋里,尽管当时没有灶房,此房既是卧室、储藏室,又是灶房、客室,真是一房四用啊!
随着年景的好转,人口的不断增加,父亲又先后依托两间主房的东西山墙各衔接盖一间,最东间为我和奶奶居住兼部分储藏室,最西间为灶房,这样才算主房不再烟熏火燎,客人来到体面些。到了1973年,那时我正上高中,父母省吃俭用,还是鼓足最大的勇气和力气,像邻居们学习,又在西侧盖起了两间厢房,一间用于石磨房,一间用于客房兼储藏室,还用土草泥打墙拉成院墙,建成简易大门过道,为此,每逢星期天和寒暑假,我为家中长子,也抽闲拉土和泥打墙,拔草养猪喂鸡喂鸭,参与家庭建设之中,俨然成为弟妹们的榜样。这时,勤劳的母亲年年养一大群鸡鸭,育几头肥猪母猪,加之一群年幼的弟弟妹妹们嬉笑打闹,十口人在这个大院子里生活,房前种菜栽果树,屋后杨柳依依,真可谓人畜兴旺、鸡鸭成群,满院春意盎然啊!
这样土屋大院子的热闹生活好景不长,一场“75.8”特大洪水把我家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6间土屋残酷无情地给冲跑了,家中几乎又变成15年前的一贫如洗。可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怀支持下,洪水过后,我家先是盖起土墙约大半人高的简易房4间,后又经过排房规划,正式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第一座三间土坯东厢房小土瓦接檐于1977年建成,第二座东侧三间堂屋于1978年建成,质量提高,为砖砌13层根基,砖包后墙,其余为土坯垒成,上面同样是水泥瓦接檐,高大亮堂。1983年所建第三座房为西侧三间正堂屋,为全砖混结构水泥瓦房,也就是目前父母正居住的房屋,在当时全村质量最好的房屋之一。现在的西侧灶房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所盖最晚的一间土坯房,而三间东厢房是6年前才扒掉的。因为,东侧主堂屋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救济,凡老灾区主房还是土屋的,国家出钱,统一翻盖成三间砖混结构的红瓦房,三弟成家结婚做了新房。另外,我和二弟生产队都分给了宅基地,分别于1987年、1988年建成了砖混结构的大瓦房,另立门户,自成一院,土屋谁也不建了,因为它已经落伍了。
现在,再看老家土屋的四周,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农村经济越来越富裕,特别是我村外出打工的一大群青壮年人,有一批人在天津等大城市务工已成为包工头,甚至个别人开公司,这些年腰包鼓起来后,首先是在所在大中小城市买车买房安家,其次还有叶落归根的思想,近几年来纷纷推倒瓦房建楼房。我家的土屋已被严严实实的楼房所包围,显得很落伍,很不协调。但是,对于我来说,老家的土屋就是一段时代发展过程的历史记载,是我的家庭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真实见证,是我思念家乡回忆往昔艰苦岁月的最好睹物,是我们一大家人及到过我家亲朋好友的精神寄托。
老家的土屋,就像一座微型博物馆,每当想起它,就像想起了自己儿时的天真无邪、懵懂无知和酸甜苦辣的童年生活场景;每当看到它,就像放飞于蔚蓝天空的风筝,思绪如驰骋疆场的战马,追忆豆蔻年华的田野放牛、青葱岁月的教书生涯画面......
老家的土屋,就像一坛子陈年佳酿,你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记忆,我会慢慢地品尝和回味。
㈩ 写一篇爬江西天柱峰的作文450字
听说天柱峰是铜鼓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今天我有幸来到了这如诗如画的地方。
天柱峰是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绵延十二公里水上丹霞地貌,以“峰险”、“水秀”、“石异”特色而闻名。它三面环水,雄伟挺拔, 高耸入云 ,有“修江上第一峰之称”。这么美丽的景色终于让我领略到了。
我们来到了天柱峰那儿,一个巨大的人工湖-----九龙湖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站在岸边放眼望去,九龙湖水面朦朦胧胧, 烟波浩渺 。在微风吹拂下,湖面荡起层层金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就像千万颗钻石一样发出璀璨的光芒。那“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天柱峰,就像一个倒立的海螺矗立在湖中,使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有一柱擎天的感觉,好像无比威风。举目远眺,湖水与天相接,青峰与天为邻,构成了一幅大自然无比美丽的画面。
坐上摩托艇后,我心里十分激动,只有摩托艇激起一道道的水纹,扩散出一圈圈的漪澜,才使我感觉到小艇在前进,岸在后移。我们来到了天柱峰的山脚下,从下住上看天柱峰,天与峰相接,分不清天高还是峰高。我们沿着陡峭的石壁往上走就可以到达灵石庵了,可没走几步就已经累得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了。等到了灵石庵那里,我们一个个都已筋疲力尽了。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一日路过此地,在“晒鞋尖”前解囊时,不慎将随身携带的仙螺失落在草丛中。说来奇怪,仙螺坠地还俗,见风增高,竟以“一日长一千,十日撑破天”之势,骤然陡长。南海观音见势不妙,即上天禀奏玉帝:“凡尘怪石,日长千倍,若不制服,数日后即将冲破南天门。”玉帝闻奏大惊,为确保天庭平安,即差雷公神下凡征服。是日,风起云涌,天昏地暗,大雨滂沱, 火蛇飞舞 ,霹雳一声,灵石腹部被迅雷劈出一个大洞,遂停止长高,就成了现在的天柱峰,这个大窟窿就被人们建成了现在的灵石庵了。庙里的菩萨雕刻得栩栩如生,神采奕奕。菩萨旁边贴着精彩的对联,游人络绎不绝,都在那祈求平安。我拿着一柱香,向菩萨拜了三拜,然后插在了香炉里。离开了灵石庵,继续向上攀,我们就来到了天柱峰的山顶上,山顶上有很多不高但很茂盛的树。站在顶峰,放眼四望,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朝天上看是蓝天白云,对面看我看到了双骆诉情的“浪漫”情景;再朝下看是波光粼粼的九龙湖;旁边的山,就像有好九条龙正朝着湖中心游去,难怪这个湖叫九龙湖呢。湖中小岛上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青山绿水相映成趣。这情景,别提有多爽了。我真想高歌一曲来表达我心中的愉悦。这情景,别提有多爽了。
这样的秀美山,这样的柔情的水,这样的雄奇的巨石,构成了一幅大自然雄奇美丽的山水图画。 此时,我完全沉醉于大自然这位能工巧匠所雕刻的美景之中,如痴如醉。使我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天柱峰真不愧为修江上游第一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