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一个用计谋的故事作文

一个用计谋的故事作文

发布时间: 2020-12-18 18:16:50

『壹』 计谋的作文3oo

巧用计谋
从最初的连环画到少儿版的《孙子兵法》,我不知看了有多少遍。今年寒假,我又拜读了一遍。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感受。
书中讲述的计谋和策略看似用在战争中,其实对我们学习、生活也很重要。我曾与爸爸讨论过这个问题。爸爸说:“书中灵活的思维方式和智慧的处事方法,能使我们更加从容和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而如何灵活运用它们是成功的关健”。爸爸的话给了我很大启发。我逐字逐句地分析和思考书中的三十六计,开始尝试着活学活用……
一天晚饭时,我小心翼翼地征求爸爸的意见:“如果有人用手中的‘一万’换你手中的一百元,你会答应吗?”
“哪有那么好的事?如果有,甭说一百元,就是一千元我也换给他。”
“那好!”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你现在就给我一百元吧”。在爸爸惊讶的目光中,我迅速地摊开紧握的小手,亮出了一颗麻将牌,上面写着“一万”。
爸爸无可奈何地拿出了一百元钱,笑嘻嘻地说:“请问这是用的哪一计?”
“我用的是第十七计:抛砖引玉,此计以小利作为诱惑,使他人跟进中计。”爸爸虽中了计,还是开心地说:”你学了兵法,能活学活用,我很高兴!。”
又有一次放学,妈妈问我今天数学考了几分。我低下头不肯回答。妈妈连连催问,我只好回答:“69分”。这下妈妈火气上来了。大声说:“你整天捧着《孙子兵法》,成绩就会上去吗?从今天起不准看《孙子兵法》了!”
我可怜巴巴地说:“69要是倒过来变96分就好了。”妈妈说:“别臭美了,你要是96分,我现在就带你到大超市,任你挑一件玩具!”
“此话当真?”
“一言九鼎!”
这时,我不慌不忙地从书包里拿出了数学考卷,上面果然是96分,妈妈愣住了。然后我又拿出了《孙子兵法》,告诉妈妈:你刚才用的是“激将法”, 而我用的是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此计故意放纵对手,任其消去防备,于最易下手时出击”。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
妈妈心里又气又喜,我接着说:“其实我也不喜欢买玩具,你只要同意我多看看《孙子兵法》就行了!”听了这话,妈妈笑了。
我真高兴,巧用一计,说服了妈妈,让我有更多的时间读《孙子兵法》了。
我深深地懂得:要学好《孙子兵法》是一辈子的事,要不断地思考和体验书中的计谋和策略,才能真正读懂它。

『贰』 按照生活中的计谋写一篇作文100字左右

有一天,小明和小刚正在一起玩耍,忽然看见一个老大娘从远处走过来。她的背驼着,手里捧着个簸箕,走路颤巍巍的,原来她是要去倒垃圾。
小明和小刚很有同情心,看到这一幕,连忙跑上去,异口同声地对老大娘说:“老婆婆,你先休息一会儿吧,我们来替你倒垃圾。”老大娘看着他们俩,笑眯眯地说:“你们真是懂事的好孩子,可垃圾太脏了,还是我自己来吧!”小明和小刚见说服没用,想:该怎么办呢?小明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趴到小刚耳朵边说了几句话,小刚顿时笑逐颜开,还不住地点头。
之后他俩便依计行事。 只见小刚转过身来,小明故意把小刚衣服背后的扣子解开。然后,小刚跑到老大娘跟前,对她说:“老婆婆,我的衣服扣子掉了,您能帮我扣一下吗?”“当然可以啊,乖孩子,来,婆婆帮你扣。”老大娘笑眯眯地对小刚说道。说完,老大娘弯下腰,把簸箕放在了旁边的地上,然后又颤巍巍地走到小刚身后,仔细地把扣子一颗一颗地扣上。
小明却乘这个空档,悄悄地绕到老大娘身后,捧起地上的簸箕,飞快的朝垃圾桶跑去,倒空了垃圾,然后有一溜烟地跑回来,把空簸箕又放回原位。小明见他们自己精心设计的“调虎离山计”已经成功,便情不自禁地眉开眼笑了。 不一会儿,扣子全部扣好了,小刚有礼貌地对老大娘说了一声:“谢谢老婆婆!”就和小明手牵手,飞快地跑开了。
老大娘正准备去倒垃圾,忽然发现簸箕已经倒空了,大吃一惊。过了好一会儿才想明白是怎么回事,笑盈盈地自言自语道:“这两孩子真聪明,也真懂事啊!”
计谋无处不在啊!

『叁』 有关计谋的小故事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围魏救赵
就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自此,孙膑便闻名天下了。
一般来说,一个将领实施某一计谋取成功之后,敌方会吸取教训,防止再次上当。因此,故伎重演,难度很大。古代军事奇才韩信,二施“暗渡陈仓”的计谋,玩弄敌人于股掌之上,堪称一绝。
楚汉相争,各路诸侯,自知力量不敌刘邦、项羽,他们密切注意战争动向,寻找靠山。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刘邦,后见汉兵受挫,就转而投靠项羽,联楚反汉。
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大军进至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河天险,紧守度日,封锁临晋关河面,森严壁垒。
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以成功。他决定再施“暗渡陈仓”的计谋。他佯装准备从临晋关渡河决战,调集人马,赶造船只,派人沿黄河上游察看地形。经过认真调查韩信决定从黄河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那里地势险要,魏兵守备空虚。韩信一面命大军向夏口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派兵丁擂鼓呐喊,推船入水,作出强攻的样子。魏军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就在汉军佯装大举强渡的时候,汉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后,直取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已经来不及了。汉军生擒西魏王豹,占领了西魏。

『肆』 古代,用计谋赢得的故事

古代人擅长用计,最出名的莫过于诸葛亮的空城计

『伍』 智谋的故事

韩信

井陉之战

公元前206年,盛极一时的秦帝国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当时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分别形成了两个新的集团,双方为争夺天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在这场历时近五年的战争中,汉大将韩信表现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其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则是他辉煌战例中的精粹。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井陉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进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反观韩信,麾下只有万余之众,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军,人马疲惫,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赵军谋士李左车向陈余建议:正面坚壁不战,用一部分兵力绕到敌后切断汉军粮道,使韩信“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最后前后夹击,一战而擒韩信。但陈余却是一名崇尚正面攻击的古典派军人,拘泥于“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教条,且认为韩信兵少而疲,不应避而不战。他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刻板地遵从兵书上“十则围之,倍则战”的公式行事。

韩信深谋远虑,自知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如采用强攻,必会受挫,于是决定在离井陉口很远地方驻扎下来,反复研究地形地势和赵军部署。当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立即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远地方扎下营来。半夜时分,韩信选拔了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乘天黑悄悄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等翌日见赵军出动,营垒空虚之时,攻入赵军大营,把赵军旗帜拔下,插上汉军旗帜。随后,韩信传令部队就餐,他对将校们说:“少餐即可,待天明破赵之后再饱餐。”将校们将信将疑,只能从命。韩信遂即传令击鼓,出大将旗仗,向井陉口进发,他说:“赵军已先我占据了有利地形,筑垒以待,看不到大将旗仗,怕他们疑我尚在后军,不肯发起攻击。”

当汉军接近井陉口时,韩信连骑哨都不派,立即传令中军主力全部前出到河边背水列阵,营垒上的赵军远远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退,纷纷讥笑韩信不懂兵法。少顷,天色已然大亮,汉军阵营扬起一阵轻尘,随着激越的鼓声,一队旗仗转出,韩信在众将校的簇拥下纵马来到阵前。陈余眼见韩信兵少,自己又占据有利地势。于是率轻骑锐卒蜂拥而出,欲生擒韩信。韩信令弃旗鼓仪仗,迅速转入阵中。陈余见此情景,当即下令全营出击,直逼汉阵。汉军因临河而战已无路可退,所以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双方厮杀半日有余,赵军仍未能获胜。这时赵军营垒已空,韩信预先伏下的两千轻骑直驰而入,在赵军营垒遍插汉军红旗。鏖战中的赵军突然发现背后营垒插满汉旗,队形立时大乱。韩信挥军趁势反击,将二十万赵军杀得大败,斩杀赵军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

战后,汉军将士们饮宴相贺,他们纷纷问韩信:“将军叫我们背水列阵,这是有悖兵法的啊,为什么竟然能取胜呢?”韩信哈哈大笑:“兵法上不是都说了吗?置之死地而后生,置只亡地而后存。如果我给你们一条生路,士卒们能拼死作战吗?”诸将这才领悟了背水列阵致胜之奥妙,对韩信大为钦服。

井陉之战,韩信以万余的劣势兵力,奇正并用,背水列阵,灵活用兵,一举击破二十万赵国大军,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谱写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精彩篇章。唐代诗人王涯在《从军行》里,生动描述了井陉大战。盛赞韩信的高超谋略和指挥艺术:

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淝水之战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空城计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宰相)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洁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徘。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旋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族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族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急忙撤兵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故事】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带人外出打猎,遇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宦官受伤逃回。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见地,终于追上,杀了两名,活捉一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开来。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的骑兵非常恐慌。李广沉着地稳住队伍:“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肯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的。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到了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命令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谎,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如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突袭,慌慌张张引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安全返回大营。

【诸葛亮的空城计】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望梅止渴
三国的时候,魏国的国君曹操,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明。有一次,天气非常地热,他带领几十万的大军经过一片大原野,士兵们从早上走到下午,肚子都没有吃过一点东西、喝过一口水。

·完壁归赵
战国的时候,赵惠文王有一块叫做「楚和氏璧」的宝玉,被秦国的昭王知道了,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赵国来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们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池,和赵国换取这块「楚和氏璧」的

『陆』 作文:一个历史故事要有计策

乌江悲风西风紧吹,已是残阳如血。鸣咽的江边,我看见你倒下的身影。“虞姬虞姬奈若何?”项王,忍辱负重以求东山再起,你不明白吗?还是俊朗少年时,始皇的仪仗让人不能逼视,翩翩少年却一句:“吾欲取而代之。”也许,命运从那时起便布下了它的迷局。只是要攻进咸阳了。怀王该派贤将攻城了。是项羽,还是刘邦?项羽力拨山兮,威覆四方,季父项梁又为秦人所杀,论勇、论家族、论资历,刘邦似乎只是“无赖”小儿。然而一班老臣却说:“邦,宽厚者,以进咸阳最适。”一路所向披靡的项羽此时有了失败感。为什么?我是昂着头的将军,岂能对他俯首认输。杀!杀!杀!战袍再被鲜血染红,当苦战不堪的楚军杀进咸阳时,刘邦已一路兵不血刃,捷足先登了。还是再战。疲弊之众怎敌他休整之后的精兵强将。西楚霸王从未打过败仗,然而却生平第一次向别人提出休战。“再战以决生死。”美人香魂已逝,耳畔再也听不到虞姬的清妙歌音,虞姬,连你也不肯陪我吗?四面楚歌,撩起将士一片愁肠,我一路走来,难道要面对一个失败的结局吗?仰首问苍天:难道真的无路可走了吗?乌江亭长摇着小船而来:“项王,上船吧,江东三千子弟还可练成精锐。”江东?我有何颜面去对他们?我已经输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一个丢兵弃甲的败将如何再去面对那一张张熟稔的脸孔?乌骓在身旁昂首嘶鸣,上船吧,去代我向他们说声“抱歉”吧。乌江的河水翻腾呜咽:项王,为何不过江东?不过暂时低头而已,现在低头走过失败的低墙,明天就抬着头走回成功的大门。,然而,乌江的悲叹项王听不到,在他倒下的身影里,只有失败而已,赳赳武夫本是多情之人,尽管表达这多情的却是无情。永远胜利的神话和执著的追求,坚韧的意志、生命一起倒下。成为乌江畔那绵延亘古的哀叹。恍惚中,虞姬挥剑自刎的情景再现眼中:“项王,但求你赢得天下,虞姬不愿成为你的羁绊。”最爱已失,也不肯放弃脸面。在你眼中,真的没有什么能换来那一次低头吗?垂问远古,突然明白,人生路上,有些小门,不得不低头走过,出来之时,仰着头望苍天,一片蔚蓝。明白这个道理,乌江的那场风也许就不会悲吟几千年!简评:本习作选择历史故事,将话题所引出的道理寄寓在演绎的具体的人物形象之中,写法简单然而有效,比之泛泛而谈的习作自然高出一筹。示弱也是一种武器古人就有一种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的说法,云“胜败乃兵家常事”,胜败之中便有一种进退的辩证理论,进,人人都会;退,却很少有人把握,因此我说:示弱也是一种武器。人生的道路坎坎坷坷再所难免,这些挫折坎河就像一道道门一样,大门,你会鼓足勇气直冲进去,而小门你只有弯腰侧身才可以进去,弯腰侧身并非代表你的无能与胆怯,而是一种名为“示弱”的谋略。因此,示弱便是突破人生路上小门的不二法门。“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那一段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今天下英雄,唯汝与君尔”,曹操这句话的确让刘备费神许多,刘备明知这是曹操设下的圈套,但已火烧眉毛,不跳不行,但如何“跳得过去”却是个生命攸关的问题,命悬一线间啊!韬光养晦的刘备,避其锋芒,以“示弱”为武器,成功的穿过那扇“小门”,巧借间雷作为掩饰,糊弄了曹操一下,最终逃离了虎口。倘若刘备像个二五一样大声笑道,“不错,这话我爱听。”恐怕神仙也救不了他了,更谈不上后来的三足鼎立,天下三分的局面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示弱对于那些人生道路“小门”来说,你还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吗?示弱说起容易,做起确实很难,谁愿意在别人眼皮底下弯腰侧身,谁愿意放下自己高贵的额头,像下人一样穿过那些人生路上的小门呢?西楚霸王项羽,可谓世间罕见之骁将,千古之英雄,可再怎么有能耐,倘若缺乏对人生路上小门的认识,缺乏了示弱的意识,最终也只能落得个自吻乌江的下场。“江东人士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的悲剧在于他的自负,他的争强好胜,只凭匹夫之勇而缺少突破人生路上的小门的策略,岂有不败之理?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必在意那一刻的失意,不必耿耿于那一时的低头,始终记住:示弱是突破人生小门的最有力的武器。简评:本习作写作很简单,就是一正一反两个典型的例子再加上简单的剖析,事实让人信服,道理给人启迪。我们生活在今天。但我们的生活却是由昨天、今天和明天组成的轨迹。昨天是我们的历史,明天是我们的未来。昨天的历史决定了今天的我们的道路或者说预示着我们的明天。考生可以从小处着笔,写自己的奋斗历程;也可以从大处着笔,写历史人物对我们的影响(包括思想)。

『柒』 一个有关计谋的故事

淝水之战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李广装死,痹敌逃生
汉武帝即位后,李广调任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李广从卫尉转任为将军,率领军队出雁门并讨伐匈奴。因为匈奴兵多,所以打败了李广的军队,李广也受伤被俘虏。匈奴兵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让他躺着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行走十余里,李广装死,斜眼瞧见他旁边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猛地挣脱出来,飞身跨上那匹快马,匈奴少年猝不及防地被推下马,弓箭也被李广抢走。李广调转马头向南疾驰,匈奴几百名骑兵紧追不放,李广边逃边射,跑了数十里回到了汉营。至汉后,削官为民。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捌』 关于计谋的作文

一天下午,妈妈买了香螺回来,我一看,大大小小的真可爱。于是,我对妈妈说:“妈妈,能不能给我几只香螺放进小桶里养几天呢?”妈妈说:“好吧,给你一只小的吧。”
我接过妈妈给我的小香螺,轻轻地放进我的小塑料桶里,并盛上了一些水。按照妈妈的意见,我又往桶里撒上了些盐,因为香螺是在海水中生长的,在淡水里不久就会死去的,我可不愿可爱的小香螺在我的手里丢掉性命。
小香螺在桶里左爬爬右爬爬,很是可爱。我觉得就这么一只太少了,玩得不够过瘾,心里想,妈妈不会再给了,还是上厨房里偷一只吧。但是,妈妈一直在厨房里做饭,要想偷拿一只那比登天还难。
忽然,我想起看过一个成语故事——“调虎离山”。只要能让妈妈离开厨房,想偷拿几只就能偷拿几只。于是,我鬼头鬼脑地钻进了厨房,对妈妈说,“妈妈,有人叫你,你去看看吧。”妈妈还认为是真的呢,就走出了厨房。机会来了,我就趁机拿了几只香螺,又赶快溜出了厨房,偷偷地把香螺轻轻地放进了小桶里。
妈妈又从门口走过来说,“谁呀?大治,怎么没见人呀!”于是,我假装若无其事地说,“我刚才好象听着有人喊似的,也可能是我的幻觉吧。”
我的计谋成功了!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妈妈还一直蒙在鼓里,直到我扮着鬼脸向她笑嘻嘻地说了这个小计谋,她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我,哈哈地笑了;妈妈,也哈哈地大笑了……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