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公移山的故事作文
❶ 愚公移山场景作文,
今天我读了一个叫copy《愚公移山》的成语故事。
故事中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有两座大山正好挡住他家门口的去路,全家人白走许多冤枉路。
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愚公对大家说一定要把这两座大山给移开。几个儿子都说行。
第二天开工了,全家人男的开山,女的送饭,忙了一上午。邻村有个叫智叟的先生见了笑呵呵地说:“我看你就算了吧,何年何月才能把这两座大山移开?”
愚公听后说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成功。智叟听后走开了。
❷ 有一篇看图作文 是关于愚公移山的
愚公移山的故事“民间传说愚公移山”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它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纪一名叫列御寇的哲学家写的书。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们进进出出非常不方便。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咱们家的门口,咱们出门要走许多冤枉路。咱们不如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样?”。愚公的儿子、孙子们一听,都说:“你说得对,咱们明天开始动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觉得搬走两座大山太难了,提出反对意见说:“咱们既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为什么不能这样继续生活下去呢?况且,这么大的两座山,即使可以一点点移走,哪里又放得下这么多石头和泥土?”愚公妻子的话立刻引起大家的议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最后他们一致决定:把山上的石头和泥土,运送到海里去。第二天,愚公带着一家人开始搬山了。他的邻居是一位寡妇,她有一个儿子,才七八岁,听说要搬山,也高高兴兴地来帮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锄头和背篓,而大山与大海之间相距遥远,一个人一天往返不了两趟。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跟原来没有两样。有一个老头叫智叟,为人处事很精明。他看见愚公一家人搬山,觉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对愚公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掉两座大山?”愚公回答说:“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觉得你还不如小孩聪明。我虽然快要死了,但是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无穷无尽。山上的石头却是搬走一点儿就少一点儿,再也不会长出一粒泥、一块石头的。我们这样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为什么搬不走山呢?”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听了,再也没话可话了。愚公带领一家人,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贪黑挖山不止。他们的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帝。上帝于是派遣两名神仙到人间去,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它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❸ 愚公移山的故事写成片段作文600
移山之后
话说太行、王屋两山一夜间铲平后,愚公一家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但也引出了不小的波澜。
方圆几百里的两座高山一夜间搬了家,闹得旧地新居两地不宁:愚公的邻里街坊们个个担惊受怕,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智叟又出来添油加醋:“啊呀,实在不好,愚公这老头子吃饱了撑的,说什么要挖山,触犯了山神,把他们给气跑了!”“哎呀这可怎么得了?”大家都气得不轻,纷纷到愚公家诉苦,闹得一个村子都鸡犬不宁。
山神的家先是被搬到了荒野里,但两位山神不甘寂寞,私下里一商量,又偷偷把山搬到了老百姓的田里,他们怕搬到村里愚公又要移山,心想这回离愚公远远的,他也不能再管闲事,却苦了当地老百姓,正要去田里收割了,却不知怎的“长”出两座山,着实吓了一跳!这可上哪儿吃饭呀!一家人揭不开锅,哭爹喊娘的!天帝自知对不起老百姓,但又不能太委屈山神了,就又派夸娥氏二子在一夜之间把村外的荒山开垦成良田,第二天清早,二子强作笑容把良田送给农民,又说了一大堆好话,之后,憋了一肚子气逃回天庭。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几个月的工夫,就有几伙土匪强盗来抢劫,又狼狈为奸,联合起来要攻打中原,不几天功夫,就来到了愚公的村子,又抢又杀,智叟更来劲了:“都怨愚公造的孽啊!”之后,这一支强盗军又继续向南挺进,愚公气得捶胸顿足:“说我傻,我就傻!太行、王屋两座山在这儿隔着,敌人能过去吗?以前不就是走路不方便吗?……我睦是个糊涂虫!”
不过,朝廷出兵,敌军很快投降了。
愚公仍然不时地埋怨自己,说自己自私自利,害了好多人,邻里街坊都来劝他,弄得智叟也怪不好意思。
这又是后话。
你说愚公到底愚还是不愚?
山神告状
“玉帝,老神有本要奏!”山神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来到大殿上。
“有本早奏!”玉帝不耐烦的说。
“玉帝啊玉帝,您可千万要给我做主啊,我与森林之神一起住在太行、王屋。山门前有户人家,户主叫愚公,大儿叫愚纯,二儿叫愚知,三儿叫愚昧,四儿叫愚……”
“废话少说!寡人并不是要你报户口,有什么事快快讲来!”
“玉帝不知,那愚公老儿竟要将我的家搬到渤海边上去,森林之神已带着儿女连夜赶赴东北,只剩老神一人独守大门。不料,这愚公老头竟然将我的脚趾掰断,连脚筋也差点挑断,实在使老神痛苦不已。据老神所知,《玉律》第三千五百九十一条规定对违规挖山采石者一律给予50两银子以上罚款,并遭雷劈惩罚。请玉帝为老神做主!”
玉帝听了,心里觉得愚公非常的可敬,一个老头子竟又如此精神,难得啊难得!《玉律》毕竟只是一张纸,其实不就是我说了算吗?于是就派夸娥氏二子把山给搬走了。
❹ 愚公移山的作文
今天,妈妈检查我语文月考的附卷。当看到第四大题中“(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那道题时,妈妈问我:“你现在知道愚公的故事了吗?”我摇摇头。妈妈说:“我找给你。”
妈妈让我看了标题是“愚公移山”的古文,又把现代文找给我看: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所以叫开门见山)。(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
故事塑造了北山愚公的光辉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❺ 愚公移山,庖丁解牛作文
愚公移山的作文500字
前几天我读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带着子子孙孙去移山的情景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这个故事讲的是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他每次去赶集、耕种都要爬这两座大山每次都很累。于是他决定把这两座山搬走。每天他都带着全家老小来搬山他们一天搬走一点石头一天搬走一点石头……许多人看见都说愚公太笨了、太傻了:“我说老头就凭你这点力气能搬动这两座大山吗?”可是愚公说:“虽然我没有那么大力气可是我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搬下去难道还不能把这两座山搬走吗?”那些人就无话可说了。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于是玉皇大帝派神仙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我想起了以前我学钢琴和英语的经过。我本来对弹钢琴很感兴趣决定学弹钢琴可我学了一段时间以后还是要搞错乐谱上那像豆芽一样的音符。于是我便把钢琴书丢在一边心里想:“这么难不学了!"
结果我就没有学会弹钢琴现在回想起来还感到很后悔。我学英语却不是这样的学英语也很苦很累英语书上的单词很多句型也很多碰到学得很困难的时候我也不想学了。但是我又一想如果这样我也会像学弹钢琴一样半途而废的我应该像愚公那样坚持不懈于是我就用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学会一个单词就像搬走一点石头学会一个句型就像搬走一点石头……最后我终于取得了好成绩。总有一天我一定能像愚公移山那样彻底搬走英语这座大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了我:只要坚持就能成功。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愚公那样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❻ 关于愚公移山的800字作文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经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60年转瞬即逝。今天,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时代还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
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待愚公,也许有人会这样想:
他为什么不“搬家”呢?一家几口背上行李,翻过大山,走不多远,就可以到达洛阳、郑州、西安这些大城市。如果嫌城市喧闹,还可以定居在华北平原土地肥沃的村庄;
他为什么不找领导解决呢?两座大山,挡的肯定不只他一家的出路。所以,他可以找乡长汇报,还可以找县长汇报。如能争取到国家立项拨款,还可包下一段工程……
也有人说,这样一来,愚公就不是“愚公”了,更不是受人尊敬、值得学习的榜样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当代仍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主动挖山”的精神。在我们的面前,还有很多的“山”。比如落后的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和工作较艰苦的行业,都需要有人去“挖”。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主动做当代“愚公”:他们也知道大城市里经济待遇高,生活条件好,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基层,奔向西部,奔向艰苦的地方。因为他们明白,“搬家”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却改变不了艰苦地区的落后面貌。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许可以把挖山的重任交给领导,推给集体,留给后人。谁也不会要求一位“年且九十”的老人去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愚公没有这样做,他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并在统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马上付诸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不断挖山”的精神。一个人搬掉一块石头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搬石头,子子孙孙永远搬石头。在挖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吃饭问题、穿衣问题、工具问题、伤病问题、有人说闲话的问题、做了惊天动地的好事却没有得到奖励的问题等等。可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愚公都没有动摇,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实干。信仰正确、信念坚定、信心充足,才会为伟大的事业奋斗终身。事业的成功与实干密不可分。我们今天学习《愚公移山》,就应该像愚公一样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有了这样一股劲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❼ 写民间传说的作文450字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
“民间传说愚公移山”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 事,但它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 记载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 前四、五世纪一名叫列御寇的哲学家 写的书。
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 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 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 山,人们进进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说:“这两 座大山,挡住了咱们家的门口,咱们 出门要走许多冤枉路。咱们不如全家 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大家看怎么 样?”。
愚公的儿子、孙子们一听,都 说:“你说得对,咱们明天开始动手 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觉得搬走两 座大山太难了,提出反对意见说:“咱 们既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为 什么不能这样继续生活下去呢?况 且,这么大的两座山,即使可以一点 点移走,哪里又放得下这么多石头和 泥土?”
愚公妻子的话立刻引起大家的议 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最后他们一 致决定:把山上的石头和泥土,运送 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带着一家人开始搬 山了。他的邻居是一位寡妇,她有一 个儿子,才七八岁,听说要搬山,也 高高兴兴地来帮忙。但愚公一家搬山 的工具只有锄头和背篓,而大山与大 海之间相距遥远,一个人一天往返不 了两趟。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 跟原来没有两样。
有一个老头叫智叟,为人处事很 精明。他看见愚公一家人搬山,觉得 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对愚公 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方 便,怎么可能搬掉两座大山?”
愚公回答说:“你名字叫智叟,可 我觉得你还不如小孩聪明。我虽然快 要死了,但是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 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 下去,无穷无尽。山上的石头却是搬 走一点儿就少一点儿,再也不会长出 一粒泥、一块石头的。我们这样天天 搬,月月搬,年年搬,为什么搬不走 山呢?”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听了,再也 没话可话了。
愚公带领一家人,不论酷热的夏 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贪黑 挖山不止。他们的行为终于感动了上 帝。上帝于是派遣两名神仙到人间 去,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 移山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它告诉人 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 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