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有关老师的感动故事100字

有关老师的感动故事100字

发布时间: 2020-12-28 12:32:32

㈠ 名人与老师的故事(100字左右)

1、毛泽东向老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到 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 的毛禹珠老师一起用饭,席间热情地为老师敬酒, 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 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2、周恩来向老师赠款。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 长张伯岑突患脑塞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 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岑师千古, 学生周恩来敬挽。”

张伯岑逝世后,总理一直惦记 着张家人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总理给张伯 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 张夫人和子女。

3、朱德给老师让座。

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 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

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4、彭德怀穿便服接见老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元帅身穿便服,准备去接见北京市中小学部分模范教师 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 ,应该穿军服才好。”

彭总说:“我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应该穿便服……”接见的时候,彭总频频微笑着向老师们问好,亲切地说:“解放军要向老师们学习,解放军要搞现代化建设,要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离开老师们怎么能行呢?”

5、鲁迅百忙中脱身探望老师。

鲁迅对寿镜吾老师 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不论多忙,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 1909年,鲁迅远涉重洋,东渡日本留学,这8年间,鲁 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

1906年6月,鲁迅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因时间急促,在绍兴只停留了短暂的4天,但他仍从百忙中脱出身来,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

㈡ 教师优秀感人故事100字

你回答了,要得到20优秀的答案,这真直人的好哟

真心很感 人的呀
求求你不要这样来对我呀,兄弟上我怕
老师,下课吗
老师说,最后五份钟,他说,不好了吧
很好很强大p是一个一很好的哟,你呀

㈢ 古今中外感动人的老师的故事 100字左右

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 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㈣ 关于老师无私奉献的故事100-150字

1、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另有4名学生受伤。

2、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学校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

3、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4、卢永根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5、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

㈤ 使老师感动的童话故事100字

我心中的好老师 我们是师生,但高于师生;我们是朋友,但我对她又可望而不可及.她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或许她不是学校里最棒的,或许她不是最有资历的,或许……但我相信,每一个和她接触的人都会喜欢她,都会被她所感动.她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我们的相逢太短暂,只有一年而已,但她留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 她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我知道她是用心爱着我们这群渴盼长大的孩子们的. 记得她还没教我的时候,有人告诉我,等她教的那一天一定要看她的眼睛.后来,我终于懂了,那是她最动人的一个地方.那种眼神是母亲的眼神,每一次和她四目相对,都让我们为之折服,让我们没有勇气不尊重她,没有勇气不爱她,更没有勇气不听她讲课…… 她不会和我们发火.虽然课下,她好多次跟我说想和我们发脾气了,但我始终没见过,与她相处的这一年是没有硝烟的. 我们信服她:为她的知识,为她的人品.对我来说,她更像一位无话不谈的朋友.做一名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喜欢和老师在一起是我从小的习惯.用她的话说:我是被宠坏的那种.也许吧,她也没被我放过. 我应该属于“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那种.每天,我都觉得无尽的孤单与无助,她应该烦过我,但她没说过,是个很有耐性的人.喜欢和她在一起,缘于她的那句:一日为师,终生为友.我相信她说的. 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可在我心目中她是成功的:有家、有孩子、有事业,更有成绩,很圆满.我觉得她还算平和,虽然她一再否认,可我感觉她还算满足,像她说的:给她安排到哪个岗位,她都会高高兴兴的去教书.是啊!她是用心爱这一切的.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老师王小红:平凡中夹杂着伟大;真诚中藏着点幽默;善良中透着点羞涩;古典中显出点时尚,温柔中带着点刚毅,还时常让我们体会一下“酷”的感觉. 四川汶川地震感人事迹作文:吻—地震中的母爱 (按:近日,我与四川抗震救灾人员每天5分钟连线采访,不得不泪流满面:有一种死亡叫守口如瓶,有一种感动叫母爱,有一种吻叫天衣无缝……) “您看见了我妈妈了吗?”3岁的小女孩躺在医院里,挪动她那严重受伤的小腿,问每一位走过她身边的陌生人:“妈妈很爱我,她说她会回来的.”她说着,眼里冒出了泪珠. “别哭,好吗?是的,你妈妈一定会回来的.”走过小女孩身边的每一位白衣天使都回答. “可是,在黑暗的房间里,妈妈紧紧抱着我的时候说爸爸和爷爷都去了天堂,妈妈哭得可伤心了.”小女孩的声音有些颤抖,回答道:“可妈妈不让我哭,她说我哭了就不乖,她吻了我的额头,妈妈的吻可香甜了,她说要给我做夏天最漂亮的裙子.” “噢,是这样的,”每一个经过小女孩的陌生人都对她说:“有你这么乖巧的女儿等着她,我敢保证你妈妈很快就会回来的.” “那天堂是什么意思呢?妈妈会不会也跟爸爸和爷爷一样去了天堂?不要我了?”小女孩透过泪水问道:“我在黑暗中没有哭,因为我有妈妈的爱.可我摸到了妈妈身上沾湖湖的东西,妈妈说那里很疼,不让我摸.” “妈妈紧紧抱着我,好象用力在对抗什么,后来我说小腿疼,妈妈就尽量把我揽在她胸口,我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就觉得不疼了.”小女孩惊叫道:“妈妈吻了我,您瞧,她吻了我这里,还有这里,这里……” 小女孩(gw9080.com来自公文有约)指着自己的脸蛋、胳膊、胸口、小腿、大腿还有后背说:“妈妈的吻都留在这里了,妈妈说她身体很虚弱,说有一天她如果不在我身边了,要我记着她的吻,她的爱,以后不管遇上什么困难,都要想起她的爱,她的吻,这样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 听到这里,在场的人都明白了:在地震这场灾害中,小女孩成了孤儿,而陪伴女儿的母亲却不说,她用自己的身体紧紧捍卫女儿的安全,而后来又知道自己将要离开人世,无法看着女儿慢慢成长,就将所有的母爱倾注在吻上,用吻吻去女儿以后所遇到的种种伤心事,让女儿学会独立和坚强……

㈥ 关于感恩老师的小故事

感恩老师的故事(一)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感恩老师的故事(二)
周恩来不忘师恩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岑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感恩老师的故事(三)
毛泽东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感恩老师的故事(四)
朱德给老师让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座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㈦ 1个老师的故事(100字以内)

100字太短太难写啦……

【娟子的老师】
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
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教室里的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老师再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他把那个女孩背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救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背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㈧ 老师感动学生的故事

秋天的脚步款款而至,第26个教师节已在眼前。当我们一天天成长时,恩师的满头青丝也正在渐渐变白。人说师恩难忘,从顽皮孩童到青涩少年再到风华青年,教师,是每个人生命历程中最值得尊重和感恩的人!在教师节来临之际,除了表达尊敬,让我们衷心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教师是人类最光荣的职业,他们的美不只是站在讲台上,而是言传身教中带给无数个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和感动。尊师崇道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愿你、我、他不只是在教师节才想起他们。何英:一个用“心”做教育慈善的人

何英,白泉高级中学的一位普通生物教师。一开始,何老师只是简单地想帮学生解决学费、生活费,让学生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而后来她逐渐把帮助寒门学子完成学业自觉主动当成了一项业余工作。十多年来,她为100多位学生申请各类社会助学金,关注帮扶10多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了大学学业,目前她仍在帮助一位学生度过难关。

三间低矮平房,黄土和石块垒起的外墙,屋中的泥土地因连日下雨潮湿不堪,竹席把房子隔成了三间,推开最西边的房间,花花绿绿的画报糊着墙头,学生小王正在床上写作业。这是1999年何英第一次去小王家家访时看到的场景。

中考时,小王以一分之差与舟山中学失之交臂,家里没钱供他上好的高中。何老师为小王感到可惜,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个孩子上好高中。当时何老师的月工资不到一千元,可是她却将500元塞给小王,鼓励他一定要读高中考大学。可是500元远远不够,于是,何老师联系到了贝有添先生,他答应资助小王。三年后,小王以超过重点线三十多分的成绩被大学录取,而贝老先生也一直资助他完成学业。去年春节,小王来老家结婚,何老师受邀参加婚礼,老屋还在原来的地方,但已经翻新,看着当年的学生现在事业有成,生活幸福,让何老师心里触动很大:教育能改变一个贫困家庭,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一定要继续做教育慈善。

长期的贫困生帮扶工作让何老师清醒地明白自己要做的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努力地用“心”去感召另一群人的慈善之心,让施者欣慰,让受者感恩,用善心善款育人无痕,这是教育者的本份。于是,何老师决定讲她经历过的故事,讲让她感动的好心人,然后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扶贫助学中来,抚慰寒门学子之心。徐芸萍:在她眼里,没有一个差生

“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希望,学生是你的六十分之一,却是家庭的百分之百。”在班级管理中,徐芸萍从不因学生家庭文化、经济等背景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也从不因为学生成绩差而另眼相待。在她眼里,没有一个差生。

在她接手的一个班级中,曾有四五个男生调皮捣蛋,不爱学习,个别还是别人眼中的“双差生”,但他们酷爱打篮球,集体荣誉感强。她就利用这点让他们组织一支篮球队,并和他们一起制定规章制度:篮球队必须要有强烈的班级荣誉感;成员必须吃苦耐劳,在训练中如此,在学习上也如此;如果篮球队中有一成员一星期作业不及时完成,下星期所有成员取消打篮球权利;如果这一学期篮球队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学习有进步,奖励他们一个篮球等。这些规定既给这些学生一定压力,也给他们动力,为了有打篮球的机会,他们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规范了他们的行为,也促进了他们的进步。果然,他们不负班主任的重望,在全校和全区篮球赛中都取得很好成绩。为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难,她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义务为他们辅导功课。对于他们所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总是耐心地加以劝导,从心灵深处打动他们,帮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

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容易产生优越感、自私心理,个别易骄傲自满,缺乏集体观念。徐芸萍对这部分学优生除了在学习上给他们确立更高的目标外,还在思想和行为上提出更高要求,她要求学优生与学困生结对,帮助学困生解答他们学习上的各种难题。如果学优生不能与所帮助的学困生一起进步,则当众宣布解除帮扶关系。她用这种办法让学优生带领整个班级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所以她每届带出的学生不仅成绩优,而且能力强,班风好,有着一种向上的健康的精神风貌。林琴儿:走进他们心里,每个学生都是天使

林琴儿,定海五中的英语教师,她班上有这样一位男学生,聪明,但性格古怪,脾气差,经常有其他老师反映。林老师找到他后,只是询问生活和学习的情况,他都低着头,不肯说。林老师家访后知道,男孩没有母亲,父亲每月只给他五元的零花钱。一切都明白了,之后林老师偷偷给他一些钱,并叮咛他:“下课后,去买点吃的。 ”男孩的眼睛湿润了,紧紧地攥着老师给的钱,轻轻地说:“你真像我妈妈……”从此,林老师再也没有听到其他老师状告男孩了。有一次,男孩父亲打来电话问:“林老师,我家孩子“手脚”如何? ”原来,孩子父亲发现男孩口袋里的钱了。听完林老师的解释,学生父亲连声感谢。后来,这位学生考上了定海一中,每到教师节都给林老师寄一张贺卡……

新学生入学前,要进行电脑分班。也许,这名智力发育有些障碍的乐乐(化名)和林老师有缘,林老师一上去就抽到了他。分班结束后,林老师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乐乐家。乐乐母亲看到班主任老师满头大汗,连忙打开冰箱拿出一瓶可乐,递给林老师。刚接过可乐,眼前突然闯出一个小男孩来夺可乐,林老师的心“咯噔”一下,就是他,这个学生能教好吗?

上学后,乐乐不管是不是教室,仍像家里一样想玩就玩,要闹就闹,想睡就睡。林老师不是生气,而是给了乐乐更多的爱。每天上学领到教室,放学后又将他送到校门口,天天如此。在学习上,林老师用乐乐特有口吻一字一句地向他提问,知道乐乐注意力不集中,常叫他上台板书……一次次的关爱,使林老师赢得了乐乐的信任,建立起了母子般的感情。每次下课,乐乐总爱粘在林老师身边,一直跟到她进办公室为止;要上英语课了,他总会跑到办公室门口来接她。爱的滋润,也最终唤醒了乐乐的智慧。他英语居然能考90多分(其他各科均为个位数),而且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口语。陈雪霞:师爱如清泉浇灌桃李香

陈雪霞,2000年8月到小沙中学工作,十年时间,陈雪霞的名字在小沙已是家喻户晓。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陈雪霞的身体并不好,2007年7月下旬,患了声带肿瘤的陈雪霞在家养病,并打算到上海动手术。可她的心,却牵挂着班里正在学游泳的孩子们,尤其是小时候在溺水事件中侥幸生还的小陈,更是让她牵肠挂肚。

顾不上夏天的炎热和身体不适,也不顾家人的阻拦,陈雪霞乘了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来到学校的游泳池。果然,尽管大多数同学已经学会了基本动作,能快活地游泳了,可心里留有阴影的小陈却害怕地缩在泳池的一角。

陈雪霞心急了,连续好几天,她顶着烈日守在游泳池旁,在鼓励大家认真学习游泳的同时,引导怕水的小陈不要害怕,教他怎样划水,怎样用力。为了打消小陈的恐惧,不会游泳且同样怕水的陈雪霞甚至跳入泳池,给小陈做起了示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指导和鼓励下,小陈很快学会了游泳的基本动作,也不再怕水了。然后,陈雪霞才放心地去上海动手术。

陈雪霞说:“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和爱,就像池塘没有了水一样。 ”她一直用爱,温暖着班级里孩子们的心。

来自大沙的小包是陈雪霞班里的学生,他父母离异后又各自组成了新的家庭,他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特殊的家庭造成了他内向而倔强的性格,而且还染上了不少恶习。陈雪霞每天耐心地教导他,一有进步立即表扬他,有了错误及时帮他指正。慢慢地,小包各方面的表现都进步了。

当陈雪霞发现小包的“病根”在于家庭环境时,她像“钱塘老娘舅”一样,做起了小包父母的思想工作。她给住在沈家门的小包妈妈打了20多次电话,还多次去小包的继母家里,经过努力,原本成了冤家的小包父母终于坐到了一起,共同商讨对策。在陈雪霞的协调下,继母同意让他住到定海的家里。于是陈雪霞又多了一项任务:每天带着小包上学和回家。有时她还去小包家为他检查作业和辅导他的功课,直到晚上9点多才回家继续备课或批改学生们的作业。在陈雪霞的关爱下,小包的性格开朗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宓素梅:用爱诠释无悔追求

三十年扎根乡镇小学,兢兢业业传道授业之外,挤时间奔走乡间,为破旧学校筹集社会爱心资助,她就是紫微中心小学原总务处主任宓素梅。30多年来,在她的努力筹措下,改造了三所学校的教学环境。宓素梅朴实无华的拳拳师爱,遍布双桥。

从1992年担任校长以来,每到一所学校,宓素梅始终把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为农村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为自己的第一追求。

1992年8月当被任命为双桥强增小学校长时,她面对的是“鸡鸭门前过,屋内上课屋外百姓吵架”的教学环境。 “学校没有围墙,人员进出复杂,没有操场,体育课无法开展。 ”宓素梅回忆说。为改善条件,她去镇政府、村委会等募措资金,终于募得了几万元,自此学校才有了围墙,有了操场。

眼看学校旧貌换新颜了,1994年8月,一纸调令,把宓素梅调到了教学条件更差的侯家完小,那里校舍危漏,教室内阴暗潮湿,围墙多处倒塌。恶劣的教学条件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面对严峻的现状,宓素梅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为了建造新的教学楼,她四处奔走,筹措资金。

“为了筹款,她命都快不要了。一次,有人提供线索,称一位住在北门附近的人,知道双桥台胞、侨胞的地址。整整一天,宓素梅就在那里一幢楼一幢楼地打听。在晚上回家的路上,宓素梅终于扛不住了,从楼道里滚了下来,一个人躺在地上,连喊救命的力气都没了……”同事侯银娣回忆说。

宓素梅的行为感动了不少居民,他们主动帮着宓素梅找台胞、侨胞地址。宓素梅将学校的状况和学生对新学校的渴望,通过书信等方式,告诉了台胞、侨胞。最终,这名不起眼的小女子竟然筹到新建学校所需的30多万元。

除了修建上述两所学校外,在紫微中心小学十多年间,通过宓素梅的筹措,让学校先后修建起了篮球场、围墙、附属幼儿园等基础设施。曾有人问宓素梅这么多年,到底为学校筹到多少钱,而她扳着手指数了半天的结果就是“数不清了,太多了……”一旁与宓素梅同事多年的侯银娣说,几百万是少不了的。陈国防:他们就是我的孩子“做教师自我感觉最幸福的是什么?““最幸福的是几十年后,当学生看到你,他们还记得你,叫你一声‘老师’。”

某一天,办公室里伸进一个脑袋,满脸的青春痘,接着便是一大束鲜花,那是刚完成中考的学生来感谢陈老师;某一天,手机响了,那是某个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了,来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某一天,办公室里有个帅气的小伙子带着一个漂亮的姑娘,那是学生带着新娘子请陈老师去喝喜酒;某一天,陈老师分喜糖了,那是有个学生得了个大胖儿子……那一个个瞬间,幸福总是满满地溢上陈老师的脸上。

陈国防是一位老师,更是一名慈父。三十多年前这样,三十多年后依旧。

每到过年,他们家总是很热闹,常常一摆开就好几桌,很是热闹,而这好几桌里的都是他教过的学生,有些是刚刚毕业的,有些则是和陈老师没有相差几年的。饭桌上,聊的都是学生的生活,工作,甚至感情。而陈老师则是侧耳倾听,并不时地为学生们讲讲他的看法。

邱如磊,曾是他的学生,现在已经跟着父母远在他国求学。但是就在前几年,父母和他分开,把只读低年级的小邱一个人留在舟山,那种无助的寂寞蚕食着孩子的思想。自闭,忧郁,孩子逐渐和其他的同学减少了交流。邱如磊说:“陈老师接手这个班级之后,发现了我,和我一起吃饭,还带我去谈心,走了很多路。”

那时候,陈老师的影子留在了心里,我已经上大学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定要来看看陈老师,哪怕是坐10多个小时的飞机,从地球的另一面来看老师。

小邱说:“我的记忆中,陈老师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我坐在陈老师的腿上,陈老师轻轻地摸着我的头,像慈父一般。”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