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怎么讲羊质虎皮的故事

怎么讲羊质虎皮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18 05:38:33

1. 我要10个关于羊的成语故事,每篇50字数限制

10个关于羊的成语故事如下:
1、以羊易牛
孟子在与齐宣王谈论治国之道时讲了他听大臣说齐宣王以羊易牛去涂新钟的故事,认为齐宣王有慈悲心,足以统治天下。
2、亡羊补牢
有个牧民的羊被钻进窟窿的狼叼走了。于是他听从邻居的劝告赶紧修补了羊圈。于是他的羊再也没有丢失。
3、告朔饩羊
鲁国文公不亲自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4、多歧亡羊
有一个人丢了一只羊。他叫了几个人去抓羊,结果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
5、顺手牵羊
梁山好汉田虎的大将马灵会巫术,被公孙胜破解。马灵逃去,戴宗追不上。恰遇鲁智深一禅杖将马灵打倒,顺手捆了交其看押。
6、羊质虎皮
北魏龙骧将军羊祉的儿子羊侃学受激将,学老虎的样子,在地板上抓了十个洞,北魏皇帝称他是真正的壮士。
7、舍策追羊
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
8、臧谷亡羊
臧和谷一起去放羊,把羊全丢了。臧因在读书;谷因和别人掷骰子;两人虽干的事不相同,但丢羊的结果是一样的。
9、情同羊左
春秋时期,左伯桃与羊角哀同奔楚王路遇雨雪,遂将衣、粮给了羊角哀冻饿而死;羊在被拜为上卿后梦见左为厉鬼所欺遂自刎而死,助左战胜厉鬼。
10、苏武牧羊
苏武被匈奴单于流放北海时,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以上,供参考!

2. 上期马报里说羊质虎皮的这个成语是什么马报

羊质虎皮
yáng zhì hǔ pí
【解释】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出处】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结构】联合式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外强中干、羊质虎形

【例句】~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成语故事】北魏龙骧将军羊祉的儿子羊侃身材高大魁梧,十几岁就随父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北魏皇帝召他入朝,故意说他是羊质虎皮,让他学老虎的样子,羊侃的手指在地板上抓了十个洞,真的像老虎那样,北魏皇帝称他是真正的壮士。

3. “羊质虎皮” 请教怎么解释

中文名 :羊质虎皮
拼 音 :yáng zhìhǔ pí
近义词 :外强中干
比 喻 :外强内弱,虚有其表。
微信文章
知乎精选
基本信息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外强中干、羊质虎形,色厉内荏
典源
《法言义疏》卷四〈吾子〉~7~
或曰:「有人焉,自云姓孔,而字仲尼。入其门,升其堂,伏其几,袭其裳,则可谓仲尼乎?」曰:「其文是也,其质非也。」「敢问质。」曰:「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三国志》卷六十五〈吴书·王蕃传〉~454~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录》曰:皓每于会,因酒酣,辄令侍臣嘲谑公卿,以为笑乐。万彧既为左丞相,蕃嘲彧曰:「鱼潜于渊,出水煦沫。何则?物有本性,不可横处非分也。彧出自溪谷, 羊质虎皮,虚受光赫之宠,跨越三九之位,犬马犹能识养,将何以报厚施乎!」彧曰:「唐虞之朝无谬举之才,造父之门无驽蹇之质,蕃上诬明选,下讪桢干,何伤于日月,适多见其不知量耳。」
释义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同源典故
壮虎皮羊儇虎蒙羊质羊质虎皮虎皮羊
示例
汉·黄石公《素书》:“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三国演义》第三二回:“袁绍吐血身亡,后人有诗曰:‘空抬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明王世懋《艺圃撷馀·论诗》:“小诗欲作王韦 ,长篇欲作老杜,便应全用其体,第不可羊质虎皮,虎头蛇尾。”
故事
北魏龙骧将军羊祉的儿子羊侃身材高大魁梧,十几岁就随父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北魏皇帝召他入朝,故意说他是羊质虎皮,让他学老虎的样子,羊侃的手指在地板上抓了十个洞,真的像老虎那样,北魏皇帝称他是真正的壮士。

4. 虎皮狼质的故事简述30---40个字

按说是羊质虎皮
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5. 羊质虎皮的故事,成语故事

【拼音】: yáng zhì hǔ pí

【解释】: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成语故事】:

在所有的动物中,以羊最为驯良,常常会受到其它别种动物的欺侮;而最凶恶的,应该是老虎了。后汉书里曾经有一种比喻:有一种人,本来是羊一般的素质,却喜欢扮成老虎威猛的样子,从外表看,这种人虽然像一只老虎,但内心仍然像羔羊一般的懦弱,当他遇到豺狼的时候,便会感到恐惧,而不再像一只威猛的老虎了。
这个典故,被大家用“羊质虎皮”这句话来形容,表示外表好看,里面却空虚而不实际的意思。比较简单而完整的解释是这样的:用来比喻蒙上一层虚伪欺人的外表,而实际却是一个空虚无力的人。
这句成语应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像市井中的无赖,平日作威作福,专门欺侮善良的人,等到被欺侮的人忍无可忍,要和这个无赖拼命的时候,无赖反而畏缩逃走,这种欺善怕恶的无赖,就可以说是“羊质虎皮”的人。
“羊质虎皮”的人,虽然表面凶恶,实际上不过是一只纸老虎;但这种纸老虎比真老虎还要讨人厌,还要凶残。所以,“羊质虎皮”都是形容坏的,被否定的人。

6. 羊质虎皮的成语故事

成语】:
羊质虎皮
【拼音】:
yáng
zhì


【解释】: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成语故事】:
在所有的动物中,以羊最为驯良,常常会受到其它别种动物的欺侮;而最凶恶的,应该是老虎了。后汉书里曾经有一种比喻:有一种人,本来是羊一般的素质,却喜欢扮成老虎威猛的样子,从外表看,这种人虽然像一只老虎,但内心仍然像羔羊一般的懦弱,当他遇到豺狼的时候,便会感到恐惧,而不再像一只威猛的老虎了。
这个典故,被大家用“羊质虎皮”这句话来形容,表示外表好看,里面却空虚而不实际的意思。比较简单而完整的解释是这样的:用来比喻蒙上一层虚伪欺人的外表,而实际却是一个空虚无力的人。
这句成语应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像市井中的无赖,平日作威作福,专门欺侮善良的人,等到被欺侮的人忍无可忍,要和这个无赖拼命的时候,无赖反而畏缩逃走,这种欺善怕恶的无赖,就可以说是“羊质虎皮”的人。
“羊质虎皮”的人,虽然表面凶恶,实际上不过是一只纸老虎;但这种纸老虎比真老虎还要讨人厌,还要凶残。所以,“羊质虎皮”都是形容坏的,被否定的人。

7. 中华成语故事:羊质虎皮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版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权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拼音]
yáng zhì hǔ pí
[出处]
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例句]
这些罪犯表面上气势汹汹,实际上是羊质虎皮,内心虚弱。
[近义]
外强中干 绣花枕头
[反义]
浑金璞玉 浑金朴玉

8. 关于老虎的寓言故事题目及内容,少一点。

1狐假虎威
【原文】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有一天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
【解释】
(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虎求百兽而食之)求 :寻求,寻找。
(子无敢食我也)子:你。无:不。
(天帝使我长百兽)使,长(zhǎng):使:派遣。同“掌”,掌管。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然:对的,正确的。行:前进,前往。
(故遂与之行)遂:于是。
(兽见之皆走)走:逃跑。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害怕。
(子以我为不信)信:诚信。
【《狐假虎威》的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它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你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就是违背上帝的命令。如果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走,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2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
(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鄯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
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鄯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哪一边。聪
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
才来几天,鄯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鄯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
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
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
了。只有这样,鄯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
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3三人成虎
【出 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原 文】

庞葱与太子质(1)于邯郸(2),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王曰:“否。”“二人言市中有虎,王信(5)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7)市之无虎也明(8)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9)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11)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

【注 释】

1.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在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2.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3. 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
4. 之:代词,指市上有虎这件事。
5.信:相信。
6.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7.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8. 明:明摆的,明明白白的。
9. 去:距离。
10. 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11. 察:详审,辨别是非,明察。
12. 自为知:自己会了解,犹言不会轻信人言。
13. 辞行:远行前向别人告别。
14. 谗言:中伤别人的话。
15. 罢质:罢是停止,谓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
16. 果:果真.
17.见:作使动动词解,谓庞结果得不到魏王召见。
18.反:通“返”,返回
19.太子:此指魏国的王位继承人
20.过:超过
21.果:果然
22.得:能够(得到)

【译 文】

战国时代,魏国的太子被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做人质,跟随着一起去的人员中包括了魏国的著名大臣庞葱。
在临行前,庞葱对魏王说:
“要是现在有个人跑人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当然不相信!”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
“还是不相信。”魏王立刻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葱接着问
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
“我会相信。”
于是庞葱就劝诫魏王: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可是,庞葱走后,毁谤他的人太多了,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最后魏王就不再重用他了。】

4为虎作伥
【典 故】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 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腰带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 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5羊质虎皮
出 处 汉·扬雄《法官·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故事:北魏龙骧将军羊祉的儿子羊侃身材高大魁梧,十几岁就随父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北魏皇帝召他入朝,故意说他是羊质虎皮,让他学老虎的样子,羊侃的手指在地板上抓了十个洞,真的像老虎那样,北魏皇帝称他是真正的壮士。

9. 中华成语故事:羊质虎皮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专,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属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拼音]
yáng
zhì


[出处]
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例句]
这些罪犯表面上气势汹汹,实际上是羊质虎皮,内心虚弱。
[近义]
外强中干
绣花枕头
[反义]
浑金璞玉
浑金朴玉

10. 羊质虎皮,老马识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译文

羊质虎皮 ( yáng zhì hǔ pí )

解 释 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出 处 汉·扬雄《法官·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用 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故事:北魏龙骧将军羊祉的儿子羊侃身材高大魁梧,十几岁就随父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北魏皇帝召他入朝,故意说他是羊质虎皮,让他学老虎的样子,羊侃的手指在地板上抓了十个洞,真的像老虎那样,北魏皇帝称他是真正的壮士。

【成语名称】老马识途

【汉语拼音】lǎo mǎ shí tú

【成语解释】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出处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原文释义】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 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齐国的大路。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任其所至,随而从之,竟得道而归。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典 故

明初年的大臣刘基,字伯温,元代末年中过进士,担任过一些小官。后来,他劝说朱元璋脱离红巾军领袖韩林儿建立的政权,独树一帜。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他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夏日的一天,刘基在杭州城里漫步,只见一个小贩在卖柑子。柑子是很难保存到夏天的,但刘基发现这小贩卖的柑子金黄油亮,新鲜饱满,就像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他便去向小贩买了几个。虽然价钱是上市时的十倍,但觉得小贩能把柑子贮存到现在,也是很不容易的事,贵就贵些吧!回家后,刘基剥开柑皮,发现里面的果肉干缩得像破旧的棉絮一样,便拿着柑子,去责问小贩为何骗人钱财。

不料,卖柑子的小贩从容地笑了笑,说:“我靠卖这样的柑子为生,已经有好几年了。买的人很多,谁也没有说什么,就是先生您不满意。”接着,小贩说道:“当今世上骗人的事到处都是,岂止是我一个?请问,那些威风凛凛的武将,从装束看,比孙子、吴起还神气,可是他们真正懂得兵法吗?那些头戴高帽、身着宽大朝服、气宇轩昂的文官,难道他们真正掌握治理国家的本事吗?寇盗横行,他们不能抵御;百姓困苦,他们不能救助;贪官污吏,他们不能处置;法纪败坏,他们不能整顿。这些人一个个身居高位,住着华美的房舍,吃着山珍海味,喝着琼浆玉液,骑着高头骏马,哪一个不是装得道貌岸然、一本正经的样子?又有哪一个不像我所卖的柑子那样,表面上如金如玉,内中却像是破旧的棉絮呢?”

刘基听了小贩的一席话,哑口无言。回到家里后,就写了《卖柑者言》这篇文章。

题 名: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所属朝代: 明代
拼 音: jīn yò qí wái,bài xù qí zhōng

出 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酉农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解 释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外表像金玉,瓤子却像是破棉絮。比喻外表漂亮,内里破败。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败絮”,破旧的棉絮。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