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我读过四字成语故事

我读过四字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18 06:11:07

A. 古人奋发读书的故事四字成语

1.悬梁刺股: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
孙敬到洛阳太学求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
时间久了,也会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
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继续读书学习。
从此,每天晚上读书时,他都用这种办法,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2.凿壁偷光:形容勤学苦读。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
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B. 读了夸父追日的故事你想到了哪些四字成语写下来夸一下他好吗

不自量力:不抄能正确估计袭自己的力量。
迎难而上: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地挑战。
锲而不舍:有恒心,有毅力。
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困苦,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有勇无谋:只有勇气,没有计谋。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C. 你还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请写下来怎么写呀

孙敬) 汉 战国: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钟子期) 秦 、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只欠东风(周瑜: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D. 带有读字的成语故事

读书三到 [dú shū sān dào]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出 处
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网络释义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E. 与读书有四字成语故事

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博闻强识、博学多才、满腹经纶
一、博览群书
读音:[ bó lǎn qún shū ]
释义: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周书·庾信传》:“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白话译文:小的时候脑子就很灵活,无比的聪慧,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特别精通《春秋左氏传》。
二、学富五车
读音:[ xué fù wǔ chē ]
释义: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白话译文:所精通的是各个方面的技能,学问大的需要五辆车才能装下。
三、博闻强识
读音:[ bó wén qiáng zhì ]
释义: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也说博闻强记。
出处:《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白话译文:有广博的见识和超强的记忆力却很谦让,做善事很勤勉却不倦怠,这就是君子。
四、博学多才
读音:[ bó xué ō cái ]
释义: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傥;不拘细行。”
白话译文:郤诜这人学识广博,风流倜傥,不拘泥于小节。
五、满腹经纶
读音:[ mǎn fù jīng lún ]
释义:比喻人很有学问、本领。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白话译文:云雷表示事物的开头,万事开头难,如果是君子的话,需要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成就大事。

F. 二年级上册语文试卷识字四我的语文课本读过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揠苗助长
yàmiáozhùzhǎng
[释义] 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因而误了事。
[语出] 宋·吕本中《紫微杂说》:“揠苗助长;苦心极力;卒无所得也。”
[正音] 揠;不能读作“yǎn”;长;不能读作“chánɡ”。
[辨形] 揠;不能写作“偃”。
[近义] 欲速不达
[反义] 放任自流 循序渐进
[用法] 用作贬义;多用于劝说;批评的场合。一般作主语、判断宾

G. 你读过的成语故事(5个)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围魏救赵,守株待兔,狐假虎威

H. 经常读成语故事的进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主人公:楚人
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祖逖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主人公:祖逖
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主人公:宋国农民
凿壁偷光: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主人公:匡衡
指鹿为马: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指赵高)误邪,谓鹿为马。”主人公:赵高
囊萤映雪;《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主人公:车胤

I. 关于学习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1、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2、随月读书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江泌的人,江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爸爸瘫痪、妈妈又常常生病,江泌白天要去外面工作赚钱养家,晚上还要帮妈妈做事,根本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上学读书。

有一天晚上,家里的人全部睡着以后,江泌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突然,他看到窗外的月光好亮,江泌心想:“这么亮的月光,我可以用它来看些书,就不愁没钱点灯看书了。”可是,月亮会慢慢移动,江泌就拿着书随着月光一边移动一边看书,直到月光不见为止。

有时候,江泌白天工作太累,到了晚上还是努力提起精神看书,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江泌的学问越来越好,终于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3、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4、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5、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J. 关于读书的四字成语大全

废寝忘食、学而不厌、不足为法、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勤学好问、凿壁偷光等。

一、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自】:《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示例】: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一折:“但得个寄信传音,也省的人废寝忘食。”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刻苦努力。


二、学而不厌 [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示例】: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